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廣告百貨第432篇文章
好的文案來自於細節
細節更能與情緒共鳴
🍶
RIO微醺《一個人的小酒》出第二季了,這次換成了鄧倫,來表達戀愛的微醺狀態,準確來說是戀愛初期的內心情緒。
視頻文案
你早就猜到了吧,我不是真醉,
但我對你的愛,卻真的不能再真了。
微醺的我,
跟著感覺說出口的告白,僅你可見。
嘴上說著不在意你和誰出去,
心裡卻又忍不住想知道發生的一切,
真是奇怪的感覺。
微醺的我,
開不了口的佔有欲,僅你可見。
原來你還會在朋友面前誇我,
平時你不是挺嫌棄的嘛,
不行,喝口微醺掩飾一下。
微醺的我,
想炫耀的小得意,僅你可見。
又問我喜歡你哪一點,
怎麼有這麼多問題啊,
能解釋的話,還叫喜歡嗎?
微醺的我,
表達不清的愛意,僅你可見。
字裡行間流露出戀愛的訊息,兩個人從明知卻不說穿的曖昧到初嘗愛情滋味的「甜蜜」,撩撥著消費者的多巴胺。
而RIO在裡面的角色是要麼起到掩飾的作用,要麼起到起到助攻的作用。
為此,還出了一套微醺海報文案,作為戀愛情緒的延續和補充。
你早就猜到了吧,我不是真醉。
表面的不經意,內心的波濤洶湧,
又酸又甜。
嘴角的笑意要溢出來了,
趕緊喝口酒掩飾一下。
嘴裡的醇香,
和你好聞的味道,有點像。
喜歡你哪一點?喝完這杯酒,
瞬間有點解釋不清了。
會等來答案嗎?
在這之前,手裡的酒倒是快喝完了。
但看完這個系列的文案之後,雖說能明顯的感受到蕩漾的腎上腺素,但總覺得這一季和上一季周冬雨《戀愛微醺物語》系列文案相比,特別是海報的文案,差了點意思。
我們先來回顧下上一季。
視頻:
海報:
真是莫名啊,
在這杯酒之前,
好像也沒有那麼喜歡你。
所以,
3%的酒精也會,
讓人變得小心眼麼?
連一句開場白,
都想不好,
我想,
我是醉了吧……
讓我臉紅的,
究竟是你,
還是酒呢?
原來愛情就是:
我正要表白,
而你也剛好:「正在輸入」。
對比之後,大家是否感受到了差異?我先說說我感受到的:
第二季視頻的文案比海報的文案好,原因在於視頻的文案,更多的表達源於細節的感受,會有映入腦海的情景或場景,而海報大多數過於泛泛和直白,僅僅像是描述某個個體的感受和行為,無法令受眾準確的帶入和還原。
有理由猜測視頻和海報的文案不是出自同一個人。
海報文案更多的像是一個沒有什麼戀愛經驗的人的想像和意淫,會看到文案努力的想表達出戀愛初期的心思,但有一個最致命的遺憾是過於自我,和RIO本身的產品脫離的有點遠,好幾句僅僅弱關聯。
比如這一句「嘴裡的醇香,和你好聞的味道,有點像。」,如果不是有產品logo,幾乎不能判斷這是寫給RIO微醺系列的,更像是寫給香水的。(第一季海報文案和產品幾乎都是強關聯)
而視頻和第一季相比起來,也相形見絀。單從文案的技術層面來說相差無幾,但配上畫面差距顯現了,即便鄧倫再撩人,和有周冬雨的戀愛情緒演繹比起來,就顯得過於油膩和直白,少了幾分愛情的朦朧之美。
可以看到整個視頻裡,只有鄧倫撩人的臉,雖然這足以打動很多小仙女們,但自說自話的片段裡,還原不了愛情最初那種羞澀的、婉轉的、偷偷的、弱勢的、竊喜的、興奮的小美好。
要是更深究一點,在愛情裡一個人自言自語,只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不自信,一個人練習,放在這裡是鄧倫和看這支視頻的人溝通,傳情達意;第二種是失戀,傷心地借物抒情,放在這裡是RIO洞察還原消費者的戀愛情緒。
仔細看文案和鄧倫的獨白演繹,顯然這兩種情況都不是,因而來說這樣的表達是不符合大眾的理解習慣的,表達者和接受者不在一個正常的邏輯裡,共鳴是有偏差的。
以上大概就是差那一點的意思。你覺得呢?期待你的感受和看法。
🍶
#贈書計劃#
留言點讚第1名
送一本《麥肯錫商務溝通和文案寫作》
一流的溝通俘獲人心
一流的文案引發共鳴
後臺回復「贈書計劃」
了解詳細規則
解鎖更多書籍
#加入社群#
我們的優勢是
山南海北各行各業全都有
不會像別人的群那樣吵鬧
但需要時能找到你想要的
#往期精選#
愛|就|標|星✨
喜|歡|就|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