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潘超 趙怡然 丁尊寶 見習記者 劉英姿 青島報導
藍莓種植面積2萬餘畝、蘋果種植1.1萬畝、獼猴桃2千畝,其他果品近萬畝,年產總值達6億元……因獨特的土壤特性和適宜的氣候條件,一直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種植出來的水果遠近聞名,該鎮也被譽為「花果寶山」。特別是近年來,寶山鎮積極推進三產融合,加快「藍莓小鎮田園寶山」建設,讓「花果寶山」的瓜果香氣飄向全國,不僅給廣大市民和遊客帶來了甜蜜的享受,而且助力當地百姓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寶山鎮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
自然條件優越 孕育高品質瓜果
寶山鎮地處風河、洋河發源地,水資源豐富;域內地形主要為緩坡、丘陵,以輕壤土為主,PH值在4.5至5.5之間,土壤肥沃。除此之外,該鎮境內無任何汙染型工廠企業,灌溉用水為山泉水,零汙染,礦物質含量高。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各類高品質的瓜果。蘋果,便是其中之一。
寶山鎮不僅水資源豐富,而且水中礦物質含量高。
據了解,該鎮擁有六十多年的蘋果種植歷史,主栽品種以紅富士、明月為主,年產優質蘋果2萬噸,年產值1億元。而「寶山蘋果」作為西海岸新區成立以來第一個果品類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素以「色豔、皮薄、汁多、肉脆」聞名。
為什麼寶山鎮能種出這麼好吃的蘋果?
「獨特的小氣候和優越的地理條件為寶山蘋果的生長提供優越的環境,而後期管理則更加重要。」在佔地400多畝的青島金果生態園裡,園區負責人王波告訴記者,他的果園建立八年來,堅持採用綠色防控、酵素、有機肥替代化肥、園區生草覆草、水肥一體化等生產模式,嚴禁使用有毒有害的農藥和激素類產品,才得以保證果實的品質優良。
據王波介紹,在寶山鎮的各個果園裡,綠色、無汙染的生態化種植管理已經成為了常態
。除了蘋果樹以施有機肥和農家肥為主,還採用大行間種草的模式,解決了蘋果樹之間互相遮擋、蘋果受光不均勻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增加蘋果樹的日照時數;同時,依靠雞吃蟲、鵝吃草的生態循環來控制蟲害,靠各種植物的科學搭配種植來維持生態平衡。這樣種植出來的「寶山蘋果」果實可溶性固形物≥15%,糖度極高,最高可達20%;果肉微黃、肉脆汁多、酸甜適度、果香濃鬱,入口爽脆無渣,富含鉀、鈣、磷等微量元素。
寶山蘋果素以「色豔、皮薄、汁多、肉脆」聞名。
蘋果主產村上柴村先後被評為青島市果業強村、青島市名優果品示範園,「明月」蘋果和「紅富士」蘋果在青島市第十二屆果品展評會上榮獲「特優果品」的稱號……如今,「寶山蘋果」已成為周邊縣市家喻戶曉的知名農產品名牌,並在北京、上海、濟南、青島等大城市的超市、果品市場現「身」,還進一步出口到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瓜果產業興盛 打造生態新名片
寶山藍莓從無到有,從有到精歷時20年。2001年10月,寶山鎮金溝村首批定植的530畝藍莓,一舉開創中國藍莓標準化種植先河;2018年12月14日,「寶山藍莓」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截至目前,寶山鎮藍莓種植面積已超過兩萬畝,藍莓及其相關產業年產值達5億元。如今,「寶山藍莓」成為西海岸新區乃至青島市的一張生態名片。
「寶山的沙性土壤礦物含量高,同時作為風河及洋河發源地,擁有無汙染的水源,對藍莓種植和生長非常有優勢。我當初選擇在寶山種植藍莓,就是看中了這裡的條件和潛力。」寶山鎮藍莓種植大戶徐連明說道,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他已經建立4個園區,近70個棚,面積達到480畝。經過長期種植藍莓不斷篩選,綜合果型、果粒大小、口感等因素,種植奧尼爾、薄霧、萊克西等多個藍莓品種,年產量在10萬斤左右。
成熟後的藍莓果實,格外誘人。
作為西海岸新區重要的藍莓生產地,隨著種植面積和樹齡增加,這裡的藍莓產量也在快速上升。面對藍莓產業新常態,種植戶們不斷從管理、市場、產品銷售等環節尋求突破,促使藍莓產業進入「精耕」時代,也讓「寶山藍莓」的品牌內容不斷豐富。
據了解,目前,寶山鎮擁有藍莓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不同形式的藍莓經營主體100餘家,初步形成了涵蓋品種引進、種苗繁育、基地種植、果品深加工及銷售的產業鏈。
採摘藍莓中。
為了更好地做大做強藍莓產業,豐富寶山藍莓品牌內涵,寶山藍莓產業協會應運而生。
「我們成立藍莓產業協會的初衷是為了幫助老百姓銷售藍莓,未來的寶山鎮藍莓肯定要進一步做好技術培訓和推廣,保障產品質量,努力把寶山藍莓培育成知名品牌。」寶山鎮藍莓產業協會會長隋軍告訴記者,近幾年也在不斷嘗試銷售模式轉型,先後和京東、順豐等籤訂了戰略合作,邀請30多家電商進駐,採取網絡營銷,經銷採購,徑直配送能多種方式。2020「寶山線上藍莓節」期間,更是通過產地直發來提升寶山藍莓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寶山鎮黨委書記臧浩宇通過直播平臺向全國網友推介「寶山藍莓」。
多產加快融合 帶動旅遊產業興旺
「花果」既是寶山的產業支柱,也是寶山鎮發展特色旅遊業的基礎。
眼下,走進寶山鎮風河源生態農業園,眾多品種的獼猴桃漸次成熟。迎著陣陣微風,一個個毛絨絨的獼猴桃散發著誘人清香,碩大的果實搖曳在綠葉間,酸甜的芬芳瀰漫在整片果園。
走進寶山鎮風河源生態農業園,眾多品種的獼猴桃漸次成熟。
經歷三年的改土養土、七年的原生態管理,目前,風河源生態農業園已種植了2000畝共三大類7個品種的獼猴桃,不僅品種豐富,而且品質廣受好評。這得益於園區通過在各種植區域周圍種植香椿、蓖麻、萬壽菊、薰衣草、油菜及園內生草,吸引昆蟲鳥獸,依靠動植物的相生相剋、生態循環達到動態平衡,實現零農藥化肥膨大劑。同時,還採用寶山山泉水,以全自動滴灌設施智能調控,節水減排,保證獼猴桃的品質。
「每年獼猴桃成熟的季節,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採摘。」青島風河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傅桂欣告訴記者,完全依託生態化的種植模式,讓這裡不僅有獼猴桃,還有各種鳥類、鴨子、散養雞,讓不少來到這裡的城裡人感受到鄉間生活的樂趣。
碩大的獼猴桃果實搖曳在綠葉間。
除了採摘,園區還開展了「私人定製」。所謂私人訂製,就是認養一棵獼猴桃樹,上面掛著一個牌子,可以給取名字,整棵樹上所有的果子都屬於認養人。認養人平時也可以來參與獼猴桃的養護,包括幫忙剪枝、除草等。「這種新穎體驗方式,已經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傅桂欣告訴記者,除此之外,她們還將進行線上整合大型水果營銷平臺,線下發展高檔社區配送,憑藉優質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成為北方高端獼猴桃市場的領軍者。
近年來,寶山鎮花果產業規模日趨擴大,特色農業取得新進展。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藍莓、蘋果、獼猴桃為主,其他水果為輔的果品產業聚集發展態勢,按照「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發展模式,各類果品、花卉種植面積近5萬畝,構建起「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全年有果」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新格局。同時,該鎮還整合了鎮域內30餘處現代農業園區,探索「特色園區+鄉村旅遊」發展模式,打造「寶山尋寶」旅遊品牌,推出花果系列採摘遊活動,平均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萬餘人,可實現旅遊收入27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