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者:歐洲人重視血統,中國人為何從不提?

2020-12-13 文史公開課

黛安娜、查爾斯王子、卡米拉一直以來都是英國人們最關注的焦點人物,自從黛安娜死後,卡米拉便名正言順的跟查爾斯走到了一起,即便兩人結婚,卡米拉頭銜也只是:康沃爾公爵夫人卡米拉殿下。而非王妃。

那麼卡米拉為什麼當不上王妃呢?除了民心之外,還有血統,卡米拉雖是貴族,但血統一般,而黛安娜跟伊莉莎白二世一樣都擁有一些斯圖亞特家族、安茹家族的英國王室血統。

歐洲人重視血統是在特定的歷史上形成的,因此歐洲人都非常重視自己的血統,一些研究中國歷史的英國學者就感到非常奇怪,中國人以前也重視血統,為什麼現在從來不提了呢?難道不高貴?

歐洲的起源文明跟中國文明,都帶著一定的神話色彩,神話也是構建文明的必要因素。

《詩經·商頌·玄鳥》中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玄鳥,在古時被稱為鳳凰,它誕下的大商國的先祖契,玄鳥也因此成了商人的始祖,商人尊神,認為「君權神授」,古時人類也建立起來了完全的「祭天大典」,而祭天,也是最重要的國家大事。

但「神」也是可以違抗的,商朝末代帝王商紂王(帝辛),就不再舉行祭天大典,周人以此作為藉口,牧野之戰時,發表了流傳千古的《牧誓》:

今殷王紂維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昬棄其家國,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今予發維共行天之罰。

姬發還是以天之命,徵討了商紂王,建立了西周,到西周已有了門閥觀念,血統也開始體現了出來,從西周分封出來的諸侯,都以血統、國家實力來自稱:寡人、餘、不穀、孤。其中孤就是小國之君。

魏晉南北朝時期,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湧現出了諸多人才,王羲之更千古留名,門第之高連皇帝都不敢「高攀」,《南史·侯景傳》中云:請娶於王謝,帝曰: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

唐朝時期還有五姓七大家分別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太原王氏、鄭氏,當年也流傳著這麼一句話: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

既然中國古代也重視血統和門閥,現在為什麼不提了呢?

雖然古人也重視血統,但古人正式血統的範疇跟歐洲人不一樣,中國人注重是家庭血緣、光宗耀祖便是最好的證明,人們以家族作為核心,以子嗣傳承作為大業。

古代跟歐洲也講究「君權神授」,孔子提出了天人感應,作《春秋》時,便認為災異是國君失德而引發的,孔子曾說: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又勸國君:正刑與德,以事上天。

墨子也提出天罰觀念: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

董仲舒吸收了墨子的觀念,又推行孔子的學說,提出了董氏「天人感應」: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氣正,則天地之化精而萬物之美起;世亂而民乖,志癖而氣逆,則天地之化傷,氣生災害起。

其實從這些人的觀點來看,所謂的「君權神授」無非是為了限制皇帝的權力,讓皇帝多以民為主。這跟歐洲的「君權神授」是不一樣的,歐洲血統是完全不可動搖,一旦被賦予了稱號,那麼這個血統就會永遠繼承下去。

但是,在古代中國,血統是可以被取代的,陳勝吳廣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徹底打破了血統格局,劉邦自稱為赤帝子,斬殺白蛇起義,曹魏、蜀漢、東吳同樣將漢三分天下,曹操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裡。

古代王朝的不斷更替,讓人們不再重視血統觀念,一些門閥貴族在數千年的變遷下,也走向了沒落。

劉禹錫在《烏衣巷》中寫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門閥觀念被打破之後,血統自然就沒有再提了,中國也不在乎什麼血統,因為「人人都是平等」的,中國人還是更加注重維繫家庭血緣,幾千年來,中國人從未忘記讓家族發揚光大,就算自己這一輩做不到,也會培養兒子成材,兒子繼續培養自己的下一代,代代傳承。

中國文明也正式通過這種特殊的文化傳承了下來,歷經5000年沒有出現過任何文化斷層,哪怕是五胡之亂、清兵入關,到最後都是血統大融合,一同傳承發展文化。

英國王室則不一樣,自從英國王室成立以來,不管如何改朝換代,英國王室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前朝的血脈,血脈傳承至今都沒有斷過。

伊莉莎白二世是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她通過父親繼承到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血統,而菲利普親王的母親愛麗絲公主是英國維多利亞的外曾孫女,也就是說兩個人身上都帶著維多利亞的血統。

到今天,英國王室雖然沒有實權,但依舊還保持著血統通婚的舊習俗,正因為他們注重血統,英國王室才不斷的衰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查爾斯王子迎娶卡米拉,算是打破了英國的傳統。

或許正因為這段戀情,伊莉莎白二世始終都不願意將王位傳給他,72歲的查爾斯王子依舊還是儲君,因為查爾斯王子跟卡米拉結婚,民眾的支持力也下跌了不少,英國人們都非常支持黛安娜的幾個孩子。

歐洲人重視血統是歷史遺留問題,在中國歷史文化中,血統相互融合,哪怕是清朝入關後推行「剃髮易服」,但依舊沒有改變中華文明,反倒是華夏文明的兼容性,吸收了女真一族的文明,56個民族也都是華夏一家人。

西方總是宣揚「人人平等」,但又將人分為三六九等,皇室跟皇室之間更是如此。

《中華上下五千年》講述中國5000年的歷史,馬克思曾說過: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歷史就是流淌在我們血液當中的精華,只有真正了解我們自己的歷史,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炎黃子孫。

相關焦點

  • 英國教授不解,為何中國人從來不提自己的血統?提了怕你們害怕!
    尤其是在歐美國家的民眾對血統更是十分看重。中國的制度和很多國家都不相同,中國人對血統的觀點放眼到這些國家當中,也顯得獨樹一幟。英國的教授對此也十分的困惑,為什麼中國人從來不提自己的血統?實際上中國人不提是怕你們害怕,畢竟中國有著千年歷史,無數王朝興衰更替,誰祖上還不是個王公貴族呢。
  • 英國教授看不懂中國人為何從來不提血統?中國人:誰家祖上沒闊過
    雖然聽起來很好笑,但是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整個社會確實對人們的血統非常重視。而在這方面,中國人再一次成為了一個特立獨行的「異類」。一位英國的漢學家就曾經觀察到了這個明顯的差別:為什麼在中國,人們從來不提自己的血統?
  • 外國人為何很重視自己血統,中國人卻從不提,難道血統不高貴?
    從生物學意義上來說,任何一個個體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 中華歷史悠久,皆是「炎黃後裔」 眾所周知,很多國家的人民對於血統有很大的迷信,認為皇室或是貴族血統是值得讓人的驕傲的。
  • 英國教授:完全看不懂中國人,為何中國人從來不提起自己的血統?
    有誰了解自己是什麼血統嗎?之前有英國的教授提出疑問:看不懂中國人,為什麼中國人從來不提起自己的血統呢?尼古拉二世夫妻攜女去英國皇室探親,左起:沙皇皇后及幼女,尼古拉二世,維多利亞女皇,愛德華七世聽到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會有點摸不著頭腦,其實中國並不是沒有血統,只是不太注重。其實,血統的意義廣義來說,就是家族、人種、國籍的劃分。若用國籍來劃分,中國不承認雙國籍,也就是說,無論是不是中外結合家庭、單雙血統只能選擇一種。
  • 英國人:中國人總是鶴立雞群!不懂他們為什麼不在乎自己的血統!
    在中國科技的加持下,中國的產品開始銷向了全世界,並且因優質的品質而迅速在世界上站穩腳跟,也因此,很多國家的人都開始對中國越來越關注,中國本就是世界上文化傳承最完整的國家,所以
  • 日本專家:中國的高貴血統都去哪了,為何他們從不提及?
    眾所周知,當前世界上一共存在著大大小小220多個國家與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的不同,從而導致各國國民的思想信仰也有所差異,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血統。據了解,到目前為止,歐洲不少國家依舊保留著皇室和貴族爵位,就連位於亞洲的日本也是如此,他們除了皇室之外,還有許多大家族和門閥。
  •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中國人的生活開始變好,西方根本強硬不起來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發達的經濟以及推行的普世價值觀在世界上籠絡了不少信徒,哪怕全球88%的人都生活在「西方」之外,但依舊有不少人奉西方價值觀為「信條」。不過面對重新崛起的中國,過去淡定從容的西方人開始焦慮,並將中國視為「威脅」。
  • 日本人:中國人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他們從來不會在乎血統!
    :中國人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他們從來不會在乎血統!其實在中國人眼裡,血統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認祖歸宗,沒有其他什麼大作用了,而反之看看日本,至今還有天皇的存在,而且在很多日本人的心目中,天皇的地位是非常尊貴的,至高無上,而且也是遵循血統的純淨秉承著世襲制。
  • 德國專家:看不懂中國人,為什麼中國人從來都不提自己的血統
    每個國家的發展歷史不同,就必然會造成每個國家的人思維差異是很大的,所以很多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明明都不需要思考的事情,但是在外國人看來,卻很難以理解,甚至覺得中國人很奇怪,就像我們也不能理解國外很多迷惑操作是一樣的。
  • 歐洲眾多民族的「異類」巴斯克人,西班牙學者:來自中國中原地區
    巴斯克人,歐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生活在西班牙和法國一帶,人口不過幾十萬,但是存在感極強,是歐洲眾多民族裡的一個「異類」。他們有著和歐洲人全然不同的長相,晦澀難懂的語言,他們在歐洲從史前時代生活到現在,但是沒人能說清楚他們從何而來,為何如此不同。
  • 擁有多國血統的千億富豪,卻只認自己是中國人,一生只給中國捐款
    事實上,許多人不知道黃秋生不是真正的中國人。事實上,他是英國人,因為他的父親是英國人。當然,重點不是國籍和血統,而是個性。在香港,有一個像黃秋生一樣的混血億萬富翁。然而,人們一生只把自己當成中國人,一生只向中國捐款。有幾件國寶是單獨捐贈的。這個人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賭王埃裡克。
  • 歐洲美女「泛濫成災」,相對於黑人,為何她們不嫁給中國人呢?
    歐洲一直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這裡美麗的環境和較高的薪水,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們。很多的中國人倒是喜歡去歐洲旅遊,當然了也有一些中國人則是來到歐洲這裡上班,畢竟這是一個全球化發展的時代。另外歐洲美女們身材高挑,膚白貌美,總是會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在烏克蘭、俄羅斯等英國等國家,總會出現很多名模,而當地也以美女名揚海外。中國人遍布全球各地,赴歐洲打工華人不斷增多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很多的中國人就會去其它國家發展,當然也會有一些老外來到中國發展。本身歐洲各個國家都有著不錯的生活福利,去歐洲工作的華人每年都在不斷增多。
  • 為何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西方學者:中國人的信仰我們做不到
    信仰是貫穿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足以勇敢面對世間一切,不怕失敗,不怕失去,這種力量也讓我們相信我們不會失敗。曾經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為何會有這種說法?西方一名學者解釋了這種說法,他說:中國人的信仰是我們做不到的。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 歐洲奇怪的王位繼承:為什麼歐洲國家喜歡讓外國人來當國王?
    歐洲各國王室之間長期聯姻,再加上西方女性也擁有和男子同等的繼承權,最終導致歐洲各國王位經常被被外國人繼承的情況。而且那些以外國人身份繼承王位的人,在加冕為國王的那一刻起,就會宣誓效忠所在的國家,斬斷和以前母國的聯繫。例如英國的王室來自於德國,但這些當上英國國王的德國人對德國的打壓也是最狠的,從不手軟。
  • 古埃及人就是黃種人!歐美國家為何一直不承認?是自卑嗎?
    古代埃及曾經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國度,有學者認為:古埃及人很有可能源自亞洲大陸,是黃種人。但這一觀點很快遭到了歐美國家的反對,這是為何呢?
  • ...想做「志同道合」國家的「召集人」,英國學者:英國這個設想有點難
    有分析稱,這個獨立於中美之外的「中等國家聯盟」構想,對脫歐後的英國政府將是一個挑戰。實際上,這兩年,不斷有英國主流媒體呼籲「中等國家聯合起來」,而另一個歐洲大國德國在這個方向也已展開自己的行動。有關動向值得關注。英國想做「志同道合」國家的「召集人」在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的設想中,「中等國家聯盟」是一個由志同道合的國家組成的聯合體,而英國可以做這類國家的「偉大召集人」。
  • 中國人最討厭的顏色——「綠色」,為何英國人情有獨鍾?
    中國男人喜歡的色彩有很多種,但是....你說到討厭的顏色,綠色一定是一種,至於為何,還得從一頂帽子開始說起。 當然特別特立獨行的人除外,普通人購車大部分都會選擇比較低調的顏色。 在中國很不受歡迎的綠色,到了英國搖生一變成了最受歡迎的色彩,甚至大多數英國車都有綠色塗裝,使得綠色成為了他們的專屬色。
  • 英國貴族血統,顏值逆天,卻選擇中國籍,如今成國民老公
    馬術,是一項貴族的運動,奧運會的佼佼者一般都是歐洲或者中東國家的一些有強大背景的騎手。一些王公貴族對馬術情有獨鍾,比如卡達王子和英國公主就參加過亞運會和奧運會的馬術比賽。我國的馬術發展比較慢,直到2008年家門口舉辦奧運會,才由騎手華天第一次參賽。
  • 為什麼歐洲人對親戚的稱呼比中國人簡單?這裡深藏歷史密碼
    學過英語或其他歐洲語言的中國人都知道,歐洲人對於家人和親戚的稱呼比較簡單,例如哥哥弟弟使用一詞單詞,姐姐妹妹也用一個單詞,無法區別長幼;伯伯叔叔和舅舅也不區別,姑媽姑姑大姨姨媽也是一樣稱呼。而學習漢語的歐洲人感覺到漢語對於家人和親戚的稱呼比較複雜,成為他們學習漢語過程中一個小小的障礙。為何歐洲人對於家人和親戚比中國人簡單呢?
  • 「賭王」何鴻燊擁有多個民族血統,其曾祖父何仕文是荷蘭裔猶太人
    家族指以血統關係為基礎形成的社會組織,包括同一血統的幾輩人或幾十代人。 樹再高有根,河再長有源。 何鴻燊擁有猶太、荷蘭、英國、中國多個民族血統,賭王的家族史也是一部多民族的混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