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遼寧東部的一個縣,隸屬於本溪市。自從桓仁五女山山城的高句麗王城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就一直想去,一拖就是十幾年。
通常,十一我會宅著的,怕擠了,只能宅著。這一年也基本宅著了。原本以為今年就這麼宅下去,一個好事從天而降——15號的時候,俺家老頭單位停電,放假一天!這一天就被我用來做了計劃已久的桓仁行。
怕堵車,6:20就出發了。去桓仁的路上基本無車,一路順暢,9點已經在桓仁高速公路下路口了。要知道,我朋友十一去桓仁看紅葉,同樣的路程,不得不在當地住了一晚。
遼東是山區,溫度比瀋陽略低。瀋陽的銀杏還是綠綠的,桓仁路邊的銀杏不僅黃了,而且落了,落成三色地毯。
五女山門票60,擺渡大巴30,停車費10,導遊費80。
很久沒登山了,不知道體力是否還能輕鬆應對。哈哈,五女山不高,九百多級臺階,半小時輕輕鬆鬆上山。
上山之路可以選擇直直的九百九級臺階,也可以選擇高句麗人當年走的之字形十八盤。之字形古道是古人走的折返式緩坡路,現代人貫穿之字形道路修了筆直的臺階路,倆者看到的景色相同。
山路上是自然生長的雜生樹種,以楓樹為多。因為土壤、樹種、陽光的差異,樹葉有綠有黃有紅,顏色深淺有異。斑斕的樹葉映著褐色的山崖,或映著厚厚的落葉。紅的如雲霞,枯枝如水墨。
2004年,桓仁的五女山城與吉林集安的高句麗古蹟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評語為:它體現了人類創造和智慧的傑作;作為歷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漢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風格獨特的壁畫藝術;它也體現了已經消失的高句麗文明;高句麗王朝利用石塊、泥土等材料建築的都城,對後來產生了影響;它展現了人類的創造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
奇石都被賦予了充分的想像,這「守門將軍」眉目清晰。傳說他是國王的大將,在此「一夫當關」,也在等待國外的歸來。
山崖上的巨石從這個角度看上去像一隻踢向天空的靴子,這裡有「一步登天」之意。
上山之路就是多彩之路
五女山,傳說安史之亂的時候有五位奇女子在山上屯兵抵抗叛軍,最終皆戰死。為了紀念她們,她們曾經屯兵之地被命名為五女山。
五女山遠看如同一扇屏風,立陡立陡地矗立在山頂。哪曾想,這「屏風」頂是如此平坦,還足夠寬闊,可以容下一座城。
山上的城可想像中的大不相同:太簡陋,年代也不算遙遠。
原以為是新石器時代的城,至少也是戰國吧,其實它只是漢代,漢元帝時期的。漢代的城還這麼簡陋,和中原地區差距不是一點點。
還有,五女山上沒有水源,靠天然降水或冰雪融化,讓雨水流入山頂的蓄水池。蓄水池不大,肯定不夠千軍萬馬的飲水。所以,這山上住不了多少人馬。還有,山上不適合耕種,冷兵器時代沒有足夠的糧食,是沒法壯大的。
後來想了一下,這裡不為「進攻」,是防守用的。形勢大好的時候,就在山下耕戰,擴充疆域;走背字的時候,就退守山上,至少有一個喘息和安身立命的地方。
這是保持相對完好的山城的西門,是山城重要的門址之一。山城的石牆砌築得非常講究,裡面是兩頭尖的梭形石頭堆砌,外面用一面大一面小的石頭,小頭一面插入梭形石的空隙中,既堅固又整齊。
現存還有門階、門樞基石,還有可以供人站崗或防衛的門衛室等。說考古發現了不少箭頭,說明曾經發生過激戰。
一號建築遺址:推斷是王宮遺址。這裡面向山下,視野開闊。現在保存有六塊礎石和一個柱坑,表明這裡是一個六開間的建築。
高句麗建國者為朱蒙,一位夫餘王子,在漢元帝時期在遼寧新賓一帶建國,五女山城是它的第一個都城,在此呆了不到四十年,前往吉林集安,後遷平 壤。最強盛的時候幾乎控制的東北全境。
隋唐兩朝四位帝王用了近70年才滅了建國七八百年的高句麗。隋朝二世而亡與隋煬帝永不放棄攻打高句麗有直接關係。
被認為是王宮遺址的地方,位置極好,可以看到山下廣闊地區。但這也太簡陋了吧。建國之初,條件艱苦,也只能這樣了。
山上唯一的水源就是儲存在這裡的雨水或融化的雪水。不大的井,而且還有點臭了(古代可能不這樣),這能夠幾個人喝啊。由此推斷,這山上實際住不了多少人。
三號遺址:此處的建築是建在一整塊石頭上,三面有石頭砌築的臺基,周圍有暗溝。此處遺址的用途還不清楚,儲存糧食的還是會議廳?
居住建築群址:半地穴式建築,在山頂有20多座這樣的基址,內部建有火炕。出土過箭鏃、甲片,推出的兵營遺址。
內部鋪設的這種石頭類似北方冬天取暖的火炕。每一個「小屋」都不大,頂多住三五個人,就算二十幾個這樣的遺址也才能住百十來人。所以,這的確是一個小國。
二號建築遺址:以天然崖壁為基礎所建,有三行礎石,每行十塊。這算一個比較大的建築了。
南門處的哨位遺址
南門的城門與城牆遺址
八卦城,浙江諸葛八卦城很出名,新疆也有一個保持完整的。其實,桓仁建城的時候也按照八卦方位,只是它逐漸被遺忘,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桓仁古城緣起於它的第一位縣令章樾。1877年(光緒三年)的某一日章樾登上五女山,在五女山點將臺俯瞰渾江、哈達河時,看到了兩條河流交匯形成的天然太極圖形,遂將城址移至渾江東岸,在太極圖的陽極中建成八卦桓仁城。
時光流轉,桓仁城的建城秘密逐漸被遺忘。直到2000年春,北京大學考古專家到桓仁考察時意外發現「八卦城」的秘密。
當站在五女山山頂俯瞰山腳下的桓仁城時,兩條河流天然交匯,太極八卦的形制依稀可見。渾江上的大壩攔出一片巨大的水面——桓龍湖,是遼東幾個城市的水源地。
黃圈位置就是太極圖上的陰陽魚的眼,彎曲的河流是天然的太極圖內的那條弧線
渾江上的水庫桓龍湖是遼東重要水源。
旅行恰到好處的時間太難拿捏了!五女山有漫山遍野的楓樹,秋天是漫山遍野的紅葉。十一的時候人超多。我去的15號雖然人超級少,但山裡已經下過霜。「霜葉紅於二月花」,那是南方。北方,霜葉也紅,卻是別樣的,不在鮮豔,是乾枯。紅葉失水,依然紅,依然搖曳在枝頭。遠看依然的漫山遍野的紅,近看很難找到飽滿的葉片。
走過一段沒啥內容的下山路,以為此次五女山之旅就此結束。但轉過一個山灣,滿眼的紅葉!
山路一面依山坡,坡上是自然生長的楓樹,樹木錯落,是最自然的形態。楓葉成橙紅色,深深淺淺。山坡上落了一層沒過腳背的落葉,山路上亦有星星點點的落葉。山路的另一側或陡坡或楓樹。山路略蜿蜒,回頭望去被紅葉掩映時隱時現。
山頂的溫度不到5度,玩到兩三點鐘下山,真是又冷又熱,必須整點熱乎的。
燉,是最適合東北冬季天氣的烹飪方法。小雞燉蘑菇、酸菜血腸、豬肉燉粉條……,熱乎乎的燉菜端上桌的時候,爐裡的火已經順便把屋子燒熱了。冒著熱氣的大盆菜,紅火、熱烈,吃飽的同時連取暖都有了。
桓仁這裡的燉菜是雞燉魚,這個我這純東北人也是第一次吃到。以為會腥,卻是超級鮮美。
有山,有水,有紅葉,有美食,秋季不可不遊桓仁啊!
推薦相關閱讀:
承德普樂寺,超乎想像的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