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聲家的陽臺上的多肉植物。 受訪者供圖
4日下午,武漢市2019年度花園家庭頒獎暨2020年度花園家庭啟動儀式舉行。
本次活動由武漢市綠化委員會、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主辦,是2020年武漢市六五環境日主題宣傳周活動之一,活動首次以線上雲直播的方式,走近綠色家庭,探訪武漢人的綠色生活,展示普通家庭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努力與實踐。
蟹蟹家花園一角。 記者戴紅兵 攝
活動現場公布了2019年度獲獎的10個「最美花園家庭」、百個「花園家庭」名單,至此,武漢市榮獲「花園家庭」稱號的家庭已達666個。武漢市「花園家庭」評選活動自2013年起,已連續舉辦了7年。
市綠委辦負責人介紹,武漢花園家庭有了新特點、新變化,一是參選家庭漸趨年輕化。往年以閒居在家的古稀老人為主流群體,現在大量80後、90後青年群體加入;二是參選家庭數量巨增,花園質量明顯提高,除了美化環境,在植物品種、植物搭配和造景手法上,水平都有極大提升。三是共建共享氛圍濃厚,參選者都能主動參加社區綠色課堂、植物醫生志願問診和園藝沙龍等活動,分享養花技巧,普及養花常識。
你家有陽臺、露臺和空閒處嗎?市綠委辦邀請你來參與2020年花園家庭評選活動,報名分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
線上方式:武漢全民義務植樹微信公眾號、武漢綠化微信公眾號和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站進行網絡報名。
線下方式:所在社區、轄區綠委辦進行現場報名。(詳情請見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官網和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
學一學這三家,你家也可以建一個小花園
4日,記者帶你走進武漢市江漢區、洪山區和東西湖區的三個普通家庭,看看他們親手建成的美麗家庭花園,聽他們講述花草種養、植物搭配和造景手法等方面的心得。
不停折騰出的美麗
地址:洪山區金地格林小城
花園形式:10平方米陽臺
講述人:簡聲(網名)
陽光下的植物。 受訪者供圖
我的小花園有10平方米。
2018年五六月,我開始對月季感興趣,時常大半夜在陽臺給月季鏟土、換盆、拌肥、修剪。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真「花痴」,早上睜開眼第一件事兒,就是先到陽臺上看看這些月季,下班後的第一件事,也是衝到陽臺上看看月季怎麼樣。
簡聲家陽臺一角。 受訪者供圖
我的第一批多肉,在路邊攤上買的,我不停地折騰:上網學習、換土、換盆,歷經多次失敗,如今終於有了些收穫。我的心得是,首先要給它一個通風、向陽的好環境;其次,土要顆粒多點,適當給水給肥;盆子要透氣。
如何拓展陽臺植物的空間,我想了一些辦法,充分利用陽臺上原有的結構,裡三層外三層,基本上擺滿了;再就是放外掛花架。
露臺花園安放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地址:江漢區香江花園
花園形式: 18平方米兩個小露臺
講述人:醉花蔭(網名)
醉花蔭家露臺的仿古牆。 受訪者供圖
2017年,我搬進了新房子——一套帶南北兩個小露臺的頂層複式,開始在露臺種上各色花卉和果樹。我的露臺花園安放著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尋。
去年春天,我成為武漢市第一屆家庭園藝大賽的空間提供者,全程參與活動,從一個園藝小白開始了園藝種植上質的提升。
醉花蔭家露臺上的花。 受訪者供圖
南面露臺,12平方米,打造成茶臺家庭聚會處,四季都有鮮花環繞。北面露臺,6平方米,我在園藝設計師及專家建議下,布置成微型仿古中式園林風格:牆面貼了仿古青磚片,嵌入了漢磚,擱架擺上秦代兵馬俑和漢代樂俑,氛圍裡瞬間有了秦漢古意。欄杆外,金銀花從綠變白轉黃,蔓延的花枝不斷向外延伸,繡球、玉簪、白掌、各種蕨類等耐蔭植物種植於花槽中,相互映襯扶持……
花在生活中對我意味著快樂
地址:東西湖區鑫海花城
花園形式:80平方米院子
講述人:蟹蟹(網名)
蟹蟹家花園一角。 記者戴紅兵 攝
七年前搬到這裡,一樓有個小院子。與花的緣分,來自於朋友送我的第一株月季花,品種是龍沙寶石,被它的美麗所吸引。院子裡很多花都是花友送的,從小苗帶大,對這些植物格外有感情。如今我的花園裡大概有五十多種不同的花,我最愛的是藍雪花,花期長,可以從春天開到冬天,藍顏色讓人看了很舒心。
蟹蟹家花園。 記者戴紅兵 攝
花在生活中對我意味著快樂,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後可以調節自己的心情。我喜歡種花的過程。在疫情期間,不能出門,花園的花,陪我度過了今年那段長達兩個多月的灰色的日子。
我打理花園的時間並不長,2年左右。種植的基本上是比較好養活的品種,適應武漢的天氣,月季、鐵線蓮、繡球等等。主要是澆水要澆透,肥料要跟上,花才開得好看。(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戴紅兵 見習記者湯光磊 通訊員趙旋 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