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巨頭百樂嘉利寶將收購澳大利亞食品公司GKC | 美通社

2020-12-18 美通社

百樂嘉利寶公司(The Barry Callebaut Group)已籤署協議,將收購澳大利亞食品公司GKC。GKC是一家生產巧克力、表層和夾心的公司,為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許多消費巧克力品牌提供服務。由於正處新冠疫情期,雙方舉辦虛擬籤署儀式,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的公司員工在線上見證了協議的籤署。 

這項戰略收購確立了百樂嘉利寶在澳大利亞市場不斷增長的份額和製造能力。收購GKC使該集團能夠擴大其在工業巧克力市場的地位,並發揮其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美食和特色產品業務。百樂嘉利寶將繼續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當地分銷商合作,這些分銷商自1970年代以來一直在向該國進口和分銷其工業巧克力和美味巧克力及可可產品。 

據Euromonitor統計,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人均巧克力消費量約為5公斤,是亞太地區人均巧克力消費量最高的國家。在澳大利亞,對巧克力的需求一直在上升,據尼爾森(Nielsen)稱,該國巧克力糖果市場的增長遠遠高於全球市場。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GKC一直在生產「澳大利亞製造」巧克力和糖果產品。如今,該公司為專門的巧克力店、美食熟食店、特色食品店和國家重點零售商生產各種產品。該公司在墨爾本經營一家巧克力工廠和一個倉庫。 

百樂嘉利寶的投資包括升級和擴展工廠現有的基礎設施;安裝一條最先進的巧克力生產線,以及部署一個集成管理系統以增強自動化生產。此外,該公司將在當地僱傭約50名員工,其中包括GKC的現有員工,他們將在交易完成後在百樂嘉利寶工作。 

此項交易須經監管機構批准和其他交割條件。預計在今年底前完成。雙方同意不披露交易的任何財務細節。 

百樂嘉利寶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巧克力和可可生產商之一。該公司在亞洲地區擁有1800多名員工,在中國、印尼、日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已經開設了10家巧克力和可可工廠。在過去的12個月裡,除了在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的現有銷售辦事處外,該公司還擴大了在印尼和菲律賓的銷售業務。該公司最近宣布在印度建立一家新的巧克力工廠,預計將於2020年底建成。百樂嘉利寶亞太區總部設在新加坡。

(美通社,2020年5月27日蘇黎世和新加坡)

相關焦點

  • 百樂嘉利寶在中國深圳設立新辦事處及巧克力學院
    - 百樂嘉利寶在中國深圳設立第四家辦事處,以更好地服務於華南地區不斷增長的客戶。 - 該巧克力學院是百樂嘉利寶在中國開設的第三家。百樂嘉利寶在深圳的擴張,建立在公司過去12年在中國不斷拓展本地業務的基礎之上——先後在蘇州設立工廠、在上海和北京設立了銷售辦事處和巧克力學院™。
  • 百樂嘉利寶在深圳設立新辦事處及巧克力學院;藥明巨諾在港交所主板...
    百樂嘉利寶在中國深圳設立新辦事處及巧克力學院。全球領先的高品質巧克力和可可產品製造商百樂嘉利寶集團宣布,在深圳設立第四家辦事處並開設在中國的第三家巧克力學院(CHOCOLATE ACADEMY Center)。繼蘇州、上海和北京之後,深圳辦事處被定位為公司在華南地區的運營中心。百樂嘉利寶目前在蘇州設有工廠,在上海、北京設有銷售辦事處和巧克力學院,現在又在深圳增設了辦事處。
  • 中國吃貨或影響巧克力業:各國廠商都想分一杯羹
    報導稱,從人均水平來看,內地人均巧克力消費量仍然低於每年一千克,僅為歐洲的十分之一。換句話講,增長空間依然巨大。  陳嘯(音)是上海一家食品業營銷與品牌宣傳公司的執行長。他對記者說:「從現實情況看,形勢將很快發生變化。兩位數年增速不足以反映內地巧克力市場的全貌。」  瑞士百樂嘉利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面對企業客戶的巧克力生產商。
  • 巧克力價格8年翻兩番 未來將繼續漲價
    「全球兩大供應商都發出警告,2020年巧克力的供應將嚴重不足並可能引起價格飛漲……」昨天,這條關於巧克力不久的將來可能變成「奢侈品」的微博被瘋轉,引發吃貨們的一片「哀嚎」。
  • 中國吃貨的影響力:巧克力品牌全球前二十強齊聚中國
    報導稱,從人均水平來看,內地人均巧克力消費量仍然低於每年一千克,僅為歐洲的十分之一。換句話講,增長空間依然巨大。陳嘯(音)是上海一家食品業營銷與品牌宣傳公司的執行長。他對記者說:「從現實情況看,形勢將很快發生變化。兩位數年增速不足以反映內地巧克力市場的全貌。」瑞士百樂嘉利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面對企業客戶的巧克力生產商。
  • 中國巧克力市場已被洋品牌瓜分 國產巧克力難覓
    1月初,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食品對外宣布,2015年12月31日,將旗下金帝食品公司以6.11億元人民幣出售給中糧地產。與此同時,雀巢帶著擁有80多年歷史的奇巧巧克力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進一出,也是國內巧克力市場的真實寫照——國產品牌節節敗退,進口品牌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  國產巧克力為什麼賣不動?
  • 全球首款可量產的「3D列印巧克力」來了……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據外媒消息, 巧克力生產商百樂嘉利寶(Barry
  • 世界上好吃的巧克力~~~
    「Toblerone」這個名字就在1908年被全世界所知道,一年後,這個獨一無二含有杏仁、太妃糖和蜂蜜的巧克力申請了第一個專利:尖頂的三角形包裝。瑞士原產的TOBLERONE三角系列巧克力,是著名食品公司KRAFT Foods的王牌產品。TOBLERONE三角系列已經行銷世界100多個國家,有超過 13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其口碑眾人皆知。
  • 全球首款可量產的「3D列印巧克力」來了……
    據外媒消息, 巧克力生產商百樂嘉利寶(Barry Callebaut)近日通過其裝飾巧克力品牌「蒙娜麗莎」(Mona Lisa)推出全球首款可大規模生產的個性化
  • 看看這三個世界頂級巧克力!
    情人節一定要送巧克力的。巧克力可以緩解情緒、止咳。對低血壓低血糖的人來說,巧克力可是救命良藥。巧克力還是傳說中最能提升人幸福感的糖果。還不知道送女友什麼好,巧克力也許是不錯的選擇哦!今天,跟大家分享三個世界頂級巧克力。瑞士三角牌巧克力(Toblerone)是瑞士卡夫食品公司生產的巧克力條。中文名字源於其特有的三角造型,象徵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馬特洪峰。
  • 中國吃貨或影響全球巧克力業:各國廠商都想在華分一杯羹
    參考消息網9月12日報導 港媒稱,曾幾何時,巧克力在中國內地被視為外來精美食品和奢侈品,人們只在購買貴重禮品或者打算犒勞自己的時候才會想到巧克力。但是現在,年青一代巧克力迷正不斷湧現,可能對全球巧克力業產生重要影響。
  • 巧克力糖賣不動了,為何中國的巧克力需求還逆勢增長
    「這並不是中國巧克力糖果銷售在回暖」百樂嘉利寶中國董事總經理張家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巧克力糖果的增長依然止步不前,而增長來自於其他領域。巧克力消費轉向糖果之外百樂嘉利寶是集團是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和可可產品原料供應商,其產能約佔全球產能的四分之一。
  • 探寶比利時 2|細數比利時巧克力的魅力和秘密
    1996年,嘉利寶與法國專門加工可可的百樂(Cacao Barry)公司合併成「百樂嘉利寶」,這是一家比利時公司。2002年 「百樂嘉利寶」在瑞士蘇黎世上市,成為巧克力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全球唯一的全程業務巧克力公司。
  • 驚豔世界的「紅寶石」巧克力Ruby,依然是「比利時製造」!
    然而,而生活在「巧克力王國」比利時的你,對於「紅寶石」巧克力的身世,是否比別人了解得更多一些呢?你回國的清單上,是否已經添加了這種美物?一起探究下吧……讓我們來深究一下紅寶石巧克力的出品公司——百樂嘉利寶(Barry Callebaut)的前生今世: 嘉利寶 :1850年,嘉利寶(Callebaut)誕生於比利時的Wieze。從做啤酒起家,Callebaut家族的第三代於1911年開始生產巧克力並獲得巨大成功;
  • 一周回顧 | 人類發明的第四種巧克力「紅寶石」巧克力面世
    *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近日,荷蘭知名酒評家Hubrecht Duijker預言,由於今年歐洲天氣不適合葡萄生長,歐洲各地葡萄普遍欠收,明年開始葡萄酒價將普遍上漲,葡萄酒價格上漲的程度要根據檔次而定,低價酒價格估計將上漲0.5-0.6歐元,而其他較貴的品牌可能將漲價數歐元。
  • 瑞士巧克力:十個人中九個喜歡,第十個人撒謊
    1880年Suchard在德國的勒拉赫建立了第一個國外分公司。Charles-Amédée Kohler(1790-1874)最初是在他的殖民地產品公司出售巧克力成品,1830年他開始自己製造巧克力特產。他和自己的兒子們共同在洛桑建立了一家工廠,並發明了歐洲榛果巧克力。後來與Daniel Peter將各自的工廠合併。
  • 巧克力中國本地化創新,可有助於縮小與全球消費差距
    據中國巧克力製造商協會統計,中國每年人均巧克力消費量為70克。日本和韓國的巧克力消費量約為2公斤,而在歐洲,人均巧克力消費量為每年7公斤。「對於大多數中國消費者來說,巧克力並不是日常必需品,沒有它我們也可以生活。但我們看到的一個趨勢是將巧克力口味融入到本地食品中。」
  • 西非爆發伊波拉致可可豆供給告急 巧克力漲價
    江崎格力高9月出貨部分起對「杏仁夾心巧克力」等商品減量約6%至8%。樂天(LOTTE)也從8月起對8種商品減量約10%至26%。  調查顯示,這一切源於巧克力原料可可豆緊缺已持續數年,並愈演愈烈。全球巧克力兩大巨頭百樂嘉利寶(Barry Callebaut)和瑪氏(Mars)公司近日甚至預估,到2020年巧克力產量缺口將高達一百萬噸。
  • 世界9大頂級巧克力,你都吃過嗎?
    Toblerone——瑞士三角巧克力瑞士三角牌巧克力(Toblerone)是瑞士卡夫食品公司生產的巧克力條。中文名字源於其特有的三角造型,象徵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馬特洪峰。同時其黃色三稜柱的包裝和經常在免稅店出售的形象深入民心。
  • 大使館年夜飯丨巧克力王國直播陪你一起就地過年
    比利時巧克力  百年匠心成就「國家名片」比利時作為僅擁有千萬人口的歐洲國家,卻因為一種食品而聞名全世界,那就是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