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榮豐控股收購威宇醫療轉型大健康 盛氏家族後人王徵期待破局)
近日,榮豐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榮豐控股」;000668.SZ )擬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蕪湖東旭威宇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威宇醫療」)100%股權,並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榮豐控股本次交易方包括寧湧超、長沙文超、盛世達、新餘納鼎等威宇醫療全體股東;其中,寧湧超、長沙文超、盛世達、新餘納鼎合計持有威宇醫療88.69%股權,已與公司籤訂意向協議,威宇醫療剩餘股權目前正在商討中。盛世達為榮豐控股的控股股東。
有著「中國實業之父」盛氏家族基因
說起榮豐控股的控股股東盛世達,不得不提其控制人的盛氏家族基因,為「中國實業之父」盛家的後人。盛宣懷倡導「實業富國」理念,曾創下中國的十個「第一」,第一家銀行、第一家商辦企業、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等。
如今的盛世達新實控人王徵已是盛氏家族的第四代,王徵出生於1963年7月,其生父盛毓南與其母王雲飛,王徵隨母姓。1981年以上海市總分第二名的成績考入華東師大外語系,擁有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等眾多頭銜,並擔任多家公司董事長,在商界擁有廣泛人脈。
王徵2010年入主全球第一家華語電視臺亞洲電視,亞視與TVB是香港僅有的兩張免費電視拍照。早年間,亞視也曾十分輝煌,全盛時期大約有2700多名員工,也製作和引進過不少超高收視率的熱門電視劇及節目,如《還珠格格》、《天蠶》、《大地恩情》等。
公開資料看,榮豐控股自2009年上市至今的十餘年資本市場動作較為低調,主要聚焦房地產主業,項目開發主要集中在北京、長春和重慶。但在創新方面卻未現停歇,曾開創了全國第一個小戶型、第一個LOFT,也是第一家運動主題社區的締造者,一度引領行業風潮。其在北京的榮豐2008項目,因戶型小、單價高、換手率高等被稱為「神盤」,並創造了日銷2000多套的記錄。
目前榮豐控股在建的長春國際金融中心項目,總建築面積29.15萬平米,主樓高度為226米,成為吉林省新地標建築。重慶慈母山項目,是重慶市最後一塊低密度住宅用地,建築面積28萬平米,目前雖尚未動工開發,卻一直受到市場關注。
此次榮豐控股宣布收購威宇醫療轉型大健康,將要下一盤怎樣的棋局,也備受市場期待。
入局大健康賽道的高增長細分領域
榮豐控股此次選擇聚焦在大健康領域的骨科細分行業。事實上,骨科醫療行業是大健康領域增長最快、也是最具發展前景的市場。這個細分行業是一個高門檻、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粘性的器械領域。不同於藥品,骨科醫療行業需要配送商自建完備庫存系統及醫院跟單跟臺等專業技術服務。
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年銷售額將超過7000億元,未來10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複合增速超過10%;截至2016年底,中國藥品和醫療器械人均消費額的比例僅為1:0.35,遠低於1:0.7的全球平均水平,器械發展空間大,而在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結構中,骨科佔比位於前列。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近五年國內骨科器械行業保持15.5%左右的複合增長,遠超過全球4.5%左右。但中國骨科器械行業整體滲透率很低,創傷、關節和脊柱的滲透率分別4.9%、0.6%和1.5%,而美國則分別為66%、43%和38%,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中國骨科器械行業在關節和脊柱等領域,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老齡化加速也在驅動中國骨科的發展以及產業進一步集中。公開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老人預計2025年超過3億佔比近20%。骨科疾病年齡層比例,60歲以上佔比44.1%。
據記者了解,相比醫藥流通行業,器械行業毛利率更高,盈利能力更強,對於頭部企業來說,能進入器械領域是提升盈利水平的重要方式;目前瑞康醫藥、嘉事堂、九州通等企業已經開始大力布局器械市場,意圖培育公司新的增長點。
目前,骨科醫療器械的上市公司業績與市值都節節攀升。主要從事於設計、開發、生產及銷售骨科植入物的愛康醫療(01789.HK),2019年營收為9.27億元,歸母淨利潤為2.67億元,總市值達到244億元;A股的大博醫療、凱利泰以及今年剛在科創板上市的三友醫療,市場均給予了較高估值。
謹慎「把脈 」 看準標的資產的細分龍頭
榮豐控股此次收購的標的公司在骨科醫療器械藍海市場中,規模效應明顯,被認為是名副其實的龍頭之一。
威宇醫療成立於2017年4月,註冊資本1.13億元,專注於醫用骨科植入耗材的專業配送與技術服務商,在該細分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已布局全國醫療器械版圖。經營範圍為Ⅰ類、Ⅱ類、III類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醫療器械、機電設備、光電設備、機電工程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等。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威宇醫療的總資產為12.97億元,歸母淨資產7.86億元。2017-201年經審與在審的營收分別為5.6億元、16億元、1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600萬、1.44億、1.56億元,行業地位位居全國前五,專業性骨科配送平臺全國第一。2020年1-3月營收2.01億元,淨利潤1752.41萬元。
數據顯示,骨科銷售收入是威宇醫療主營業務重要收入來源,佔比80%以上。這在業內看來,主營業務集中度高,在細分領域的專注性和產品研發、覆蓋方面專業性也將更強。
據了解,威宇醫療目前已進入醫療器械直銷、分銷、醫院集中配送、基礎醫療服務、第三方物流、集團與政府集中採購、國際貿易、行業諮詢服務等領域;在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醫療營銷網絡(已建立19家全資子公司、11家孫公司),吸引了近700餘名醫療及各專業領域的精英人才,服務了超過900家醫療機構和臨床醫院。近600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廠家資源,其中包括美敦力、GE、強生、施樂輝在內的數10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也成為其強大的背書。
據記者了解,骨科行業流通供應商及服務商小而分散,行業集中度低,給行業整合提供了巨大的機會,隨著兩票制的推行,行業將迎來整合浪潮,集中度將快速提升,「全國龍頭+區域龍頭」的競爭格局有望加速形成,而在骨科耗材領域已成為細分行業龍頭且具有合伙人股權機制的企業優勢令威宇醫療則更容易在行業格局重塑過程中脫穎而出。
威宇醫療在2019年1月開始進軍醫療器械生產行業,彼時,威宇醫療設立了蕪湖威宇華洋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開始正式涉足上遊的醫療器械的生產製造,目前工廠正在建設之中,項目建成全部達產後年產值有望達到1.2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威宇醫療未來3-4年將發展為國內醫用骨科植入耗材專業配送與技術服務細分行業市場份額第一,成為行業的頭部企業和領導者。同時布局發展骨科連鎖專科醫院模式,立志打造亞洲最大的高端骨科連鎖專科醫院。
本次資產注入後,榮豐控股是否會剝離原有地產業務,更聚焦大健康業務發展,市場也給予了更多的猜測,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大健康產業的增速已遠超地產領域,從減輕上市公司經營負擔,實現更好的資源聚焦考慮,榮豐控股剝離此前的房地產資產可能是大概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