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西醫是主流醫學,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西醫比中醫先進,科學,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例如對病毒性感冒,西醫是無藥可治,治療病毒性感冒是中醫的特長,但是一遇到孩子感冒發燒,他們首先肯定是去西醫院看病,無論是正規的醫院,還是路邊的個體診所,馬上給你吊上鹽水,並且還用上抗生素,對病毒性感染,抗生素是禁止使用的。濫用抗生素,過度輸液給孩子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家長們並不清楚。
國家衛生主管官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官員們也是認為西醫比中醫先進,科學,故把中醫藥的科研經費,科研的主要力量都集中投入到中醫藥的西化研究上,希望用西醫的理論來改造中醫,使中醫科學化,現代化,國際化,與國際接軌。
西醫真的比中醫先進嗎?科學嗎?下面將中西醫從對疾病的診斷方法,治病的機理,及某些疾病的臨床療效等方面作一個詳細的比較,有比較才能鑑別,有比較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一、中西醫對疾病的診斷比較
中西醫看病,首先是問診,問症狀,症狀是病理變化的反映,是機體功能發生異常,病人主觀感覺到的異常和不適。而且有的症狀唯有患者自身感覺到,如胸悶,脹滿,困重,疼痛,麻木等等。問診的第一個項目,中西醫都是問發熱,對發熱症狀的問診中,中西醫的側重點是不相同的。
西醫把發熱的病因分為感染性發熱,非感染性發熱,對發熱的類型,西醫分為:
1、稽留熱;體溫持續39℃以上,達數日或數周,24個小時,波動範圍不超過1℃,見於大葉性肺炎、傷寒、斑疹傷寒等。
2、弛張熱:體溫在39℃以上,但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體溫差2℃以上,見於敗血症、風溼熱、重症肺結核、化膿性炎症等。
3、間歇熱:高熱期與無熱期交替出現,體溫波動幅度可達數度,無熱期(間歇期)可持續1天至數天,反覆發作,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等。
4、不規則熱:發熱無一定的規律,可見於結核病、風溼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等。
5、回歸熱:體溫驟然升至39℃以上,持續數日後,又驟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若干日後,即有規律交替一次,見於回歸熱、霍奇金病、周期熱等。
6、波狀熱:體溫逐漸升高達39℃或以上,數天後又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數天後再逐漸升高,如此反覆多次。常見於布魯斯菌病。
從上述可看出,西醫問發熱,主要關注的是病菌感染性發熱,對待其他原因的發熱,因西醫沒有很好辦法退熱,故在問診中不以關注。
中醫問發熱,稱之謂,問寒熱,(一)惡寒發熱;
1、惡寒重,發熱輕,是外感風寒的特徵,主風寒表證;
2、發熱重,惡寒輕,是外感風熱的特徵,主風熱表證;
3、發熱輕而惡風,多因外感風邪所致,主傷風表證。
(二)但寒不熱
1、新病畏寒,為裡實寒證
2、久病畏冷;為裡虛寒證
(三)但熱不寒
1、壯熱:屬裡實熱證,
2、潮熱:發熱如潮汐之有定時,即按時發熱,或按時熱甚者,稱為潮熱。有日哺潮熱,溼溫潮熱和陰虛潮熱之分。
(1)陽明潮熱:病人的熱勢較高,但常於哺時(即申時,為下午3-5時)發熱明顯,或熱勢更甚者,常見於陽明腑實證。
(2)溼溫潮熱:病人午後發熱明顯,並有身熱不揚(肌膚初捫之不覺很熱,但捫之稍久,即感灼手)等特點,屬於溼溫發熱。
(3)陰虛潮熱:病人每至午夜低熱,其熱自體內向體外透發者,稱陰虛潮熱,屬陰虛熱證。
3、微熱:發熱不高,一般不超過38℃,或僅自覺發熱者,稱為微熱。微熱大多發熱時間較長,病因較為復殺,常見有三種:
(1)陰虛潮熱:多為長期微熱,每至午夜低熱,屬陰虛內熱證;
(2)氣虛發熱:表現長期微熱,煩勞則甚。主脾虛氣陷證;
(3)氣鬱發熱:表現為情志不舒,時有微熱,主肝氣鬱結證。
(四)寒熱往來
1、寒熱往來,發無定時:即指病人惡寒發熱,交替而作,無時間規律。常見於少陽病,半表半裡證。
2、寒熱往來,發有定時:即寒戰與高熱交替發作,發有定時,每日一作,或二三日一作,併兼頭痛劇烈、口渴、多汗等症,常見於瘧疾。
(五)寒熱真假
1、真寒假熱證:即陰寒內盛,格陽於外,形成內真寒外假熱的證候。患者臨床上既有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等真寒之徵,又反見身熱,面赤等假熱之象。
2、真熱假寒證:在臨床上既有高熱、煩躁、神昏、口渴、舌紅、脈數等真熱之症狀,又反見四肢厥逆的假寒之狀。
以上可看出中醫問發熱症狀,主要關注的是人體因自然環境變化而致病的發熱及人機體功能障礙引起的發熱,在現實生活中,屬病菌感染引起的發熱是少數,而大多數是人體感受大自然中的風、寒、暑、溼、燥、火之邪而致病引起的發熱,中醫認為,人與大自然是一個整體,稱為「天人合一」,氣候反常或人類違反自然規律,都會因此而生病。
問診中西醫都各有相同的與不同問症狀,就不詳述了,西醫問診之後,進入基本檢查法。
一、視診;二、觸診;三、叩診;四、聽診;五、嗅診;而中醫問診之後,進行望、聞、切。
中醫的望診,比西醫的視診更祥盡,更貼進患者疾病實際,例如望痰,西醫關心的是痰中有無病菌,無菌的痰他們是不關心的,西醫認為「咳嗽是一種保護性反射動作,借作咳嗽可將呼吸道內的病理性分泌物和從外界進入呼吸道內的異物排出體外。」西醫根本不承認咳嗽是一種疾病。而中醫通過望痰,可找出咳嗽的病因,並對症治療,痰白清稀者,多屬寒痰,痰黃稠有塊者,多屬熱痰;痰少而黏,難於咯出者,多屬燥痰;痰白滑量多,易於咯出者,多屬溼痰;痰中帶血,色鮮紅者,稱為「咯血」;咯吐膿血痰,氣腥臭者,為肺癰。現實生活中,咳嗽絕大多數不是病菌感染的咳嗽,而是感受風、寒、暑、溼、燥、火之邪而致病,故中醫診治咳嗽的療效勝過西醫。
中醫望診中,還有一種特殊的診斷方法,就是望舌,望舌質的顏色變化,舌苔的變化,患者舌質、舌苔的變化在臨床上確實能反映疾病的變化與轉規,這是中醫的一大特色。
中醫的切診,更顯示中醫的特色,西醫是用聽診器,聽心臟跳動的聲音與節律,來診斷心臟的疾病,而一個有臨床經驗的中醫可以憑三個手指,觸摸脈博跳動,可診斷出心、肝、肺、脾、腎及各臟腑的各種疾病變化狀況。這也是中醫的神奇之處!切診之後,中醫會根據病情的需要進行按診,按診的手法,中醫也有,觸、摸、按、叩四法。
中醫進行問,望、聞、切四診之後,四診合參,對患者的症狀,進行綜合辨證分析,作出診斷,並且立法、組方、選藥。中醫治病不能像西醫那樣,有現成的藥物可用,需要中醫自己根據診斷的疾病需要,組方選藥,這裡雖有前人總結的方劑和規律可循,但是需要根據病情變化,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隨著病情的進展,隨症加減,中醫治病比西醫治病,難度大多了。這裡不但需要中醫要有深厚的中醫理論基礎,而且還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
西醫通過上述問診,體格檢查,即視、觸、叩、聽、嗅後,並不能立即作出疾病診斷,還需要進行實驗診斷階段,會立即開出多張化驗、檢查的單子,如驗血、驗大小便、X光透視、心電圖、B超檢查、CT檢查等等。西醫要等一大批化驗檢查報告結果出來後,才能對疾病作出診斷。
有人會說,這就是西醫的先進,科學之處,不像中醫診斷就憑三個指頭,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先進的檢測儀器和設備那是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它不屬於西醫,這些檢測儀器和設備,西醫可以用,中醫也可以用,而且有些疾病是檢查不出來的,檢測數據在正常範圍之內,並不能證明患者沒有病。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說扁鵲「視病,盡見五臟癥結」,中醫先輩們認為「視病,盡見五臟癥結」是中醫的最高絕技,也是中醫們的夢想,現代高科技,B超、CT等醫療設備,幫助從醫者實現這一夢想,現代中醫應該學習看懂這些儀器設備的檢測報告,將檢測報告的數據指標與辨證結合起來,更好地服務於臨床。例如利用溫度計測體溫,利用血壓計測血壓,使體溫、血壓量化,這些簡單的醫療工具,中醫在臨床中已普遍應用。
從上述中西醫診病過程比較,西醫並沒有什麼先進,科學之處可言。當西醫運用上述先進科學儀器與設備檢測的數據指標,完全正常時,西醫就會診斷說:「你沒有病」。例如我1998.3.20接診一位患者,張XX,男,34歲,醴陵建築工程包頭,1996年11月份開始失眠,心煩,依靠吃安眠藥睡眠,近兩個多月,頭後腦痛,疼痛欲裂,完全失眠,24小時不能睡覺,吃安眠藥無效,脅痛,肛門灼熱,先後在醴陵、株洲兩家中醫院住院治療,病情不但未見好轉,而且日益加重,經朋友介紹找我就診,由愛人陪同,說自己腦中一定長了癌,已立好遺囑,我四診合參後,認為不是癌症,他不相信,去西醫院作了一個腦部CT掃描,經湘雅附屬二醫院CT掃描與各種檢查,檢測數據正常,附二院西醫診斷:神經官能症,開了一些維生素片,營養神經。我診斷:溼熱頭痛,溼熱蘊結,濁邪害清,清竅不利而作痛,因延誤之日久,經脈痺閉,則痛勢甚烈。患者病起失眠,脅痛,實屬情志失暢,肝氣鬱結,故脅痛,肝鬱化火,劫灼陰血,血不榮心,故徹夜不寐。溼熱下注,故糞黃褐如醬色而熱臭,肛門灼熱。
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治法:清熱化溼,祛瘀通竅,清肝寧神,交通陰陽,祛邪扶正並用,處方:應用朱良春治溼熱頭痛經驗方加減,土茯苓60g,蔓荊子15g,川芎、菊花、制半夏、夏枯草各10g,柏子仁、生地、桑椹子、玄參、麥冬各10g,合歡皮、太子參各15 g,夜交藤30g,甘草6g,5副。3.25複診,患者說,服藥後整個人感覺舒服,胸脅已不痛,頭痛大有好轉,只是偶爾有點痛,二個多月來,第一次嘗到睡覺的滋味,有了睡意,可連續睡五個小時,醒後,還可以繼續睡。效不更方,隨症加減,前後服藥50副,病痊癒。
也就是說,有些病是檢測不出來的。檢測數據正常並不能證明你沒有病,只有當器官的某個部位發生器質性病變時,現代檢測設備才能顯示出來,請人們不要太迷信各種現代的檢測設備,它並不是萬能的。
二、西醫的病理與中醫的病機比較
西醫研究病理只看局部,而且具體到細胞,要看細胞有何病變,但是對細胞的病變,又拿不出有效的藥物,總是試圖阻滯這種病變,阻滯可延緩病變,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中醫研究病機,將人視為一個整體,一個系統,對病變要找出系統中出現何種故障,從而尋找解決系統問題的方藥。為說明問題,我們引用肝硬化腹水這一病例,西醫病理認為是「肝細胞變性、壞死、纖維組織增生及肝細胞再生。結果導致正常肝臟結構紊亂,形態發生改變,質地變硬。因此而發生嚴重的併發症,直致死亡。」對該病西醫儘管看得很清楚。但沒有什麼治療的藥物與手段,建議休息,加強營養,支持療法:由靜脈補充高滲葡萄糖液,多種胺基酸溶液,血漿,白蛋白等。等待患者自行恢復。
而中醫稱肝硬化腹水為鼓脹,認為是一個本虛標實之證,主要病位在肝、脾,病久及腎,中醫認為肝主疏洩,司藏血,肝病則疏洩失司,氣滯血瘀,癥積內生,橫逆乘脾,脾主運化,脾病則運化失健,水溼內聚,進而土壅木鬱,以致肝脾俱病。病延日久,累及於腎,腎關開合不利,水溼不化,則脹滿愈甚。中醫是從肝、脾、腎整個系統來分析病機。西醫病理還指出「因門脈高壓造成胃腸道淤血,脾臟呈淤血狀腫大」,「因肝靜脈梗阻,造成肝竇淤血。由於肝細胞,壞死或腸道內產生類固醇等致熱原,未經肝臟滅活,通過側支循環進入體循環而致低熱症狀,故無需使用抗生素,(使用也無效),當肝臟病變恢復,熱度會自行消退」。這一切西醫病理研究得很清楚,就是沒有辦法治療,唯一等待肝臟病變,自行恢復。
對於鼓脹的治療,歷來是中醫的難點,因病久虛衰,陰陽俱傷,而溫陽尚易,唯育陰最難,蓋養陰則礙水,利水則傷陰,故用藥掣肘。國醫大師朱良春,經多年探索,遍查本草,從《神農本草經》中尋得庵閭子一味,《神農本草經》稱其:「味苦微寒,主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主五臟瘀血」肝硬化西醫病理不是清清楚楚標明胃腸、脾臟、肝臟多個臟器都有瘀血嗎?利腹中水氣,消臚脹,清留熱,朱老找到了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特效藥,應用臨床果然見效。朱老用庵閭子配楮實子,楮實子甘寒,入肝、脾、腎三經,能養陰清肝,又能利水氣。兩味合用,養陰兼有化瘀之功,利水而無傷陰之弊,朱老每日用庵閭子15g左右,楮實子30g左右,加入補脾益氣的黃芪、太子參、炒白朮、山藥,養陰加入北沙參、川石斛,珠兒參,溫陽加仙靈脾,肉桂,制附子,解毒消癥加白花蛇舌草,龍葵、半邊蓮,化瘀通絡,加蜣螂蟲、土鱉蟲,路路通,絲瓜絡,活血利尿加益母草,澤蘭、澤瀉等,隨症制宜。朱老從而解決了肝硬化腹水西醫無法治療的難題。消除腹水後,朱老創製出了復肝丸,治療肝硬化,促進肝功能恢復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對西醫的病理學,我的中醫應該承認,並要認真學習,但是要用中醫的理論去分析,研究,尋找西醫病理研究十分清楚,而西醫又無法治療的疾病的方藥,學習利用西醫病理,尋找治療疑難雜症的有效方藥,使中醫更加發揚光大,更好地為人類解除疾苦。這才是中醫藥該走的路。
《靈樞》曰:「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中醫不承認世上有不治之症,只是你還未掌握治療的醫術!這就是中醫的思想精髓!也是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努力奮鬥的方向!
三、中西醫治病機理之比較
西醫學的理論基礎生理學認為,生物體的一切生命現象,都是以細胞為基本活動單位,整體功能的正常,需依賴於細胞功能的正常。細胞正常功能的維持,必須要求內環境的相對平衡,內環境相對平衡是生命的基礎,內環境平衡某種程度的破壞,則是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生命基礎是陰陽平衡,也就是必須陰平陽秘,陰陽失衡是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對人體的生命基礎與發生疾病的原因,中西醫的認識是相同的,西醫謂之內環境相對平衡,中醫稱之為陰陽相對平衡,只是表述的語言方式不同。
但是中西醫因相對平衡某種程度破壞,而生產的疾病治療機理是完全不相同,而且是完全相反的做法。
西醫對內環境失衡的陽性反應,是採取阻滯(如鈉通道阻滯劑、臨床上用於抗癲癇病和抗心律失常的藥,又如鈣通道阻滯劑,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的尼群地平,尼卡地平等),抑制(如ACE類抑制劑,治病高血壓的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阻斷(如B受體阻斷劑,臨床上治療原髮型高血壓的普萘洛爾等),對抗(如各種抗生素),阻滯、抑制、阻斷,對抗陽性反應是西醫治病的機理,西醫治病如同鯀治水,採取堵截之法;中醫治病是採取疏洩條理之法,對陰陽失衡的疾病,運用調整陰陽的方法,使陰陽達到新的平衡,平衡陰陽是中醫治病的總綱,如陰虛陽亢,中醫採取的不是阻止陽亢,而是「陽病治陰」,運用滋陰之法,「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又如因陽虛而出現的虛寒證,採取「陰病治陽」的原則,補陽以制陰,即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中醫治病猶如大禹治水,採取疏通之法。到底是堵截之法科學先進呢?還是疏通,條理之法科學,先進呢?讀者可自我評斷。
四、中西醫治療疾病的藥物比較
西醫治病,應用的是人工合成的化學藥品,這些化學物質,大自然原來是沒有的,西醫的藥理學是這樣描寫這些化學藥物進入體內的作用進程,藥理學說:「藥物作為一種異物進入體內後,機體要動員各種機制使藥物從體內消除,這種消除過程稱為代謝,代謝是藥物在體內消除的重要途徑。」「藥物經代謝後作用一般均降低或完全消失,但也有經代謝後藥理作用或毒性(色括致突變、致癌、致畸在內)反而增高者。」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藥源性疾病」,這種藥源性疾病比原來治療的疾病更可怕,更難治。據衛生部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公布的資料,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而住院病人達250萬,其中約20萬人死亡,其實際情況遠遠高於這個數據。西醫治病猶如現代農民種田,使用的是化肥與農藥,只求能增產,致於對自然環境產生的汙染,對人體產生的危害,他是不管的。
中醫治療的藥物,是天然的動植物或礦物質,總之是大自然中存在的物質,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內,不是異物,不會遭到人體的排斥,是要對症,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中醫治病猶如古代農民種田,使用天然有機肥料,它不會對環境產生汙染。是西醫的化學製劑好,還是中醫藥的天然有機藥物好,請患者自己選擇。
五、中西醫臨床療效比較
中西醫屬於不同的醫學體系,但服務對象都是人類疾病防治,人不管他是由上帝創造的,還是由猿進化來的,都會生病,對人類疾病的防治是中西醫共同的職責。因此,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能治好病就是好醫,臨床療效是檢驗一切醫藥產品的唯一標準,現舉兩個具體的病例,用臨床療效比較中西醫治病的優劣。
糖尿病足壞疽,是糖尿病併發症之一,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將該病列為世界性醫學難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即美國的衛生部),國家糖尿病、消化、腎病研究所(NIDDK),國家護士研究所(NINR),於1999年聯合向全球徵求治療糖尿病足壞疽的醫療方案,並許諾每年可資助科研經費30~50萬美元,這充分說明美國的西醫對治療該病是毫無辦法。
糖尿病足壞疽,西醫診斷如下,有糖尿病史,
1、足部感染潰痬壞死;
2、大血管病變,下肢供血不足,肢端發涼,肌肉萎縮,缺血性疼痛,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
3、微循環障礙,即微動脈,經毛細血管與微靜脈之間循環,發生障礙。
4、神經病變。上述四種病變,西醫均運用醫療儀器與設備檢測出病變的指標,對上述四種病變,患者自己也能摸得著,看得見,如因大血管病變而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與消失,患者可以自己摸得到。又如因微循環障礙而致患者下肢皮膚變得黯黑、乾枯、蒼老,患者自己也能看得見,又如因神經病變,患者下肢感覺麻木,甚至深淺感覺障礙或消失,患者也能感覺到。對於感染,因為糖尿病是屬免疫功能的疾病,抗生素無法控制感染,對大血管病變,西醫採取手術進行血管重建,由於微循環障礙,重建血管也不能解決下肢的血運問題。西醫最後不得已唯有截肢,如截肢仍然阻止不了感染,只有死亡。
而中醫認為,該病病機,燥熱內結,脈絡瘀阻,瘀滯化熱,熱勝則肉腐成膿,氣血凝滯,肌膚失養,瘡面難愈。中醫治法,清熱解毒,以除燥熱,通經活絡,以通瘀阻,活血化痰,使肌膚得養,斂痬生肌,促進瘡面癒合。運用陳氏燒傷愈痬膏外敷治療,瘡面敷藥5天左右,瘡面膿液消失,肉芽充血紅潤鮮活,感染得控制,瘡面敷藥一周以後,瘡面四周黯黑的皮膚逐漸轉紅,蒼老,乾枯的皮膚開始脫落,換成了紅色柔軟的新皮,四周左右,已消失的足背動脈搏動逐漸恢復搏動,凹陷的瘡面,逐漸長滿,瘡面向心狀逐漸癒合,這一切變化,患者自己都可以看得見,摸得著。
對此,西醫們會提出質疑,沒有使用抗生素,感染控制了?沒有進行大血管重建手術,大血管的病變解決了,足背動脈搏動恢復了?微循環障礙也克服了?瘡面也癒合了,而且癒合屬於一級癒合,沒有任何疤痕?這可能嗎?但這一切臨床上都發生了。而且臨床上經得起重複驗證,陳氏燒傷愈痬膏系本人的祖傳秘方,1999年已通過湖南省科技成果鑑定,湘科鑑字[1999]第163號,湘科成登字第2000015號,還獲得的湖南中醫藥科學技術進步獎,獎勵編號:200047這都可通過網上查訊驗證。並歡迎一切有疑問的人們,尤其那些西醫們來進行臨床驗證。並且告訴大家,對急性感染的甲溝炎一類的疾病,出現的紅、腫、熱、痛四大症狀,外敷陳氏燒傷愈痬膏,兩個時辰,也就是四個小時內,紅、腫、熱、痛四大症狀即可消失,也就是說陳氏燒傷愈痬膏的抗感染功能,四個小時內就可驗證,通過上述病例比較,是中醫科學,先進?還是西醫科學先進?
下面還舉一個內科疾病的案例,比較一下,中西醫的治療機理與方法,急性胰腺炎,對西醫來說,如果患者不及時進行手術,就會有生命危險,手術是西醫的最佳治療方案。
據國醫大師朱良春在《朱良春用藥經驗集》介紹治療一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案摘抄如下:「諸某,男,76歲,幹部。原有膽汁反流之疾,經常脘嘈不適,近月來因連續參加宴會,頻進膏梁厚味,突然上腹脹痛、嘔吐、汗出肢冷,乃去醫院檢查。B超顯像見胰腺腫大,伴有滲液,血常規:WBC15×109/L,NO.86;血澱粉酶950U,尿澱粉酶460U,熱勢逐步上升。上腹脹痛經胃腸減壓後已有緩和,但腹肌有明顯壓痛,因年事已高,又有冠心病史,故外科暫作保守治療,禁食禁水,靜脈滴注褔達欣5g。翌日,體溫上升到39.9℃,鞏膜見黃染,WBC23.5×109/L,NO.95,血澱粉酶高達2000U,又做CT檢查,胰頭水腫、壞死出血,腹腔有滲液二處,病勢仍在進展,繼續使用福達欣6日後,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百分比絲毫未降,腹部壓痛明顯,滲液3處。院方發給病危通知,家屬要求朱老會診。溼熱壅阻,中焦氣滯,毒邪凝結,大便五日未行,邪無出路,病即難解。苔黃垢焦膩,少津、唇燥、脈弦數,治宜清洩解毒,通腑導滯,冀能應手則吉。
生山枙子,生大黃,廣鬱金各20g,赤芍藥15g,蒲公英、敗醬草,茵陳各30g,生薏苡仁40g,炒熾殼4g,2劑,每劑煎取汁200ml,點滴灌腸,上下午各一次。
灌腸後1.5小時排出焦黑如糊狀大便較多,2次灌腸後亦排出糊狀便,病人自覺腹部舒適,次日熱勢下挫,白細胞總數及中性開始下降,灌腸改為每日1次,第3日熱即退淨,WBC8.5×109/L,N0.78,第4日大黃減為10g,繼續每日灌腸1次,第七日生化指標均趨正常,外科已同意進流汁,灌腸改為間日1次,腹部積液,其中2處已吸收,但胰頭部為包裹性積液,僅稍有縮小,外科認為不可能完全吸收,囑3個月後手術摘除。病人仍堅持間日灌腸1次,結果40日後B超複查,包裹性積液已吸收,僅見一痕跡而已。病人注意飲食控制,少進肥甘之品,少吃多餐,迄今已4年餘,未見復發。
朱老採用灌腸法治療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之經驗,江蘇省科委將其列為科研課題,並於2005年進行了科技成果鑑定,並獲江蘇省科技成果獎。
上述病例,西醫已下達病危通知。而國醫大師朱良春起死回生,中西醫誰最科學?誰最先進!
2006年,國內外曾掀起一股「告別中醫」,「取消中醫」之風,如果我們定下心來,再認真讀一下,美國的王澄「寫給中醫學院和中醫藥大學青年學生的一封信」,就能找出中國中醫藥出現目前的這種危機狀況的真正原因。王澄在信的開頭就勸中醫藥院校的青年學生,放棄學習中醫藥,「儘快把你們的醫學學習內容轉換成100%的西醫內容。」
其理由是「日本1895年就把中醫剔除主流醫學。1949年前的國民黨要廢止中醫,1949年後的臺灣不承認中醫是主流醫學……。中醫在臺灣被打入另冊」。「從中國大陸反饋來的消息說,當前,國家整治的作亂群體主要就是中醫:不給自學中醫的人發醫師執照,不準登中醫虛假廣告,停止魚腥草靜脈注射液的使用,打擊中藥的劣藥和偽藥,中醫不能進修西醫,(因為怕被病人告),嚴厲打擊和取締黑醫和無照醫(大多是中醫),中醫已經被逼到最後一個角落。」日本的確在1895年,宣布廢除中醫,但在日本,中醫並沒有被消滅,當今世界中醫藥市場日本佔有90%,銷售收入270億美元,1949年前,只能說國民黨中有人要廢止中醫,但未獲得通過,1949年後的臺灣,中醫是否入了另冊不清楚,但臺灣在國際中醫藥市場佔的份額為5~7%,而中國大陸僅佔2%。以上事實證明,政府對中醫的打壓,並不能消滅中醫,日本的中醫反而走向了世界,成了世界中醫藥市場的龍頭老大,而小小的臺灣,也在世界中醫藥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中國大陸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中醫藥是大力支持,但泱泱的中醫藥大國,母國,「中醫已經被逼到最後一個角落。」這是為什麼?王澄信中一段得意的表述,為我們找到了答案,「我和中國大陸的大學校長們,以及比他們更大的官都有過接觸,我發現他們心裡好明白,他們與國際社會打交道多,接觸廣泛,很容易接受我的種種意見,和我能談到一起。但是他們告訴我,他們在中國大陸只能做不能說,只能暗中給中醫下絆子,不能公開反對中醫,因為中國的舊文化勢力太大。」一切都真相大白,中醫藥「大學的校長們,以及比他們更大的官」,「暗中給中醫下絆子」。這真是明槍好躲,暗箭難防,他們對上高喊振興中醫藥,向國家要經費、要編制,暗地裡對中醫藥施防毒箭,中國大陸的中醫藥都是死於暗箭,公開的打擊,那怕是來自國家政權,中醫藥都能面對,不怕,日本就是最好的例證,中醫藥最怕的是小人的暗算,結果自己死了,還不明白自己是怎麼死的。
當前中醫藥界的一些朋友,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要將中醫藥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歷史文明遺產,心情興奮不已,想借聯合國的力量保護中醫藥,對此我有不同的意見,中醫藥不是文物,中醫藥是為人類防病治病的醫藥技術,不需要放入歷史博物館收藏與保護。益陽一位叫胡國良的老中醫對我說:「中醫是一個非常超前的科學,幾千年來儘管人們不斷地研究它,探索它,直到今日我們還不能全部認識它,理解它。」我完全贊同胡老中醫的觀點,中醫藥不但科學與先進,而且是超前的先進,超前的科學。
但是在某些人眼裡,中醫藥是過時的醫術,是落後的醫術,因此需要用先進科學的西醫來改造中醫藥,是為了使中醫藥走向科學化,現代化。這種提法從邏輯推理是完全站不住腳的。過時的東西,落後的東西只能隨著社會的進步被淘汰,被拋棄,只能進歷史博物館,有改造的必要嗎?改造能挽救過時且落後的東西嗎?那種企圖將中醫藥作為文物放入博物館保護,恐怕又是一個陷阱。給中醫藥下的一個絆子。
北京曾出現一個打著中醫旗號騙取患者錢財的張吾本,摧毀了張吾本的「吾本堂」,又出現一個劉逢軍的「養生堂」,張吾本現象說明什麼?說明中國老佰姓對西醫的絕望,想從中醫藥那裡尋找出路,中國的老佰姓從骨子裡是相信中醫藥的,因為中醫藥在中華大地有五千年的文化根基。如果他們不相信中醫,張吾本一類騙子也不會打著中醫的旗號,老佰姓也不會大把大把給張吾本送錢去,現在問題是相信中醫藥的患者是越來越多,因為他們吃盡了西醫西藥的苦頭,已經到了人財兩空的地步,他們希望得到中醫藥的幫助,但是現在的中國大陸會運用中醫藥理論看病的真中醫卻越來越少了。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今年清明節,我回江蘇老家掃墓,看見我南京姪女回老家還帶著藥罐熬藥喝。我順便問一句是什麼病?她告訴我,西醫診斷她是因內分泌失調,建議服中藥調理,她說:「已經吃了三個月中藥,病不但未見好轉,而且越來越嚴重。」我看見她面色萎黃,氣色很不好。我要她拿病歷給我看,到底給她開了什麼中藥。她自述症狀是:怯冷神疲,經事淋漓不盡,腰痛酸楚,腹痛便溏,一派脾腎陽虛之徵。而南京一家中醫院的專家診斷為:溼熱、陰虛之證,治法;養血調徑,清利,處方:蒼朮10g,黃柏10g,川連10g,牛膝10g,雞血屯10g,車前子10g,萆薢15g,枙子10g,女貞子10g,旱蓮草10g,白茅根10g,生白芍10g,紅花10g,太子參10g,白朮10g,川芎5g。
我看完這位專家的處方後說:「這個處方你不能再服了」。她問我她還有藥怎麼辦,我說「丟入垃圾桶,這樣服下去,命都不保。」她也說:「現在是越服,病情越重,那位專家說治療要一個過程。」她聽說我要去南通拜訪國醫大師朱良春,提出要隨同前往,請朱老給她診病。四月七日我帶她到朱老寓所,朱老診斷為:脾腎陽虛,衝任失調,帶脈不固,治則:補脾腎、調衝任、束帶脈。
處方:潞黨參20g,炒白朮20g,仙靈脾20g,準山藥30g,全當歸10g,烏賊骨20g,茜草炭15g,川續斷15g,鹿角霜10g,補骨指20g,甘草6g×14副。
另烏雞白鳳丸20粒,每次一丸,日二次。
她回南京,首先抓藥7副,吃完4副,經漏已止,人一身感到舒服,打電話問我,藥已見效,是否要繼續服用,我告訴她堅持服完7副,後用烏雞白鳳丸與歸脾丸善後。現已八個月未見復發。一位不會辨證陰陽、寒熱、虛實的人竟當上一家正規中醫院的專家,他坐診,患者需掛30元專家號,他與張吾本有何區別?是不是說明會運用中醫理論診病的真中醫是越來越少了。也許有人問,你既然已診斷為脾腎陽虛證,為什麼自己不給自己姪女開方醫治,因我是一個中醫外科醫生,沒有治療中醫婦科的臨床經驗,故不能隨便開方用藥,人貴有自知之明。
美國十年花費25億美元研究中草藥,為什麼?其實他們也想從中草藥中尋找出路,如果他們心中與中國大陸的衛生當局中某些官員一樣認為中醫藥是一種過時的醫術,是一種落後的醫術,他們決不會肯花費25億美元去研究。可惜他們研究的思路,仍然用西醫的思維方式,被中國大陸某些學者所謂中藥可抗病毒,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之類的假科研成果忽悠。
但他們卻證明了中國針灸具有特定療效,雖然中國針灸在美國絕大多數醫療保險公司不能覆蓋,但並沒有阻擋針灸在美國的發展,美國伯明罕一個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的趙士學醫師開的「中醫針灸中心」私人診所,我多次拜訪他,我看見在他那裡就診的都是美國白人、黑人,而中國人極少,他首次針灸收費90美元,複診是70美元。儘管保險不能覆蓋,都是患者自己掏錢,生意仍然很興隆!王澄雖然談到了針灸,但他歪曲了真相,在美國進行針灸行醫,只需參加美國開辦的針灸醫師考試,考試合格者,就可以發給針灸醫師執照,而不必須同時有美國醫生熱照。美國的西醫執照是很難拿到的,中國西醫的博士生,即使是教授、博導或在中國大醫院已經當上了主任醫師,你到了美國仍然沒有行醫資格,要取得美國的西醫執照,你必須重新考試,王澄信中說,他畢業於新疆醫學院工農兵學員,後來又到了長春白求恩醫科大學讀了碩士,說美國承認他的學歷,是騙人的,王澄說1992年申請考美國醫生,考未考取他未說,按他的學歷,在美國做一個實習醫生都不夠格,那能考什麼美國醫生執照,要考美國醫生,按照規定所有的醫學課程必須重修,必須重新考試,才能算學分,不要說是碩士生,就是博士生,博導、教授、專家、主任醫師,也通通需要重修,重新考試,沒有例外,考試合格,還要去醫院做多年的實習醫生,然後才有資格考醫生執照。
王澄說的「西方搞臨床的人不願意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他們需要懂臨床的外國人來作全職科研工作。」這是真話,但他未說為什麼?因為搞臨床的待遇高,工資收入是搞科研的許多倍,是傻瓜才會放棄臨床而去搞科研,故科研只能由那些外國到美國淘金的人去做,如果在中國是搞臨床的,你僅管有專家、教授、主任、博導的頭銜,你到了美國也沒有資格行醫,唯有能找到的工作就是待遇很低的科研工作。
唯有中醫在美國可以隨便行醫,你想開個中藥鋪子,就象在中國開個雜貨鋪子一樣簡便,你可在那裡坐堂看病,無人幹涉,只要有人相信你,而且得不出醫療事故,就不會有人找你的麻煩;如果要開針灸診所,原來是放開的,到了90年代,開針灸診所,需要通過針灸醫師考試,考試合格者,就可以發給針灸醫師執照,你就可以開業了。比中國還簡單方便。我希望中醫藥大學的青年學子們,千萬別上王澄的當,放棄中醫學習,改為100%學習西醫課程。如果你真想未來去美國創業,你必須認真學好中醫藥課程,用90%以上的精力練好中醫的基本功,學好針灸技術,才有去美國發展的本錢。用10%學習英語。西醫課程就不要學了,在美國中醫開西藥是犯法的行為,如果你不想坐牢,就別碰它。
無論是美國的王澄,還是中國的張功躍等人,他們反對中醫,根本講不出反對的理由與根據,只是講中醫是古老的醫學,過時的醫學。古老的醫學不一定不科學,不先進,而現代的西醫學未必是先進的,科學的。通過上述中西醫診斷疾病,治病的機理,到具體一些病案的比較,都不能證明西醫比中醫科學與先進。
西醫唯一的靈丹妙藥就是抗生素,當年西醫就憑藉一支派林西林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抗生素治療病菌感染的肺炎,確有特效。當時為什麼中醫被派林西林打敗,因為對付肺炎疾病方面中醫未能拿出有效的方藥,其實肺炎一病在漢代已經出現,張仲景並未將它列入傷寒之列,而是放入《金匱要略》的《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篇,指出:「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幹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從臨床症狀看,張仲景所說的肺癰就是現代西醫稱之的肺炎。現代肺炎臨床症狀有「寒顫、高熱」,而張仲景用「振寒、脈數」來表達,張氏是用心良苦的,他怕後人與傷寒病的惡寒,壯熱相混淆。但是後世醫家果然混淆了,一見有惡寒,壯熱就用張氏的傷寒方,臨床無效,便產生了溫病學派,他們認為肺炎屬溫病,不是傷寒,不能運用傷寒方,想自創新路,苦苦探索,但終未能擺脫困境,而被西醫的派林西林打敗,溫病學派的失敗,我認為他們違背中醫治病扶正祛邪之原則,一見患者高熱,只知一味的熱者寒之,用大劑的石膏清熱,大劑清熱之藥,必耗氣傷陰,故臨床療效並不理想。
據現代西醫病理分析「肺炎主要病理改變為肺泡毛細血管充血,水腫,肺泡內纖維蛋白滲出及各種炎性細胞浸潤,最後可發生肺實變」,肺泡水腫是肺炎最重要的病理,因水腫,才使患者呼吸困難,而張仲景在2000年前就抓住了肺癰的主要病機是肺泡水腫,雖有高熱,他並未用清熱的石膏重劑,而是創製出「葶藶大棗湯」,葶藶子味辛苦,性寒,入肺,膀胱兩徑,本草曰:破堅逐邪,通利水道,本經曰: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瀉肺定喘,利水消腫,使水邪從膀胱去,張仲景用葶藶子實屬治本之藥,張仲景怕葶藶子其藥性太峻,佐以大棗,緩和藥性,補脾益胃以扶正氣。只可惜後世的溫病學派忘記張仲景的「葶藶大棗湯」,而一味追求清熱,治標,辜負了張氏的一片苦心。
自抗生素問世100多年來,病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加,抗生素也不斷更新換代,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代又出現超級細菌,抗生素已奈何不下它。抗生素已快到山窮水盡之地步,人們又寄希望中草藥,陳氏燒傷愈痬膏,已解決皮膚外部的感染問題,無論是急性感染(只需4小時就可使炎症消失),還慢性潰痬感染(糖尿病足壞疽的感染),都可使炎症消失。陳氏藥膏顯然不是走的對抗,抑制之路。陳氏藥膏的中醫藥機理值得研究。
破除人們對西醫西藥的迷信,仍是當務之急。
使人們重新認識中醫藥的超前先進性,科學性,是每一位中醫藥工作者的重要職責!復興中醫藥是復興中華文化的重中之重!中醫藥興亡,匹夫有責!、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