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個東北人在羊毛衫上栽了坑頭,聽起來就有點滑稽。
在我們蘇北人看來,皮爾卡丹是舊時的殿堂級品牌,人上人的專屬。
如今它在羅永浩的直播間單件只賣七十九點九元。
怎麼看,都划算到令人髮指,依常理講,即使是「皮三卡表」牌羊毛衫,都無法做出如此令人咂舌的讓步。
但從商業的邏輯來看,服裝行業成本毛利空間大,有尾單、走量、清庫存的特殊因素存在,大牌低價倒也不是什麼說不通的事。
電商直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在於,能爭取到消費者想不到的低價,以此彰顯自己的影響力與議價能力。
這對已然是頭部帶貨主播的羅永浩來說,常規動作罷了。
二
羅永浩把「皮爾卡丹」羊毛衫的價格打下來,熱銷了近兩萬件。
可惜,「洋相」出在了「羊相」上。
有消費者收到產品後,擔心這衣衫不是純羊毛,「交個朋友」遂回收數件送檢到專業機構,結果證明消費者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送檢產品確為「非羊毛製品」。
這對剛剛榮膺年度「時尚先生」的羅永浩來說,它不是羊毛的事,而是足夠讓人掃興的一地雞毛。
超乎尋常的真實與誠信是他最閃光的人格魅力,也是一塊必須死守的陣地。若說羅永浩能主觀售假,即使在「羅黑」最猖獗的知乎,恐怕贊同者也寥寥。
確切的說,如果要分鍋,涉嫌偽造文書,涉嫌偽造假冒偽劣商品,涉嫌蓄意欺詐的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得先背上。
如果渠道商的資質、口碑、商譽、合規證明都符合審核流程所要求的標準,一個直播團隊基本做到了應有的審核義務。
只是,你很難料到合作夥伴居然懷著「蓄意欺詐」的「初心」,即使面臨的會是嚴厲的處罰條款,他們也願意博一博,羊毛變羊駝。
你如何提防不堪的人性呢?
三
當然,不是沒有辦法的。
「假羊毛衫事件」傳得沸沸揚揚時,皮爾卡丹駐中國代表處發聲了。
品牌方說的很清楚:「交個朋友直播間所銷售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的產品,並非我公司產品。」「雙方決定共同維護品牌權益,對貿易商偽造文書、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付諸法律行動。」
那麼問題來了,皮爾卡丹在中國是有官方分舵的,為什麼不和他們直接合作呢?
業內通常會認為,品牌方有時候反應會比較慢,比如和節假日、熱點相關的直播帶貨,品牌方會跟不上,渠道商效率高,貨源完整,是一個很重要的補充。
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時,也意味著會面臨著類似「假羊毛事件」的風險。
誰來抵禦這種風險?有賴於品牌方渠道打假的投入、直播銷售方的品控投入、第三方的制度監管。
羅永浩的整改意見是:「徹底重新梳理管理流程,優化渠道合作夥伴管理機制,提高供應商準入門檻。」
這個標準會提升到什麼程度,或許有一個小故事能讓我們感受一二。
羅永浩的好朋友—二逼瓦西裡在微博上透露,他有一次和老羅試吃餃子,餃子是某個著名零食品牌的新品,要找老羅代言並賣貨。他吃完覺得尚可,給75分,不壞,但也沒啥驚豔。老羅也是一樣的感覺。就拒絕了這次品牌合作。
或許,「經此一役」,95分以上的餃子才能端到直播間推薦給消費者。
四
人紅是非多。
羅永浩成為某地「扶貧大使」的事,少為人知。若是直播翻車了,朋友圈便刷屏不止。
流程上即使再提升、再嚴苛,只能是減少「假貨」事件發生的機率,永遠無法杜絕。就像電商發展近二十年,大平臺依然會有次貨、假貨、二手貨等令人糟心的事情發生。
評論家會做友邦驚詫論,將零星事件歸咎於「直播亂象」,仿佛他們從「天下無假」的時代跑步進入了現在,當驚世界殊。
零售行業就是錯綜複雜,鏈條繁多。羅永浩在「鮮花」上栽過跟頭,到現在也不碰這個品類了,包括更難做品控的生鮮領域,也未涉及。
事情發生了,羊相出了,重點是應對的態度。
五
羅永浩但凡翻車,總是能通過後續的補償措施刷新一波民眾的好感度。包括這次出了羊相,也是儘快落實假一賠三的補償措施。
有人戲稱,買老羅的東西,有時竟是「高回報」的理財產品。
當然,也有人說了,翻倍賠償,天經地義,有什麼的值得褒獎的?
我也不願對此說過多的溢美之詞,只是很多人表達的好感,是不是也說明了,遇到同類事件,過錯方的賠償措施,並沒有羅永浩兌現的那麼爽利呢?甚至是超出預期的回饋呢?
這對羅永浩來說是件糟心的事,可在陰暗的人眼裡,又將其歸為「營銷」。
摘抄知乎一位網友的回答:
終於被羅老師逮到機會了!
假一賠三,危機公關,交個朋友,一起來理財?
一氣呵成,簡直天秀!
現在大家關注和不關注直播的,都知道羅老師有個「交個朋友」直播間了。好傢夥,又省了一大筆推廣費。
多髒的心眼啊,多麼齷齪的小人之見啊。
對了,這個回答有231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