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貓「大蒜」主人黃雨為了紀念已經過世的寵物貓,選擇克隆技術重啟新的生活。 (IC photo/圖)
從長遠來看,寵物市場的火爆、克隆技術的突破以及法無禁止的監管 空白,正在催生一門「高端」寵物克隆消費市場。
寵物主人愛寵心切,願意花重金「復活」自家寵物的願望無可厚非。但克隆動物實驗通常用於疾病治療等科研領域,商業化克隆寵物是否合適,仍存爭議。
在把寵物貓「大蒜」埋進公園冰冷的泥土之後,黃雨後悔了。他跑到幾小時前剛種下小樹標記的墓地,把愛貓的屍體又挖了出來,打算用25萬元的克隆費,換這隻兩歲多的小貓「死而復生」。從2019年1月9日「大蒜」去世,到2019年7月21日,負責克隆的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諾谷)宣布「大蒜」的克隆體已成功誕生,黃雨忐忑等待了193天。而從2002年全球首隻克隆貓CC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出生,到2019年8月19日希諾谷宣布我國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克隆貓「大蒜」誕生,相差足有17年。希諾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建平認為,國內對於寵物克隆的科研課題比較少、寵物市場較國外發展得更慢,是主要原因。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至少有三家公司從事商業化的寵物克隆業務,分別是美國寵物克隆公司ViaGen Pets、韓國秀巖生命工學研究院(Sooam Biotech),以及中國的希諾谷。其中,2018年4月9日,韓國秀巖生命工學研究院與博雅控股集團共同出資,創立了中國首家全球化犬類克隆服務提供商——天津博雅秀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雅秀巖)。幾經聯繫,博雅秀巖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採訪。從長遠來看,寵物市場的火爆、克隆技術的突破以及法無禁止的監管空白,正在催生一門「高端」寵物克隆消費市場。然而,隨之而來的質疑亦不少。有反對人工繁育的動物福利倡導者認為,克隆中使用的大量「代孕」母貓要承受痛苦;也有愛寵人士表示,在眾多流浪狗、流浪貓無家可歸的情況下,花費幾十萬元來克隆寵物是否有必要?
「大蒜」的復活
黃雨想要復活「大蒜」的執念,出於一種愧疚。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大蒜」出生在溫州本地的一家貓舍,這隻小公貓有7個兄弟姐妹,賣家說他選中的這隻,最不喜歡跟其他小貓一起玩。2016年10月23日,黃雨花了3000元把剛滿兩個月的「大蒜」帶回了家,還給它取了一個「有味道」的名字,「當時覺得賤名好養。」此後兩年, 「大蒜」每晚都陪著他。悲劇是有先兆的。2019年1月6日,「大蒜」出現嘔吐症狀,黃雨並沒發現寵物因為尿道堵塞,已經無法排尿了。直到1月9日早上,嘔吐現象仍未停,黃雨要忙生意上的事,只得拜託朋友帶它去看醫生。儘管黃雨還養著另外兩隻貓,但是在他心中,「大蒜」是特別的存在,「它很有靈氣,跟它對視時,會覺得它不是一隻貓,而是像個人一樣。」把大蒜「土葬」之後,他越發後悔,想起從微博上看到過克隆寵物狗的新聞,很快就從網上聯繫上了希諾谷公司。幸好冬天氣溫較低,被掘出的「大蒜」依然完好,黃雨把它放在冰箱裡等待工作人員取樣。付了5000元,工作人員帶走了「大蒜」腿上的一塊皮膚組織,連夜趕回北京。但正式克隆需要花25萬,考慮了一個多月後,黃雨還是想讓「大蒜」回到身邊。他沒提前跟父母商量,也沒在意朋友的反對,一意孤行就做了。
克隆並非100%複製
從1997年英國科學家宣布成功培育克隆羊「多利」(Dolly)以來,科學家對其他哺乳動物的克隆研究從未停止:克隆牛、小鼠、克隆豬、克隆兔、騾子、鹿和馬……到2017年11月27日,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人類已成功克隆近二十多種哺乳動物——除了禁止複製人以外,克隆什麼動物都可以,日本的一個科研團隊甚至在2011年提出藉助克隆技術復活滅絕動物的「猛獁象復活計劃」。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賴良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克隆技術原理大體相同,但由於物種之間存在生理差異,每一個物種的克隆涉及的關鍵技術細節存在差異。此前,克隆貓的技術僅有美國和韓國掌握,國內科學家要培育克隆版「大蒜」,許多操作要領得自己探索。在克隆豬領域深耕多年的賴良學,幫助希諾谷實現了克隆狗、克隆貓的技術突破。「關於克隆貓的研發實驗是從2018年8月正式啟動的,之前也有多項預實驗,但沒成功。」黃雨說,他不知道「大蒜」會成為國內第一隻克隆貓。「大蒜」克隆體順利誕生一周後,希諾谷發給他一條十幾秒的視頻,黃雨捧著看了兩三天。看到網絡上有人質疑,公司可能拿一隻外觀相似的貓來騙黃雨,黃雨之前也擔心過,怕克隆體長得不像「大蒜」,沒有「大蒜」的靈氣。實際上他也發現了——之前「大蒜」下巴上的一塊黑色色塊不見了。寵物主人應該知道,克隆並非100%複製。賴良學解釋說,攜帶DNA的供體細胞細胞核會被注入到其他卵母細胞中,而卵母細胞中所含的細胞質也會攜帶DNA,而且在代孕動物懷孕過程中,外界的環境也會影響基因的表達,這些不確定性都可能影響到克隆體的外貌和性格。在2019年8月19日,黃雨第一次見到了大蒜,「親眼看到它後,我反而釋懷了,我知道它就是『大蒜』。即便有點兒變化,我也欣然接受。」
克隆寵物還是極小眾生意
因為腫瘤復發,昏迷躺在診療臺上的臘腸犬「豆豆」已經18歲了——換算成人類壽命,已近126歲的高壽。2019年8月26日,南方周末記者在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見到「豆豆」時,它的主人正為是否繼續手術治療而躊躇。作為「豆豆」的主治醫生,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副教授鍾友剛平均每天要看20隻寵物「患者」,轉到他們醫院的大多都是疑難雜症,生離死別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如果主人實在因為寵物離世而特別悲傷,我會告訴他們有克隆犬這個選擇,也不是所有去世的都會說,比例大約在10%,其中真正選擇保留細胞考慮克隆的,1%都不到。」鍾友剛說。賴良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大蒜」的孕育過程跟多利類似,通俗來講就是取到寵物身體樣本的細胞核,放入到另一位「捐贈」者的去核卵細胞中,通過電脈衝刺激使之體外融合,並發育成胚胎,最後將此胚胎放入到另外一隻代孕貓體內。作為國內為數不多參與寵物克隆項目的研究者,賴良學和鍾友剛都參與了克隆犬與克隆貓的項目。如果說賴良學負責更「上遊」的細胞核培育,形成胚胎,那麼鍾友剛更像為「大蒜」順利降生保駕護航的產科醫生。世界上第一例體細胞克隆狗誕生於2005年,當時韓國科研團隊在實驗室克隆出名為「史努比」的阿富汗獵犬。2017年5月,希諾谷自主培育出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狗「龍龍」。據趙建平稱,雖然「大蒜」是國內的第一隻克隆貓,但從2018年開始,他們已經完成了近50隻克隆狗。克隆寵物的市場,與近年來寵物經濟的持續走高分不開。由亞洲寵物展、狗民網、鈴鐺寵物共同推出的《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達到9915萬隻,比2018年增長了18.5%。人均單只寵物犬年消費達6082元,寵物貓年消費達4755元。無論在國內還是世界範圍內,克隆寵物都是極小眾的生意。南方周末記者檢索發現,截至2018年2月,美國ViaGen公司宣布已克隆兩百多隻寵物狗和貓,而博雅秀巖官網顯示,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了1400多隻克隆犬,同時提供細胞保存等多項服務。相比美、韓企業,成立於2012年的希諾谷公司是後起之秀。據趙建平預計,希諾谷公司2019年營業額將達到2000萬元,實現基本盈利。從訂單來看,目前寵物克隆的客戶主要來自北京、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等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方。隨著時代發展,克隆動物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2009年1月28日,通過脂肪幹細胞進行成功克隆的小狗。 (IC photo/圖)
爭議克隆寵物
與多利相似,克隆貓「大蒜」有3個媽媽,一個提供基因,一個提供卵細胞,一個負責孕育,沒有爸爸。儘管它們只是小動物,但作為一個生命,涉及生命倫理與動物福利的爭議一直伴隨著生殖克隆領域。面對關於克隆而產生「道德倫理危機」言論,2018年,美國寵物克隆公司ViaGen科技研發部門的副總裁肖恩·沃克在接受CBS採訪時曾表示:「我更願意這樣告訴你,克隆體和本體只不過是一對在不同時間出生的、基因相同的雙胞胎。」但他迴避了一個話題,克隆一隻貓或狗,需要飼養大量的動物來完成。根據媒體報導,2002年,科學家首次實驗克隆貓時,製作了82個胚胎,只有一隻貓順利懷孕並生下CC;2005年,科學家給123隻代孕母狗體內平均植入5-12個胚胎,最後只有「史努比」頑強活下來。趙建平介紹,此次克隆胚胎共有40隻,分別由四隻貓代孕,其餘三隻貓沒能成功懷孕,僅有一隻貓成功出生。有消息顯示,該公司至少飼養了上千隻貓和狗作為實驗動物,以選擇性成熟、處在排卵期的個體來參與克隆。「如果動物太多了養在一起,也比較容易生病。」鍾友剛說。2009年,與韓國秀巖公司合作提供克隆狗服務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司BioArts宣布停止克隆狗。該公司的CEO Lou Hawthorne在公開信《我們不再克隆狗的六點原因》中明確提到,市場狹小、惡性的市場競價、不可及的生命倫理及動物福利是主要原因。2005年,美國反活體解剖協會(American Anti-Vivisection Society,AAVS)發起成立加利福尼亞州反動物克隆聯盟(Californians Against Pet Cloning,CAPC)。他們認為,克隆會傷害動物的健康、導致狗和貓等寵物數量過剩,並於2005年與加利福尼亞州一名議員一同提案,立法禁止商業化克隆寵物。然而,一些議員認為這項法案的提出為時過早,最終這項法案沒能通過。
提高效率,降低費用
寵物主人愛寵心切,願意花重金「復活」自家寵物的願望無可厚非。但克隆動物實驗通常用於疾病治療等科研領域,商業化克隆寵物是否合適,仍存爭議。「從法律層面看,克隆寵物不違反現有法規,因為沒有特別的規定;科學技術也不困難,但可能造成泛濫;從倫理上講,克隆小型寵物可接受,但畢竟違反自然法則,不應提倡和鼓勵;而在安全方面,我們也不知道這種人工生物對動物自身和自然生物界會有沒有什麼累積危害。」中國實驗動物學科領軍人、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對於一些網友提出倡導動物福利,反對寵物克隆的聲音,賴良學說,「在寵物克隆這方面,全世界都沒什麼約束。當然有的人說,為了克隆一隻貓,可能要用到其他的貓來提供卵子或者代孕,這對其他的貓肯定要造成一定的傷害。但在取卵或者是代孕時移植胚胎時,只有一個很小的切口,它的影響可能還不如一個絕育手術那麼大。」鍾友剛正帶領團隊研究克隆貓和狗的卵母細胞體外培養技術,「動物醫院做節育的貓的卵巢,我們取出卵子體外培養,培養成熟之後,我們就把供體的細胞核給移植了,就不用專門找活的貓來提供卵子。」另外技術成熟也將提高克隆貓的效率,現在四十個胚胎只有一個成活,未來技術進步成活率提高,能夠降低克隆動物的成本。2009年,韓國一家克隆公司RNL Bio在提供15萬美元的狗克隆服務時,宣布價格將在不久將來降至3萬美元左右。十年後,克隆寵物的價格下降到了2.5萬-5萬美元左右,並且有望進一步降低。從全球範圍看,克隆寵物價格均不菲。不論品種與性別,希諾谷的統一定價為一隻克隆狗38萬,克隆貓25萬,來諮詢的人挺多,但真正下單的很少。定價是在參考國外定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確定的。克隆狗的技術比克隆貓更複雜,所以定價也更高。「我預測可能無論克隆貓還是狗,會降低到10萬元以內。」鍾友剛說。如果一切順利,到10月1日,黃雨就能順利領回自己的寵物貓了。「我會給它買新的玩具,新的貓窩,但心理上還是把它當作『大蒜』來養。」黃雨說,「如果說會有什麼不一樣,那就是會更加珍惜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