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熱難耐,戰場上的作戰環境也變得更加惡劣。士兵行軍打仗,因身負背包、穿防護服等阻礙了熱量揮發,又因熱能消耗體能過快而影響了戰鬥力。如何改善單兵裝備,提升士兵在高溫環境下的戰鬥力,成為世界各國都在關注和研究的問題,一時間,各種降溫新裝備也陸續「登場」。
能自動調溫的「空調服」
夏季的阿富汗,平均氣溫達到40℃以上,是一個充滿了沙塵和酷熱的「死亡環境」,在這種高溫環境下作戰,士兵體能消耗大,戰鬥力下降。
目前,西方國家正在研製由自動調溫的化學纖維製成的軍服,它對周圍的溫度反應特別敏感,可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使服裝內形成一個小氣候環境。酷暑季節,調溫纖維自行收縮使編織物的孔眼張開而通風透氣,提高散熱能力;寒冬臘月,調溫纖維又可自行膨脹,使編織物的孔眼閉合而阻止空氣流通,從而提高保暖能力。
美軍也研製出一種能調節自身溫度的纖維——「調溫」纖維。用這種纖維製成的「空調型」軍服,當溫度上升時,纖維吸收環境中的熱量,並積儲起來;當環境溫度下降時,纖維就放出所吸收的熱量,從而減緩環境溫度對人體的影響。這種「調溫」纖維製成的軍服,耐磨、耐髒、不易起球,耐靜壓力、耐久壓燙。
便攜「製冷盔甲」雙循環冷卻
美國海軍航空兵系統正在開發一種名為 「製冷盔甲」的背心式空調系統。整套系統只有筆記本大小,重5公斤,相當於目前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飛行員使用的防彈罩。使用時,只需將其安裝在飛行員背心的前部,用背帶懸掛在肩上即可。「製冷盔甲」背心內備有一小水袋,利用空氣和水之間的溫差吸收周圍的熱氣。
該系統採用的方法是:通過一套過濾吹風管將周圍的空氣吸進位於進氣口一側的空氣調節器,經過調節的空氣從出氣口進入飛行服內的導管,達到降低飛行員體溫的目的。該系統開始運轉後,內部電扇就會打開,並釋放冷氣,可以將飛行員周圍的溫度降低18℃。
「製冷盔甲」系統採用電池供電,不受飛機供電系統的影響,即使飛行員離開飛機後也可以使用。該系統預計將裝備F/A-18「大黃蜂」戰機。
攔截者風冷式戰術背心
世界各國軍隊的不同兵種對於降溫系統都是必需的裝備,而目前推出的降溫背心大多在功能方面還未能滿足士兵需求。
由「美國陸軍士兵系統研究中心」(又名納蒂克實驗室)開發的攔截者風冷式戰術背心,就是基於這一需求研製的首批實用化裝備。它採用蜂窩狀結構,並通過電動換氣扇促進空氣在防護服和皮膚之間的空隙中流通,從而達到製冷和輔助排汗的效果。
據介紹,該產品已配發給駐伊部隊試穿。冷卻背心的工作原理就像冰箱一樣,有兩條冷卻管直接通往背後的小壓縮機和由非常細的編織材料製成的背心上。冷卻液不斷地由小壓縮機經過背心從上到下的循環,最後又回到小壓縮機。
快速熱交換降溫戰靴
據報導,五角大樓下屬的「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聯合研製一種「降溫戰靴」,以幫助美軍士兵在激烈的作戰中「從裡到外保持冷靜」。
這種被稱為「快速熱交換技術」的系統,可以使人體在短時間內迅速降溫。該系統形狀像個咖啡壺,裡面有個水冷的錐形鋼板。使用者將手伸進去,握住並扳動金屬板,將真空裝置啟動。冰冷的金屬板可以使手掌上的血管迅速變冷,真空壓力則可以增加流向手掌的血液。冷卻的血液循環回體內,就可以使全身的血液降溫,這樣可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從而降低體能的消耗。
實驗表明,「快速熱交換技術」系統能在10分鐘內將人體的體溫從40攝氏度降到正常值,如果自然冷卻,這一過程則需要30分鐘。「高級研究計劃局」正與發明者密切合作,積極利用這一原理研製「降溫戰靴」。 (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