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迎來我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濃情端午,一見粽情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女兒節?端午節還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浴蘭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端午節有「女兒節「這個別稱,這裡的「女兒節「是特指父母之」女兒「。據《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戶戶都開始給家裡的女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折一支石榴花簪在頭上。在端午節這天中午之前,大家來到天壇,午後方出。當時這被認為是避五月的」毒「,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種儀式。出天壇之後還有各種娛樂活動,就不區分男女了。即便家中女兒長大嫁人,這天也要回娘家和父母一起過節。所以,端午節也稱「女兒節」。中國女兒節也有其他說法,比如每年三月初三、七月初七也都被國人稱為女兒節。三月初三即上巳節,主要是青年男女集會遊冶;七夕婦女乞巧則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勞動技能;端午節更加注重家人親女之間的互動。
為什麼今年的端午節這麼晚?端午節固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是公曆時間卻年年不同,通常在公曆5月27日到6月25日之間變動。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去年的端午節是在6月7日,而今年卻晚到25日。其實是因為今年是農曆的閏年,多出來一個「閏四月「。我國的農曆一個月的長度是嚴格按照月亮的圓缺制定的。太陽和月亮黃經度數相同的那一天完全看不到月亮,被稱為朔日,也就是農曆的初一。下一次朔日即是下月的初一。這樣來算,農曆一個月通常只有29或30天。一年12個月則約為355天。正常情況下會比地球公轉一圈的周期(約365.2422天)短約10天。而公曆一年的長度恰好也是365天(或366天)。這樣的話端午節公曆的時間也會每年逐漸提前10天左右,如2018年端午在6月18日,19年端午就提前到7日了。但是端午節不能無限制地提前,為了解決這10天的差值,農曆選擇了增設閏月的方法:每隔二到三年添加一個閏月,這樣當年就會有13個月。今年就是這樣的年份,農曆四月之後添加一個「閏四月「。閏四月結束之後才是五月,所以今年的端午節也來的格外晚。
端午來時,
天朗氣清,
夜短晝長,
夏日的韻味悄然鋪展開來。
但你知道嗎?
這個粽香撲鼻的節日,
其實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日」。
那麼,
為什麼說端午節是
古人的「衛生防疫日」呢?
民諺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農曆五月又俗稱「毒月」,此時已經進入暑季,毒蟲雜菌繁殖迅速,人很容易患病。所以民間在端午節這天,常採集一些草藥,或是懸掛,或是佩戴,或是洗浴,或是服食,以求祛病強身。
不僅如此,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
也反映著古人對疾病的預防意識,
是他們獨特的防疫小妙招。
掛艾草、懸菖蒲
「五月五端午,天師騎艾虎,手持菖蒲劍,瘟神歸地府。」這一首廣為流傳的歌謠,形象地敘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插艾草和菖蒲驅逐瘟疫的習俗。
端午節插艾,是為了不讓邪毒進入庭院房間。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竅、殺蟲滅菌,也能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則為水生草本植物,被稱為五瑞之首。此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其根莖花汁可入藥,有芳香開竅、祛痰散風之功,現代人也用它入藥,提取芳香油。
沐蘭湯
沐蘭湯中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的多發時節,古人常以蘭草湯沐浴去汙。唐代更把五月稱為「浴蘭之月」,可見蘭湯沐浴的習俗很盛行。蘭花號稱天下第一香,芳香能闢穢祛邪,「浴蘭」可以除病驅瘟。從現代眼光看,香草中含有多種揮髮油,具有殺菌、抑菌作用,以香草煎湯清潔身體,有防病保健的功效。
系五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稱「百索」。五色絲線象徵五龍,以鎮五毒。
為讓孩子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端午節的早晨,大人們起床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等邪毒衝走,兒童由此可以安康無憂。到如今,這種習俗延續成了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漂亮飾物,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工藝品。
佩香囊
佩香囊是從系五絲中衍生而來,將五色絲線與具有殺蟲作用的中藥雄黃結合起來。《清嘉錄》上說,端午「制繡囊絕小,類荷包之形,中盛雄黃,謂之雄黃荷包……皆系襟帶間以闢邪」。
現在香囊的內容物已比從前複雜得多,除雄黃外,還常裝入一些蒼朮、白芷、菖蒲、川芎、U本、甘松、山苓、冰片、樟腦等芳香中藥,使這些藥袋具有更好的祛毒防疫效果。
飲雄黃酒
清朝曾有詩詠道:「稱錘粽子滿盤堆,好侑雄黃人酒杯。餘瀝尚堪祛五毒,亂塗兒額噗牆隈。」描寫的就是人們在端午節喝雄黃酒避蟲毒的習俗。
雄黃是一種中藥,其藥性辛苦、溫,有大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主要用做解毒、殺蟲,外用治療惡瘡、蛇蟲咬傷等。藥理研究顯示,雄黃對多種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民間將蒲根切細、曬乾,拌上少許雄黃,浸白酒,也有單獨把雄黃研磨成粉末放入白酒內泡製成雄黃酒。還有的地方會將喝剩的雄黃酒貯藏起來,平日遇有蟲咬紅腫,可以塗抹解毒消腫。
採草藥
端午採藥自古成風,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在端午節這天,會紛紛前往田間山野採集車前草,曬乾後備用。因為這時正值許多草木的莖葉成熟期,可以碾製成藥。
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十二「採雜藥」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採雜藥,可治百病。」浙江桐廬、湖北監利等地都在端午有上山「採草藥」之俗。因端午前後許多草藥莖葉成熟,正值採收時節,故形成此俗。
雖然
端午佳節承載了
對聖賢的緬懷之情
但更是對健康的期盼
今日端午
柔力量願你安康
願所有人,都能夠在面對未來時都能夠乘風破浪,勇敢前行,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