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投訴維權,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會為你開啟一個窗」,我們一定可以從每個孩子身上找到他獨特的優點,儘管很多孩子都是平凡的,甚至是有很大的缺陷的,但是這些優點的存在,讓這些孩子同樣可以閃著光彩。
16歲「自閉症」孩子手寫印刷體,獲得上百萬人點讚
林文彬,一個來自浙江的16歲男孩,芸芸眾生中,他很普通,又很特別,他無法和人正常溝通,只喜歡待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他從就患有自閉症。
這個名字在網絡中火起來,因為家長把他的字跡傳到了網上,他可以用原子筆寫出標準的印刷體,傳到網上之後,短時間內獲得了16萬好評以及700多萬的點讚。
大家覺得不可思議,除了這字跡確實讓人難以相信出自「人手」以外,更多的原因是,他是一個自閉症的孩子,是一個有缺陷的孩子,但是往往也正是因為自閉,無法和其他人一樣正常溝通和交流,才有常人不可企及的專注力。
林文彬一下子火了,引起了專家們的關注,有的專家對他的字跡評價是:這種書法毫無藝術性、毫無靈性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這引起了網友們的不滿,有位叫Mochidzuki的網友這樣評價:「這孩子是對寫字感興趣而已,這些專家冠以『書法』之名,然後加以點評實在是不妥當,不論孩子寫的字好或者是壞,都不該評價吧,況且書法的不少字體本身就是刻板的,專家就覺得自己說的是真理還要拿來約束別人?到底是誰刻板!」
這次無疑,網友們紛紛站隊16歲的林文彬,對於跑出來給予這個孩子批評的專家,感到十分不滿。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父母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一個16歲的自閉症孩子,愛好寫字而已,他一定不會把自己寫的字當成是書法,這只是他的一個興趣而已。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即便他是一個擁有缺陷的孩子。
對於我們大多數的孩子而言,他們是幸運的,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擁有比較健全的性格,可有的孩子卻又是不幸的,因為他的成長環境氛圍過於緊張,缺乏耐心的父母讓他們缺乏安全感,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肯定和關懷。
給予孩子肯定,會改變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孩子的動力,讓孩子更加自信樂觀開朗,這對塑造孩子的性格很重要。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行為影響有多大?
美國的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招募了一些孩子做了這樣一個測試:讓這些孩子做簡單的纏繞線圈的動作,反覆重複,持續30分鐘。
30分鐘之後,把孩子分成了三個小組,分別對他們說了這樣一段話:「你是第一次做這樣的實驗,後續還有人會做這個實驗,我希望你能傳遞這樣的信息:這個實驗非常有趣。本來是有一個工作人員傳遞,但是他臨時有事,就拜託你了。」
他給第一組的孩子每人1美元,作為酬勞,給第二組的孩子每人20美元作為酬勞,而對於第三組,他要求大家實事求是傳播,沒有任何酬勞。
最後利昂採訪孩子們對這個實驗的喜愛度,結果是每人獲得1美元的孩子更喜歡這個實驗。
這就得出一個結論:「人有保持追求行為和認知一致的習慣,如果追求行為趕不上認知,那就需要格外努力,如果認知趕不上追求行為,那就需要調整認知,以達到平衡的目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讚美越多,孩子的動力就越強,會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進步,但是讚美也應該是在一定的限度範圍之內,比如說如果孩子寫了一份試卷,正確率不足50%,家長偏要把孩子誇上天,那麼結果就是孩子很容易膨脹,卻沒有實際的成績,而如果孩子每次都很優秀,卻總是不能滿分,家長又過於苛責,不對孩子進行表揚,孩子就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長此以往影響心理健康。
家長通過言行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同時家長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成長環境,理解這一點,家長就更容易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空間。
鼓勵孩子「走出去主動溝通」
智商可以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但是真正影響孩子一生幸福的是情商,光是有好的學業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進入社會中的人想要如魚得水,甚至在學校生活中想要快樂一些,更需要的是孩子的高情商。
鼓勵孩子走出去,主動溝通,重視從小對孩子情商的培養,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讓孩子學會主動溝通,是希望孩子在社交面前不會牴觸,大多數孩子的溝通能力,是可以通過日常訓練獲得提升的。
只要媽媽稍微留心,不難發現,對於幼兒來說,一段時間不讓他出門,見到生人之後,他們會有牴觸心理,但是如果每天都要到出去玩,跟小夥們玩耍,孩子是不太喜歡被關在家中的。
這裡提醒各位媽媽,在抓孩子的學業成績和各項特長的時候,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多帶孩子外出玩耍,多讓孩子接觸生人,孩子的社交能力會自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