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銀行股三年大反彈有何借鑑意義?

2020-12-26 深圳智通財經
要聞

日本銀行股三年大反彈有何借鑑意義?

2020年7月31日 18:59:29

國信證券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王劍的角度」,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

摘要

日本銀行股:衰退中的三年大牛行情

日本銀行股在經濟長期衰退情況下長期跑輸大盤,但2002年底~2005年底缺出現三年大反彈,這期間東證銀行指數上漲了197%,跑贏大盤101個百分點。本文重點分析其背後的原因,以及給我們的啟示。

為何長期衰退中能有大牛行情?

(1)背景:泡沫的產生與破裂。日本在二戰之後經歷了長期經濟增長,但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元大幅升值,對企業經營產生影響,政府為此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有效刺激經濟的同時,也催生了股市泡沫和房地產泡沫。1989年日本政府出手抑制經濟過熱,導致泡沫破裂,引發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且這一問題在一系列政策失誤下不斷惡化,到1997年底演變成系統性危機。

(2)日本政府從1998年開始著手大規模處置問題銀行和銀行的不良債權。經過努力,日本銀行業的不良率從2001年峰值大幅下降,到2005年恢復正常。此外,受益於小泉純一郎的改革政策及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日本的經濟在2002年也出現了持續多年的弱復甦。

(3)不良債權問題解決,銀行利潤與股價持續上漲。不良債權問題的解決減輕了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壓力,使得日本銀行業淨利潤從2002年的巨虧變為2005年的巨賺,催化了股價的大幅上漲。2006年之後日本銀行業經營恢復正常,之後除金融危機期間偶有波動外,淨利潤基本維持零增長,銀行大行情也隨之結束。

總結

日本的銀行在不良債權壓力陡增時期業績惡化,股價大跌,隨著政府著手大規模處置問題銀行和不良債權,再疊加經濟復甦,銀行業績恢復正常,從而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投資建議(略)

風險提示

若宏觀經濟大幅下行可能從多方面影響銀行業,如淨息差、資產質量等

報告正文

01日本銀行股:衰退中的三年大牛行情

1.1 日本銀行股在經濟長期衰退情況下跑輸大盤

我們在今年4月份發布的報告《低利率環境中的銀行什麼樣?》和《低利率環境中的銀行股價和估值》中,提到在長期經濟低迷、執行低利率政策的影響下,日本銀行盈利能力低弱,因此長期下跌且跑輸大盤。

1.2 但2002年底~2005年底出現三年大牛行情

但是在2002年底~2005年底這三年的時間裡,日本的銀行股卻大幅反彈,並且遠遠跑贏大盤。這期間東證銀行指數一共上漲了197%,而同期東證指數僅上漲了96%,銀行遠遠跑贏大盤。

在日本經濟長期衰退,從「失去的十年」變成「失去的三十年」的情況下,銀行股為何能夠迎來大牛行情?這能夠給我們投資銀行股帶來什麼啟示?本文重點解答這兩個問題。

02為何長期衰退中能有大牛行情?

我們接下來先對日本銀行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介紹,以便了解此次行情的背景。

2.1 日本銀行業問題的宏觀背景:泡沫的產生與破裂

日本的經濟在二戰之後經歷了長期快速增長,且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後主要發達國家都出現過經濟負增長,唯獨日本保持了穩定的正增長,一枝獨秀。日本經濟在上世紀80年代進入高光時刻,標誌是汽車產量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以及半導體產業的飛速發展。當時MIT的學者還將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美國矽谷與日本的索尼等電子公司進行對比,結論是矽谷應該向日本學習。

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升值對日本企業的經營產生影響,政府為此雙管齊下,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組合效果拔群,日本經濟之後維持了快速增長,被稱為「平成景氣」。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企業資本和居民財富都快速增加,再加上寬鬆貨幣政策的推波助瀾,催生了股市泡沫和房地產泡沫。

1989年開始,日本政府出手抑制經濟過熱,採取了提高利率、提高特定土地稅率和對金融機構融資實施總量限制的措施,隨後股市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從1991年開始進入了長期低迷狀態。房地產泡沫破裂和經濟發展停滯引發了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這就是日本銀行業問題的經濟背景。

2.2 泡沫破裂後日本銀行業不良債權問題的發展

泡沫破裂給銀行帶來的是不良債權的增加,但不良問題並非一下子變得致命,而是在一系列政策失誤下不斷惡化。

起初銀行尚能通過自身利潤消化一部分不良。日本在90年代採取的是歷史成本法而不是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因此通過處置早期購入的金融資產可以產生大量處置收益。日本的銀行通過處置金融資產來消化不良損失,直到1995年由於不良損失飆升,才首次出現全行業虧損。在1990~1999年間,日本都市銀行共計提了38萬億日元的不良損失,其中撥備前利潤消化24萬億日元,資產處置消化了13萬億日元,最終虧損約1萬億日元,把積攢起來的家底敗了個精光。

政治因素導致日本對銀行不良債權的處置一拖再拖,使問題惡化。根據日本學者津上俊哉的敘述,1994年日本政府使用稅收解決部分金融機構的倒閉問題,但「國民因為動用稅款解決私人企業的問題極為憤慨,從而引發了重大的政治問題。有人指出這件事挫傷了政府及銀行界解決這些問題的勇氣」。

財政政策失誤也加劇了日本銀行業問題的嚴重性。泡沫破裂後,日本政府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公共投資和減稅等,導致赤字擴大。而1996年前後日本經濟出現了復甦跡象,因此日本政府在1997年進行了財政改革,一方面削減財政支出,另一方面上調消費稅率並停止部分減稅政策,轉向緊縮型財政政策,力圖減輕赤字壓力。但其財政政策轉向操之過急,再加上馬上到來的亞洲金融危機,日本經濟很快再次陷入低迷。

金融體系信息不透明對不良債權問題的處理產生很大影響。金融體系信息不透明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銀行有隱瞞不良貸款的傾向。比如野口悠紀雄指出,日本長期信用銀行在1991年底時內部確認了2.4萬億日元的不良債權,但並沒有將其反映在利潤表中,而是通過下屬公司作為通道,使用自有資金購買自己的不良債權,將不良債權變成了對下屬公司的正常債權。二是早期政府部門對銀行不良債權缺乏統計。日本大藏省在1992年才首次對不良債權進行統一規定。根據媒體報導,直到1995年7月大藏省才首次宣布按照國際通行標準披露日本銀行業的不良資產為50萬億日元。

由於上述原因,日本銀行業的問題越拖越嚴重,直到1997年三洋證券、北海道拓殖銀行、山一證券、德陽銀行等金融機構短時間內相繼倒閉,引發社會普遍關注,甚至導致日本的銀行在境外融資時需要付出額外的「日本溢價」。這之後政府才開始重點解決金融體系的問題。

2.3 日本銀行業問題銀行與不良債權的處置

鑑於不良債權問題日益嚴峻,日本政府在1998年出臺了《金融再生法》《早期健全化法案》,完善了金融機構的破產處置制度,開始大規模處置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配套措施也隨之出臺,比如之前稅法僅將破產債務人的不良債權認定為壞帳損失,存續債務人的不良債權則不能抵稅,而1997年進行了放鬆,從而加大銀行確認和核銷不良債權的積極性。此時貨幣政策則延續了前期的寬鬆狀態。

日本對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理分為兩個階段,在1997年之前,金融機構倒閉數量很少,因此以業內吸收合併為主。但1997年之後,日本金融體系變成了系統性危機,銀行倒閉數量明顯增加,因此處置方式以破產清算為主。

日本政府通過信用擔保和交付國債的方式提升存款保險公司的資金實力,確保其在需要時可以獲得最高60萬億日元的資金,用於存款承兌、協助銀行處置不良債權、向銀行注資等。採用這種方式也可以避免政府直接動用稅收所帶來的社會輿論壓力。

在問題銀行處置方面,對於資不抵債的銀行進行破產清算,其中存款由存款保險公司承保,不良債權轉移到特定的整理回收機構進行回收,優質資產轉讓給其他銀行以儘量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轉;對有經營壓力但尚未達到破產地步的銀行,通過優先股、次級債等方式注資,恢復正常經營後擇機退出。

整體來看,對於問題銀行的處置,不同國家的手段基本類似:一般在金融體系可以承擔的情況下,優先通過合併的方式進行處置;其次在合併難以推進的情況下選擇破產清算,然後出售優質資產、剝離處置不良債權;對較大的金融機構進行注資。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涉及多方利益,一般要耗費多年時間。

在對問題金融機構進行處置的同時,對其他銀行的不良債權處置也同步進行,尤其是2001年小泉純一郎上臺之後,公開承諾將用2~3年時間徹底解決不良債權問題。之後,日本政府加大了對銀行不良債權的處理力度,包括設立不良處置的日程表和數量目標、嚴格對不良債權的認定標準和檢查力度等。

經過三年努力,日本銀行業的不良率從2001年峰值水平大幅下降,到2005年恢復到正常水平。

除不良債權問題被解決之外,日本的經濟在2002年也開始了長期的弱復甦,直到金融危機才結束。從不同學者的研究來看,這一方面可能跟小泉純一郎推行的改革政策有關,但另一方面也充分受益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貿易需求增加,這期間日本對華出口額大幅增長。經濟復甦使得日本央行在2007年時敢於採取加息政策。

2.4 不良債權問題解決,利潤與股價持續上漲

不良債權問題的解決對銀行的業績產生很大影響,催化了股價的大幅上漲。具體來看,日本銀行股股價在2002年底~2005年底出現了長達三年的大牛行情,這期間日本銀行業的淨利潤也是大幅改善,從2002年的巨虧變為2005年的巨賺,而且2005年的淨利潤水平可謂空前絕後。

淨利潤變化的核心因素是資產質量變化。這期間銀行業績改善的核心因素便是不良壓力減輕,銀行業的資產減值損失在2003~2005年持續下降。此外,由於日本的銀行可以投資股票,因此2003年日本股市大幅上升使得銀行持有的股票大幅增值,也在單一年份對淨利潤增長產生較大影響,但淨利潤變化的核心因素還是資產質量變化。

這一輪大行情在2006年結束。原因是2006年之後日本銀行業經營恢復正常,之後的淨利潤基本維持零增長的狀態,除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淨利潤有所波動外,沒有特別超預期的事件發生。

03總結

整體來看,日本銀行業在經濟長期衰退的背景下依然可以迎來大行情,核心還是取決於業績的變化。在不良債權壓力陡增時期,銀行業績惡化,銀行股大跌。隨著政府著手大規模處置問題銀行和不良問題,再疊加經濟的復甦,不良債權問題逐步解決後銀行的業績也恢復正常,從而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04投資建議(略)

05風險提示

若宏觀經濟大幅下行,可能從多方面影響銀行業,比如經濟下行時期貨幣政策寬鬆對淨息差的負面影響、經濟下行導致不良貸款增加等。

(編輯:李國堅)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

相關焦點

  • 日本銀行股的三年大反彈:海外銀行鏡鑑系列
    來源:王劍的角度作者: 國信證券銀行團隊 摘要日本銀行股:衰退中的三年大牛行情日本銀行股在經濟長期衰退情況下長期跑輸大盤,但2002年底~2005年底缺出現三年大反彈1.1 日本銀行股在經濟長期衰退情況下跑輸大盤1.2 但2002年底~2005年底出現三年大牛行情二、為何長期衰退中能有大牛行情?
  • 大盤如期大反彈 低估值個股大爆發
    盤面上,國防軍工領漲兩市,出現漲停潮,板塊漲幅超8%,中船系表現最強,國產航母、航空發動機、大飛機等概念表現同樣強勢緊隨其後;水泥板塊表現也很強勢,海螺水泥、萬年青、冀東水泥等漲停;大金融全天強勢,保險、證券、銀行均出現大漲;其它如造紙印刷、有色煤炭等板塊均出現大漲。
  • 銀行定期存款,一年一年存三年還是存三年定期?
    同樣5萬本金,三年之後得到的利息截然不同,一次性存三年總利息為5625元,一年一年存總利息為4239.47元,兩者之間利息相差5625元-4239.47元=1385.53元,利息整整少了1000多元利息收入。只要是同一家銀行,肯定都是三年存期的,利率更高。
  • 銀行「離開櫃檯,概不負責」是什麼意思?對銀行與客戶有何約束?
    現在的銀行櫃檯前都不會再擺這個標牌了。隨著我國法制觀念的深入人心,以及銀行監控設備的完善。這個規定已經沒有任何的法律效力,也不再是銀行有效的藉口了。同樣一個例子,我們就能看出時代的進步了。「錢貨兩清」,在過去是一個通用的交易規則,也就是說在商品貿易交易過程中,一手付錢一手付貨,當這一切完成之後,雙方就不能再去後找補了。賣家對於貨款付的多少,賣家都得認帳。
  • 銀行股狂歡支撐上證50創12年新高,銀行「投資日曆」到來?
    臨近11月末,大金融板塊發力,此前平平無奇的銀行股在過去一周強勢上漲,集體飄紅。尤其是11月27日,銀行股在早盤就出現異動,建行、工行等國有大行迅速衝高。截至當日收盤,銀行股指數收報5026.84點,接近年內高點。對此,有券商分析師稱,銀行股此番上漲,或與貸款利率回升有關。
  • 2021銀行面試著裝_銀行面試妝容有何要求
    【中公金融人】目前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浙商銀行等銀行已經在陸續發布2021銀行招聘面試通知。面試不僅要求對答如流,也要求端正的外在。接下裡中公金融人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2021銀行面試著裝以及銀行面試妝容有何要求。
  • 我又把銀行股給買回來了…
    最近有投資者問:金融板塊持續走弱,金融類基金均出現回調,目前是否需要補倉? 我的答覆是:我覺得可以補。 事實上,之前我把持有銀行股在最高點賣出了,但最近兩天又買回來了… 由於銀行板塊整體成長性不佳,在我看來很多銀行股就是債券。債券在沒有違約風險的情況下,漲多了還是要賣的,跌多了可以買的。 當然,銀行股中也有成長股的,例如招行、寧波銀行等少數幾個。
  • 銀行股,也可以很妖!景興轉債、青農轉債開盤價分析
    造紙企業上市的不少,光發行有可轉債的就有山鷹紙業、太陽紙業,其中山鷹紙業有兩隻轉債同時存續,分別是山鷹轉債、鷹19轉債。景興紙業1996年成立,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2017-2019年報營業收入分別是53.60億、59.38億、52.51億;淨利潤分別是6.38億、3.35億、1.89億。2020上半年,淨利潤1.11億,同比下降13.73%。
  • 銀行中報裡的秘密:社保、養老金增持這些個股
    來源:平安銀行中報  郵儲銀行也頗受社保基金組合青睞。在郵儲銀行前十名無售限條件股東名單中,有兩家為社保基金組合。其中,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三組合為該行第九大流通股股東,持有4999.66萬股;全國社保基金一一四組合持有4072.14萬股,位列第十。
  • 日本女人和服後面為何要背一個包包?它的作用對丈夫有特殊意義
    現在他們依靠旅遊業的發展,更加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縱然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有一些淵源,8年抗日戰爭,讓中國遭受到了極大的損害,但是仍然有許多人前往日本這個國家旅行。日本女人和服後面為何要背一個包包?它的作用對丈夫有特殊意義來到日本我們首先發現在日本的街道非常的乾淨整潔,在這裡也不會有人隨地亂扔垃圾,破壞環境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
  • 銀行存款三年好還是五年好 告訴你最聰明的存錢法
    那麼,覺得銀行存款三年好還是五年好呢?如果手頭上閒錢多了,大家就會把錢存入銀行裡,安全又有利息收,這也是一種理財方式。經常存錢的人都知道,銀行存定期分為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可是,銀行存款三年好還是五年好呢?現在告訴你最聰明的存錢法。專家們建議,如果這筆錢三年內不用,那還是存三年比較好,因為利率較高。
  • 投資銀行股能發財嗎?能達到十年十倍收益嗎?
    4直轄市大基建投資額另一方面中國銀行業的盈利提升並不是靠利差,實際是依託旺盛的社會資金需求,為了緩解疫情對經濟的刺激,政治局會議中提到加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四個直轄市的對基建固定資產投資就達到2000億元,錢從何而來
  • 各大機構都說銀行股要漲,但自從買進銀行股後被套了,該怎麼辦?
    銀行股是A股市場比較特殊的板塊,由於銀行股都是盤子比較大的,想要拉升銀行股一定要有巨大資金,不然很難拉動,所以銀行股只能適合價值投資,靠吃分紅獲取收益。因為想要銀行股上漲,一般都是在牛市初中期的時候,或者大盤需要護盤的時候,只有這兩個特殊時期銀行股才會上漲。而當前各大機構說銀行股要漲,但前幾個交易日銀行確實漲了,銀行股確實確定一波拉升,就連工商銀行都連續大漲兩天,但真正上漲的都是中小銀行股,小盤子銀行股才持續性強。
  • 那個背叛會員收費模式的Jet ,對國內B2B、B2C電商有何借鑑意義...
    Jet.com被國人關注有兩點原因:一是阿里巴巴的投資,二是對買家會員有付費要求。Jet對國內電商的意義,分別從對B2C會員費機制的借鑑意義、對B2B的影響以及對阿里投資評價三部分進行判斷。2、Jet對國內B2C電商付費會員系統的借鑑意義不同的營收模型是Jet吸引大家關注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國內,大多數的電商平臺都是基於B2B,或B2C,或C2C的模式,而營利性質一般通過收取商家的廣告費用或會員費用,很少有通過針對個人的會員制用於平臺交易。
  • 科技型銀行第三年:遼寧振興銀行的星辰大海
    2020年11月,遼寧振興銀行開業將滿三年。三年來,持續推進的科技型銀行戰略、日益完善的科技基礎系統、不斷提升的自主科技能力和大數據風控能力,有力地促進了振興銀行的業務發展。日前,在2020中國金鼎獎評選中,遼寧振興銀行一舉榮獲「年度金融科技進步獎」。
  • 買銀行股究竟多賺錢?
    假如10年前用1萬元買入銀行股,分紅再投資,堅持10年,現在值多少錢?先來看看當前股息率最高的銀行民生銀行從2011年開始,1月4日是首個交易日,當天收盤價為5.07,1萬元可以買進1900股,餘額367元,為了計算方便,交易過程中的各種費用忽略不計。
  • 泰國用特殊療法治癒新冠肺炎,有何借鑑意義?
    (2月3日《南方都市報》)可以看到,近期席捲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然不容樂觀,疫情防控「第一網紅」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病死率大概有2.3%、2.4%,而且發病高峰還要在未來10天至兩周左右才能出現。
  • 現在在銀行存十萬的三年定期,還能有多少利息?
    昨天,一個朋友問了我一個很坑爹的問題:現在在商業銀行存十萬的三年定期,能有多少利息?我毫無猶豫地先數落了她一頓:現在連農村老頭老太都不怎麼想存定期了,你才多大年紀?三十歲不到,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當然,她也只是好奇而已。所以兩分鐘金融就簡單再做下科普吧。
  • 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歐美股市大漲 納斯達克指數期貨「漲停」
    周五(3月20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歐美股市大漲,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期貨「漲停」,觸及交易限制;MSCI新興市場股市指數大漲5.2%,勢將創2015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美股納斯達剋期貨「漲停」黃金最多暴拉超60美元 周五歐市盤中,金融市場全線反攻:歐美股市大漲,歐洲主要股指期貨高開高走,截至發稿,德國DAX3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歐洲斯託克50指數分別上漲4.86%、2.47%、5.78%和5.24%。
  • 水皮:「談股論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因為昨天晚上的美股又是暴漲4.53%,有了一個將近1200點的大反彈。美股怎麼會發生如此強烈的逆轉?說來各種影響因素都有,前天美聯儲降息,不但沒有讓指數止跌反而引出一個800點的暴跌。為什麼昨天卻出現了這麼強烈的反彈呢?因為上一個美股交易日是「超級星期二」!星期二是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黨內候選人決戰的日子。共和黨應該是沒有懸念的,就是川普參與下一屆總統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