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面對外需日益萎縮、出口缺少新的增長點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複雜變化形勢,南寧海關迅速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工作部署,因企施策、多措並舉暢通出口轉內銷渠道,助力加貿及保稅企業快速「轉」出國內市場新天地。
人工寶石加工是梧州市特色加工貿易產業,受全球經濟疲軟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大幅下降,產業面臨困境。南寧海關所屬梧州海關在疫情期間迅速開展企業調研,梳理企業困難和訴求,並根據海關總署關於加工貿易殘次品監管改革的通知精神及監管方案,指導試點的高資信企業梧州恆達寶石有限公司以「邊角料內銷」監管方式申報內銷了一批「碧玉雕刻品」殘次品,順利完成南寧關區首票加工貿易殘次品按狀態內銷徵稅。
梧州恆達寶石有限公司負責人欣喜說道:「我們公司原來殘次品按折原料消耗量內銷,現在可以按狀態內銷徵稅,殘次品比原料申報價格每千克減少40元,稅率沒有變,但每年我們企業減少幾十萬元稅款。」
據了解,改革實現殘次品遵照市場價格規律和貼近企業生產實際承擔稅負,切實降低解決企業殘次品內銷負擔,預計每年僅梧州加工貿易企業減輕稅賦成本就可超過200萬元。
此外,南寧海關千方百計促進內暢外聯,解決外貿企業轉內銷的難點、痛點和急點。一方面,迅速落實國務院部署的「規定動作」,實施對加工貿易貨物內銷全面免徵緩稅利息,直接為企業減負;將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擴大至全部綜合保稅區,讓企業有更多的選擇權,可以合理地降低稅負;為企業提供主動辦理手(帳)冊延期和「免擔保」等服務,疫情以來共為企業延長手(帳)冊核銷期限70份,免收風險擔保金逾11億元,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另一方面,該關還主動設計「自選動作」,實施「一企一策」,完善以關區兩級黨委委員牽頭聯繫的企業協調員機制,並將服務範圍從原來的僅限高級認證企業擴展到156家重點骨幹企業;出臺支持高級認證企業發展的16條措施,惠及機械製造、糧油加工、造紙、電子等廣西20餘個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企業,保障重點企業、重點產業供應鏈通暢。
海關的紓困惠企政策為廣西外貿企業內銷解了「近渴」,有效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經濟格局的形成。據海關統計,今年1—7月,廣西加工貿易貨物內銷貨物總值14.2億元,增長24.2%。其中7月內銷貨值增長46.3%,並且在廣西外貿進出口仍下降1.6%的情況下,廣西前7月加工貿易進出口534.1億元,增長26.5%,保稅物流進出口513.8億元,增長43.3%,實現雙雙逆勢增長。(中國日報廣西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