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最想穿越回古代的哪個時期?雖然穿越不可能,不過能在今天感受一把古人的智慧也是很讓人興奮的事情!畢竟,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事情,而讓傳統文化再重新煥發光彩那就更是不可多得了!
有一個團隊,他們穿越千年的歷史,將活字印刷的智慧傳承至今,將漢字藝術與現代設計完美融合,將活字印刷與市場需求進行了完美對接,帶給了消費者獨特的文化體驗,他們獨具匠心的創意是如何做到的呢?
2009年的一天,劉美松和幾個文化人閒聊,大家感嘆傳統的活字印刷被雷射照排取代,以往的鉛字被當作廢品丟掉,很多小孩子甚至已經不知道中國傳統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是何物了。聚會後,劉美松決定採取行動改變這一現狀。
幾年時間裡,他幾乎跑遍了全中國所有殘存的活字印刷廠,把活字和印刷機從塵封的廠房、從廢品收購站「搶救」回來。
「如果我不收藏這些鉛字,它們就會當作廢品賣掉,從而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作為時代印跡的它們將熔解成沒有生命的其他東西。」為了購買和收藏這些鉛字,資金短缺時劉美松說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最觸發他對活字保護責任感的,是一次他試圖購買已停產的活字印刷廠的鉛字時,對方告訴他機器已經賣了廢鐵,鉛字被熔解製成打鳥的鉛彈,甚至連放置鉛字的字架也賣給小豆腐坊當廢柴燒成了灰燼。
「中華文明能在四大文明有立足之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文字的傳播運用。而這千古流傳下來的鉛字,相當於漢文化的骨骼,如今竟然被做成打鳥用的鉛彈,文化變成了傷害!」無奈苦笑之下的劉美松,更加認為保護活字文化是自己乃至當代人責無旁貸的任務。
幾年下來的活字收藏,讓劉美松從一個只了解現代印刷的文化商人,變成了活字印刷的歷史專家。同時,他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純粹的個人興趣到文化保護的責任感,劉美松開始琢磨的問題是怎麼讓活字「活」下去?
收藏是最直接、也是最笨拙的方式,因為收藏沒有生命力、不會再生。他希望在傳統文化中找到一個支點來發掘商業模式讓活字走出去、活下來,而不是把它圈養。
傳統活字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把知識、情感傳承起來,承載的是文化的意義。
作為一種工藝的活字並未消亡,在資訊時代,它仍然擁有無限的延展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