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痛?小心中耳炎在作祟!日常做好5點,可有效防治中耳炎

2020-12-12 康愛多

耳朵是人體聽覺由來的重要部位,我們之所以能聽到外界的諸多聲音,離不開耳朵的幫助,如果耳朵出現問題了,對聽覺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現代人很喜歡戴耳機,各種藍牙耳機走到哪裡戴到哪裡,連晚上睡覺都要戴耳機睡覺。

中耳炎是常見的一種耳部疾病,如果耳朵患中耳炎了,很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聽力,導致聽力下降。為了保護我們的聽覺,如果發現耳朵出現異常了,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看是什麼問題,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中耳炎有什麼症狀?

中耳炎患者主要有4個典型症狀:

1、耳痛 

多見於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急性充血時疼痛較明顯,如果同時伴有中耳內膿性分泌物,則可以表現為劇烈疼痛。有一部分患者還可能會伴發耳悶堵感。

2、耳道流水或流膿

化膿性中耳炎的患者,當鼓膜穿孔後,耳道內會流出水樣、血性或膿性的分泌物。這種耳道溢液可表現為持續性發作或間斷髮作。

3、聽力下降

有多數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尤其是中耳膽脂瘤患者,由於聽骨鏈被膽脂瘤破壞,聽力下降比較嚴重。

4、耳鳴

有部分患者會伴有低調或高調耳鳴。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捏鼻鼓氣時會聽見耳朵內有"氣過水聲"。

中耳炎患者日常要做好以下幾點:

1、保持耳朵乾燥

當耳朵裡面弄溼了的時候,不管有沒有感染的跡象,都應該要將裡面的水分弄掉,保持耳朵乾燥。可以選擇用吹風機吹乾,或者用掏耳朵的棉籤小心的將裡面的水分擦掉,避免耳朵潮溼,引發感染。

2、使用止痛藥

患中耳炎的時候,如果耳朵痛,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止痛藥物,幫助緩解耳朵痛的症狀。

3、給耳朵熱敷

可以用一塊溫熱的毛巾來熱敷耳朵,或者用熱敷墊,都可以緩解耳朵痛。

4、不要經常挖耳朵

耳朵裡有耳垢,耳垢有若干用途,它可以給良性菌提供棲身處,這是耳內天然的防禦措施。此外,耳垢覆蓋在耳道內,可以給耳道防潮。所以,不要經常挖耳朵,清除耳垢。

5、合理飲食

患者平時可以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內熱,加劇中耳炎的症狀。此外,在中耳炎手術後,還要避免吃魚、蝦、蟹、公雞、牛肉等食物。

總的來說,中耳炎對耳朵的傷害是很大的,大家一定不要小看它,日常要注意做好相關的護理,防治中耳炎,保護好耳朵。

相關焦點

  • 耳朵進水會引起寶寶中耳炎嗎?中耳炎如何預防?
    發生中耳炎如果不及時治療,耽誤了病情會因為鼓膜穿孔導致耳朵反覆流膿、聽力下降,甚至致聾。 如何判斷中耳炎 中耳炎大多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在寶寶感冒後我們要密切關注寶寶的情況,若寶寶出現以下多個症狀,建議及時就醫確診。
  • 中耳炎偏方
    據報導,用本方治療化膿性中耳炎35例,其中痊癒29例,好轉6例。    驗方一方名:中耳炎偏方主治:中耳炎處方:麻雀血製法:先將耳內膿血用雙氧水衝洗乾淨,然後將活麻雀對準耳道,將麻雀頭剪掉,使麻雀血直接滴入耳內。禁忌:治療期間忌辛辣食物。療效:此方對急、慢性中耳炎均有效,經治多例均愈。來源:隆化縣城鎮衛生所。
  • 中耳炎的症狀及調理
    (消腫消紅止痛護理膏 白色 ;止癢護理膏黃色;止癢凝膠透明的;流膿流水護理膏 粉色 ;洗耳液,消炎殺菌的)    藥膏3瓶分量足,黃色一分鐘止癢,清洗完耳朵,用棉籤沾藥膏塗抹耳朵,時間以癢止住了為止,藥效直達病根,可根治不復發。白色藥膏適用於消腫消紅止痛護理;粉色藥膏適用於流膿流水護理,清洗完耳朵,用棉籤沾藥膏塗抹耳朵。單一藥膏治療五次不見效果可以換藥。
  • 中耳炎怎麼辦
    甲戌月三秋末月金氣衰退脾土受合正確飲食早睡早起不露腿腳耳朵裡邊痛
  • 溼耳道分泌物就是中耳炎?了解中耳炎特有症狀,對症下藥效果好
    對於兒童來說,冬季和夏季似乎有更大的發病概率,其發病原因以及治療和預防的方法也很簡單,只需要簡單了解即可有效降低中耳炎的傷害。可通過耳鏡來判斷耳鼓膜受損程度來判斷;不同的中耳炎致病類型,可通過氣流聲來判斷咽鼓管通透性。
  • 分類應對+6招預防,寶寶遠離中耳炎!
    寶寶耳朵不小心進了水,很多寶爸媽的第一反應是:拿棉籤掏!使不得,本來進水沒啥事,錯誤的清理方式反而會傷害到寶寶耳朵、導致發炎哦!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天氣逐漸熱了起來,家長們給寶寶洗澡越來越頻繁,寶寶也要奔向泳池的懷抱,耳朵進水的情況也會經常發生。所以夏季也是寶寶中耳炎的高發期!
  • 急性中耳炎如何治療 飲食上需要注意哪些
    中耳炎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都是不陌生的,為了我們的健康,大家還是得多注意一下保健的,那麼,急性中耳炎究竟是怎麼梗,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疾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隨小編來看看,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這些還是得好好的了解的,趕快來看看。
  • 分享中耳炎的按摩和艾灸手法,大人小孩都適用哦!
    因為寶寶的耳道又與成人的不一樣,寬而平直,尤其是耳朵與咽部之間的咽鼓管,短、平、寬,與鼻咽部幾乎呈水平狀,當寶寶生病後,聚集在鼻咽部的病毒特別容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很多寶寶感冒後都特別出現中耳炎,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麻疹、百日咳等,病毒也可能通過咽鼓管而並發中耳炎。有些小的寶寶因為餵奶姿勢不對,乳汁逆流進入鼻咽部,又經咽鼓管進入中耳也可能誘發中耳炎。
  • 因感冒引起分泌性中耳炎,5歲雙胞胎兩個月裡交替耳朵疼
    楚天都市報12月8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簡傑)近2個多月來,5歲的雙胞胎兄弟志志和俊俊(均為化名)交替出現耳朵疼的情況,一個好了另一個又發作,反反覆覆令家長手忙腳亂。經檢查發現,原來兩人都是因感冒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
  • 中耳炎會引起耳鳴嗎?
    中耳炎出現傳導性聽力損失時,環境噪聲強度相對降低,使得正常掩蔽效應減小,所以會出現耳鳴。這種耳鳴多呈低調的嗡嗡聲或者轟轟聲,如果中耳炎引起耳內受損時,還可以出現高調的耳鳴。      中耳炎根據病情程度的不同會分為各種不同的中耳炎疾病,但是有些共同點就是大多數都是由於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最常見的中耳炎,會導致鼓膜的穿孔,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甚至喪失。
  • 治療中耳炎有了新辦法
    華龍網1月30日13時50分訊(記者 黃宇)中耳炎也能用內窺鏡做手術?今(30)日,記者從全國首期耳內鏡解剖培訓班上獲悉,日後,醫生可通過「耳內鏡下鼓室探查+鼓室成形術」等方式,幫助患者診治,減輕創傷,提高恢復速度。    什麼是中耳炎?
  • 爸爸的這個愛好容易讓娃得中耳炎?千萬要注意
    前段時間,小宇媽就因為兒子得了中耳炎,請了好幾天的假陪兒子。她說兒子一直喊著耳朵難受,突然有一天開始流黃色的膿水了,可把家人給嚇壞了。說起來,中耳炎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很常見的,不僅小朋友易得,大人也容易頻繁中招。小S就曾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得了中耳炎後的難受模樣。除了小S,星女郎林允、前飛輪海成員炎亞綸都受到過中耳炎的困擾。
  • 成都民生耳鼻喉梁傳餘教授:耳朵疼轉移成頭痛?注意可能是中耳炎
    家住成都錦江區的張女士,一天上午突然感覺耳朵很疼,用棉籤還粘出濃水,聽力還有下降,受不了太大的聲音,以為是耳朵發炎了就自己在家吃了點消炎藥。隔了幾天之後,張女士早晨一起來頭就疼的厲害,好久都沒有緩解,趕緊來到耳鼻喉科看看。  在耳鼻喉科就診後診斷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 耳朵如果出現這3種狀況一定要注意,可能是中耳炎的症狀!
    中耳炎是非常常見的耳朵的炎性病變,在臨床上分為化膿性中耳炎和非化膿性中耳炎兩種類型,好發於兒童。很多人都對中耳炎並沒有多少了解,乃至症狀發生的時候不能及時的接收到信號,從而引發較為嚴重的後果,導致聽力的永久性下降,甚至耳聾。中耳炎有哪些症狀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關於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你一定要知道這4點!
    耳內流膿、頭腦脹痛、耳鳴、聽力減退......如果你的耳朵出現這些症狀,就要考慮是否患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了。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感染性耳部疾病,是由細菌感染中耳乳突腔黏膜、骨膜、骨質後引起的化膿性炎性反應。目前確認的病因有咽鼓管功能的失調、上呼吸道感染、免疫變態反應及環境因素等。此外,當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長時間未痊癒,或急性壞死性中耳炎延續都可發展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 「家庭保健」老人和孩子易患中耳炎
    中耳炎包括4種類型:分泌性中耳炎、化膿性中耳炎、中耳膽脂瘤、特殊類型中耳炎。分泌性、化膿性中耳炎最常見。小兒因咽鼓管解剖發育未成熟、反覆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發病率比成人高。前者是引起小兒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現是耳朵悶脹,像進水或塞了一團棉花一樣,聽不清聲音;後者患兒會有明顯耳痛等急性症狀,如不及時治療,易出現併發症。
  • 又一個寶貝兒擤鼻涕擤出了中耳炎,媽媽千萬別再犯錯!
    經過一個多星期治療,總算基本痊癒了,卻忽然嚷耳朵裡面疼痛、發脹,聽東西也沒那麼清楚了。又一個寶貝兒擤鼻涕擤出了中耳炎,這是一種現象,臨床這樣的孩子很常見,都是擤鼻涕擤出來毛病!做媽媽的應該都會孩子擤鼻涕的方法。本來我們的鼻腔和中耳腔是通過咽鼓管相通的,用力擤鼻涕時,鼻腔裡的壓力會增高,細菌就會很容易地隨鼻涕由咽鼓管進入中耳腔內,引起中耳發炎。
  • 治療「中耳炎」醫生卻開出滴鼻劑?其實這並不是「開錯藥」
    門診中,一位患者被診斷為中耳炎,醫生開出了滴鼻劑。患者對此很不解:「耳朵生病了為什麼要用治鼻子的藥?該不會是搞錯了吧?」在臨床上,醫生治療中耳炎時的確會用到治鼻子的藥,但是要根據中耳炎的類型而定,這種情況適用於分泌性中耳炎。耳朵有炎症可能與鼻子有關雖然分泌性中耳炎也有「中耳炎」三個字,但是與大家所聯想的耳朵裡向外「流膿流水」的中耳炎不是一回事。當感冒或其他原因導致咽鼓管不通暢時,中耳腔內的空氣就會被人體逐漸吸收掉,形成負壓,耳朵就開始發悶,甚至積液,從而引發分泌性中耳炎。
  • 【科普】出現這5個症狀,可能就是中耳炎,趕快自測吧!
    正常鼻腔和耳朵之間有個管道叫咽鼓管,是相通的。正常情況下管是通暢的,閉合的,當你在吞咽或者打哈欠的時候,咽鼓管就開放,咽鼓管裡邊有氣體會進入到中耳,也就是中耳的氣體和大氣壓它是平衡的。當咽鼓管阻塞的時候,鼓室裡邊的氣體就減少,會形成負壓,負壓以後,鼓室黏膜裡的毛細血管裡邊液體會生出到中耳鼓室腔裡邊,就形成了分泌性中耳炎。
  • 寶寶抓耳朵的信號,你看得懂嗎?警惕中耳炎
    比如,他發現了自己有耳朵時,就會用自己的小手去拉扯小耳朵。一般寶寶在睡覺或清醒時,都會常常去弄自己的小耳朵,特別是玩得很開心的時候。處理方法:對於這種在健康狀態下小寶寶揪耳朵的現象,家長不必太過於緊張,這只是寶寶對自己身體器官好奇的表現。不妨利用這個大好機會,試試教寶寶識別:「這是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