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直方圖是反映血小板體積大小分布的一個曲線圖,正常的血小板直方圖呈偏態分布(如下),左移表示血小板體積偏小,右移表示血小板體積偏大。
圖 1 血小板直方圖
而筆者要講的內容,是一般的書上沒有的。
下圖是典型的小紅細胞幹擾血小板計數問題,可以看到紅細胞直方圖明顯左移,且與血小板直方圖交接處沒有觸及底線。
圖 2 小紅細胞幹擾血小板計數
(來自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 張時民新浪微博)
圖 3 小紅細胞對血小板計數的影響
(來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實驗技術的惑與獲》)
這種情況多見於小細胞性貧血,比如缺鐵性貧血。但並不是說正細胞/大細胞性貧血就見不到,比如下面的例子。
某住院患者血常規:
RBC 1.57×10e12/L, HGB 58 g/L,HCT 17.9%;
MCV 114.2fl,MCH 36.8pg,MCHC 323 g/L,RDW-CV 37.5%,為大細胞不均一性貧血;
PLT 為 161×10e12/L。
該標本的紅細胞直方圖,顯得十分怪異:
圖 4 紅細胞直方圖
血小板直方圖也不正常:
圖 5 血小板直方圖
這樣的血小板直方圖,提示可能存在大血小板或小紅細胞,其血小板計數結果是不可信的,因其與紅細胞直方圖交接處沒有觸及底線(後面提供的 XN1000 的直方圖能更直觀地看出來)。此時必須塗片鏡檢,搞清是哪種情況。
本例 MCV 114.2fl,屬於大細胞性貧血,似乎不可能是把小紅細胞計入了血小板?
但塗片鏡檢,可見明顯的紅細胞大小不均:
圖 6 手機拍攝圖片
圖 7 CELLDIFF 血細胞形態分析儀圖像
有些紅細胞特別小,不比血小板大,採用阻抗法檢測紅細胞/血小板的儀器顯然是不可能很好區分的。
此時有兩個選擇:① 手工計數血小板;② 採用光學法計數血小板。
我院的邁瑞 BC6800 並未配備網織紅細胞染液,無法以光學法檢測血小板,所以筆者選擇了②,使用希森美康 XN1000 的網織紅細胞通道檢測該標本。值得一提的是,希森美康的儀器開啟光學通道時,若認為阻抗法得出的血小板計數不可信,會自動改為按光學法得出的結果報告。比如本例,XN1000 直接按照光學法檢測出的 PLT-O 報告了血小板計數,為 115×10e9/L。我們按此發出了報告。
圖 8
這裡能明顯的看到,血小板/紅細胞直方圖交界處,非但沒有觸及底線,反而翹得很高。
紅細胞大小不均的貧血,即使不是小細胞性的,也有可能出現小紅細胞幹擾血小板計數的情況。
《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認為:紅細胞大小不均主要見於嚴重增生性貧血(尤其巨幼細胞性貧血)。實際上,筆者後來查閱到,該病例的葉酸檢測結果接近於 0,巨幼細胞性貧血的診斷應該可以成立。
下圖是血小板聚集導致的血小板假性減少問題。血小板數量不多,左邊峰低矮,右邊鋸齒狀,多數是因 EDTA 抗凝劑因素導致的假性減少,也是我們工作中最主要防範的問題。
圖 9 血小板聚集導致的血小板假性減少
(來自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 張時民新浪微博)
圖 10 血小板聚集
(來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實驗技術的惑與獲》)
某住院患者的血常規:
RBC 3.27×10e12/L, HGB 100 g/L,HCT 31.9%;
MCV 97.6fl,MCH 30.6pg,MCHC 313 g/L,RDW-CV 12.1%,為正細胞正色素均一性貧血;
PLT 47×10e12/L,危急值了。
血小板直方圖,峰的右側不平滑,有鋸齒狀刺突,提示可能存在血小板聚集;儀器也確實有血小板聚集的報警。
圖 11 血小板直方圖
重採集一個血常規管和一個凝血管,手動上機檢測,血常規管沒什麼改善,而凝血管的檢測結果為:
RBC 2.81×10e12/L, HGB 86 g/L,HCT 27.5%;
MCV 97.9fl,MCH 30.8pg,MCHC 315 g/L,RDW-CV 12.2%;
PLT 115×10e12/L。
血小板直方圖,峰的右側明顯比之前檢測的要平滑的多:
圖 12 血小板直方圖
科裡配有 CELLDIFF 自動血細胞形態分析儀,分別取 EDTA 抗凝管和枸櫞酸鈉抗凝管中的血,塗片染色,讓儀器進行分析。
EDTA 抗凝管的分析結果:在白細胞分類界面中,儀器辨認出數量可觀的血小板聚集現象。
圖 13 血小板聚集
而枸櫞酸鈉抗凝管則一切正常,未發現血小板聚集,也就不特別發圖了。
綜合分析,我們認為可以按照枸櫞酸鈉抗凝管檢測的結果發出報告。
EDTA 依賴性血小板聚集(EDTA-PTCP)是指在體外 EDTA 抗凝全血中,由於 EDTA 誘導血小板膜表面隱蔽抗原的暴露或者對抗原的修飾,導致血漿中預存的循環自身抗血小板抗體與之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出現血小板聚集的現象。有學者報導,其發生率僅為 0.09%~0.21%,住院患者發生率偏高於健康人群,為 1.5%~1.9%。因其發生率較低,所以常被忽視,造成誤診誤治。
作為一種體外發生的現象,PTCP 有 3 個特點:
(1)需在有 EDTA 存在的情況下發生;
(2)顯微鏡下可見血小板聚集現象;
(3)患者含 EDTA 的血清或血漿加入正常人 O 型血小板也可以引起聚集。
1969 年,Gowland 等首先提出機制假說:血清中可能存某種抗體,在 EDTA 存在下引起血小板聚集,認為 EDTA-PTCP 的發生與 EDTA 的螯合作用直接相關,且不能被逆轉。另有研究認為該現象是抗原抗體反應引起,且與環境溫度有關:在 4~20℃ 最容易發生,而在 37℃ 條件下採血則不產生聚集。
筆者做血常規的個人的經驗是:真正的 EDTA 依賴性血小板聚集相當少見(這與之前提到的學者報導是吻合的),大部分情況還是採血問題,一旦護理人員注意了採血順利和混勻,大部分病例的血小板聚集就會減弱乃至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藍色頭蓋的枸櫞酸鈉抗凝管要求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 1:9,所以血液被稀釋了約 10%,所以:
① 如果你想直接檢測凝血管報告結果,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計數等均需要乘以 1.1。
② 你也可以這麼做,血小板數據採用枸櫞酸鈉抗凝管的檢測結果,但血小板計數需要乘以 1.1;而紅細胞/白細胞的數據採用 EDTA 抗凝管的檢測結果。
下圖提示大血小板增多,特別是右側可見平緩至略有升高的現象。此圖並非小紅細胞幹擾導致,注意 MCV 測定值。此時可開啟光學法檢測血小板,或者使用螢光染色通道測定。
圖 14 大血小板增多
(來自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 張時民新浪微博)
圖 15 大血小板
(來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實驗技術的惑與獲》)
一個門診患者的血常規,紅細胞參數完全正常,但 PLT 僅為 48×10e12/L,報警提示血小板減少和血小板直方圖異常,這種圖形,提示的是大血小板。
圖 16 血小板減少和血小板直方圖異常
鑑於該標本的血小板直方圖圖形異常,再用阻抗法檢測不可信。
筆者使用希森美康 XN1000 的網織紅細胞檢測通道,用光學法檢測血小板。儀器直接按光學法獲得的血小板計數報告了結果,PLT-O 為 101×10e9/L,和邁瑞做的 48 差了 50+,哪一個更可信呢?
按照復檢規則染色塗片,讓 CELLDIFF 的血細胞形態分析儀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該例患者的血塗片中,血小板並不少見,沒有聚集;最突出的特點是大血小板非常多,正常大小的血小板不多,在白細胞分類界面中,儀器辨認出一些特別大的血小板:
圖 17 分析圖像
結合血塗片和兩臺儀器的檢測結果,我們認為 XN1000 提供的 PLT-O 檢測結果(101)比較可信,按照 XN1000 提供的 PLT-O 計數報告了該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值。
@檢驗偵察兵:下圖是一位孕婦的血塗片,血常規結果 SYSMEX XN1000 和西門子 2120i 檢測血小板數均在 19 一 63 之間!結果很低或低,但血片中血小板一點也不少,大血小板較多,儀器無法識別它,導致結果假低。不要過分相信儀器結果,也不能怪儀器不準!目前沒有一臺儀器能認細胞!(來自新浪微博)
圖 18 血塗片
《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認為:大血小板增多主要見於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以及其他血小板破壞增加的疾病)、粒細胞白血病、血小板無力症、巨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脾切除後、骨髓移植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後,等等。
推薦閱讀:
13 色真空採血管的添加劑種類及用途 你都了解全了嗎?
天天驗血 你對血常規的解讀到了什麼水平?
血鉀高但無臨床表現:警惕 5 種「假性高血鉀」
編輯|黃蓓蓓
題圖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