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受詩人的顧影自憐

2020-12-23 布魯博德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這首詩,不僅朗朗上口,而且詩意悠長,是很多孩子的一首啟蒙唐詩。

全詩總共四句。

前兩句描寫愛春之情,因為春天睡覺舒服,溫度適宜,沒有蚊蟲,而且醒來之後,還有悅耳的鳥鳴,讓人心情舒暢。

後兩句抒發惜春之情,因為春光雖美,卻稍縱即逝,就好像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似乎,這首詩的含義無外於此。然而,細細品讀,還是能夠在詩句之間,體會到愛春惜春之外的感覺。

一、惜春之情,來自於詩人的焦灼之感

《春曉》前兩句,充滿了春日的慵懶;但是後兩句,卻流露出詩人的忐忑。

而詩人之所以忐忑,就是因為他知道,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春日的韶華,總會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風吹雨打,就此無影無蹤。

所以,春天越美好,詩人越害怕失去它,而越害怕失去它,就越能體會到春天的美好,從而陷入了一種焦灼的輪迴狀態。

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春夏秋冬的四季輪迴,本是自然規律,不會因為詩人的惜春,多停留片刻;也不會因為春日的美好,讓它常駐人間。

記得泰戈爾有句話: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的時候,你也將錯過群星。

對於春天也是如此,當我們為失去它而感到恐懼時,我們正在把它失去。

我們其實經常如此。歡聚之時,恐懼於離別;得到之時,又恐懼於失去。

而我們之所以恐懼,之所以焦灼,只是因為我們在乎。

《春曉》,所傳達出的,便是這種焦灼感。

不過,孟浩然的焦灼,卻不僅僅因為春天。

二、焦灼之感,來自於詩人的出世之心

《春曉》這首詩,是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的詩作。

孟浩然隱居鹿門山,在時間上有兩個說法:一說與張子容共同隱居,那時23歲;一說是孟浩然40多歲時,在仕途無望後,慕龐德公之名,開始在鹿門山隱居。

當然,也可能兩種說法都是真的,孟浩然在鹿門山置辦了一處房產,閒餘時間便過去住住。

關於古人的隱居,向來有「終南捷徑」之稱。很多人隱居終南山,以此博取聲名,最終出世為官。

孟浩然隱居,雖然不知道是不是也想走終南捷徑,但他的出世之心,卻是人所共知的。

他自幼讀書學劍,學得了文武藝,自然想賣與帝王家,只是,在仕途之上,卻步履維艱。

他幹謁公卿名流,難逢良機;參加科舉考試,也慘遭落第。

而且,曾經有過一次親見唐玄宗的機會,卻吟了一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惹得玄宗不滿,對孟浩然說:「卿不求朕,朕豈棄卿?」

所以,孟浩然一直擁有出世之心,可是造化弄人,到最後連個副科都沒提。

辭官歸隱,是一種心境;求官不得,則是另外一種心境。

因此,即使可以睡到自然醒,即使可以聽到悅耳的鳥鳴,孟浩然還是難以靜下心來,在這愜意的春天清晨,所想到的,卻是昨夜窗外的風雨,以及遍地無情的落花。

當然,這風雨、這落花,也許更像他壯志難酬的人生。

在《唐人絕句精華》中,對《春曉》有評價說:聞風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見詩人清致,且有屈子「哀眾芳之零落」之感也。

這裡「哀眾芳之零落」,恐怕也是在哀嘆,自己那逝去的美好韶華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古詩文學習:一年級下冊,孟浩然《春曉》
    001一年級下冊古詩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目標藉助拼音,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雨後清晨的美麗春光。過程1.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讀古詩《春曉》,爭取讀正確。2.通過教師範讀、同學互讀等方式進行正音。
  • 天府春曉:萬畝油桃花綻放 樂在山鄉春光好
    天府春曉:萬畝油桃花綻放 樂在山鄉春光好 相關視頻
  • 南益刺桐春曉:創新與美好生活同行
    南益地產,歷經27載精心研磨,以」創新與美好生活同行」為築家理念,開發版圖遍及福建、山東、天津、武漢、成都、深圳、香港等全國多個省市核心,成就無數經典好房。南益刺桐春曉在泉州,「好品質,選南益」的觀念,早已在廣大購房者內心根深蒂固,南益刺桐春曉也成為了眾多購房者的置業首選,價格窪地,隨著限購政策的實行,泉州限購區域不斷增加,一大批外鄉購房者失去了購房「資格」,而刺桐春曉享有不限購利好
  • 讀蘇軾《海棠》,感受詩人對海棠的喜愛與詩人的情懷(圖文原創)
    蘇軾一生,不僅心裡播種善良之花、真誠之花、堅強與曠達之花,生活中也非常的喜愛大自然之花。在他的詩詞中,寫過不少的花,如《東欄梨花》中的梨花、《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中的棗花、《杜沂遊武昌以酴蘼花菩薩泉見餉》中的酴蘼花,更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竹外桃花三兩枝」中的桃花。
  • 小學學過的一首《春曉》,大家都會背,翻譯成英文也是美得驚心
    想起昨天才讀過《春曉》這首詩的英文翻譯,真的夠美。《春曉》是小學課本裡面的一首詩,作者唐代孟浩然;後來聽過無數的改編版本,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可謂高手在民間。下面是原文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大林寺桃花》一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大林寺桃花》一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春光的喜愛與留戀之情。全詩首句「人間四月芳菲盡」流露出詩人對春光匆匆不駐的失望,次句「山寺桃花始盛開」則透露出詩人心緒的轉變,表露出其對始料未及的春光的驚羨,全詩抒發了詩人因美好春光而生的欣喜與愉悅之情。
  • 春光如許,5首驚蟄詩詞,帶你感受最美的春天
    春光如許,今天安久和大家分享5首關於驚蟄的詩詞,帶你感受最美的春天。這些詩詞現在讀來,最為合適。煙雨溼闌幹,杏花驚蟄寒。《菩薩蠻·春雨》宋·蕭漢傑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煙雨溼闌幹。杏花驚蟄寒。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 古語中,常用的顧影自憐一詞是什麼意思,又是怎樣的典故?
    顧影自憐。顧影自憐,我們先從文字的表面來做拆分:顧,是回頭的意思,就是回頭看看;而影,自然就是影子;自憐,則是自我憐惜的含義。那麼,貫穿起來,顧影自憐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自我憐惜。而這個動作所傳達的這個人內心的情感,其實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孤獨失意,一種則是相反的自我欣賞。
  • 顧影自憐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顧影自憐,看著影子;自己憐惜自己。原形容孤獨失意;現有自我欣賞的意思。出自:晉 陸機《赴洛道中作》詩:「佇立望故鄉,顧影悽自憐。」成語出處:晉 陸機《赴洛道中作》詩:「佇立望故鄉,顧影悽自憐。」但「顧影自憐」的原意義為「孤芳自賞」。「顧影自憐」含有「自我憐惜」的意思;「孤芳自賞」含有「自命清高」或「自命不凡」的意思。成語辨形:顧,不能寫作「固」。顧影自憐的例句:1、看著同學們都挈婦將雛了,她卻仍然顧影自憐,心中不由一陣哀傷。
  • 介紹幾首關於描寫春遊的古詩 讓我們在詩情畫意中共賞燦爛春光
    它既寫出濃鬱的春意,又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詩中字裡行間流露著喜悅輕鬆的情緒和對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 絕句二首 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 跟隨唐詩大家,感受唯美春天
    那今天,我們就跟隨這些唐詩大家,感受一下唐朝唯美的春天吧!詩狂眼中的春天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少時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
  • 詩人韋莊《菩薩蠻》,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韋莊《菩薩蠻》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澡,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因為喜歡唐朝歷史,我一直對唐朝的「東都」洛陽充滿嚮往,朱敦儒一句「且插梅花醉洛陽」將她的魅麗無限擴大。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牡丹甲天下。
  • 杜牧寫柳樹的一首詩,短短八句既有亮麗的春光,又有淡淡的傷感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這個萬物復甦的時節,攜兩三好友踏青賞花,享受春光,自是樂趣無窮。溫和的天氣旖旎的春光,陶醉於大自然中,是最美的享受。大多數人都喜愛春天,喜歡春天的花草香,喜歡春天悅耳的鳥鳴聲,喜歡這萬紫千紅的春天。今天給大家分享杜牧寫得一首詩《柳長句》,描繪了春天的柳樹,勾畫了迷人的春光。
  • 鹿門春曉~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遊記
    流連在花溪之中,宛若置身於世外桃花源;徜徉在蝶谷之內,仿佛就在仙境中,讓人不自覺地想起孟浩然的這首千古絕唱《春曉》。沿途而上,取道「八陣石林」,途徑「南亭荷香」「春曉閣」,步入「浩然詩院」。「山寺鐘鳴晝已昏,餘亦乘舟歸鹿門」。景龍二年(公元708年),二十歲的孟浩然離開襄陽城南的澗南園,從此隱居鹿門山。
  • 兩首春天的詩,一大一小兩個角度,寫盡了大美春光。寫作方法
    萬物復甦,生機萌動,詩人們欣賞春光,描繪春光,他們讚嘆,他們感慨,這是一個無比美好的季節,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詩人們有哪些觀察的角度呢?下面我們跟隨兩位詩人的腳步來春遊一番吧!(一)朱熹《春日》朱熹(1130—1200),是南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字元晦,別稱紫陽。
  • 一卷《漢宮春曉圖》長卷繪出漢宮侍女的春曉的歡快姿態
    然而宮廷仕女生活也有歡快開心的一面,今天小陽就給大家帶來中國傳世十大名畫之一的《漢宮春曉圖》。《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他與沈周,文徵明和唐伯虎並稱為「明四家」 ,也稱「天門四傑」。
  • 春曉胸離罩:春曉與老公合唱秀恩愛 衣不貼身險走光
    春曉入場  彭坦、春曉夫婦4月10日作為嘉賓出席活動獻唱。     春曉走光露內衣肩帶 彭坦、春曉夫婦4月10日作為嘉賓出席活動獻唱。   春曉 胸離罩彭坦、春曉夫婦4月10日作為嘉賓出席活動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