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2021-02-22 興化文學

天氣還沒到最冷的時候,太陽卻明顯少了精神,柔弱的光芒落在人身上沒有一絲暖意。草枯敗了,蘆葦也枯敗了。老屋後面那棵高大的槐樹,早已經落光了葉子,在北風的配合下,發出嗚嗚的聲響。槐樹的枝椏間,一個喜鵲窩顯露無遺。

母親抱來一彎蓬鬆的穰草,均勻地散放在菜地上。這是她每年迎接冬至做的第一件事。冬至的前一天,老家人稱「小冬」,又說,冬至大如年,小冬不值錢。在母親眼裡,不值錢的小冬重要著呢。這天,鎮上家家都要焚燒紙錢,祭祀先人。這份差事的主角當然是男人,女人只能當配角,幹些瑣碎的事情。性別的差異,在這一天淋漓地體現出來。母親的三個兒子,兩個外地工作,一個外地求學。嚴格來說,父親也在外地。他在離家20裡外一個名叫丁沙溝的地方打工。

小冬先冬至而來。鎮上人祭祀祖宗,供奉的飯菜,講究的人家必須有三葷三素。葷的有紅燒肉、紅燒魚、雞蛋等;素的有青菜豆腐百葉、坨粉、粘燒餅等。我們家講究不起來,但母親盡力做到有葷有素。沒有粘燒餅,就用米飯餅代替。

飯菜齊備,母親一碗一碗地請上了桌子。土紙、紙元寶、火柴放好了,蒲團也放好了。萬事俱備,只欠父親。此時,小鎮的上空已經飄滿紙灰的味道,但父親連個影子都沒有出現。母親有些慌亂,溜到巷子口望了幾回。

父親到家的時候已是下午1點多鐘。儘管出了一頭的汗,但父親還是沒有趕上——母親已經搶了他的角色,把本該男人做的事情做了。看著地上的灰燼,又看著生氣的母親,父親絮絮叨叨地解釋著——那輛黑漆斑駁的永久牌自行車,就像母親,小毛病不斷。這次是前輪胎的問題,氣跑光了。車上馱著的一大捆木材無疑給父親加了分,但母親的臉上看不出原諒的跡象。父親有些緊張,他畏懼母親。我不知道,那個漫長的夜晚父親是怎麼熬過去的。母親給父親定了個罪名:心中無祖。這個罪名很大。

結局還好,母親原諒了父親。母親的寬容多半是看在冬至的份上。冬至大如年,都過「年」了,家裡自然不能有任何的不開心、不和諧,凡事過了「年」再說。無意中,母親聽人說,女人燒紙,先人得不到,燒了也白燒。母親驚出一身汗來——她不能原諒自己。多方請教,母親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冬至後,三九天,最冷的時候,買個豬頭,供在條臺上,點上香和蠟燭,給祖宗們賠個不是。供完後的豬頭,抓點鹽巴抹一下,吊到屋簷下面,任憑寒風吹拂,春節時食用。那個時候,買個豬頭過大年,差不多是鎮上每個經濟困難人家的選擇,實惠。

「冬無雪,麥不結」。冬至下雪,母親會很高興。但真正到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時候,母親又會著急。困在家裡,什麼都做不了,母親比誰都難受。好在有好多針線活可以拾掇,縫縫補補可以耗掉大把的時光。進了九,天氣會更冷,真正的什麼都做不了。做不了什麼,母親就串門。這個沒有技術含量的活,母親喜歡。父親呢,喜歡順木料,順好木料後就做家具。時間允許,父親會找幾個老農民談談,談麥子也談種麥子。「邋遢冬至乾淨年」,冬至雨雪,春節肯定是好天氣,好天氣廠裡會有好生意,生意好父親會很忙。

冬至這天,母親很少買菜,沒錢。再說,小冬時已經花了錢。冬至大如年,冬至怎麼能大如年呢?記憶裡,母親買過豬血。巷裡的洪財家殺豬,殺豬時,洪財的妻子總是早早準備了面盆,等豬血。一頭大豬的血,可以做七八斤血豆腐呢。鎮上人迷信,冬至吃豬血旺財,走鴻運。很多人家,特別是做生意的,喜歡買上一些,旺一旺。母親買豬血的原因只有一個,便宜。日子不是一天能過完的,能省則省。再說,下面不是還有個燒錢的「年」等著嘛。

我工作的地點變化了多次,從外地到老家,又從老家到城裡,母親從來沒有以冬至的名義讓我回家。父親去世,母親才把冬至時的祭祀任務交給我。父親的牌位化了以後,母親添了一雙筷子,把「父親」請上了桌子,和祖宗一道歆享祭品。20幾年前的那個小冬,父親唯一的一次「爽約」,成了母親心裡永遠的傷痛。

冬至的夜晚很黑,墨汁一般,沒有星辰明月,唯有遠處人家的燈火忽明忽暗,就像母親昏黃苦澀的雙眼。長期失眠的母親,本能地牴觸黑暗,但寒冷又把她早早地攆上了床。父親是四年前去世的,那一天是冬至後,一年裡最寒冷的日子。每每談起,母親傷感,我也傷感。母親今年80歲,應該到了她人生的冬至,用她的話說就是過一年是一年了。「冬至過,地皮破」。我不知道,多病的母親還能經受得住幾次冬至帶來的寒冷。

這學期,我教起了初中《地理》。講完《地球的運動》,我問孩子們,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的時候,我們這兒是什麼節氣。「冬至!」孩子們異口同聲,自信滿滿。我知道,這些孩子,正處在人生的春分時節,他們知道冬至,但不會知道什麼是寒冷的。望著這些陽光男孩陽光女孩,我豁然開朗:冬至來了,在這個陰與陽轉換的節點,其實,我們不必悲傷,陰極生陽,冬至以後,日頭會越來越長,春暖花開不會太遠。

天氣還沒到最冷的時候,太陽卻明顯少了精神,柔弱的光芒落在人身上沒有一絲暖意。草枯敗了,蘆葦也枯敗了。老屋後面那棵高大的槐樹,早已經落光了葉子,在北風的配合下,發出嗚嗚的聲響。槐樹的枝椏間,一個喜鵲窩顯露無遺。

母親抱來一彎蓬鬆的

相關焦點

  • 冬至大如年…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黑夜最長。
  • 冬至大如年,南京人的「冬至標配」是……
    冬至大如年,南京人的「冬至標配」是…… 2020-12-21 0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今日冬至丨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
    今日冬至丨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8時02分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至」有極致的意思 冰益壯,地始坼 隆冬時節到了
  • 冬至丨金石美如畫 冬至大如年
    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冬已至,春未遠。 在冬日守望春暉, 在冬至企盼春歸。
  • 萬年曆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 | 習俗   上墳祭祖,結算工錢   有諺語:"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不給錢。冬至大似節,東家不放不肯歇。"就是說,冬至像過年一樣重要,學生、長短工都給享受假期。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   冬至大如年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祭祖。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祭祖,合稱春冬二祭,十分嚴格。在安徽桐城,冬至節上祖墳燒紙錢祭祖,並在這天修墳整墓。在上海,冬至這一天過去有落葬、燒小孩棺材之俗,今則演變為骨灰盒落葬等。杭州、湖州也都要掃墓。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 2020-12-21 1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大如年,陽生春又來!
    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民間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所以,冬至又稱作「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 冬至大如年,這些講究不能忘!
    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 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以祈求神靈消除疫疾,減少荒年、飢餓、死亡。冬至過節,則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冬至大如年,天寒地凍,願君安康
    今日冬至,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清爽冬至邋遢年」又是個什麼梗?
    冬至的風俗食品是「冬至團」,《清嘉錄·十一月·冬至團》中也講:「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果、豇豆沙、盧菔絲等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祀先即祭祖,祭灶為供神,「冬至團」也分祀先用和供神用二種,「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團,東至朝(早)供神品也」,看來,民間祭祖比供神重要,這種風俗在蘇南的部分農村裡依然存在,而在城市裡早已消失了。
  • 喝雞湯吃餃子 南京人的冬至「大如年」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國人重視的傳統節日。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昨日的南京城,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走在河西街頭,「冬至」卡通玩偶提醒大家,吃頓餃子是冬至不可或缺的儀式。走進綠柳居、永和園、真知味等品牌餐飲門店,雞湯、豆腐等老南京冬至特色飲食喚醒了市民的節日記憶。夜幕降臨,新街口新百大樓巨大玻璃幕牆閃現出「冬至大如年」標語,提醒著人們這是「我們的節日」。
  • 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讓百官放假,皇家祭天,民間祭祖,文人消寒!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 冬至農諺:冬至大如年,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在頭凍死老牛是啥意
    今日(12月21日)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冬至節氣。冬至又稱冬節、亞歲等。對咱農村老百姓來說冬至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農村裡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老百姓過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餃子習俗。
  • 冬至大如年,歷史淵源和傳統飲食
    冬至,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我們來了解一下冬至的歷史淵源和冬至的傳統飲食。
  •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清爽冬至邋遢年」又是個什麼梗?--上觀
    冬至的風俗食品是「冬至團」,《清嘉錄·十一月·冬至團》中也講:「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果、豇豆沙、盧菔絲等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祀先即祭祖,祭灶為供神,「冬至團」也分祀先用和供神用二種,「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團,東至朝(早)供神品也」,看來,民間祭祖比供神重要,這種風俗在蘇南的部分農村裡依然存在,而在城市裡早已消失了。
  • 冬至大如年 湯餈香味濃
    今天是冬至,而在昨天,湯餈的香氣就已開始瀰漫,一些市民提前吃起冬至的應節食品。冬至又叫冬節,既是農曆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在這一天要舉行慶賀儀式。
  • 冬至大如年吃貨要過節:冬至吃貨地圖 請對號入座
    原標題:冬至大如年吃貨要過節:冬至吃貨地圖,請對號入座今天,我們迎來了冬至節氣,真正的隆冬開始了。漫漫冬日正是進補好時機,吃貨們已經蠢蠢欲動。冬至吃什麼,怎麼吃?@中國天氣 推出「冬至吃貨地圖」,看看你家是這樣吃嗎?
  • 冬至大如年:古書畫中的「寫九」與敦煌舊俗
    今日為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所以古人把這一天看作為「大吉之日」。而且,古人也把冬至節氣看成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俗稱「亞歲」。
  • 冬至大如年,今日入九,注意防寒保暖
    今日冬至,也是數九寒天的開始,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從今天開始,各地區氣候已經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也是2020年最後一個二十四節氣。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