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青藏高原的邊陲,有一個叫茫崖鎮的地方,那裡的石棉儲量佔全國石棉總儲量的90%,是全國最大的石棉生產基地。石棉礦的山如同常年積雪一樣,呈現出一片白茫茫的荒涼。在這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孕育了幾代為石棉奉獻畢生的開創者和堅守者,他們把最美的青春和滿腔的熱血,都灑在了這片荒涼之上。
悲地壯歌,滄海桑田。今天的主人公,是茫崖石棉礦的職工。十九年前,他的妻子癱瘓在床、孩子幼小無依,整個家即將支離破碎。他用超乎常人的毅力支撐起了這個幾乎陷入絕境的家,用石棉礦人特有的堅韌盡心照顧妻子,拉扯孩子,用十九年的無怨無悔詮釋著一位丈夫的擔當。
他叫賀濤,一位頂天立地的男人。
一場意外,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01年,病魔無情地襲擊了毫無防備的一家人,賀濤的妻子劉寧格突然患上了一種極其罕見,至今依然無法醫治的疾病——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疾病因病人腦部神經出現硬化點,壓迫反應神經,引起患者全身疼痛、麻痺、抽搐,直至患者失明、癱瘓,還會伴隨多重併發症。
2005年,經過多方診治無效後,賀濤萬般無奈地帶妻子回到了茫崖,以保守治療為主。因石棉礦地處偏遠、交通十分不便,其後又經歷了幾次艱辛的轉院,每次轉院都使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以至於債臺高築。
然而,這一切的努力,依然沒能阻止病魔的繼續侵襲。2006年春天,劉寧格徹底癱瘓,隨後雙目失明,一連串的打擊,使劉寧格陷入深深的痛苦絕望之中,她甚至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這最艱難的日子裡,是丈夫伴隨著她、鼓勵她、安慰她,用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使她決定努力活下去,她相信丈夫,她要為他活下去。十幾年以來,癱瘓的劉寧格吃、喝、拉、撒、睡全都要依賴丈夫,而丈夫也不離不棄,始終如一。
十四年的照顧,從不言悔
對於一個全身癱瘓、大小便失禁並且有多重併發症的病人來說,除了用藥物維持生命外,平常的基本護理必不可少。每天早上賀濤先準備好早飯,接著給妻子洗漱、餵飯,然後把妻子抱到輪椅上,把電視打開,雖然妻子看不見,但她能聽見。中午下班,賀濤要急忙做飯、餵飯、洗碗,再把妻子抱上床,給她全身按摩。晚上下班後,賀濤先幫兒子檢查輔導功課。等兒子睡了,他要給妻子洗白天換下來的尿布,再給妻子擦洗一遍身體。全身按摩後,開始給妻子餵藥,這一系列程序做完已經是深夜12點了。賀濤的任務還沒完成,因為每隔兩三個小時他就得給妻子翻一次身。起初他怎麼也醒不來,但現在他到點就會自動醒來,這已經形成了他的生物鐘。長年累月,周而復始,四十歲的賀濤看上去像五十歲的人,身高1.75米,但體重還不到50公斤。劉寧格久病在床,難免情緒煩躁、敏感多疑,無法自控的時候,她就會把滿腹怨氣撒在賀濤身上。每當這時候,賀濤默默承受著,盡力安慰妻子。
漫長的六千多個日夜,在常人看來真的不可思議,但對賀濤來說這是他人生的歷程。雖然每天都很艱難,每天都是挑戰、每天都筋疲力盡,但只要妻子不被病痛折磨,就是他最大的滿足。當朋友們問他是否很累,他說:「的確很累、很苦,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對,她是我的妻子,孩子的母親,她存活一天,我們這個家就是完整的,孩子就有母愛,就有依靠,只要她的生命不止,我就負責到底,我要對她不離不棄,盡我最大的能力使她在有生之年過得快樂一點。」
多方援手,幫助貧苦家庭解困脫困
「省、州、市以及鎮、礦上都對我們家庭給予了很多的幫助,不然我走不到今天。正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句話在個別人看來也許是個口號,但對於我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的實惠。」賀濤說。
與此同時,茫崖市殘疾人聯合會及時為賀濤妻子辦理了殘疾證,申請了「兩項補貼」和「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進行了家庭無障礙改造,發放了輪椅、防壓瘡床墊等輔助器具。資助賀濤孩子上大學的費用。茫崖市委、市政府為賀濤的孩子安置了政府僱員職位。各級各部門每逢節假日都會慰問、幫扶他們。
「有一年我媳婦住院,我天天在醫院,兩個月沒出過醫院大門,一位大姐主動給我們送飯,說這樣我就不用來回跑了。大姐為了給媳婦多增加營養,每天還變著花樣做。大姐一幫就是兩個月,素不相識就能這樣幫忙,真是感激之至。平時,鎮黨委、公司、同事們也都盡力在幫我們,正是社會和大家對我們的愛,才給了我繼續堅持下去的信念和力量。」賀濤感慨地說道。
又是新一天的開始,賀濤推著輪椅上的妻子,在院子裡感受著徐徐升起的溫暖。他們在晨陽下相依的身影,看上去好溫馨……
【來源:青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