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相逢未嫁時 詩聞解

2021-02-08 拾點讀

文/紫袖 圖/小嘿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張籍(唐)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詩的題目很有意思,「節婦吟」就罷了,大約是讚頌一個貞潔烈女的,還「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李司空師道,這是姓氏+官職+名字的稱呼方式,李師道,當時是檢校司空,也是平盧淄青節度使。


好好兒的,一個大男人給另一個大男人寫這麼一首纏綿曖昧的詩……


嗯,打住,事實上很純潔,李師道想拉攏張籍,張籍想拒絕而已。


中唐以後,藩鎮割據,已有亂世端倪,梟雄們都有點小想法,用各種手段,勾結、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李師道作為一個炙手可熱的節度使想法當然很多,何況之前還有大名鼎鼎的安祿山(安祿山也曾任平盧節度使)……


當時的張籍雖然官職不高,但是才名已顯。李師道就想延攬他。


張籍政治上是反對藩鎮割據的,李師道的名聲又不咋地,張籍不願意和他沆瀣一氣。


李師道位高權重,而且手段殘酷,無論張籍內心多麼想呸他一臉,也還是「不敢峻拒,故作此詩以謝」(《詩筏》),所以「此詩為文昌卻聘之作,乃假託節婦言之。」(《唐詩快》)就是說,張籍講了一個節婦的故事,委婉地拒絕了李師道,據說李師道看了之後感動得不行。


朱慶餘的《近試上張水部》很可能是受這件事的啟發。


假如我們忘記張籍的初衷,把這首樂府就當做一個節婦的故事來看,依然是盪氣迴腸的。


詩中的節婦絕不是牌坊上一個名字,不必仰望著牌坊去想像她的一生;她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感,面對感情會感動會動搖,情緒鮮明:


「你知道我有丈夫,還送我一對明珠」——嗔怨;「我感念你的深情,就把它系在裙子上了」——怨而未怒,還把表情意的明珠隨身佩戴了,面對洶湧而來的深情,她也在暗暗欣喜;「你知道的,我老公有錢有勢,是皇宮近衛,長得也不俗,我發誓要和他恩愛一輩子的」——再轉折;「所以明珠還給你吧,可惜我們相逢太晚」——最後決定還是拒絕。


不是無情,只是無緣。


這宛轉跌宕的內心戲,這取不了舍不下的情感掙扎,這才是一個活生生的女人!而不是一個臉譜一個符號。


所以有人對節婦之節表示擔憂:「然既垂淚以還珠矣,而又恨不相逢於未嫁之時,柔情相牽,展轉不絕,節婦之節危矣哉!」(《詩筏》)既然都還珠拒絕了,還說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個節婦的貞節岌岌可危了啊!


道德潔癖們不論自己是否精神和肉體一併純潔如玉,也不顧「萬惡淫為首」尚且講「原跡不原心」,非要以精神出軌罪論,這女子當然算不得節婦。


無論是出於感動還是情動,在將明珠繫上紅羅襦的那一刻,女子確實心動了。——然而誰能保證漫長的婚姻路上沒有張望過其餘的風景?更遑論哪些看小黃片的男士們,豈不各個都是流氓罪?


心動之後,有的女子選擇「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而詩中女子,卻想起自己的丈夫和當初的誓約,也許是「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然後卻步了。


世人多歌頌愛情的種種身不由己,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原來卻還有一種感情叫做「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世間女子,好像紅玫瑰與白玫瑰,好像火與水。


紅玫瑰,火一樣熱烈,哪怕頃刻成灰也要燃燒,愛恨裡帶著毀天滅地的痛快。白玫瑰,水一樣冷靜,哪怕心底波浪滔天,面上兀自波瀾不驚,愛恨間從來冷靜、自持、堅守、隱忍。


郝思嘉就敢衝出去對衛希裡說一句:「我愛你!」(王琴就敢拉著王功權私奔),女兒國國王卻寧可窮盡一生等待也不言一語。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沒有呼天搶地,只說一句遺憾。誰也不知道這遺憾是轉瞬即逝還是窮盡一生。


我總想像著,在每一個清晨與黃昏,一位女子微微失神,她想起一個人,想起他春風裡一個微笑,秋陽下一句寒暄,然後卻要「怕人尋問,咽淚裝歡」,只能暗暗道一聲遺憾。


她把愛恨埋在心底,給世界風平浪靜,給自己海嘯山崩。


願意共赴死的梁祝固然悲壯,然而「相思相望不相親」的餘生豈不更是難捱?情之深淺,哪得衡量?


「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的女子是放縱自己跟這世界拼了,而這節婦是放縱世界,跟自己拼了。


那些想愛不敢愛的傷痛,只怕會「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原創文章,版權歸"拾點讀"所有。


拾點讀

微信號:shidiandu

古往今來不羈的人都幹什麼?


每周一送你一篇"段指理"

每周三送你一組"真辛畫"

每周五送你一首"詩聞解"

晚十點,詩、文、酒,你有自由!

相關焦點

  • 還君明珠,恨不相逢未嫁時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李商隱有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以往讀之,總有深深的悵惘,年少時有多少漫不經心的錯過,留待以後無盡的追憶。如今再讀,竟已釋然,往昔之情,或流逝,或擦肩,皆已是過去。就算換一次重來,依舊會有難以撿拾的遺憾,不可平復的心情。後來民國才女張愛玲寫過:「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譯文: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還偏要送給我一對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纏綿,把明珠系在我羅衫紅裙上。我家的高樓就連著皇家的花園,我丈夫拿著長戟在皇宮裡值班。雖然知道你的真心朗朗如日月,但我已曾發誓與丈夫共患難同生死。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在我未嫁之前遇到你。
  • 【真相】「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些真的不是愛情詩!
    你是不是曾為「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而心嚮往之?你是不是曾為「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而唏噓不已?然而,事實上,你被騙了上千年,因為有些詩壓根就不是說愛情!不信?而是指兩個不包含愛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這句話裡的「忘」,是中國古人表達關於陰陽、矛盾時的一種慣用手法。      長久以來,「相濡以沫」都被形容夫妻情深、不離不棄,如果莊子泉下有知,不知道是高興還是高興呢?
  • 「恨不相逢未嫁時」!醒醒吧,別再瞎感動了,這些真的不是愛情詩!
    」而心嚮往之;你是不是曾為「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而唏噓不已;別瞎感動了,醒醒吧,詩詞君要告訴你的是,恭喜你,被騙了千年,而是指兩個不包含愛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這句話裡的「忘」,是中國古人表達關於陰陽、矛盾時的一種慣用手法。詩詞君說:長久以來,「相濡以沫」都被形容夫妻情深、不離不棄,如果莊子泉下有知,不知道是高興還是高興呢?
  • 讀詩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毛詩·大序》解釋「變風」之詩云:「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張籍這首詩的女主人公的態度,先是「發乎情」,暴露了她的得之自然的人性。接著是「止乎禮義」,沒有違反人為的禮教。可知這首詩應當屬於「變風」,因而也還是不違背詩教的。   到南宋時,以朱熹為首的道學家歪曲了儒家的禮教觀念,他們對婦女的行為定出了許多滅絕人性的禁條。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又有幾人知道它的真實含義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首詩的題下原注有「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語。李師道是唐代平盧淄青節度使,是當時割據藩鎮之一,他廣羅文人,以增加聲望企圖和朝廷對抗。李師道曾經邀請張籍做其幕僚,而張籍主張統一,反對藩鎮分裂,因此作此詩以明志,委婉的謝絕李師道的邀請。
  • 七首錯過詩詞: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世界上最傷心的事,不是你愛的人不愛你,而是你愛他的時候他不愛你,你不愛時他卻開始悔恨;世界上最殘忍的事,不是沒遇到愛的人,而是遇到卻最終錯過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愛情無論愛得如何死去活來,走進婚姻這所殿堂,總會有人覺得遺憾:恨不相逢未嫁時。有這種遺憾的原因是什麼呢?|佔有欲已婚的一方,不分男女,當遇到好的異性,總有把她佔為己有的心理。殊不知:山外青山樓外樓,一山更比一山高!此刻你眼中的女神,當她成為你的妻子時,將跌落神壇,變成普通女性。若是出現另一個女人,你的佔有欲又會滋生出來。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16句遺憾詩詞,讀完一聲嘆息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節婦吟》人生最遺憾的事情是相愛的兩個人不能在一起,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明明都知道對方深愛著自己卻不能相見。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賀鑄《芳心苦》我們遺憾的是,你沒有在我愛你的時候愛我,而我也在你愛我的時候放棄了你,這段關係是我們一起搞砸的。我們曾相愛,想到就心酸。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潘金蓮與武大郎、武松、西門慶: 恨不相逢未嫁時(一)
    文小叔說歷史  讓歷史更美更有趣更貼近生活潘金蓮與武大郎、武松、西門慶:恨不相逢未嫁時我愛我的夫,可我卻為他意亂情迷,只嘆,恨不相逢未嫁時。醒來時她的雙手依然被綁著,但已經不見了蒙面人的身影,她低下頭,下身上的血跡向匕首一樣刺進了她的心,一大汪淚水湧了出來。爹爹已經回來,看見女兒像死人一樣歪躺在地上,看見女兒的雙手被綁,在看看女兒下身那一攤血跡,一個晴天霹靂擊中了爹爹的腦袋,他發狂似的用手捶打自己的頭,語無倫次的說自己害了女兒。
  •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蘇曼殊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令人柔腸寸斷的詩篇情僧、詩僧、畫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膽識於一身的蘇曼殊,竟半僧半俗地孤獨一生,在經過三十五年的紅塵孤旅,留下八個字:「一切有情,都無掛礙」,然後離開了人世,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感慨。下面一起欣賞他的《本事詩》十首,感受一下他的內心世界吧!
  • 不顧世俗眼光,跟那個恨不相逢未嫁時的人在一起後怎麼樣了?
    這一陪不要緊,陸小曼與徐志摩一起遊長城,逛天橋,喝茶,賞紅葉……他們一個是窈窕淑女,精通繪畫和翻譯,一個是江南才子,風流瀟灑卓爾不群,兩人從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到碰撞出愛的火花,「恨不相逢未嫁時」,二人寧可不顧世俗眼光,也要堅決在一起。
  •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些真的不是愛情詩!
    你是不是曾為「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而心嚮往之?你是不是曾為「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而唏噓不已?然而,事實上,你被騙了上千年,因為有些詩壓根就不是說愛情!而是指兩個不包含愛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這句話裡的「忘」,是中國古人表達關於陰陽、矛盾時的一種慣用手法。長久以來,「相濡以沫」都被形容夫妻情深、不離不棄,如果莊子泉下有知,不知道是高興還是高興呢?
  • 這首詩被譽為「千古第一相思詩」,寫的卻不是愛情
    每每情人之間互相表白心意、訴說思念,都會不自覺地吟誦這首詩,「紅豆」也成為了相思的代名詞。互贈紅豆,以表相思,也成為了情人之間最喜歡的活動。可是,你知道嗎?這首詩如此感人,可事實上,它並不是一首愛情詩。這首詩還有一個名字,叫《江上憶李龜年》,是一首懷念友人所作的詩。
  • 【風月】十首最美思念詩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小編:我會告訴你其實"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最早是描寫戰士感情的詩句嗎?《國風·邶風·擊鼓》是《詩經》中一篇典型的戰爭詩。為先秦時代邶地華夏族民歌。
  •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十首古詩詞,訴不盡「相見恨晚」!
    一、《銅官窯瓷器題詩》唐·無名氏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三、《送趙十七明府之縣》唐·杜甫論交翻恨晚,臥病卻愁春。惠愛南翁悅,餘波及老身。四、《別葛使君》宋·王安石邑屋為儒知善政,市門多粟見豐年。追攀更覺相逢晚,談笑難忘欲別前。
  • 吃詩灰的張籍:他人生經過的那些不幸,最終成就了他的作品
    提到張籍,很多人就會想起《節婦吟》,其中一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流傳甚廣。張籍出生在一個貧寒家庭,甚至與其祖上都沒有達官貴胄,他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一條路,讀書科舉入仕。他朋友上前一看,他燒的居然是《杜甫詩集》,很是不解,就問道:「張籍,你為什麼把杜甫的詩燒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張籍說:「吃了杜甫的詩,我便能寫出和杜甫一樣的好詩了!」吃灰這件事,真假拋開不論,張籍後來寫的詩走的和他的偶像一樣的風格,也真的寫出了傳誦千年的好詩。
  • 處女座的深情和執著,即便是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看看一個人是否足夠愛你,不就是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嗎?五、處女座在感情中了解得很透徹,他們知道彼此相愛已經是很難得的事,但他們更貪心,更希望被堅定地選擇,無論發生什麼事,對方都不會鬆手,如果找不到對方,處女座寧可單身,也不會為了離開而離開,更不會因為年齡大而選擇將就。
  • 知多點|雲英未嫁幾個意思?
    很多人指出,最近熱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其中語法和成語應用的謬誤特別多,什麼「姑娘剛學就略知一二」、「款待不周」、「手上的掌上明珠」,更雷人的是稱呼一個待字閨中的富家黃花大閨女「雲英未嫁
  • 從婚戀贈答詩,看唐人「相逢相識、相知相思、相伴相守」的婚戀觀
    在唐代文學的長廊上,一對對伉儷情深的夫妻作家與沉浸在愛情海洋中的眷侶,以詩傳情,互相贈答,思想內容極為豐富。每一首贈答詩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有「願作雙仙鳧,飛來入閨裡」的相逢相識;也有「此夜相思不成夢,空懷一夢到天明」的相知相思;還有「黃鶯遷古木,朱履從清塵」的相伴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