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價呈現近9年零7個月來大幅下跌

2020-12-10 每日經濟

日本總務省20日公布的10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生鮮食品除外)為101.3,較上年同月下跌0.7%。跌幅之大達到發生東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3月(下跌0.7%)以來高位。已連續3個月同比下跌。

新冠疫情下的政府旅遊支援項目「Go To Travel」10月起把東京出發和抵達的旅遊也列為適用對象,導致住宿費下跌37.1%,對物價下跌產生了影響。去年10月消費稅增稅推高了物價,這一基數效應也起了作用。若剔除「Go To Travel」帶來的政策性特殊因素的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跌幅縮小至0.2%。

總務省負責人指出:「超過半數的品種價格上漲了。(此次的)物價動向需要剔除旅遊支援制度等因素後慎重觀察。」

成為調查對象的523個品種中,下跌的有181種。除住宿費外,原油價格較低導致汽油費下跌9.2%,電費下跌4.7%。伴隨《酒稅法》的修改,10月起減稅的啤酒價格也下跌了5.5%

另一方面,上漲的品種有277種,私立幼兒園的保育費上漲20.8%。微波爐等家庭耐用消費品、手機通信費、香菸也有所上漲。

剔除生鮮食品和能源的10月指數下跌0.2%,為101.8。


 

相關焦點

  • 日媒攬要11月20日:日本物價連續3個月下跌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11月19日召開臨時記者會,她表示,單日新增病毒檢測陽性人數已處於極高狀態,尤其是在重症風險較高的老年人當中,家庭內成了最大的感染途徑。我們敦請家有老人者高度注意,做好防護,不要把病毒帶回家。」
  • 人民幣本周走貶近400點,大幅快速升值暫告一段落
    本周以來,人民幣由強轉弱,截至10月14日官方收盤,離岸、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本周累計走貶近400點。15日早盤,截至10:33,美元對在岸人民幣報6.7161,美元對離岸人民幣報6.7098。儘管如此,各界仍判斷人民幣大幅快速升值的趨勢已經暫告一段落。
  • 疫情雪上加霜 日本五大百貨2月銷售額整體大幅下跌
    原標題:疫情雪上加霜,日本五大百貨2月銷售額整體大幅下跌圖片來源:大丸松坂屋百貨記者 | 劉雨靜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擴散,對日本的旅遊、零售、餐飲產業的影響也日漸顯現據日本各大百貨巨頭昨日最新披露的2月銷售數據,由於中國遊客銳減、百貨縮短開店時間以及日本當地消費者信心下跌,日本五大百貨巨頭的銷售額全都出現了大幅下滑。
  • 中國物價飛漲民眾壓力大,為何日本物價30年不漲,民眾壓力還在?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前10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3.0%。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食品價格上漲2.2%,其中畜肉類價格更是上漲2.0%。
  • 疫情雪上加霜,日本五大百貨2月銷售額整體大幅下跌
    據日本各大百貨巨頭昨日最新披露的2月銷售數據,由於中國遊客銳減、百貨縮短開店時間以及日本當地消費者信心下跌,日本五大百貨巨頭的銷售額全都出現了大幅下滑。數據顯示,大丸松坂屋百貨銷售額下跌21.8%,高島屋下跌11.7%,三越伊勢丹百貨下跌15.3%,旗下擁有阪急阪神百貨的H2O控股銷售額下跌14.3%,西武百貨下跌6.5%。中國疫情爆發正值春節,原本中國春節是日本各大百貨的銷售旺季,這很大程度上對日本各大百貨的免稅銷售額產生了衝擊。
  • 日本近三十年物價沒有變化,物價穩定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好是壞?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物價也在持續上漲。根據統計,在過去的33年裡人民幣實際貶值6倍多,1980年存100萬到今天就只剩下15萬的購買力了。 而在日本,三十年間,物價基本沒有什麼變化,1990年400日元一碗的吉野家牛肉蓋飯,在2020年只賣352日元,不僅沒漲,反而還便宜了不少。
  • 日本核心CPI創10年來最大跌幅
    新華社東京12月18日電 日本總務省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日本去除生鮮食品外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經季節調整後為101.2,同比下降0.9%,連續第四個月同比下降,且降幅為2010年9月以來最高。
  • 物價30年不漲會怎樣?一種經濟慢性毒藥在拖垮日本-虎嗅網
    如果物價回到30年前,是什麼模樣?根據《天津物價志》,1990年,天津2塊3毛錢就能買一斤豬肉,花2塊9毛8能買一斤羊肉,帶魚也只賣4塊錢一斤。如果物價回到20年前呢?生產者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生產能力,來滿足整個社會的需要。但需求總歸是有個極限,當生產出的商品因為需求不足,賣不出去時,企業主就會停止擴大再生產。在通貨緊縮到來時,需求在不斷降低。企業主為了維持經營就會不斷通過降價來刺激消費。但物價下跌,也會導致消費者購買慾望的推遲甚至中止。
  • 物價30年不漲會怎樣?一種經濟慢性毒藥,正在拖垮日本
    文|正解局如果物價回到30年前,是什麼模樣?根據《天津物價志》,1990年,天津2塊3毛錢就能買一斤豬肉,花2塊9毛8能買一斤羊肉,帶魚也只賣4塊錢一斤。如果物價回到20年前呢?當時,有文章說,在北京,二環路以內的房價平均是每平9750元;上海平均房價是4000出頭。
  • 外媒:日本物價持續下跌 經濟增長將再次放緩
    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外媒稱,日本10月全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速度近10年來最快。去年消費稅上調帶來的刺激力度消退,加劇了人們對日本經濟在苦苦應對疫情之際將重返通縮的擔憂。據路透社東京11月20日報導,分析師預計,由於消費疲軟,未來數月CPI將繼續下滑。這令日本通脹率距離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更加遙遠。報導稱,新冠感染病例激增也給通脹前景蒙上陰影。因為它可能打擊消費,破壞政府刺激措施帶來的增長勢頭。
  • 5月CPI漲幅重回「2」時代,PPI創4年新低!夏天到,這些物價都降了……
    5月,CPI同比上漲2.4%,環比下降0.8%;PPI同比下降3.7%,環比下降0.4%。隨著供給量增加、天氣轉暖,食品價格的下降帶動CPI環比繼續下降,而受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全球需求下跌的影響,PPI連續四個月走低。接下來,物價會如何?又會如何影響貨幣政策呢?
  • 母公司利潤下跌40% 下半財年將虧損
    母公司迅銷集團利潤下跌40%,下半財年將出現虧損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影響,日本快時尚巨頭Uniqlo(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06288.HK)4月9日公布,預計2020財年(截至2020年8月)淨利潤將同比減少40%。迅銷集團創始人兼社長柳井正坦言,目前是「二戰後人類最大的危機」,表示將通過精細化的庫存管理等措施來確保收益。
  • 6月CPI反彈不及預期 下半年CPI和PPI同比將向「零值」收斂
    PPI方面,5月以來國際油價大幅反彈,國內基建、地產投資加速,帶動大宗商品需求上升,6月工業品價格普遍回暖,加之翹尾因素拖累減弱,當月PPI同比跌幅收窄,初步確認5月為年內PPI最低點。展望7月,豬肉價格短期可能還有一定上漲空間,7月CPI漲幅有望連續兩個月小幅擴大;但8月之後CPI同比將出現一個快速下行過程,年底前後有望接近零漲幅。
  • 日本藥妝巨頭淨利潤下跌四成 一個月關閉50家門店
    摘要:日本藥妝店巨頭松本清因疫情影響,一個月關閉50家門店。據松本清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由於遊客減少、店鋪營業時間調整和本土消費者減少外出等原因,集團化妝品銷售額同比下滑23%;淨利潤同比下跌40.5%。在短期內旅遊業無法恢復的情況下,日本零售業開始尋找新的增長點,與海外平臺開展合作。
  • 下跌160美元,黃金機會來了
    自輝瑞公司發布疫苗消息以來,現貨黃金累計下跌近160美元,不過,有分析師指出,這是價格回調而非熊市開始,瑞士信貸仍看好金價長期走勢前景,那麼,我們先來看看目前有那些因素支撐黃金上漲。首先是,美國初請數據創一個月最高水平。
  • 疫情影響全球物價 新加坡與大阪不再是全球最貴
    受疫情影響,去年曾與香港並列為全球最貴城市的新加坡和日本大阪物排名下降為第四和第五。新冠疫情導致大批外國外派員工紛紛離開,這讓新加坡城市人口在2003年以來首次下跌,需求下滑和通貨緊縮同時出現。大阪的形勢也大抵相同。巴西的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同樣出現最大幅度的物價下跌,這使得兩個城市均出現物價疲軟和貧困水平上升的窘境。
  • 疫情下紡織服裝外貿開局不利,前兩月出口降幅創近20年記錄
    貿易數據2020年1~2月,全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919.9億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2924.5億美元,下降17.2%;進口2995.4億美元,下降4%,出現近八年來首次逆差,逆差額71億美元。
  • 近5年來春節期間金價變動對比
    4 2018年春節期間 現貨金價下跌25.9美元,跌幅1.93%。主要原因是前期大幅上漲後的調整。 5 2019年春節期間 現貨金價下跌6.8美元,跌幅0.51%。主要原因是美元疲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滑、實際利率降低和地緣衝突擔憂。
  • 3月日本車市下跌9.3% 馬自達成前十中唯一增長品牌
    雖然,根據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JADA公布的數據,今年3月日本的汽車銷量創下2012年以來同期的最低銷量,僅為581,438輛(包含乘用車、商用車和日本特有的微型車),但9.3%的跌幅卻去年10月消費稅提高以來日本車市的跌幅首次收窄至個位數,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該市場正在逐漸恢復和改善。
  • 9月17日財經早餐:美聯儲將長期維持低利率,美元持穩金價衝高回落...
    周三(9月16日)美聯儲維持基準利率在近零水平並暗示會至少維持到2023年,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資產購買計劃當前的規模適當之後,美元收復了日內跌幅。現貨黃金再度衝高回落,尾盤收於1959.25美元/盎司,美元指數大幅回升令金價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