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殺了我:什麼文化結構逼她自殺,媽寶丈夫卻未挺身而出?

2021-01-07 樵客綜合資訊

近日在臺灣以留下「我的婆婆殺了我」為題的臉書遺文自殺事件,引起社會大眾重新針對婆媳問題進行輪番攻堅、指控與檢討。該事件的內容原委與引發之輿論可容易在網絡上查到,本文不再贅述,撰寫此文乃企圖由本事件出發,以更深入的角度針對由來已久的婆媳問題進行探討,期能在憤怒、不解與謾罵中,找出未來的緩解之道。

婆媳問題一直人類社會中自古至今難解的關係議題,特別是在華人傳統社會,此一現象更為嚴重。這不是新聞,談到此議題一般民眾就算沒有身臨其境,也能大致在所處的文化環境中,感受這個問題的箇中複雜棘手程度。為什麼不難理解也能略知一二呢?原因在於我們享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在共享的文化下,當談到一些所謂的概念時,就算自己沒有真的親身經歷過,體感真實度也能達到五六成。

文化是一種極為廣大也無法言說的人類生存架構,人類自有社會開始,依此而延續存活,說得好聽一點,是人類集體文明的展現,說得寫實一點,是在不成文的共識下,以一種約定俗成的觀念相互牽制而生活。文化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大環境的特色,因此每一個不同文化的組成與價值觀皆有所不同,當然這也說明了每一種文化習氣與被這個習氣所深深影響的群體與個人。

婆媳問題千古難解,這句話相信社會大眾並不陌生,既是千古難解,表示長久以來有許多的同胞們前後在這個問題中掙扎浮沉,依此邏輯來看,我的婆婆殺了我事件,絕不會是一個少數個例,但它會是一個劃時代經典的代表事件。此事件之所以經典,原因有二。第一,此事件的主角以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極端做法來終止這個問題。很多人看到該事件相關消息,不解地問,為什麼要自殺?為什麼不離開(指離婚)就好了?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情能夠放下兩個親生孩子?

這些問題道出了一個現象,連死都不怕了,為什麼在這個家庭問題中無法解套?第二,這個事件發生在現今的2020年,一個號稱人類文明發展極致的時代,一個尊崇個人自由意志的時代,一個家庭竟然能讓一個人選擇結束生命,且主角的原生家庭一無所知。

在這個事件中,被指控的對象有二,一位是所謂的惡婆婆,另一位是死者的先生,也就是事件所稱的媽寶。婆媳問題的典型結構,母親/惡婆婆—兒子/媽寶先生—媳婦/妻子。事件中被指控的惡婆婆,她的惡在哪裡?指的是什麼?她做了什麼事?根據資料(主角臉書遺文),事件的主角結婚八年,長期被婆家當成垃圾,受恐嚇、無視,遭到到言語霸凌、關係霸凌等不當對待。而媽寶先生做了什麼?為什麼被稱做媽寶?原因在於當妻子長期受到不當對待的時候,作為先生沒有挺身而出,可能甚至默許自己母親對妻子的所有惡行。簡單來說,就是一般所謂的沒有擔當。

根據以上的說法,除了指控這些惡行之外,我們能做什麼?如何才能讓這樣的憾事不再發生?我想這是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可以分三個層面來探討。第一,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況,讓一個人寧願結束生命,也掙脫不開這樣的不當關係?第二,作為婆婆,她的認知觀念與心理狀態如何能強大、正常或正當到讓自己有本事長期從事這樣的非人道與忽視人權的行為?第三,作為先生,如何能對一個結髮妻子長期所受的暴行不聞不問?理所當然地無視枕邊人的痛苦?以上三個層面的問題,我們分別在以下進行探討。

首先,一個人在不想死的情況下選擇結束生命,是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太痛苦了,就算不想死也只能以死一途來脫離痛苦。從主角的遺文我們可以看到,她把造成這樣結果的責任歸咎在婆婆身上,是偉大的婆婆早成了這樣的業,而對於自己的先生,卻是沒有任何埋怨的(親愛的老公和兒子,媽媽還是很愛你們)。這些內容顯示,她的痛苦是來自於婆婆,但對自己先生的漠視是接受或是理解的。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樣的思想基礎導致主角在一個家庭中受苦,只將惡行歸諸在婆婆身上,而對應該守護自己的先生仍舊有愛?

要探討這個心理狀態,我們可以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切入,男女結婚傳統以嫁娶表示,嫁表示從原生家庭離開,進入另一個家庭,嫁一字對女性而言,是一種出走與切割;而娶表示將一個女性迎接過來自己家庭,稱做娶入,表示一種結合與融入。這裡就可以看得很明白,於是衍生出我們耳熟能詳的生是娘家人,死是夫家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些話。

從原生家庭離開嫁入夫家的那一刻起,多數的女性已在心理上與原生家庭進行切割,這也是為什麼往後的生活裡在觀念上不用人教就知道以夫家為重以及一些不把日常問題帶回娘家的想法和習慣。女性選擇丈夫,跟著他進入他的原生家庭,這裡影響一位女性生命的力道強的不是搬家行為,而是一種思想禁錮的開始,從此她將把夫家的文化習慣與想法觀念,硬生生的吞下成為自己思維的一部分。

這就是為什麼事件中的主角承受了八年的不當對待,仍舊一直在調整自己、要自己忍耐,也是為什麼她不會認為自己的丈夫縱容與無視媽媽的暴行是一種無法原諒的罪惡。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任何一件不公平不被尊重的事都能直覺地感到氣憤捍衛自己,那為什麼換成這樣的婚姻關係就正常地讓自己的正義感與自我保護意識瞬間消失了?還長達八年。

女性主義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名著《自己的房間》中開始的內容即提到,女性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而且更重要的是,女性要能在心靈上達到完整的自由。一個人要將思想化為行動並付諸實踐,前提是要能在思想上運動。否則往往將我們淪陷的只有痛苦的感覺,但對事情的根源卻提不出質疑與翻轉。由此理路耙梳,來看這位不想死但以死作為解脫的主角,她在赴死的那一刻心靈上仍舊被傳統文化的思想枷鎖框架住。

第二,再來看事件中的惡婆婆。這位婆婆被指控對媳婦長期進行關係霸凌,其中包含言語攻擊、漠視、不尊重等行為。從網絡資料得知,這位婆婆對於媳婦的自殺表示不知原因也與她無關,表示她每天是與兩個媳婦一起掌廚,對於媳婦的感覺與情緒她絲毫不知情。這裡我們可以探討的是,當一個正常的人在為惡的時候,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為惡?在這個事件的脈絡下,這位婆婆到底知不知道她自己的行為是一種惡?

在這裡我們嘗試以一種運用權力操作氛圍的方式來探討此處的惡。在漢娜鄂蘭一書《極權主義的起源》中,探討了極權者(或領導者)要將其意志貫徹至他人心靈的時候,會採取什麼樣的行為。這其中有一種常用的方式,就是塑造恐怖與孤立。這也是我們常見的關係霸凌的一種體現,在一個團體中的領導者,在團體中塑造一種效忠領導者的氛圍,貫徹領導者意志與為理念犧牲奉獻是唯一目標。當團體中出現異己,領導者會利用這種團結氛圍,對這位異己進行攻擊或漠視,這種塑造出來的恐怖氛圍,會使得人人自危,在面對發生不合理現象的時候也寧願選擇沉默。對於領導者而言,這是讓一個團體成員依照自己意志行動的好方法。

回到該事件,姑且不論這位婆婆對於家庭關係或是婆媳關係的理解是如何,然而讓她能夠完全不帶遲疑與自我質疑的態度對媳婦進行長期的關係凌虐,這種令人陶醉的權力意志遊戲,已不是一般所謂的有沒有良心或正不正常所能解釋。

第三,來看事件中的媽寶先生。很多人都問,長期以來,當主角在被欺負霸凌的時候,這位人夫去了哪裡?做了什麼?這裡我們可以借用漢娜鄂蘭邪惡的平庸性概念來對這位先生的行為進行解釋。所謂邪惡的平庸性概念來自於漢娜鄂蘭《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一書,指的是當一個人在觀念中認為應該聽令於另一個人(領導者),並將此人的指令奉為圭臬的心理狀態。

在這個概念下,即使領導者的行為出現不正當或不合理的時候,這個服從者仍舊不會對領導者產生質疑,而會選擇沉默或協助貫徹其意志。由此概念出發,任何一個人在所處環境與各種關係中,若不以反思或檢視的態度來看待自己或他人的各種行為,並對不合理狀況採取行動,即使再善良與富有品德的人也有可能成為體現這種「平凡的邪惡」的一員。而這個事件中,當媽寶先生以如此的思考模式來看待母親與自己行為的時候,自然不會覺得有任何的不合理與錯誤。

綜合以上三個層面的探討,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癥結點,從心靈禁錮、權力意志操控,到對於不正當的漠視,這三種人類的心靈狀態都處於一個巨大的文化結構中,死者、惡婆婆與媽寶先生三者皆在同一個文化結構的思想傘下各自運作著不同層次的心理規律,而這規律因為籠罩在既定的文化架構下,使得這各自古至今受到厭女情結所影響的思維框架,深深地制約了一個所謂傳統的家庭,甚至是一個社會。

基於此,當我們對事件的發生產生憤怒或不解的情緒,在攻擊與撻伐之餘,我們必須問的是,是什麼樣的思想教育養成如此框架住了事件中的所有人?而我們又當如何做才能真正地避免類似的不幸再度發生?讓身處在這個極度文明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得以真正自由的生活著。

相關焦點

  • 寶媽奶水不夠,婆婆的做法讓寶媽很生氣,丈夫卻甩了寶媽一巴掌!
    寶媽小雅是個新手媽媽,去年年底寶媽小雅生了一個男寶寶,一家人非常開心。尤其是婆婆更是心花怒放,遇到誰都更人說:「我家多了一個男寶寶嘍!」
  • 「只要你向我媽認錯,我就原諒你」女人這樣回復讓媽寶男啞口無言
    究竟是孝順男還是媽寶男,女人可要好好看清楚了。若如選擇了一個沒有主見的媽寶男,日後的婚姻相處只會充滿傷心和無奈,他只會將自己的母親放在第一位,根本就不在乎妻子的感受,那么女人跟著這樣的男人一同生活怎麼能夠追求幸福浪漫的婚姻生活呢?2.
  • 婆婆當著我和丈夫的面脫衣服:「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姥姥經常說著說著,就握著我的手說,「你要多體貼你媽媽,對你媽媽好點兒,啊。」住進了婆家,我才開始感受到,這個家庭,和我結婚之前看到的表面美好,是有距離的。以前我和丈夫每月回來,吃的都是公婆精心準備的飯菜,真住進來以後,四個人吃飯,桌上擺兩三個菜是常事。每道菜都做得非常鹹,這樣可以用很少的菜吃下一碗米飯。婆婆說:「饑荒的時候節約慣了,改不了了。」
  • 「媽走了,我成廢物了」:兒子,是如何被養成媽寶男的?
    向佐對「媽寶男」的稱呼在採訪中回應稱:「可能網絡上很多人叫我媽寶男,但是我覺得無所謂,其實我媽對我特別好,她特別愛我,沒有我父母根本不會有我,所以,我不愛我父母愛誰呢?」向佐是不是媽寶男我們不斷言,也不做過多評判。
  • 結婚前看到的是老公的「孝順」,結婚後卻發現他是個「媽寶男」
    有一次,她說,結婚前,她覺得丈夫對母親特別孝順,當時她想,孝順的孩子一定對妻子更疼愛、更好。可是結婚後,我發現自己壞了,哪裡是孝順,分明就是沒有大腦核心,一切聽媽媽的"媽寶男"啊。一天晚上,妮琪和女兒在床上洗漱完畢,突然想起女兒沒有換尿不溼,叫丈夫在客廳帶女兒去換尿不溼,結果丈夫跑去敲婆婆房間的門:"媽,媽!"媽媽寶男就是這麼習慣了,什麼事都要找媽媽,反正媽媽會來殺的。
  • 「我媽帶孩子,你哪裡辛苦了?」寶媽回娘家兩周,寶爸終於知錯了
    寶媽氣得回娘家,寶爸直言很後悔 小麗生完孩子沒多久,婆婆便過來幫忙照顧月子,在婆婆的照顧下,小麗月子確實恢復得很快。可是很快小麗便發現,事情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 小麗出了月子期,婆婆以照顧孩子為由,繼續住在家裡,小麗也不好多說什麼,怕被丈夫說不孝。
  • 「她一抱寶寶我就煩」生完後,為啥寶媽很反感婆婆抱孩子?
    小劉跟婆婆關係一直不錯,但是今年生了寶寶之後,兩者之間關係卻緊張起來,後來朋友去看望她,小劉無奈地說:「不知道為什麼,生了孩子之後,我看到婆婆抱孩子心裡就很不舒服,想把他搶過來。」沒想到朋友安慰道:「很正常,我也是這麼過來的,其實這是一種很單純的行動,過段時間就會變好了。」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為什麼會有這種護崽行為?為什麼寶媽會排斥婆婆抱孩子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1、體內激素影響。
  • 「你媽和我沒關係,生病住院別找我」,多年後妻子把這話還給丈夫
    有人說有種婆婆,是沒有受到丈夫的愛,就把所有愛放兒子身上,賣力照顧兒子一生,就想找個免費保姆,像她一樣照顧兒子下半輩子,並且生個娃。她上輩子是受了氣,這輩子來毀這個家的。夫妻二字,夫在前,妻在後,先有好丈夫,才有好妻子,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按理說,娘疼兒,這都是無可厚非,大家也都能理解,可很多婆婆,都是在打壓自己的兒媳婦來疼兒子,這就有些令人費解了。
  • 農村婆婆伺候寶媽坐月子,老公偷吃了月子湯後,把親媽叫回了家!
    爸一個人忙不過來,你回去幫他,我照顧小羽。」婆婆聽了心裡一暖,兒子當爸後更懂事了!小羽也暗暗感動,慶幸自己嫁對了人。怎麼樣,大家是不是也想給這位機智的丈夫點個讚?其實小羽的問題,只不過是萬千寶媽的一個縮影。
  • 婆婆待我殷勤備至,丈夫對我言聽計從,我還是選擇了離婚
    婉婷的新婚生活很幸福,雖然小梁家沒有什麼錢,可她有,生活根本不愁。小梁也很賣力,把原先的工作辭了,到丈母娘店裡和婉婷一起料理生意。婉婷的婆婆對媳婦更是殷勤備至,每周都到他們新房打掃衛生,燒好菜給婉婷吃,有時還燉一鍋湯送給親家母。婉婷媽媽也覺得原先錯看了小梁,不過她還是留了個心眼,沒有把重要的客戶交給小梁,想觀察兩年再說。
  • 寶媽生下龍鳳胎,被婆婆攆回娘家坐月子,兒媳的反擊讓婆婆很後悔
    在我國,一般都是婆婆幫忙照顧月子伺候孩子,可總有些另類的婆婆,讓人難以招架。寶媽生龍鳳胎後,被婆婆攆回娘家坐月子,寶媽反擊很給力玲玲是我認識的一個96年小妹妹,年紀不大,卻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前陣子,她生下一對龍鳳胎,這是多少家庭羨慕不來的情況,大家紛紛賀喜,想去探望。結果,卻被告知她現在不在本市,而是回老家坐月子去了。
  • 丈夫把3500工資交婆婆,給外甥5000壓歲錢,妻子:生活費還給我
    最近刷抖音,經常會看到一些情景劇,很多都是寫的「媽寶男」,兩個人的婚姻,最終的決定權卻在媽媽那裡,媽媽說什麼,男方都是無條件支持,而妻子那裡就像個租客一樣,時時刻刻的看臉色,甚至於兒媳坐月子的時候,婆婆給的只是鹹菜,卻說最有營養,而兒子卻說妻子矯情等等……先不說這種事情是不是真的會發生,至少現在的女性性格都不太可能這麼懦弱,不然離婚率也不會這麼高,但是的確存在著婆媳之間的矛盾
  • 寶媽為什麼不喜歡讓婆婆抱孩子?這「3個原因」,說出寶媽的心聲
    不過,很多寶媽都不是很願意讓婆婆抱自己的孩子。閨蜜小月前幾天剛生下一個女寶寶,頭髮烏黑濃密,小臉也很漂亮。對此,一家人都很開心,常說她是「大功臣」。平時,孩子的奶奶總喜歡抱著孫女來回走動,逢人就說:「你看,我孫女漂亮吧?」小月對這個女兒自然也是喜愛的,每次看到女兒的時候,整顆心都變得柔軟許多。
  • 故事:婆婆癱瘓後,我照顧半輩子,她去世後丈夫卻想把我趕出家門
    人靠衣裝固然是對的,氣質卻是擋不住的,可婆婆以前為什麼要藏拙,現在又為什麼不再低眉順眼了呢?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了,韓雪心想。婆婆被韓雪誇的有些難為情,她整理了一下衣角說:「這還是我年輕時候的旗袍呢,老古董了。」韓雪伸手摸了摸衣服上的刺繡,羨慕地說:「這可都是手工做的啊,媽,這旗袍一定不便宜吧。」婆婆笑著說:「這旗袍是我自己做的。」
  • 寶媽辛苦攢下200袋「冷凍母乳」,卻被婆婆偷偷倒掉,寶媽氣炸了
    而至於為何會出現這樣不可調和的矛盾,有人說原因出自丈夫,也有人說是婆婆的原因,究竟是什麼說實話我們也信心講明白了。不過,今天的這個案例,或許能給到大家一個啟發,大家也可以為此評評理:寶媽辛苦攢下200袋「冷凍母乳」,卻被婆婆偷偷倒掉剛結束產假的王女士,因為平時忙於工作,不得不成為眾多「背奶族」中的一員。好在自己奶水足,且婆婆已經退休可以全身心的接替照顧寶寶的任務。
  • 20年後將出現一大批「惡婆婆」和「媽寶男」,媽媽們該「接鍋」
    孩子自小被過分教育要尊重她的感受,有什麼要求都需要她來做決定,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孩子也只能跟自己的爸爸一樣順從自己強勢的母親。在一個非常「自我」的媽媽的培養下,雖然很難養出一個特別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卻會在20年後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媽寶男」,而她的媽媽也將晉升為一個「惡婆婆」。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理論上如此,現實中也是如此!
  • 妻子「加班」回家晚,婆婆挑唆丈夫:「打上一頓,她就老實了!」
    生活當中的很多兒媳應該都深有體會,自己的婆婆經常找自己的茬,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這不前兩天婆婆又給丈夫匯報小道消息了,前段時間因為快要年底了,工作任務非常重,小麗有時候一天的任務做不完,就需要加班完成,要不然就會被扣工資,為了能多掙一點錢,小麗選擇晚上多加一會班,所以回到家中就已經11點了,每次小麗加班回到家,婆婆就坐在那盯著自己,好像能看出自己什麼來似的,有一次,小麗回家早,就聽到婆婆跟丈夫悄悄議論自己,婆婆還挑唆丈夫說:「每天回來那麼晚,還不知道去哪鬼混,我告訴你
  • 晚上 ,婆婆讓我老公 陪她睡覺
    1文/凱薩琳夜裡,凌雲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怎麼也睡不著,空蕩蕩的房間一個人越想越著急
  • 寶媽訴苦引起共鳴「我花錢買輛嬰兒車,為哄婆婆還要說朋友送的」
    婆婆的意見是:孩子長得快,沒有必要新買一輛嬰兒車,多貴啊,浪費錢,用個舊車就行了,雷厲風行的婆婆,還跑到了親戚家,拿回了一輛舊車。寶媽的想法是:給孩子買一個新的嬰兒車,家裡明明有這個條件,為什麼不給孩子買一個新的,自己選的東西,質量也有保證,省這點錢沒有必要。婆媳的觀點非常不一致,但是寶媽實在是太想給孩子買個新嬰兒車,便瞞著婆婆,偷偷的在網上下單了。
  • 「憑什麼非要我媽伺候你坐月子?」面對老公質問,寶媽回答很心酸
    有位寶媽說,自己正在坐月子,想要婆婆來伺候。但婆婆推脫身體不好,讓她找自己親媽來伺候。她覺得婆婆是拈輕怕重,就跟老公抱怨了幾句。結果老公就質問她: 「憑什麼非要我媽伺候你坐月子?你媽來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