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很多街頭攝影師最近都開始玩菲林了,有些已經入手徠卡的菲林相機了(尤其是徠卡M6 )。我想通過這篇文章來分享自己三年來用徠卡菲林相機拍照的經歷和心得。
聲明:我並不是徠卡相機的專家,也不打算成為。不過我會分享用徠卡菲林相機進行街頭攝影的一些實用性技巧和心得。
那我該選擇哪一部徠卡菲林相機呢?
如果你在看這篇文章,想必你要麼已經有一部徠卡的菲林相機並已經在玩「街頭攝影」了,要麼你很想入手一部。
好吧,說正題吧。我認為最具性價比的徠卡菲林相機便是徠卡M6,它有一個相對先進的內置測光功能。我推薦你去我的一個朋友那裡買,Japan Camera Hunter 的 Bellamy Hunt(當然,你也可以在Ebay的一些良心商家、可靠的二手店鋪購買或者通過Craigslist 進行面對面交易)。
請注意:M2、M4 和M4-2 沒有28mm 的取景框線(謝謝Anon 提醒)
下面是所有徠卡菲林相機的概述:
徠卡 M2:
這是一部非常適合35mm鏡頭的相機,不過它並沒有內置測光功能,它有一個「冷靴」(不是熱靴)。同時,給M2裝菲林也是挺麻煩的一件事。
儘管如此,M2 依舊是一部相當便宜的徠卡菲林相機。如果你的「人眼測光」挺準的話,這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徠卡 M3:
M3 是所有徠卡相機中最經典的一部──也是Henri Cartier-Bresson 一生中使用最長時間的一部徠卡相機。它有一個很漂亮的取景器,和50mm鏡頭一起使用非常般配。不過,它並不能使用35mm的鏡頭(除非你用外置配件)。和M2 一樣,M3 也沒有熱靴,裝起菲林來也是挺麻煩的。
如果你慣用50mm鏡頭的話,這是一個很好的機身。
徠卡 M4:
很好的菲林機身,也是Garry Winogrand 一生中最常用的相機。挺划算的一部機身,不過也沒有內置測光功能。
徠卡 M5:
因為長得醜的原因,很多人都不喜歡這部相機,不過也有人用它創作出不錯的作品(街頭攝影師 Junku Nishimura 在用)。比起前面的幾部機身,M5 體積更大,更厚實,但也有人說它的人體工程學設計更合理,手感更好。
如果你不在意相機的外觀的話,買一部吧(如果你覺得適合你的話)。
徠卡 M6:
徠卡M6 是最具性價比的徠卡相機,它具有內置測光功能、快速的卷片器,同時也是攝影師Joel Meyerowitz 和Bruce Gilden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一部相機。
再說明一下,M6 有一個TTL 版本。M6 TTL版的快門撥盤比M6 大(和M9 一樣),還有它支持SF20 閃光燈的TTL模式。M6 TTL版本比M6 稍微結實些(畢竟要新一點)。
M6 是我擁有的第一部徠卡菲林相機,是我的一個叫Todd Hatakeyama 的朋友給我的禮物。最近我把它「留傳」給另一位很有潛力的攝影師,他是來自Austin(奧斯汀,美國德州的一個城市)的Bill Reeves,因為他比我更需要這部相機並且需要一部菲林機身來創作精彩的作品。
徠卡 M7:
這是徠卡電子化程度最高的菲林相機──不過它依舊是徠卡製造的。M7 具有光圈優先模式,還有曝光補償功能。
M7 的缺點在於:如果電池沒電了的話,你只能用兩檔快門速度(徠卡的其他菲林機身都是全機械的,不裝電池也可以拍照)。還有,我一些攝影師說M7 沒有其他徠卡菲林機身靠譜(可能是因為電子化的緣故吧)。
儘管如此,如果你需要光圈優先模式的話,M7 也是不錯的選擇。
徠卡 MP:
MP 是徠卡所有菲林機裡最新的,依舊是徠卡製造(MP 的意思是「Mechanical Perfection」「完美機械」,雖然名字比較粗俗但這是最可靠的徠卡菲林機身)。MP 復刻了M2-3 的外觀,機身材料是堅固的黃銅。MP 是最新的徠卡菲林機(所以也是最可靠的)。
MP 是我目前正在使用的徠卡菲林機。我賣了我的M9,然後在Japan Camera Hunter 買了一部二手MP(成色極新),從此就再也沒有換過徠卡的其他菲林機了。
我選擇MP 的一部份原因是因為美觀(我一直很喜歡黑漆的黃銅),不過大部份原因是因為MP 是最可靠的(我不想自己的相機在旅行途中掛掉)。
其實機身並沒有那麼重要
說實話,你選擇哪一部徠卡菲林機身並沒有那麼重要。一部800美元的徠卡M2和一部全新價值5000美元的徠卡MP,在成像畫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
但你還是應該按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機身(比如說你需不需要內置測光表、是否用閃光燈拍照、使用哪個焦段)。
還有一點,所有的徠卡菲林機(除了M3)都具有28、35、50mm等等的取景框線。凡是比28mm還廣的鏡頭焦距,你需要另外安裝外置取景器。
徠卡菲林機的鏡頭選擇
對於99%的街頭攝影師來說,我推薦你們使用35mm的鏡頭。28mm對於多數人來說有點太廣了,而50mm視角又有點窄。
為徠卡菲林機配鏡頭,最具性價比的鏡頭應該是Voigtlander 35mm f/2.5 ── 因為大多數時候你只會用f/8 這檔光圈,同時它非常便宜(不到400美元),也非常便攜。
如果你的預算不是問題,你又想要畫質最銳、手感最好的鏡頭的話,我會推薦你買Leica 35mm Summicron ASPH f/2(手感、做工非常好,而且超銳)。
還有其他一些很好的徠卡鏡頭(如果你不喜歡35mm焦段的話),也在你的預算範圍內:
.50mm Leica Summicron f/2
.28mm Leica Elmarit f/2.8
其他高性價比的選擇:
﹣50mm Zeiss f/2(福倫達也有對應的鏡頭)
﹣28mm Voigtlander f/2
當然,最終你要選擇哪個焦段,那就是你的個人抉擇了。
我的建議: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焦距,看看自己最喜歡哪一個。一旦找到自己理想的焦距,就堅持下去吧。
還有,別管網上那些散景、銳度的測試了。我認為選擇一支輕便、便攜的鏡頭更為重要,畢竟如果你掃街的話,主要是使用f/8-16 的光圈,不需要比f/2.8 更大的光圈吧。
區域對焦
徠卡的鏡頭並不是讓你用來光圈全開來掃街的。你很難用f/1.4 的光圈拍到一個在走動的人。而且,拍散景在街頭攝影中是沒什麼意義的,因為你已經把背景和環境都虛化掉了。
坦白說,歷史上很少經典大作是光圈全開拍出來的,而大部份經典大作都是用f/8-16的光圈拍出來的,這樣景深才會相對較大,從而表現出主體和背景、環境的聯繫。
當你在使用徠卡菲林機掃街的時候,我建議你將光圈默認設定在f/8
(記住,是f/8),這樣你會獲得較大的景深(所有東西都在焦內),而且能夠讓足夠的光線進入鏡頭(有時候f/16 會使你的快門速度變得太慢)。
我一般將鏡頭保持預對焦在1.2m(這時對焦手柄在鏡頭正下方),當我在大街上的時候1.2m 大概就是兩隻手臂的長度。
當我看到一個拍攝主體距離我3-5m 的時候,我會將對焦手柄向右轉動到45度左右。當拍攝主體距離我非常近的時候,我會將對焦手柄向左轉動到45度左右(0.7-1m )。
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你應該學會相對準確地判斷距離。比如說,了解0.7m 大概是多遠(大約一隻手臂的距離),1.2m(大概兩隻手臂的長度),還有5m (大概是大馬路邊到店面的平均距離)。漸漸地,你的手指會形成條件反射──當你的眼睛判斷出拍攝主體與你的距離時,你的手指會自然而然地作出相應的反應。
不過,有些鏡頭並沒有對焦手柄。在那樣的情況下,你可以用在對焦環上粘上一個對焦手柄(你可以在eBay上找到),或者你也可以記住那種對焦的感覺──手腕旋轉的方向與角度。
當你在進行街頭攝影時,你最不想做的事應該是:把徠卡舉到眼前,盯著取景器裡的黃斑對焦,然後用5-10秒鐘的時間拼命調整對焦環直到黃斑重合。
其實,你應該這樣做:判斷你與拍攝主體的大致距離,先預對焦(不用看取景器),然後把相機舉到眼前並迅速地按下快門。
本質上,在街頭攝影中,應該把徠卡相機當作傻瓜相機來用。
用徠卡菲林相機進行拍攝的好處
我認為自己不會再去買一部徠卡數位相機。我曾經擁有過一部徠卡M9(在當時是部不錯的相機)── 但幾年後的現在,M9 的價值已經大不如以前了。
這是我的觀點:所有的數位相機本質上都和電腦差不多。你買一部電腦大概會用多久呢?大多都不會超過4-5年吧,然後你覺得你的電腦又要升級了。
一部徠卡數位相機是不保值的。一部徠卡的數位相機,過一兩年後,它就會貶值1000-2000美元。而徠卡的數位相機每2-3年都很可能會更新換代。
所以,如果你喜歡用數位相機拍照(並且很有錢的話),那就去買徠卡的數位相機吧。畢竟,目前並沒有比徠卡更好的數碼旁軸相機。
但對於我來說,我喜歡這種想法:買一部徠卡的菲林相機並一輩子擁有它。一部旁軸菲林相機永遠不會過時,50年後我的孫子孫女依舊可以用這部相機,而它依舊會是「能用的」。但我不覺得一部數位相機在50年後依舊能用,因為一旦鋰電池壽命耗盡,它就沒用了。
而且,在擁有一部徠卡菲林機之後,我的 「GAS」(Gear Acquisition Syndrome,「器材黨綜合症」)好了很多。我不再整天想著升級我的相機,因為徠卡菲林機已經沒法再升級了,徠卡不會再推出一部徠卡 MP 第2代。這使得我不能再為自己找藉口,因為我已經擁有一部用錢能買到的最好的旁軸菲林相機。
還有,說實話,徠卡的旁軸菲林相機並沒有它們看起來那麼昂貴。
你可以用1500-2000美元的價格買到一部成色非常不錯的徠卡M6,雖然不算便宜,但這也就和一部富士x系列相機或者一部現代的單眼相機差不多價格。你可以用400美元的價格買到一支不錯的Voigtlander 鏡頭(Voigtlander 35mm f/2.5),它的表現大概是一支Leica 35mm f/2 Summicron ASPH 鏡頭的80%以上吧。而在「銳度」這方面,我不覺得Voigtlander、Leica 和Zeiss 鏡頭有太大區別。
其實,在很久以後的一天,沒有人會在意你的照片有多麼銳利──他們只會在意你的照片是否具有視覺衝擊、構圖如何。
其他的旁軸菲林相機
不要歪解我的話了,其實還有很多便宜的旁軸菲林相機,並不是非要徠卡不可。Yashica electro 35mm 也是不錯的,還有Voigtlander Bessa 和 Zeiss Ikon 也是不錯的。
我之所以推薦徠卡的菲林相機是因為它們更加可靠,設計也更加「經典」,而且還是個百年老牌。我也更喜歡徠卡相機的手感,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吧。
對於菲林攝影
菲林的價格是有點昂貴的,不過也要看你在哪個地區吧。但如果你使用黑白菲林拍攝並且自行衝洗的話,其實也是挺便宜的。
想想吧,如果你用數位相機拍照的話,你每幾年就要升級一次相機。而你用徠卡之類的旁軸菲林相機的話,你永遠都「不需要」升級。
而且當你用菲林進行拍攝時,你會拍更少照片,所以我並不認同「我一天可以拍1000張照片,從長遠來看用數位相機可以省很多錢」這種觀點。我認識的大多數街頭攝影師很少一天拍超過一卷菲林的。
當我在家裡、不旅行的時候,我可能一天只會拍5-10張照片。當我在外旅行的時候,我可能一天拍半卷甚至拍完一整卷菲林,那具體要看旅途當中有多有趣啦。我也認識一些街頭攝影師一個星期只拍1-2卷菲林。
我最喜歡的彩色菲林是Kodak Portra 400,黑白菲林是Kodak Tri-X 400。但你還是應該先試試各種各樣的菲林再看看自己到底喜歡哪一種。
其他一些很好的菲林:
.Ilford HP5(黑白)
.Kodak Gold 400(價格親民的彩色菲林,色彩鮮豔,顆粒不錯)
掃描你的35mm菲林
我現在主要拍Kodak Portra 400 的彩色菲林並且在Costco 進行衝掃,一卷只要5美元,包括衝洗和掃描(長邊約3000像素)。我自己覺得質量還是不錯的(我的Flickr 和網站上的所有菲林照片都是Costco 衝掃的),他們使用專業的富士設備(用於衝洗和掃描)──我覺得挺不錯。
你也可以到當地的便利店或者要藥店進行衝掃,如果他們提供這項服務的話(彩色菲林衝掃)。你只需要拿幾卷菲林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衝掃,看看你是否喜歡衝掃出來的作品。有時候一些實驗室會毀掉你的負片(因此你應該在不同的地方試試)。
對於黑白菲林,我會自行衝洗(在美國衝洗黑白菲林是很貴的)並用Epson v750 自行掃描(Epson v700 或Plustek 8200i 是相對便宜一點的選擇)。
衝洗的話我一般用一個暗袋和Kodak 的hc-110 顯影液,挺不錯的。我聽我的一些朋友說用「rodinal」(「雷電露」)顯影液也很好(衝出來的顆粒特別好看)。最後你要選擇什麼藥品都是你的個人喜好啦。
至於掃描,我建議你使用原配的silverfast(「銀塊」)軟體,效果很不錯。
儘管平板掃描儀並沒有專門的35mm底片掃描儀(比如說plustek)掃出來的效果好,不過說實話──對於網頁瀏覽來說,已經足夠好了。如果你想要展覽式的掃描效果,那就用專業的電分掃描儀吧。
在暗房中印刷你的作品吧
如果你拍黑白的話,我高度建議你在暗房裡印刷作品(光學放相)。這個過程是非常好玩的,而且會把你的手弄得超髒。
我聽說印刷彩色作品更加困難(我很快就會試試了),但結果是很讃的。我的一個在京都的朋友Sena Lotman 在他自己的彩色暗房裡印刷他所有的作品,然後再把他的印刷的照片掃描到Flickr。我親眼看過他的印刷作品,真的超級讃。
所以,如果你使用菲林拍照的話,我建議你順便印刷、掃描底片吧。只要是能使你享受、開心的東西,都應該多嘗試。
使用旁軸菲林相機拍攝照片會使你成為更好的攝影師嗎?
對於我來說,我認為使用旁軸菲林相機本質上並沒有使我成為更好的攝影師──但它使我變得更加有耐心,在選照片的時候更加狠心,也使我少了很多藉口換器材。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攝影因使用旁軸菲林相機得到了一定的進步。
不過旁軸相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的,它也有很多缺點,比如:
.取景並沒有單眼相機那麼精確
.視差是非常煩人的(當你在拍攝主體在1.2m 內時)
.旁軸相機的最近對焦距離都很遠(大多數旁軸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都有0.7m )
然而,總的來說,我不介意旁軸菲林相機的這些不足。有時候我覺得這些不足反而使得我的構圖更加有創意。
這是使用旁軸菲林相機拍照的一些優點:
.你可以看到取景框外的東西,這使得你在街上可以看到畫面外的更多東西(但如果你戴眼鏡的話,最多只能看清楚35mm框線,你是看不完28mm框線的)。
.當你按下快門的時候眼前不會一片黑(旁軸相機並不是像單眼相機那樣通過鏡頭取景,所以你的取景器不會黑掉)。
.體積小而且便攜(便於四處攜帶,可以放在包裡,掛在脖子上,或者拿在手裡)。
.使用撥盤調整快門速度、光圈、對焦距離非常方便。
所以,對於我來說,一部徠卡旁軸菲林相機是我目前進行街頭攝影的理想工具。儘管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認識一些人用iPhone 拍的照片都比我的好得多。
在街頭攝影中並沒有什麼「最好的」相機,你只需要找到一部對於你來說「最好的」的相機進行街頭攝影就好。
我也鼓勵大家嘗試各種各樣的相機系統(單反、m43、富士x系列、iPhone、小相機、旁軸相機等)。至於最後要選擇哪個相機系統進行街頭攝影,那就是你的個人喜好問題了。有的人喜歡吃香草味的冰淇淋,而有的人喜歡吃巧克力味的冰淇淋,並沒有什麼「更好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