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的導演都有一個習慣——改編經典,所以即使金庸的《神鵰俠侶》都拍了N版了,還是有導演前赴後繼地拍。
但改編經典又很容易翻車,而且是越經典的越容易翻車。
因為經典的人物形象已經在觀眾心中根深蒂固了,很難說服他們再去接受新的形象,曾經的《大話西遊》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撲街的,不過後面它又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今天小龍也要講一部因改編經典而翻車的電影——《忠烈楊家將》
《忠烈楊家將》是2013年4月上映的一部歷史電影,導演于仁泰,就是當年拍《霍元甲》的那位,主演鄭少秋、鄭伊健、于波、吳尊、李晨。
因為要拍的是楊家一門七子的英雄故事,那肯定需要不少型男,從選演員這一塊來說,可以看出導演的用心程度。
但改編歷史,最重要的是尊重歷史。
篡改歷史,名不符實
而這一點,在電影中完全看不到,楊家將流傳最多的版本是:
北宋初年,宋遼兩國開戰,宋太祖趙光義帶領楊令公和楊家七子出戰,因為楊家將個個驍勇善戰,契丹天慶梁王(後簡稱契丹王)擔心打不過,便準備玩陰的。
於是他搞了一個"雙龍會",地點設在了金沙灘,跟宋太祖說:雙方交戰,必有死傷,於國家不利,不如我們議和吧!
宋太祖原本不想去,但奸臣潘仁美勸他,契丹王是擔心小命不保準備向我們投降,我們必須去,不去就顯得太慫了。
說得宋太祖熱血上湧,當即就準備赴會,可楊令公擔心有詐,便讓大郎楊延平假扮皇上,而宋太祖則扮成隨從,再讓楊家七子隨行保護。
就這樣,宋太祖帶著楊家將及1000多名士兵前去赴會。
不想契丹王早就設好了十面埋伏,就等著他們往裡鑽呢!宴席吃到一半,契丹王就翻臉了,摔杯為號,大軍殺出。
為了保護宋太祖,大郎二郎當場慘死;
三郎被馬踏為肉泥;
四郎被俘,後成為遼國駙馬;
五郎被遼兵圍困不得已扮成了和尚,才僥倖逃生,後出家五臺山;
七郎殺出重圍,向坐守大本營的潘仁美求救,卻慘遭萬箭穿心而死;
只有六郎活了下來。
這段故事被後人多次美化、加工,廣為流傳,後人感嘆楊家一門忠烈、赤膽忠心。
但《忠烈楊家將》這部電影,大概講了個這樣一個故事:
遼國入侵,楊令公和潘仁美奉旨出徵,楊令公為先鋒,潘仁美為主帥。兩軍剛一交鋒,潘仁美就帶著大部隊跑了,留下楊令公死戰金沙灘。
戰至正酣時,楊令公被遼軍箭術高手暗算,大敗,退守兩狼山。餘老太君救夫心切,懇請皇上發令,大郎楊延平帶著六個兄弟出徵,千裡救父。
順利與父親在兩狼山合兵後,被遼兵圍困,七子率兵殺出重圍,死傷慘重,大敗而逃。
遼國主帥耶律原在後面一路追殺,不死不休。楊令公不願拖累兒子,便撞死在李陵碑前。
楊家七子拼盡全力,要帶父親屍首回家,但最終只有楊六郎活著回到了雁門關,其餘兄弟6人,全部被遼軍殺死。
歷史上,原本是救皇上,變成了救楊令公;原本是為國盡忠,結果變成了雙方報私仇,看得人格外出戲。
電影屬於第七藝術,藝術就得改編,才能讓更多的人願意觀看,但好歹要尊重歷史吧!不然會教壞小孩子的。
其次就是劇本的不嚴謹,邏輯漏洞之多,數不勝數。
劇本鬆散、漏洞百出
隨便例舉2例。
其一,楊家七子,被遼國重兵圍困在兩狼山,七郎看到父親重傷而產生自責,認為是自己擂臺比武導致了潘豹(潘仁美獨子)失足而死,潘仁美懷恨在心,才不肯發兵救父親脫險。
於是單人單騎去崇州城去找潘仁美求救,而此時兩狼山早已被重兵包圍
楊家父子死傷無數才把楊令公救了出去,代價是除了幾位主將以外,其餘部下全部戰死。
試問,這種情況下,七郎怎麼可能順利突圍出去搬救兵?
即使他順利突圍出去了,見到了潘仁美,他又有什麼理由能說服潘仁美發兵救他爹。要知道潘仁美可是恨他入骨啊,這不是送羊入虎口嗎?
所以,整部劇裡面,七郎是死得最憋屈的一位。
其二,劇名是《忠烈楊家將》,那麼至少應該講講,楊家將在戰場上如何英勇殺敵、為國盡忠的事吧!
可通篇,除了"血戰金沙灘"以外,講的都是楊家七子捨身救父回家的故事,而遼國主帥耶律原一門心思要弄死楊家父子,也只不過是為了報私仇,好讓已故的母親可以瞑目。
說白了,這部電影是披著"國恨"的外衣,講述了一個"家仇"的故事,直接把片名改成《回家吧!爸爸》不是更貼切嗎?
另外,就不用提一個馬背上的名族(遼國),怎麼會製造大型攻城器械的事了,這個要深究,估計編劇自己都圓不回來。
不尊重歷史、邏輯漏洞,這些都不算最嚴重的問題,最最最讓小龍受不了的是這片子三觀不正。
三觀不正、荒唐透頂
楊令公出戰以後,楊母做了一個噩夢,夢見丈夫戰敗,遭遇險境,便連夜帶著楊排風去山上求見了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見她心誠,交給了她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天命不可違,七子去六子回】,且不說這句話有多害人吧!(多少人是看完才知道它真正意思的?)
就說說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有多扯,鬼谷先生的意思是:
楊家七子戰死六位是上天註定的,是不能更改的。而楊家將是眾所周知的忠臣名將,直白地說就是好人,那導演想傳遞的意思是指:好人就該死嗎?
而壞人潘仁美卻保全了官位、獨得恩寵,只是在死後落了下了一個罵名而已。
精忠報國的忠臣死無葬身之地,阿諛奉承的奸人卻官運亨通,而這一切竟然是天意?
這樣篡改歷史、邏輯混亂且三觀不正的電影,在某視頻網站上面竟然有9.1的高分,而像星爺的《功夫》、好萊塢的經典之作《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也才是9.3和9.2分,難不成看完不評論的話,系統會自動給好評?
在小龍眼裡,這部劇唯一沒有崩的,就只有演員的演技了。
已經66歲的鄭少秋,依舊瀟灑帥氣,即使留了一把長鬍子,還是不影響他那張俊朗的臉,而2次獲得華表獎影后的徐帆,可以算的上劇中演技最好的一位,雖然出場不多,但一舉一動都帶著戲。
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最終才能在豆瓣上獲得6.1的及格分數了吧!可即使有鄭少秋、徐帆這種老戲骨主演,也依舊救不了這部電影。
本來,楊家將精忠報國,是一個非常好的改編題材,但再好的題材,沒有好的劇本和好的導演,也必然會「翻車」。
最終這部電影斬獲了6100萬的票房,相比較投資的1.7個億,怕是虧到姥姥家去了吧!
近些年,改編劇越來越火,但真正改編成功的(票房口碑雙豐收)卻沒有幾部,除了導演的實力以外,更多的是缺乏對經典的敬畏之心,想當然的去拍一些想當然的作品,觀眾怎麼可能會買帳呢?
所謂經典是無數個日日夜夜打磨劇本、一遍一遍的NG重來、一個一個的細節死摳才最終在銀幕上呈現出來那片刻的輝煌。
文: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