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有關部門發表對玉米調控講話的第四天,從各地玉米價格走勢來看,價格上漲的企業數量銳減,局部出現較大範圍的下跌行情。以下是專業機構對今日主產區玉米價格的監控情況:
內蒙古通遼梅花漲40元,二等14水2560元/噸,25水1.104元;黑龍江綏化象嶼落30元,20水1.1446元,30水0.98元;依安鵬嶼落10元,三等20水1.138元,30水0.98元;青岡龍鳳落10元,14水2450元/噸,30水0.99元;京糧龍江落10元,14水2440元/噸,30水0.986元;河北寧晉玉鋒漲20元,執行2520元/噸;山東成武大地落10元,執行2534元/噸;華義容海落10元,執行2644元/噸;盛泰藥業落4元,執行2570元/噸。
另,今日我國海關公布的11月我國糧食進口數據,每日糧油分析認為,當前我國玉米及其替代品的進口仍保持在高位水平。
目前,針對玉米價格的調整,市場依舊存在著看漲心理,多數人表示,年底前玉米價格有望上演「退一進二」的行情。
這種觀點主要依據如下:
1.經過連續的搶糧,基層目前玉米低價糧源有限,越來越的玉米已經集中在了貿易商手中,按照前低後高的收購配置,不少貿易商手握200元左右的利潤,賭得起年後的行情。
2.1-6月我國M2規模增加了15萬億,社會融資增量高達20.84萬億元,作為大宗商品的糧食顯然是最佳的資金容納池子,玉米上漲更多的是一種經濟形態的傳遞——物價變動。
3.由於今年玉米市場調控略顯滯後,資金在玉米市場的布局已經接近完成,散戶的離場收手不會影響大資本的逐利心態。
對於上述觀點我們不做評價。
截止目前玉米現貨市場出貨的貿易商開始增多是普遍的現實,即便繼續囤糧的也會選擇變現一部分,另據了解,當前玉米水分依舊較大,不便於保管,因此,近段時間玉米上貨量可能會引發一波銷售潮,屆時已經建立庫存的企業是否能夠接得下這部分糧成為關鍵。
因此,無論後市玉米行情如何演繹,基本可以確定12月份會是玉米價格相對走弱的月份,對於散戶而言,若不想堵節後的行情,那麼當下就是最佳的賣糧時機。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目前玉米進口保持在每月百萬噸的水平,但據來自市場一線的消息顯示,美國玉米顆粒偏小、偏硬,不利於生豬消化吸收,而烏克蘭玉米破損率較高,感官顏色發白,另外毒素指標一般,只能用於大豬飼料加工。
當下在飼料領域玉米最大的替代者依舊是小麥。在新一輪玉米價格上漲之中,南方部分地區重新開始購入小麥替代玉米。
目前大豬料中小麥使用替代比重在10%-15%,部分企業計劃自12月初開始逐漸增加小麥替代比重,在1月底將替代比重提升至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