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為什麼不相信「上帝會擲骰子」?

2021-02-08 百家號

愛因斯坦和波爾參加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時的照片

來源:中科院物理所(ID:cas-iop)

「這個理論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它並沒有讓我們真正理解舊理論中的秘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26年12月寫道。「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上帝會投骰子。」

愛因斯坦正在回復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的一封信,玻恩認為,量子力學的關鍵在於概率性和不確定性,就像心率失常的偶然發生一樣。然而,在量子論之前物理學家一直堅信的是,如果我們做了某件事,那麼一定會發生另一件事。但是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做了一件事,另一件事只會以一定的概率發生。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能得到其他的結果。

愛因斯坦並不認同這種對量子理論的概率性解釋,他的『上帝不會投骰子』的觀點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在迴響,就像他的公式E = mc2一樣為人們所熟知但難以捉摸。愛因斯坦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愛因斯坦是如何看待上帝的?

康德

赫爾曼和波琳·愛因斯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雙親)是世俗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儘管父母奉行世俗主義,但九歲的阿爾伯特發現並接受了猶太教,並且在一段時間內懷有相當大的熱情,曾有一段時間他是一個盡職盡責、嚴格遵守教規的猶太人。按照猶太習俗,他的父母每周會邀請一位貧窮的學者與他們共享一頓飯。從貧困的醫學生Max Talmud那裡,年輕且敏感的愛因斯坦學習了數學和科學。他閱讀了21卷Aaron Bernstein的關於自然科學的熱門書。之後在塔木德(猶太經典)的引導下他接觸到伊曼努爾·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後來他從康德哲學轉到了大衛·休謨的哲學。很快他開始研究奧地利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的學說,馬赫反對形上學包括絕對空間、絕對時間的概念以及原子的存在。

但這次文化之旅讓愛因斯坦看到了宗教經典和科學之間的衝突。時年12歲的少年愛因斯坦對所有有組織的宗教教條主義產生了深深的厭惡,這種厭惡伴隨他的一生,並且擴展到了對所有威權主義的厭惡,包括教條主義的無神論。

馬赫

這些經驗主義哲學的精神食糧將在14年後為愛因斯坦所用。馬赫對絕對空間和時間的批判有助於愛因斯坦導出狹義相對論(包括標誌性方程式E = mc2),他於1905年在伯爾尼瑞士專利局擔任「三級技術專家」時提出了狹義相對論。 十年後,愛因斯坦又通過提出廣義相對論徹底改變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其中重力場被彎曲的時空取代。但隨著他年齡的增長(當然也越來越聰明),他開始排斥馬赫的經驗主義,並且曾經宣稱「馬赫是一位優秀的力學家,一位可悲的哲學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愛因斯坦變得更加青睞於現實主義。 他更傾向於接受科學理論是對客觀物理現實偶然的「真實」的表徵。而且,儘管他不想參與宗教,但他對猶太教短暫的信奉所帶來的對上帝的信仰成為他的哲學的基礎。

巴魯赫。斯賓諾莎

需要強調的是,愛因斯坦的上帝是哲學意義上的上帝,而不是宗教中的上帝。 當他多年後被問到是否相信上帝時,他回答說:「我相信斯賓諾莎的上帝,他在所有存在的和諧中揭示自己的存在,而不是一個關心人類的信仰和行為的上帝。」巴魯赫·斯賓諾莎是與牛頓和萊布尼茨同時代的人,他曾將自然本身視為上帝。因此,他被認為是一個危險的異教徒,並被逐出教會。

愛因斯坦的上帝是非人格化的無形的,微妙但不具惡意。 他也是堅定的決定論者。就愛因斯坦而言,上帝的「合法和諧(lawful harmony)」是通過在整個宇宙中嚴格遵守因果關係的物理原則實現的。因此,在愛因斯坦的哲學中自由意志沒有生存空間:「一切都是確定的,包括開始和結束,一切都被我們無法掌控的力量支配。。。。。。我們都隨著被遠處看不見的演員所吟唱著的神秘的和諧起舞」。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解空間和時間以及它們怎麼和物質以及能量相互作用的方式。 這些理論與愛因斯坦的上帝所建立的「合法和諧」完全一致。但是量子力學卻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量子力學描述了發生在時空背景中原子和分子的尺度上物質與輻射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1926年早些時候,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文·薛丁格通引入晦澀難懂的「波函數」徹底改變了舊理論。薛丁格本人傾向於現實地用物質波來解釋這些波函數。 但在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和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的推動下物理學界逐漸達成了一個共識:對量子論的詮釋不應過於字面化。

本質上,波爾和海森堡認為,科學終於抓到了如何對現實進行描述的概念性問題,哲學家曾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了數百年。波爾說:「沒有量子世界。只有抽象的量子理論對世界的描述。物理學的任務並不是去發現自然是什麼樣的。物理學應該關注的是我們可以就自然說些什麼」。這種模糊的實證主義說法得到了海森堡的回應:「我們必須記住,我們所觀察到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暴露在我們的觀察方法下的自然。」他們所堅持的反現實主義『哥本哈根解釋』 - 否認波函數代表量子系統的真實物理狀態 - 很快成為思考量子力學的主要方式。這種反現實主義解釋的最新變化表明,波函數只是一種「編碼」我們的經驗的方式,或者是我們從物理經驗中獲得的主觀信念,使我們能夠利用我們過去學到的東西來預測未來。

但這與愛因斯坦的哲學完全不同。 愛因斯坦不能接受這種解釋,即波函數不是「真實的」。 他無法接受自然法則在原子尺度上如此不和諧,這帶來了非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的結果無法完全和毫不含糊地從原因中預測出來。

因此,這就帶來了整個科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爭論之一——玻爾和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解釋進行的正面交鋒——這本質上是兩種哲學的衝突。辯論始於1927年,雖然主角們已經不在了,但是爭論至今仍然非常活躍。

爭論至今都沒有平息。

愛因斯坦一定不會對此感到特別驚訝。 1954年2月,就在他去世前僅14個月,他在給美國物理學家大衛·博姆的一封信中寫道:「如果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他關心的事情一定不是讓世界便於我們理解。」

轉自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上帝不擲骰子
    因為發軔於這次會議的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與尼爾斯 · 玻爾兩人的大辯論,這次索爾維峰會被冠之以「最著名」的稱號。與會科學家包括:赫爾岑、薛丁格、費爾夏費爾德、泡利、海森堡、克萊默、波恩、玻爾、普朗克、居裡夫人與愛因斯坦等而來自德國的一位年輕科學家沃納 · 海森堡認為,同時測量一個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是不可能地。
  • 「上帝不擲骰子」是什麼意思?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顛覆認知
    誰也不知道自己每次做出的選擇是對是錯,因為宇宙很大,每一個瞬間都會出現無數個選擇,並且這些選擇會相互影響帶來不一樣的結果,「蝴蝶效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在這裡,筆者要提出一個疑問,你能肯定自己做出的選擇,就是自己要選的那一個嗎?愛因斯坦說過一句名言:「上帝不擲骰子」,為什麼他會說這樣一句話呢?
  • 「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
    《上帝擲骰子嗎——混沌之新數學》誤打誤撞讀到的一本書,原本是想找曹天元那一本的(說實話我也是知道剛才才意識到還有破折號後面的內容)。但這一本單是今晚看的前面章節,就吸引到我了。「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這是在遙遠的世紀裡愛因斯坦曾為反對玻爾時說出的話。
  • 愛因斯坦證明「上帝」存在的故事
    不知道有沒有誰知道本文的真實性,以及作者是誰?不管怎樣,文中愛因斯坦的邏輯和論證方式是非常有趣的,值得玩味。在現實中,愛因斯坦經常把「上帝」掛在嘴邊,他稱上帝為「老頭子」。在量子力學興起之時,他曾經犯了一個錯誤,他當時反對量子力學的一些重要發現,並且說了一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會擲骰子。」結果量子力學的發展,證明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反對是錯的。
  •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色子,是否代表一切都是設計好的?
    無論如何,我都相信,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句話經常被認為是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因為量子力學把隨機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內稟性質。很多人誤會他了,甚至把這句話認定為愛因斯坦承認一切都是設計好的,或者說萬事天註定,還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十分可笑。
  • 人類的量子信息革命:上帝擲骰子嗎?
    「量子計算和量子保密通訊技術會引領一場新的科技革命,這個革命和歷史上其他的幾個革命一樣,將深遠地影響著這個世界。」2020年科學新年演講主持人、對外經貿大學紅天講席教授高西慶在開場中介紹道。潘建偉教授的演講以「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革命」為題,回顧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愛因斯坦與玻爾的世紀辯論:上帝擲骰子嗎?經典力學告訴我們:一旦確定了初始狀態,所有粒子未來的運動狀態原理上都是可以被精確預言。這也意味著,一切事件都是在宇宙大爆炸時就已經確定好的。那麼,個人的努力還有意義嗎?
  • 好書彤讀16 | 《上帝擲骰子嗎》豆瓣9.3分的量子力學科普書,讓人讀得熱血沸騰
    今天有書君想要分享給大家的一本書,書名很有意思啊,叫做《上帝擲骰子嗎》,啥意思呢,這上帝就這麼沒正形嗎,關乎人間大事的決定,要擲骰子? 其實作者起這個名字是有根據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撂下過一句話:「上帝是不擲骰子的!」這句話源於愛因斯坦與物理學家波爾關於量子力學的長期爭論。
  • 「愛情的條件」 上帝不擲骰子
    喜歡和我們開玩笑,特別在尋求婚姻伴侶時,更會有這樣的感覺。(馬太福音七章7節)想要結婚,當然要提出我們喜歡的條件,不論是屬靈或屬世的條件,並帶著這些條件來到神面前禱告,但是這為什麼卻反使我們陷入矛盾,落入擇偶的困境裡,而不知情歸何處?當我們開出自己喜歡的條件時,反而讓我們在尋求神的旨意上模糊了,因為條件總有正反兩面。
  • 上帝不擲骰子——幸福感悟
    但是,作為婚姻律師,我們每個月會遇到幾十次,透過每一宗離婚案卷,我們可以看出當事人為什麼要離婚?付出怎樣的代價才離成了婚?離婚中有多少隱蔽的為難和淚水?對於離婚,他最顧忌的是什麼? 離婚是結婚的反面教材,看清楚了離婚,也就看清楚了結婚。也就是說,從一個個鮮活的離婚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人能不能結婚、為什麼能或為什麼不能結婚。
  • 為什麼說「薛丁格的貓」是對上帝在擲骰子的最好論證?
    「薛丁格的貓」是量子力學裡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論證量子力學的不可靠性,但是最後卻叛變,成為了證明量子力學正確性的重要實驗。但是「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在現實也就是宏觀世界中是永遠無法實現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愛因斯坦錯了嗎?
    這當然不是某種真實存在的人格化的神明,在愛因斯坦的心目中,上帝指的是斯賓諾莎的上帝,是自然規律的化身。多次明確表示過自己無神論者身份的愛因斯坦和當時大多數的歐洲人一樣,習慣把「上帝」掛在嘴邊,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或許就是:「上帝不是在擲骰子。」——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表達了愛因斯坦對於量子力學的態度。
  • 愛因斯坦信不信上帝?
    列印 關閉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讀過點書的人都聽說過的話:「上帝不擲骰子。」這很明顯是比喻,但還是很容易讓一些人留下愛因斯坦信仰上帝的印象。傳教士更愛宣傳說愛因斯坦信仰上帝,連愛因斯坦這麼聰明、這麼有科學精神的大科學家都信了上帝,你還敢不信嗎?
  • 科學中最深刻的發現—貝爾不等式,一個決定上帝是否擲骰子的公式
    愛因斯坦堅信斯賓諾莎的上帝,認為大自然規律就是「上帝」,但是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讓愛因斯坦感到不安,在和波爾的爭論當中,愛因斯坦說出了那句名言——上帝不擲骰子!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學派認為我們對任何一個粒子的測量,將會瞬間影響遠在另一邊的粒子,這在愛因斯坦看來是一種超距作用,愛因斯坦則認為兩個粒子在分開時狀態就是確定的,與你何時測量沒有任何關係。
  • 愛因斯坦和牛頓晚年都信神?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科學起源地的歐洲,那時候全是基督教信仰的國家,民眾從小到大都接觸宗教,耳濡目染,相信宗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相反不信宗教才比較另類,我們很少聽到那時代有這種另類。我國屬於無神論國家,從小到大接受的是唯物論的教育,民眾大多不相信宗教,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相信宗教的反倒成為了另類。
  • 愛因斯坦:這些話都不是我說的!
    "「上帝不會擲骰子。」1926年12月愛因斯坦用德文給好友及切磋夥伴、理論物理學家馬克斯•博恩寫過一封信,這句話正出自這封信。這封信隨後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版本並流傳到全世界。無論如何,我相信他不會擲骰子。」Einstein does not use the word 『God』 here, but 『the Old One』 . This signifies a 「personification of nature」, notes physicist and Nobel laureate Leon Lederman.
  • 愛因斯坦犯下的3個錯誤:量子糾纏和引力透鏡,他也不是神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留下來的科學理論至今還讓我們受益匪淺。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會犯錯,愛因斯坦也是一個人,他不是神。愛因斯坦就是其中之一,還是最頂尖的那一梯隊。BBC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在歐洲人的心中,愛因斯坦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僅次於馬克思,比牛頓還要高一位。這自然是對愛因斯坦的認可,誰都無法否認愛因斯坦對我們做出的貢獻。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愛因斯坦的故事,比如他小時候成績不好,是後來才展現出天賦的。
  • 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我從愛因斯坦一個觀點講起。愛因斯坦應該是我們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有一個信念,上帝是不擲骰子的,什麼意思?大家肯定學過牛頓力學,它告訴我們,比如衛星發射之後,可以計算什麼時候衛星會經過我們的頭頂。也就是說,所有粒子的運動狀態都是可以精確預言的。那麼,如果把這個問題進一步延伸一下,就會引起這麼一種概念,就是決定論。
  • 為什麼我們如此迷戀愛因斯坦,有時就連他不曾說過的「名言」都照單...
    為了不讓信差空手而歸,愛因斯坦將這張紙條(以及另一張寫著更短句子的紙條)送給信差留作紀念。紙條的賣家透露,愛因斯坦對這位姓名不詳的信差說:「如果你幸運的話,這些紙條將會變得價值連城。」據 BBC 透露,紙條的賣家是日本信差的侄子。據負責出售的耶路撒冷拍賣行估計,紙條的成交價應該在 5000 到 8000 美金之間。他們將起拍價設定為 2000 美金。
  • 《科學大家》專欄|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我從愛因斯坦一個觀點講起。愛因斯坦應該是我們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有一個信念,上帝是不擲骰子的,什麼意思?大家肯定學過牛頓力學,它告訴我們,比如衛星發射之後,可以計算什麼時候衛星會經過我們的頭頂。也就是說,所有粒子的運動狀態都是可以精確預言的。那麼,如果把這個問題進一步延伸一下,就會引起這麼一種概念,就是決定論。
  • 愛因斯坦《上帝之信》賣出天價:信仰的背後,歸宿在哪裡?
    近日,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於1954年親筆寫下的「上帝之信」在紐約被拍賣,成交價高達289萬美元。愛因斯坦並不信上帝,這一點從信中明白無誤的表露。在這封用德語寫給同為猶太裔的哲學家埃裡克·古特金的信中,愛因斯坦說,「『上帝』這個詞對我來說不過是一種措辭和人類弱點的產物,《聖經》也只是匯集了一些古老而原始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