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睡前都有泡腳的習慣,舒舒服服地用熱水泡泡腳,一邊看看電視、刷刷手機。不僅可以消除一天的疲乏,讓身心舒適,也可以讓自己放鬆下來,舒舒服服的睡個好覺。
但是,得了靜脈曲張後,許多朋友在泡腳的這個問題上就產生了分歧,有人認為有必要多泡一泡,最好配合一些中藥,泡腳同時還能還能去除靜脈曲張病根;有人認為不能再泡腳了,越泡血管鼓起的越明顯,會加重病情。那麼真的像大家擔心的這樣嗎?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靜脈曲張泡腳的一些小問題。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回覆大家。患有靜脈曲張後,我們仍舊是可以泡腳的。因為在泡腳的過程中,溫水可以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讓腿部血管裡的血液加速流動起來,從而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由於靜脈回流不暢引發的下肢腫脹不適的症狀。其次,在泡腳的過程中,溫水可以軟化皮膚角質,促使皮膚表面部分碎屑脫落,防止碎屑過度沉積引起的局部皮膚感染,確保皮膚的屏障保護功能。也可以預防因為下肢靜脈血流淤積引起的皮膚潰瘍。
但是,在泡腳的過程中,有一些特殊問題還是要和大家要強調一下的。
第一點:泡腳水的溫度。一般我們建議大家泡腳時,水的溫度控制在40℃左右,水溫太低了,起不到保健理療的作用,水溫太高了,過高的溫度又容易引起下肢的皮膚損傷。
第二點:泡腳的時間控制。泡腳並非時間越長越好,尤其是對於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長時間的坐立泡腳,容易引起下肢血流淤積,回流不暢的血流反而會加重下肢腫脹的症狀,加重病情,得不償失。一般我們建議泡腳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為宜,即可以保健,又不至於影響血液回流。
第三點:泡腳水的選擇。有朋友喜歡用一些三七、紅花等中藥成分,有人喜歡用紅酒、牛奶;還有人喜歡弄一些偏方,真可謂五花八門。其實,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泡腳水就是清水。因為,在患有靜脈曲張後,皮膚的彈性以及營養狀態會或多或少出現減低,一些藥物成分或者其他的不明物質成分,都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雖然在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時間久了,對於皮膚就是一種慢性損害。所以,泡腳水最簡單的清水也是最安全的。
最後,再和大家補充一點,既然溫水泡腳的好處這麼多,是不是適用於所有人呢?
其實並不是這樣。對於一些特殊的人群,泡腳是絕對禁忌的。比如:合併有下肢靜脈潰瘍、皮膚有破口損傷的患者。即使是清水,對破損組織也是一種影響,可能會加重局部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碘伏消毒替代泡腳,從而防止感染加重。另外,合併有下肢嚴重動脈硬化的患者是不能泡腳的。這主要是由於下肢動脈血管堵塞,局部組織缺血,溫水泡腳後,血流加速運動,但是因為血管不通暢,反而會出現類似下肢缺血的疼痛症狀。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出現肢體嚴重缺血壞死。
今天關於靜脈曲張泡腳的問題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不知道您是否有所收穫,歡迎各位留言討論。
關注我想帶你了解更多醫學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