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沒有人像他一樣。」
周星馳《功夫》登錄B站,379萬人獻上滿屏彈幕,厚到必須關掉彈幕你才能看戲。
這種熱烈的歡迎式可以說明一切。而藝術的偉大是,它就是一個月光寶盒,你想要回去的時候總能回得去,但是戲外人還是戲中人是你自己的事。
《功夫》開篇不過1分鐘,就有諸多彈幕提示:此部需全篇背誦。
背什麼?臺詞。《功夫》的臺詞並不多,它上映於2004年,但後來華語十年內的流行語幾乎都脫胎於此。沒有一句你不會耳熟,還有許多你今天還在說。重看《功夫》,像另一種追本溯源。
「別以為你長得帥我就不打你」,包租婆的警世恆言。
「還有誰!」出場即巔峰的馮小剛留下的名梗。
斧頭幫殺完人收手時喊「XX,出來洗地了。」於是「洗地」這個詞,從2004火到了2020。
被威脅敲詐時如洗澡露屁男孩,要說,「我不怕,就算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
英雄救美時可以像星一樣喊,「放開那女孩兒。」
拯救世界的重任就交到你手上了,因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楊過和小龍女想清靜避世時五郎八卦棍的傳人對他們說。他被琴魔天殘地缺打死了。
「有毛(貓)病」,這是把阿星揍到吐血的高手大媽的方言。
有大事發生趕快避避風頭的信號是,「下雨了,趕快回家收衣服。」
斧頭幫的企業文化獨樹一幟,群舞的名場面配樂是《我不入地獄》,他們的召集號令叫「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如何驗證一部作品是經典,用時間來驗證,那麼這些就是時間的驗證項。它們最早帶著別致的趣味出現在周星馳的電影裡,後來,它的流行與長青是因為伴隨著哺育著一代人長成。而周星馳,他是當之無愧的流行語言鍛造大師。
不會有人再像他,把喜劇做到如此地步。
《功夫》的內核恰恰與流行文化相折,它就有多浮誇就有多深沉,它有多庸俗就有多高雅。就像火雲邪神敗於阿星的如來神掌,那原本只是一個笑料,可主角悟到其中真諦並非倚強凌弱,而是「你想學?我教你啊。」
真正強的功夫是什麼?正如想要做壞人證明自己是強者的阿星,最後發現善良和慈悲才是無冕之王。
當然不變的是,周星馳電影裡的名著都是拿去墊桌腳的。
他的梗不止於《功夫》,其他電影裡也隨處可見。「你有毒啊。」《九品芝麻官》裡邪狀方唐鏡指著李蓮英的鼻子罵的話。
包龍星吃霸王餐流落妓院,如煙想和他傾訴心腸,用的理由就是「我只是想找個人聊聊天而已,我空虛、寂寞、我冷啊!」
周星馳,還是初代噴子。
《九品芝麻官》裡包龍星流落妓院後差點一蹶不振,他想做好官沒本事,做貪官也沒本事,卡在中間形同廢物。有一日他發現老闆娘的嘴炮技能可以以一敵百,單憑嘴炮就能把對家的老闆娘罵的屁滾尿流,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了——他要成為最強噴子。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終於成了嘴炮集大成者,在為戚二嫂伸冤的大堂之上無敵手。
周星馳的喜劇是把難過的事好笑地講。一個想要做好官的人需要罵人耍陰才能佔上風,這是戲謔。
還有疊字式誇獎,也是他電影裡的。「朕封你為終身保護八府巡按、英明神武高手、高手、高高手」,豹頭(聖誕老人)這樣聽封。這種簡單的好玩也越來越少。
周星馳的電影裡都是失意的小人物,好比包龍星,好比《賭俠》,那裡阿星自我介紹的開場白都是:我27歲一事無成。
他們貪嗔痴慢疑,便是他作戲的地方。
怕得罪人,話鋒一轉。搞笑。
顛沛流離,水來土掩。好笑。
嚴肅氛圍,冷抖包袱。十分好笑。
但這些阿星們最後一定有一條路走,化解人生的難。往往不是康莊大道,而是簡單的平淡的生活。
在家重刷了好幾部周星馳的舊電影,心中一直有一種想法,為什麼周星馳的電影風評不及從前,大概是因為他自己不演了。沒有人能再如他自己一般懂得其中的幽默,把喜劇的內核是悲喜劇這一點表演出來。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的確再沒有人像他。苛刻又喜感,庸俗而純真。但還好,打開電影我們都回得去。
圖片來源
bilibili/ 新浪微博
時尚COSMO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點個讚哦~
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