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16日電 (記者 陳靜)今年梅雨季「超長待機」,蚊蟲密度將大大增加,危害民眾健康。記者16日獲悉,上海將通過「四集中」:集中時間、集中宣傳、集中整治、集中控制,全面開展夏季防蚊滅蚊行動。
上海市2020年夏季蚊蟲專項控制行動媒體通氣會當日舉行,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介紹,今年遭遇超長梅雨季,降雨量充沛,蚊蟲孳生地增多,同時由於降雨期間蚊蟲控制措施落實受到影響,預計出梅後成蚊密度還會進一步升高。
據介紹,目前,上海市區常見蚊蟲為:白天吸血的白紋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種小容器積水中,可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疾病;夜晚吸血的淡色庫蚊,孳生在下水道等汙水中;郊區還有可傳播瘧疾的中華按蚊、可傳播乙腦的三帶喙庫蚊以及個體最大的騷擾阿蚊。
蚊子繁殖於水中,從產卵到幼蟲、再到成蛹,都在水裡完成。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防蚊滅蚊關鍵是減少蚊蟲孳生場所,清除積水,從源頭上減少蚊蟲數量。上海市愛衛辦方面表示,專項控制行動在7-9月的每月中旬開展,其餘時間將組織專業隊伍繼續排摸蚊蟲密度較高的重點場所,並對集中控制場所的滅蚊效果進行評估。
上海將組織村居委、志願者會同物業管理企業開展衛生大掃除,並通過翻缸倒罐、疏通溝渠、填補坑窪等方式持續減少社區的積水,對無法清除的積水,組織專業隊伍投藥控制蚊幼孳生,全面減少蚊蟲適宜孳生環境。相關部門將對垃圾廂房、人口居住密集的老舊小區、農(集)貿市場等七類重點區域的公共環境,以及疾控部門監測超標的公共場所,開展集中消殺控制。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發布「三二一」「個人蚊蟲防護要點提示」:「三」是通過「三清」,清雜物、清積水、清託盤,把蚊蟲一網打盡;「二」是運用「二法」,即紗門、紗窗、蚊帳等物理方法和蚊香、氣霧劑等化學方法,防蚊滅蚊雙管齊下;「一」是學會「一招」,在戶外蚊子較多的地方活動時「防」字為上,穿淺色長袖長褲,外露皮膚及袖口、褲腳、衣領等處噴塗驅蚊劑。
上海市健促中心方面提示,如果去蚊媒傳染病流行地區旅行,一定要提高防病意識,預防蚊蟲叮咬。一旦出現發熱、頭疼、關節痛、皮疹等症狀,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並主動告知近期外出旅行史。(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