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景區——景區入口:中山陵茶廠
南京中山陵景區——入口處中山陵介紹
南京中山陵景區——景區入口處牌坊:博愛坊。牌坊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風格。牌坊高11米,寬17.3米,三間四柱沖天式。牌坊的頂端,蓋有藍色琉璃瓦。四根石柱的柱腳前後,夾抱鼓石,柱底是長方形的大石座。牌坊上刻有蓮瓣、雲朵和古代建築彩繪式的圖案。在牌坊中門的橫楣上,鑲有石額一方,鐫刻孫中山先生的手書「博愛」二字
南京中山陵景區——景區入口處牌坊:博愛坊
南京中山陵景區——中山陵墓道,類似於古代帝王陵的神道,由博愛坊至陵門,全長440米,寬36米,分闢三道,中間的一條寬12米,為鋼筋水泥路面,左右兩條道路,各寬4.6米,植檜柏各二行
南京中山陵景區——中山陵墓道終點,登上20級臺階後,到達陵門前。陵門建築在中山陵中軸線上的正中,門前是一塊寬闊的水泥平臺,能容納一萬多人。陵門的屋頂為單簷歇山式,上覆藍色琉璃瓦。陵門有三個拱門,中間較大,兩邊稍小,由於兩邊門略為小點,覺得中門有了尺度感,顯示出高大。正門的上方,鑲有一方石額,上刻孫中山先生的手書「天下為公」四個鎦金大字
南京中山陵景區——「神道」終點,登上20級臺階後,到達陵門,陵門上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大字
南京中山陵景區——「神道」終點,登上20級臺階後,到達陵門,陵門上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大字
南京中山陵景區——中山陵墓道終點,登上20級臺階後,到達陵門,陵門上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大字,有小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前來參觀
南京中山陵景區——穿過陵門後,即可看到碑亭,內有一塊高高的石碑,正面由國民黨元老譚延闓手書: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南京中山陵景區——穿過陵門後,即可看到碑亭,內有一塊高高的石碑,正面由國民黨元老譚延闓手書: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南京中山陵景區——穿過陵門後,即可看到碑亭,內有一塊高高的石碑,正面由國民黨元老譚延闓手書: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南京中山陵景區——穿過陵門後,即可看到碑亭,內有一塊高高的石碑,正面由國民黨元老譚延闓手書: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石碑背面空白。
南京中山陵景區——在碑亭後即是通往祭堂的臺階。從博愛坊到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臺,落差73米。392級石階象徵當時全中國的3億9千200萬人。從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階339級,象徵當時國民黨參眾二院議員為339人,寓意每人作為一個臺階,將中山先生的精神發揚光大,其中的9寓意九州大同。迎面的這一段共有290階,分為8段,象徵著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臺階全部用蘇州金山花崗石砌成。最高的平臺有華表兩座,後為祭堂
南京中山陵景區——在碑亭後即是通往祭堂的臺階
南京中山陵景區——碑亭往祭堂的臺階上,回望陵區,遠處的建築物即碑亭
南京中山陵景區——碑亭往祭堂的臺階上,回望陵區,遠處的建築物即碑亭
南京中山陵景區——碑亭往祭堂的臺階上,回望陵區,遠處的建築物即碑亭
南京中山陵景區——碑亭往祭堂的臺階,臺階頂部即為祭堂,墓室位於祭堂後,孫中山先生安葬於內
南京中山陵景區——碑亭往祭堂的臺階,臺階頂部即為祭堂,墓室位於祭堂後,孫中山先生安葬於內
南京中山陵景區——碑亭往祭堂的臺階設有多個平臺,在臺階的第六層平臺上左右安放有兩個銅鼎,該銅鼎是1929年6月1日孫中山奉安大典時,上海特別市政府捐獻的,鼎高1.5米,直徑1.3米,鼎壁上鑄有「奉安大典」四個篆體大字。可以清楚地看到銅鼎上有傷痕,這是1937年12月,日軍的兩發炮彈擊中了鼎之後留下的彈孔
南京中山陵景區——碑亭往祭堂的臺階設有多個平臺,在臺階的第六層平臺上左右安放有兩個銅鼎,該銅鼎是1929年6月1日孫中山奉安大典時,上海特別市政府捐獻的,鼎高1.5米,直徑1.3米,鼎壁上鑄有「奉安大典」四個篆體大字。可以清楚地看到銅鼎上有傷痕,這是1937年12月,日軍的兩發炮彈擊中了鼎之後留下的彈孔
南京中山陵景區——碑亭往祭堂的臺階設有多個平臺,在臺階的第六層平臺上左右安放有兩個銅鼎,該銅鼎是1929年6月1日孫中山奉安大典時,上海特別市政府捐獻的,鼎高1.5米,直徑1.3米,鼎壁上鑄有「奉安大典」四個篆體大字。可以清楚地看到銅鼎上有傷痕,這是1937年12月,日軍的兩發炮彈擊中了鼎之後留下的彈孔
南京中山陵景區——走完碑亭往祭堂的全部臺階,到達頂部大平臺,祭堂前,回望陵區,遠處的建築物即碑亭
南京中山陵景區——祭堂,此為祭堂旁邊的介紹
南京中山陵景區——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築,位於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個大平臺上,處在山頂最高峰,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國傳統陵墓布局的特點,採取中軸線對稱的布置方式,建築的色彩採用藍色屋頂灰白色牆身,反映了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願望。祭堂長28米,寬22.5米,高26米,外部全用香港花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門門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權」,中門上嵌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四個大字
南京中山陵景區——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築,位於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個大平臺上,處在山頂最高峰,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國傳統陵墓布局的特點,採取中軸線對稱的布置方式,建築的色彩採用藍色屋頂灰白色牆身,反映了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願望。祭堂長28米,寬22.5米,高26米,外部全用香港花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門門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權」,中門上嵌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四個大字
南京中山陵景區——祭堂,左下角刻: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十二日中國國民黨為總理孫先生陵墓行奠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