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補
肉碎補、石巖姜、猴姜、毛薑、申姜、爬巖姜、巖連姜
骨碎補: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燙骨碎補:取淨骨碎補或片,照燙法(附錄Ⅱ D)用砂燙至鼓起,撞去毛。
苦,溫。
歸腎、肝經。
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用於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鬆動,跌扑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
1、《藥性論》: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熱下冷。
2、《日華子本草》:治惡瘡,蝕爛肉,殺蟲。
3、《開寶本草》:主破血,止血,補傷折。
4、《本草正》:療骨中邪毒,風熱疼痛,或外感風溼,以致兩足痿弱疼痛。
5、《本草述》:治腰痛行痺,中風鶴膝風攣氣證,洩瀉,淋,遣精,脫肛。
6、《廣西中藥志》:治小兒疳積。
7、《四川中藥志》:洩溼,通經。
8、《綱目》:骨碎補,能入骨治牙,及久洩痢。昔有魏某久洩,諸醫不效,垂殆,予用此藥未,入豬腎中煨熟與食,頓住。蓋腎主大小便,久洩屬腎虛,不可專從脾胃也。《雷公炮炙論》用此方治耳嗚,耳亦腎之竅也。按戴原禮《症治要訣》雲,痢後下虛,不善調養,或遠行,或房勞,或外感,致兩足痿軟,或痛或痺,遂成痢風,宜用獨活寄生湯,吞虎骨四斤丸,仍以骨碎補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之,外用杜牛膝、杉木節、萆XIE、白芷、南星煎湯頻頻燻洗,此亦從腎虛骨痿而治也。
9、《本草求真》:骨碎補,雖與補骨脂相似,然總不如補骨脂性專固腎通心,而無逐瘀破血之治也。
10、《本經續疏》:骨碎補(《開寶本草》)主破血、止血、補傷折,言能不使瘀結者留滯,不使流動者妄行,而補苴傷折,如未嘗傷折也。
11、張壽頤:骨碎補,甄權謂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上熱下冷。蓋溫養下元,能引升浮之熱,藏於下焦窟宅,是以可治上熱下冷。李瀕湖謂研未同豬腎煨食,可治耳鳴,及腎虛久洩、牙痛,皆是此意,非可通治胃家實火之齒痛。
閬仙朱先生,嘗用以治寒痰凝滯,牙關不利,頰車隱痛之骨槽症,甚有捷驗。又凡陰虛於下,而肝膽浮陽挾痰上凝之齒痛,牙槽不利,及陰寒逼陽上浮之喉痛喉癬諸症,用此亦頗有效,皆即瀕湖用治牙痛之意,而陽邪實盛者,類皆不可妄試。
昔人每謂此藥入腎治骨,並能治骨傷碎,因得此名者,皆當識得此意,非陰虛有熱之骨痛骨痿,果可以一概主治也。戴元禮《症治要訣》謂痢後下虛,不善調養,遂成痢風,則以腎之虛寒而言,此藥溫腎,能起骨萎宜矣。惟痢後風之腳軟膝腫,亦有陰虛生內熱者,則宜魏玉璜之一貫煎,戴氏此法,非可概投。
1、取骨碎補乾片5錢,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視需要可長期服用。對已知有鏈黴素毒性反應者,用鏈黴素同時使用本藥,可防其毒性反應;既往有鏈黴素過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時,除從小劑量開始外,並加服本藥脫敏。
對使用鏈黴素過程中已出現毒性或過敏反應者,則用本劑治療;臨床觀察21例(過敏反應2例,毒性反應19例),服藥後除2例無效外,其餘均於第二天反應症狀減輕,大部分於第3-4天反應症狀消失。停服骨碎補後鏈黴素反應再次出現,再用骨碎補煎劑仍有效果。
據觀察,本藥對反應中的頭痛、頭暈、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狀療效最好;對耳鳴、耳聾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於解除鏈黴素對第八對腦神經和三又神經下頜枝的毒性作用。
2、治療雞眼:取骨碎補3錢,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ml中浸泡3日備用。用時先將足部雞眼或疣子用溫水洗泡柔軟,再用小刀削去外層厚皮;然後塗擦骨碎補酒精浸劑,每2小時1次,連續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後略有痛感,幾分鐘可消失。治療雞眼6例,均在10-15天內痊癒;疣子2例,均在3日內脫落而愈
免責聲明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刪除。更多分享/交流/合作,請聯繫微信:1304439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