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三代都是法院人」 | 陝法文苑

2021-01-07 澎湃新聞

一段奇妙的緣分

不僅讓兩個年輕人

組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更成就了一家祖孫三代與

法院工作的情緣

請看全省法院廉政文化主題徵文比賽

一等獎作品

《祖孫三代人 一脈政法情》

祖孫三代人 一脈政法情

一個人走也許會很孤單,一群人必定會行更遠。相信中國法治的漫長徵程中有你們的加入,即使情到深處,人亦不孤獨。

——寫給我素未謀面的爺爺和父親

代承新(作者愛人的祖父)獲得的獎狀

一面獎狀

思緒的閘門從這張保存了61年之久的獎狀開啟,紙張皺皺巴巴並有些破損,我小心翼翼地打開,散發出一股很有年代感的墨香。獎狀正中央為四面紅旗簇擁下的毛主席頭像,左右豎排分別印刷著「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的語錄,正文是毛筆字手寫體,內容記載為「代承新同志在1959年司法工作戰線上積極苦幹,清廉務實,成績顯著,評為先進工作者,以資鼓勵,希戒驕戒躁,繼續努力,爭取更大成就。」

第一排左起第一人為代承新(作者愛人祖父)

1953年,爺爺代承新從西鄉縣第三區公所民政助理員崗位上,調入西鄉縣法院工作,先後任書記員、審判員、副院長。

雖然爺爺轉變為幹部身份,但他一生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清廉正直。50年代末60年代初,生活物資比較匱乏,只有到了節日或者是家裡有重大的事情,老百姓才會把白米、白面拿一點出來吃。記得家裡人講過一個真實故事,一位很樸素的老鄉,拿著幾斤大米想讓爺爺幫忙給自己的案子說情。但爺爺義正言辭的拒絕了,他說:「我本是農民出身生活條件艱苦,雖然現在成了幹部,但不能忘記革命根本。群眾找你解決矛盾糾紛,是出於對法律的信任,這幾斤大米,肯定是他東借西湊,自己餓著肚子、勒緊褲腰帶擠出來的,我堅決不能佔群眾的小便宜。」

爺爺退休後回到了農村老家,和奶奶生活在3間土坯房裡,安度清廉的晚年,直至2008年因病逝世。他憑著對法官職業的忠誠熱愛,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秉公執法,清白做人,始終不渝地實踐著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使法律的天平不傾斜,用一生守護著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代長有(作者愛人的父親)的口琴

一支口琴

我在家裡收拾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隻黑色的包,一層層打開之後捧出一隻老式的鐵皮口琴,歲月斑駁,鐵皮上的油漆有些脫落了,但口琴上面用刀刻著的「儉」字卻依然可見。

代長有(作者愛人的父親)

1978年,時年22歲的父親代長有,帶著這隻口琴來到了青海省軍區參軍服役,在部隊期間他刻苦訓練,還加強文化知識學習,練就了一手好字,經常手寫黑板報等,表現突出的他擔任了副班長。3年後光榮退伍轉業回到地方,進入西鄉縣法院工作,被分配到當時的西鄉法院白龍塘人民法庭,這個口琴他一直帶在身邊。

從寂靜的邊防之夜,到濃鬱的鄉村黑夜,琴聲悠揚散漫,抒發著他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愛。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任何工作的開展都絕非易事,基層司法工作更是如此,在那段歲月中,除了正常工作之外,他對自己嚴格要求,利用休息時間惡補法律知識,為幹好工作打下堅實的法律基礎。家裡目前仍保存完好的一臺紅旗牌半導體收音機,還有各類的剪報材料,以及五本厚厚的筆記本,都是他學習法律的途徑。

那時候法庭的辦公條件、居住環境都極其簡陋,全庭上下擠在幾間青磚小瓦房內,從「通訊基本靠吼,辦案基本靠走」的年代一路走來,大家都是以法庭為家。經常為了辦一個案子,他和老庭長步行下鄉十幾天才能返回法庭,吃住在老鄉家裡,淳樸善良的群眾聽說幹部要住在自己家裡了,都紛紛邀請他們吃一頓飯,或者悄悄塞一些農產品給他們。父親每次特別注意這些細節,他總是自己帶著糧食、生活用品,堅決不給老百姓增加負擔,不僅如此,工作之餘他還主動挽起褲腿,幫助老百姓下田下地幹農活,群眾對他讚不絕口。

父親在艱苦的基層法庭工作期間,忘我工作,起初他並沒有關注自己身體的不適,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到醫院去檢查,覺得年輕身體素質好,忍忍就過去了,隨著身體越來越瘦削疲憊,在家人的強烈要求下去醫院做了檢查,從檢查確診到病情迅速惡化,只有半年多時間。

人生瞬息萬變讓人猝不及防,年輕的生命被定格在了32歲,他離開了僅僅5歲的孩子,離開了一起工作的同事。父親短暫的一生,是清貧的一生,他在臨走前,沒有存款,上班的微薄積蓄全都補貼了生活在農村的兄弟姐妹們,他一直有一個願望,等攢夠了錢一定要給自己的三口之家蓋一間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子。然而,這一切都還沒有來得及,在生命的盡頭,他孑然一身的離開。琴聲中洋溢著一種催人淚下的哀傷和親情,這隻口琴消弭著家人的悲愴,訴說著他清廉、正直、樂觀的品格。

劉一娟(本文作者)

一份責任

2012年,我通過公務員統一考試進入西鄉縣法院沙河法庭工作。經人介紹認識了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公,成為了代家的兒媳。記得第一次雙方家長見面時,親朋好友都覺得這是「生命裡的一個巧合」,對於他們一家三代來說,也是「最好的安排」,法院的情結成就了這奇妙的緣分。一份從第一代到第三代法院人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至今即將滿七十載,接力棒交到了我手中,一種來自家園感的力量牽引著我。

聽家裡人講述著爺爺、父親的故事,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難處和痛苦從不會在家人面前表現出來,我開始理解到自己的責任,爺爺、父親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所熱愛的崇高的法院事業,如何接過父輩交下的重擔挑下去,如何讓父輩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得以傳承,為法治建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如何讓這種好家風像陽光雨露般沐浴澤潤後代,繼續傳承,成為了我的使命。進入法院工作8年的我,已真正懂得自己這個新一代法院人的使命,新時代也向我們這些政法新人展出新的問卷。

正如文中所說

「第一代到第三代法院人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

仍將繼續傳承

所有法院人也將不忘初心

帶著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使命繼續前行

文章看完啦~

接下來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

歡迎作者——劉一娟

作者感悟

懷著複雜的心情寫下了這篇文章,思緒中包含了追思、悲傷、感動和振奮。「我們一家三代都是法院人」下筆之時感觸頗多,因與爺爺素未謀面的遺憾,也因父親英年早逝的悲傷,更因肩上的責任重大,逝者已矣,是為不幸;生者如斯,情何以堪。每修改一稿,淚水幾度浸潤了我的眼眶,對家人的深深緬懷之情湧上心頭。

爺爺、父親用一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所熱愛的崇高的人民法院事業。兩袖清風,潔淨如水,堅守著人性最樸素也最堅韌的根基,他們的精神猶如一座豐碑,刻在了後輩的心中,讓我在面對生活的坎坷的時侯,把苦難視為最無價的恩賜,更加堅忍、從容。

劉一娟

西鄉縣人民法院

劉一娟,女,出生於1987年2月,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年進入西鄉縣人民法院工作,先後在該院沙河人民法庭、北區中心人民法庭、辦公室工作。自參加工作以來,多次被評為院先進工作者;2016年,獲得西鄉縣政法系統主題徵文二等獎;2018年,獲得全市法院宣傳工作先進個人;2020年當選為西鄉縣婦聯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代表。

原標題:《「我們一家三代都是法院人」 | 陝法文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法院文苑】春風
    【法院文苑】春風 2020-05-20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幹警文苑】每一個書記員都是辛勤的小蜜蜂
    【幹警文苑】每一個書記員都是辛勤的小蜜蜂 2020-12-07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官文苑|| 人不輕狂枉少年
    法官文苑|| 人不輕狂枉少年 2020-09-15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家三代七口人,全部登記捐獻角膜
    在山東東營崔先生一家祖孫三代七口人用同時登記捐獻角膜的方式度過了一個意義非凡的節日一家祖孫三代七口人共同登記捐獻角膜10月1日下午崔博和妻子、兒子以及父母、叔叔、舅媽一家七口人吃過團圓飯後鄭重地在山東省遺體(角膜)捐獻申請登記表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上至71歲的老人
  • 一家三代7口人,全籤了
    一家三代7口人,全籤了 2020-10-06 13:32:55   來源:人民網
  • 【法院文苑】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後來我終於明了,風景還是原來的風景,只是,再沒有那個熟悉的人。這一段遠去的愛情和記憶,定格成我人生道路上一道悽涼苦澀的風景,經過歲月的沉澱和洗禮,最終氤氳成一抹陰鬱晦暗的回憶。在我來不及道一聲悔別的時候,在你我各自消失在茫茫人海的時候,還是在我們參透別情悟透歡戀的時候?到那時,我的不夠堅持,你的不肯妥協,都已不再重要,我們可以對過往雲淡風輕、一笑而過,是不是才到真正了結的最後?後來,你成了家,我不再逆風掙扎,我好像在放棄你,又好像在等你,不過,其實我心裡明白,我不是在等你,我是在等我死心。然後,我也結婚了。
  • 三代人的「一路同行」
    (人民鐵道)三代人,不忘初心,信仰築牢鐵路夢。人沒有理想不行,職業沒有信仰不行,時代沒有精神更不行。張家三代人就是精神信仰的堅守者,他們把鐵路信仰聚一身,彰顯著心中有責、敢於擔當的敬業品格。無論是爺爺輩拋頭顱、灑熱血,還是父親輩迎難而上堅守一線,還是新時期孫子輩的勤勤懇懇,他們一家三代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新中國的鐵路事業,彰顯了張家三代對鐵路的奉獻精神,並以父輩、子輩、孫輩用堅守鐵路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內涵。三代人,檢視初心,堅守本色鐵路人。張家三代人代代傳承,奉獻鐵路,堅以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守以不為名利、默默付出。
  • 文苑| 花木也孤獨(原創)
    文苑 | 花木也孤獨(原創) 2020-12-12 0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凌晨大火一家三代4人遇難!
    >接報後當地消防部門迅速趕赴現場開展撲救工作經全力撲救 火災於凌晨3時左右被撲滅但不幸的是火災致一家7口有4人遇難火場竟發現「密道」?也延誤了消防救援的最佳時機也是最終造成一家三代4口人失去生命的「幕後推手」入冬以後,氣候寒冷乾燥家庭發生火災的案例逐漸增加
  • 三代旁系血親,包括哪些人?
    (淮安區法院,2014年民事判決)涉及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還有《公務員法》等法律法規。雖然,很多法律法規載明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禁止事宜,但很多人不懂其中包括哪些人。今天,我們就說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這一合成詞,其實包含著兩個方面內容:①三代;②旁系血親。三  代老舍先生,有一部經典長篇小說,書名叫《四世同堂》。這裡的「四世」就是「四代」的意思。代,是指血親之間的世代。一輩為一代,向上父母輩為二代、「外」祖父母輩為三代;向下子女輩為二代、「外」孫子女輩為三代。
  • 一家三代12口人全是「碩博」!網友:和「文曲星」是親戚吧?
    想必自然都是十分自豪的,但如果一家祖孫三代都是學霸,而且都是高學歷,那是一種什麼畫風呢? 牛氣!一家三代12口人,全是碩博! 最近,網絡上一則關於「一家三代12口人全是碩博」的視頻走紅。引起了網友的軒然大波。
  • 法治文苑 ▏腕兒和明星;識人
    法治文苑 ▏腕兒和明星;識人 2020-12-12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凌晨大火一家三代4人遇難!「幕後推手」竟是……
    12月16日凌晨2時許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庵埠鎮文裡村一棟民宅發生火災接報後區、鎮消防隊伍迅速趕赴現場開展撲救工作經全力撲救火災於凌晨3時左右被撲滅但不幸的是火災致一家7口有4人遇難火場竟發現「密道」?也延誤了消防救援的最佳時機也是最終造成一家三代4口人失去生命的「幕後推手」入冬以後,氣候寒冷乾燥家庭發生火災的案例逐漸增加冬季日常防火都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做有信仰、有習慣、有作為、有敬畏的人 西吉縣法院黨組書記、代...
    做有信仰、有習慣、有作為、有敬畏的人 西吉縣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李軍寄語新入職人員 2020-12-10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代創業終式微的許留山
    許留山,突然出現在輿論之中,香港店鋪交不起租金,被入稟法院。3月11日,許留山位於香港粉嶺名都商場的分店被業主狀告至香港高等法院,稱該店自去年8月至今年1月拖欠租金、冷氣費及管理費等共計約52.1萬港元。業主要求許留山即時清還欠款、交還店鋪及支付今年1月份之後管理費等。
  • 凌晨大火讓一家三代4人喪命!現場至少6處安全隱患!
    凌晨大火讓一家三代4人喪命!現場至少6處安全隱患! 這些原因都成了屋內人員自救的阻礙 也延誤了消防救援的最佳時機 也是最終造成一家三代
  • 文三教育集團文苑小學: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這是文苑小學踐行的教育理念,學生和教師一起閱讀,讀經典,也讀學科。文三教育集團總校長錢金林表示:「讀書使人明智、明禮,精神食量能夠讓孩子們勞有收穫。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打造書香校園,會影響孩子們一生。文苑小學目前有一千多名學生,學生年度人均圖書保有量超過30冊,且每年每人會增加3本。」
  • 電烤爐引發火災,常德消防救出一家三代5人
    一組2人在著火單元逐層敲門疏散群眾;另一組對著火房屋大門進行破拆,並沿樓梯鋪設水帶內攻滅火。經過7分鐘緊張救援,內攻搜救組隊員在著火房屋內兩個臥室和陽臺,將戶主一家三代共5人全部成功救出,包括60多歲的戶主、兒子兒媳、孫子及僅9個月大的孫女。據了解,戶主兒子及孫女因吸入煙氣,還在留院觀察接受治療,並無生命危險。
  • 「寧波媽媽」張亞芬一家三代公益人 溫暖無數個……
    圖為「寧波媽媽」志願者團隊成員,中間為張亞芬一家三代
  • 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能夠聽到一些農村俗語,這些俗語經過百年口口相傳,流傳至今,不僅有很強的教育意義,而且有很重的警示意味。這其中就有一些教你做人做事的道理,非常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例如「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