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天皇,大多數中國人的腦海中會出現兩種象徵性的印象:一種是日本「天皇」與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是同一種,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另一種是在日本裕仁天皇統治時期,他對中國、朝鮮發動了戰爭,甚至發動了東南亞乃至美國戰爭、東亞大戰和太平洋戰爭。
遺憾的是,1945年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沒有被國際軍事法庭定罪,他沒有成為戰犯,也沒有被追究「責任」。這是大部分中國人對「天皇」的初步印象和判斷。
天照大神
日本天皇是日本的保護神,也是日本皇室的始祖神
日本天皇的前世今生,日本國王被稱為「天皇」。日本以天皇為核心,從神話時代延續到現在的君主制度,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與其他國家相比,它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君主制度。
截至目前,日本天皇共傳了126代,第126代天皇是19年5月繼位的德仁。
據說神武天皇是日本的「開國之祖」。很多人認為神武皇帝是神話裡的,歷史上沒有真正的這個人。
然而,關於他的神話傳說遠遠超過了他的八代子孫。因此,即使他經不起歷史和考古學的考驗,他的存在感在日本人民心中是非常強烈的。
相傳,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因此,天照大神不僅是日本的保護神,也是日本皇室的始祖神。
1868年,明治天皇上臺。當時,他只有15歲。他雄心勃勃,發起了明治維新運動。1877年幕府殘餘消滅後,日本統一了。
明治天皇
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割地賠款,讓很多日本思想先驅認為清朝已沒落,沒有可以學習的東西了,現在需要向西方學習,這樣就可以強大自己的國家。這些思想先驅者提出了尊王攘夷,要求當時的幕府將權力交給天皇。
二戰後,天皇權力被削弱。從1890年代到1920年,日本政局參差不齊。日本的天皇制正在走向近代化,整個明治政治體制就是以此為基礎的。
隨著歷史的發展,天皇逐漸喪失了國家的統治權。國家的最高權力被幕府奪取。
鎌倉幕府和德川幕府先後控制了國家的最高權力。天皇的權力被替代了近700年,直到1867年明治天皇重新將權力握在手裡。
鴉片戰爭
從1989年登基到2019年退位,明仁天皇執政30年,把親民天皇的形象留給了日本人民。他在位期間,到地震災區視察。作為天皇,他會跪下與坐在地上的災民進行平等對話,這極大地感動了日本人民。
如今,事實上日本天皇沒有權力,所以他從不擔心失去權力。
徵夷大將軍將大政歸還,把權力從舊幕府轉移到新內閣和國會。雖然日本天皇沒有像過去那樣管理國家的權力,但對日本人民來說,天皇的存在是一種精神上的平和。
「如果有天皇,就會有一個國家」。這是許多日本人對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日本皇室的尊敬。這種尊重使天皇成為民族團結的凝固劑。
神武天皇
首相才是日本最高行政長官,擁有實權
天皇和首相誰大?這是很多人心存的疑問。首相只是一個代稱。國際上通用的叫法是內閣總理大臣。
在日本的憲法中就有相關規定,日本的行政權屬於內閣。其中有第六十六條規定,內閣裡由總理大臣說了算。所以說首相是日本最高的行政上的長官。
日本天皇有2600年的歷史,其中1200年是神話傳說,1400年是實際統治,是日本的象徵。
雖然日本天皇的歷史很長,似乎已經實現了世襲的,但事實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天皇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傀儡。
在日本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高官顯貴都把天皇視為爭奪權力和利益的工具和籌碼。
只有在發動侵華戰爭、帶領日本捲入二戰風暴的裕仁天皇時期,權力超過了首相。在其他時期,天皇和首相都是差不多的,很多時候首相有決定權。
在戰爭爆發的那段時間內,日本天皇手中掌握的權力是絕對無人能比的。因為天皇通過培養日本在當時的年輕人,把權力又奪回來了。
明治維新後,日本天皇的權力一般與首相相當。但是二戰之後的日本首相們就特別幸運了,擁有實權,日本怎麼發展是由首相說了算的。
從日本的民眾基礎和精神地位上說,日本天皇的地位高於日本首相。雖然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權力的象徵,但他們在和天皇一起時仍然非常地敬重天皇。
日本是一個特別善於學習的國家
日本天皇領工資嗎,工資多少?日本皇室的經費來源一般有三種,即朝廷費、內庭費和皇族費。
天皇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其中,朝廷費是日本政府撥給宮內廳的資金,用於皇室的重大儀式和各種內外活動。
比如18年,日本政府撥款超過90億日元(約5億元人民幣)。19年,由於新皇帝的登基儀式,這個成本會更高。
內廷費專門用於天皇個人的生活費。18年,撥款約3億日元,約1800萬元人民幣。所以,天皇個人的錢是花不完的,生活是優渥的。
日本天皇是不是很閒呢,要上班嗎?日本天皇是要上班的。
根據報導,近年來,日本地震持續頻發,當時的天皇是日本明仁天皇,天皇和妻子一起先後去了災區宮城縣、巖手縣和福島縣,給地震災區帶去急需的物品,慰問災民。
天皇夫婦一直輾轉於日本東區的很多避難所,主動去慰問災民,這也是第一次到東北災區視察。去看望災民是天皇工作之一。
日本憲法第7條規定,天皇在內閣授權下,可以實施十項「國家行為」,即頒布憲法修正案、法律、法令和條約;召集國會議會;解散眾議院;宣傳議會換屆選舉的實施情況;任免國務大臣和法律規定的其他官員;核查大使和部長的派遣證書。
此外,還需要進行特赦、減刑的認證,豁免執行和復權進行認證;授予榮譽;認證批准書和法律規定的其他外交文書;會見外國大使和使節;舉行各種儀式等。
上面幾項就是天皇上班的主要內容。
十條規定每一條都給天皇帶來了很多工作。就拿頒布政令為例。內閣將把每一項決議送交皇帝,天皇必須仔細閱讀,然後籤字或蓋章。這個數字在17年達到了960份。
然而,難過的是,天皇不能對任何提議發表任何意見,因為根據憲法,他無權幹預任何政治事務。天皇就像日本的複印機和籤字筆。
不得不說,日本是一個特別善於學習的國家。
在明治維新時期,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歐洲成為了他們的學習榜樣,短短時間內,學習引進西方的政治和社會制度、軍事制度、教育制度和科學制度,使一個封建又落後的島國在短短幾十年內成為亞洲最具野心的強國。
古代日本向唐朝輸送大批聰明伶俐、勤奮好學的學生,把先進唐朝文化帶回了日本。同時,日本邀請時任高僧鑑真赴日講學。
通過文化交流和學習唐代,整個日本文化得到迅速發展,就算在今天,我們依稀能感覺到日本從中國古代學到的許多東西,甚至他們把這些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日本始終以虔誠的心、謙虛的情懷,學習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學習世界上最好的成果,以此改造自己的國家和社會上的一些弊病,創新自己的文化和經濟,催生出一系列引領全世界的新技術和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