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有高級珠寶品牌出品的腕錶裡,卡地亞Cartier大概有著最高的知名度。
無論是紅翻天的藍氣球,
還是造型雋永的TANK SOLO,
又或者是最近剛上市就迅速被某寶各種山寨的Clé de Cartier,
它們確實都是高級腕錶市場上的熱門單品。
但是我們往往會聽到很多似乎很中肯的聲音:
「買高級腕錶,不要買珠寶品牌所出的腕錶,因為它們雖然擅長做珠寶,但做表的技藝比不上專業腕錶品牌。」
於是,很多人常常會心生疑惑:
卡地亞的腕錶究竟值不值得買?
結論我先不給出,我想以我個人的實際體驗,來幫助大家得出自己的答案。
在結束了2016春夏米蘭時裝周的工作之後,我馬不停蹄地飛去了香港。
因為在這裡舉辦了亞洲高級腕錶行業最為重視的大型展會:Watcher & Wonders 鐘錶與奇蹟 亞洲高級鐘錶展(以下簡稱W&W)。
W&W辦到今年已是第三年,在歷史和規模上當然無法與腕錶行業裡最具知名度的巴塞爾表展和日內瓦表展相提並論,但依然稱得上是亞洲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表展。
畢竟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對於高級腕錶的需求相當旺盛,放在香港辦展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我去年就已經參加過一次,對IWC萬國表、Montblanc萬寶龍、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等品牌展出的新表都做了報導。
而今年,我的主要目標則是Cartier卡地亞。
(想要複習今年這一屆W&W我所報導的所有腕錶,請點這裡 ;想回顧去年表展,請點這裡 )
很多人對卡地亞腕錶的第一印象是:因為卡地亞是頂級珠寶品牌,所以他們做珠寶腕錶做得很好。
這倒是沒錯。
比如這支卡地亞Cartier的舞動鑲鑽腕錶,這可說是本屆WW表展上展出的鑽表裡設計最新奇的一支。
其「新奇」之處便在於錶盤上共鑲嵌了123顆明亮圓鑽,而這些圓鑽以懸浮式支撐模式與錶盤連接,只要輕微晃動表身,這些鑽石就會顫動起來,讓鑽石的閃耀度既生動又更顯得耀眼。
卡地亞還賦予這塊表以浪漫的情感特徵:它會伴隨著佩戴者的呼吸和脈搏而不斷顫動,使整支表流光溢彩,燦若星辰。
這支表使用了卡地亞430 MC型機械機芯,藍色指針在一片燦爛光芒中顯得深邃且別致。
430MC是枚成熟的機芯,最早由Piaget伯爵設計,原型為伯爵的430P,卡地亞對其進行了改良,在卡列博和坦克等系列的高端型號上都使用過,特徵為超薄——這也是這枚腕錶所必須的基本要求,因為珠寶加工與裝飾必然要求採用超薄機芯來節省表身厚度。
所以說,「因為是珠寶腕錶,所以性能就很差」這樣的定論,是毫無道理的。
當然,在高級珠寶製作領域,卡地亞確實有著百年傳承的極致技藝。因此光從珠寶和腕錶的融合角度來看,我在這次表展的卡地亞展廳裡,看到了許許多多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的腕錶:
本文所有展廳內腕錶的實物圖,均為博主本人自己拍攝,並且都可以點擊後查看大圖喔!
獵豹是卡地亞最知名的設計元素之一,所以以獵豹作為設計主題的款式都相當吸睛。在這些腕錶裡,卡地亞運用了珠寶行業最頂尖的技藝,讓每一件作品都精美絕倫。
我個人最關注的,是這塊金銀絲細工美洲豹裝飾腕錶:
18K黃K金表殼,鑲嵌58顆明亮式切割圓鑽,圓珠形錶冠,鑲嵌一顆明亮式切割圓鑽,總重1.19克拉。
18K黃K金錶盤,鑲嵌120顆明亮式切割圓鑽,總重0.28克拉,22K黃K金和950鉑金金銀絲細工獵豹圖案,豹眼鑲嵌梨形祖母綠,黑漆豹紋和豹鼻,深藍色漆面和金色斑點。
蘋果形鍍金飾面精鋼指針,半啞光白色鱷魚皮錶帶,18毫米18K黃K金摺疊表扣,鑲嵌43顆明亮式切割圓鑽,總重0.42克拉。
這塊表用的同樣是卡地亞430 MC型工作坊精製手動上鏈機械機芯,確保了有強大性能與絕倫外表匹配。
然而其最引人矚目之處,便在於錶盤上的獵豹裝飾——獵豹身上的花紋為人手完全打造,採用的是一種名叫「金銀絲細工」的特殊工藝。
金銀絲細工工藝是一項非常古老的金匠工藝,即通過揉合固定金絲或銀絲,打造出具鏤空格柵效果的裝飾圖案,如同蕾絲般通透。它起源於遠古時期的埃及,公元前3000年由蘇美爾人發明,後在印度、中國西藏、希臘和伊朗發揚壯大,並最終在葡萄牙達到巔峰。
為了親身體驗卡地亞的珠寶製作究竟到達了怎樣的境界,我還參加了卡地亞特別舉辦的大師課程,由卡地亞法國拉夏德芳大師工藝工作坊負責金銀絲細工工藝的工匠現場教學。
這個教學部分,只是讓參與者能夠學習到金銀絲細工工藝非常粗淺的入門部分,但僅僅只是這些皮毛,就已經讓我覺得足夠感嘆於卡地亞珠寶技藝的精湛了。
首先,這個工藝的最基本步驟是,要使用專門的固定裝置夾住極細的金絲,然後需要手工很小心地將金絲滿滿擰成螺旋狀,
這個擰的過程要極其小心,因為過猛會將金絲擰斷,而不勻速擰的話,整個螺旋也會不夠均勻美觀。
我最後擰出來的是這樣的:
然後需要使用噴槍對金絲進行加熱,讓黃金受熱延展後再次螺旋絞擰,
再次擰完,就需要使用碾金機器碾壓金絲,
在這個課程裡是需要將金絲碾成0.3毫米的細度,
接著,需要把碾壓過的金絲盤旋繞在銅棍上,
這個盤繞的過程也得十分用心,因為你只能憑感覺去判斷手工纏繞時金絲之間的空隙是否均勻,不能出現金絲纏在了金絲上的情況。
從銅棍上取下後,這根金絲就被處理成了螺旋狀,
之後用專用剪刀,將其剪成一個個細小的金色圓環,
因為這些圓環實在太小了,因此我需要使用鑷子,將圓環夾起來放到工作檯上處理,
之後左右手各持一把鑷子,要使用巧勁兒,將這些被剪開的圓環,擰成祥雲狀,
每兩個「祥雲」拼接成一個「海浪」,
按照圖形標示的位置,將這些金絲黏在相應的位置上。
對比腕錶局部放大圖片,就能看出這是豹子身上的花紋。
這些看似簡單的工序,實際操作起來極其困難,因為金絲太過纖細,我光是用鑷子去擰金環就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而大師實際加工的金環僅有我手上的四分之一大小,困難度可想而知。
由於極其耗費工時,也就導致這塊表無法被量產,目前僅限量發售20枚。
除了珠寶製作技藝令人驚嘆,卡地亞這次在表展上展出的不少作品,還帶著獨有的品牌屬性。
比如卡地亞最知名的神秘鍾。
卡地亞自1912年就創作出了神秘鍾,之所以稱之為神秘,是因為它的指針仿佛懸浮在透明鐘體之上,與機芯毫無任何連接。
而這一屆表展上,卡地亞就展出了運用這一項獨門技術的腕錶新品。
像是具備神秘小時功能的Cle腕錶,
神秘小時的機芯長成這個樣子:
即便是不懂腕錶的外行人看起來,也會有種「不明覺厲」的敬佩感。
在我個人看來,這一次卡地亞在神秘鍾系列新品裡所體現的制表技藝,亦稱得上是業內領先。
比如別人家都有陀飛輪,而卡地亞家的陀飛輪則花樣更多:
浮動陀飛輪搭載三問功能:
雙重浮動陀飛輪:這個仿佛已經擺脫重力控制的陀飛輪,可以每分鐘完成一次一周自轉,並且每五分鐘在空間內完整自轉。
天體運轉式萬年曆、陀飛輪和環形顯示萬年曆:
還有我手上這塊會繞著錶盤旋轉一周的陀飛輪腕錶——
簡直就戴上就不想摘下來……
這些帶著神秘鍾基因的新品,不僅是卡地亞獨有的技藝呈現,同時也是制表極限的再一次探索。
神秘鐘不僅僅是機械運作的「神秘」,亦是美學上極簡主義於腕錶領域的巔峰呈現形式,而高級腕錶本身又是極其精細複雜的機械裝置——將「簡」與「繁」完美糅合,這是了不起的事。
在這些頂級腕錶上,你可以看到卡地亞在制表行業的一種堅持:
對美學的堅持,對珠寶製作技藝傳承的堅持,對追求腕錶製作技藝極限的堅持。
以及,讓美學和技藝可以均衡融合的堅持。
即便不是頂級腕錶,在卡地亞的高級腕錶系列裡,這種堅持也依然可以從作品中看得到。
比如Clé de Cartier的這一個側面曲線:
單是這一個曲線就已經讓我傾心不已。Clé de Cartier將腕錶造型極致簡化,突破了圓形在美學上的審美禁錮,雖然線條被簡化,但風格卻明晰:柔和、典雅,所有的一切都猶如行雲流水般。如同鑰匙的錶冠復古又摩登,這些細緻入微的細節,就體現了卡地亞的堅持。
Clé de Cartier亦將美學和技藝均衡融合在了一起。
這是光是看著就會讓人覺得感動的事。
我對於所有奢華品牌的作品是否值得買的評價準則,其實簡單易懂:
從細節裡是否可以看得到製作者的良苦用心。
Louis Vuitton在行李箱上傾注的情感,每一顆鉚釘都充滿故事;
Dior先生賦予New Look的風貌,傳承至今依然被剛剛離任的Raf Simons很好地繼承了下來;
Chanel的雙色鞋經典不朽,那是製鞋工藝與設計審美的交融體現……
卡地亞在珠寶製作上已臻至化境,
而這份足以自傲的榮耀,早在百年前亦成為卡地亞在鐘錶領域的基因血脈。
那種能看得到的美——無論是屬於機械之美,還是屬於珠寶之美,抑或是匠人傾注匠心於每一個細節處之美——都會讓如今的人們讓抬腕這個小小的動作,成為一種視覺的享受。
比如這塊讓我同樣讚嘆其精妙的CRISTALLIN腕錶:
工匠需要花費一千小時來製作這塊腕錶,它匯聚眾多珠寶工藝於一身,其中又以水晶切割工藝最為複雜。
我不需要去多說關於它的種種技術名詞和性能指標,這塊表的寓意為歲月長河中光與暗交替間那莫可名狀的幻影。
時光自有它的美。
那些精妙絕倫的腕錶會幫你解讀出時光之美。
這塊腕錶同時搭載了陀飛輪、三問、萬年曆這三項腕錶中最複雜的功能,亦是這次卡地亞展廳裡定價最為昂貴的腕錶。
現在再回來重新審視那個問題:
卡地亞的腕錶究竟值不值得買?
我覺得,
答案應該已經在你心中。
剩下唯一該煩惱的事情就是:
買不買得起呢……
-
點擊下面的文章標題,即可快速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For Paul
沒去的都不紅 | Met Ball中國女星大亂鬥
為什麼說Cate後媽才是灰姑娘真正的仙女教母?
【吉星高照】貼身熱聊奧斯卡影后格溫妮絲·帕特洛
那些帥到讓人心動的時裝設計師們
同志時裝設計師和他們的情人們
十分鐘讓你在開播前看懂《羋月傳》!
【吉星高照】彭于晏體脂3%的肉體是什麼樣?
不爭,才是楊紫瓊。
哆啦A夢不能走,大雄不能長大。那是童年過後,我們聽過最殘酷的話。
Louis Vuitton有個時代叫做Marc Jacobs。
致中國時尚行業的各種「咖」 | 他們永遠在路上
那些年與張震一起滾過草地的男人們
關西,四城印象。
Miranda Kerr,人生裡沒有「湊合」與「將就」
Natalia Vodianova:她的人生,就像開掛
九月刊撕叉大戰!誰是最後贏家?
我愛麥當娜。
【吉星高照】霍建華:與長留上仙的下午茶
在洛杉磯片場看《生活大爆炸》錄影是種怎樣的體驗?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 微信公眾帳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裡的有趣內容,以不負責任的彈幕式吐槽來添加個人觀點。
基本是一個無節操也不靠譜的資訊平臺,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為)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感興趣,那麼請記得關注本平臺。
三種關注方式請任選:
1.直接點擊文章最上方作者名,即可一鍵關注(強烈推薦)
2.請搜索帳號:mr_kira_xoxo
3.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