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①】
光明日報記者 郭超
編者按
用歌曲謳歌中國夢、闡釋中國夢、唱響中國夢,對於凝聚各方力量,激勵人們投身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起,光明日報陸續刊登了由「中國夢」主題歌曲創作推廣組委會遴選出的《光榮與夢想》《時間都去哪兒了》等「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受到讀者朋友的喜愛。從今天起,光明日報開設《第七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專欄,向讀者推介新一批優秀歌曲。
作詞:王平久 作曲:常石磊
2018年12月31日,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網際網路,發表2019年新年賀詞。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讓王平久心情難以平靜。央視春晚劇組早就向他發出作品邀約,但他遲遲沒有動筆。這回題目有了,就在新年賀詞裡:「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我們都是追夢人」——這題目真好!王平久馬上給老搭檔、音樂製作人常石磊打電話,說了他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追」和「夢」,是「題眼」。王平久說,這兩個字統攝了歌曲的內容和風格。「追」,有奔跑的感覺,要體現出動感,努力的方向,奮鬥的過程;「夢」,要讓每個人都有所觸動,每一個普通人的夢,連接在一起,就匯聚成了我們的「中國夢」。
於是,有了第一句「每個身影同陽光奔跑」。於是,有了「千山萬水奔向天地跑道」,有了「你追我趕風起雲湧春潮」「在今天勇敢向未來報到」。歌詞就像泉水一樣,從王平久的心中汩汩而出。歌詞裡無處不體現著「追」的動感。歌中沒有一個「大詞」,卻力圖契合每個人平凡而偉大的夢想。
「不假」——是王平久對這首歌的評價,它用真誠連接起每個人。「無論是寫詞,還是作曲,還是演唱,還是觀眾,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追夢。我們每天認真活著,做好每件工作,凝聚力量,共同追夢。」
常石磊的作曲很時尚,充滿新鮮元素,讓主流歌曲做到了老少皆宜。「這首歌的門檻很低,普通人也能唱。但是難度也不低,專業歌手要想唱好也不容易。」王平久說,我們的初衷,就是讓每個人在這首歌中找到自己,產生共鳴。
根據央視春晚調查數據顯示,《我們都是追夢人》創造了春晚分鐘收視最高點(39.43%),電視收視人數超過5億。歌曲推出以來,收穫社會各界廣泛好評,登上各大盛會舞臺,先後作為央視春晚、元宵節、「三八」「五一」「五四」「心連心」等央視重要晚會的表演曲目,還被選做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0天官方慶祝活動重要曲目。
通過新媒體傳播,這首歌在社會大眾中,尤其是青年中產生巨大影響。在抖音平臺,《我們都是追夢人》相關視頻播放量達74.6億。各行各業推出了不同版本,比如軍營版、航空版、警察版、大學生版、青少年版、廣場舞版、手語版……影響廣泛,在社會上掀起「追夢」潮流。
日前,這首歌斬獲了「五個一工程」獎。這是王平久第六次將此獎收入囊中。王平久為什麼有這麼高的「中獎率」?平時被各種工作佔滿了時間的王平久,每次寫歌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寫歌不是堆砌華麗辭藻,而是寫出發自內心的感受,心有所動而不得不寫。」所以王平久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每首歌都是我對生活的感悟,對時代的感悟。」寫出時代心聲,寫出百姓心聲,自然容易把歌寫到人們的心坎兒裡。
《光明日報》( 2019年09月01日 06版)
[ 責編:孫宗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