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找活平臺上的一句話,戳中了千萬建築工人的心!

2020-12-14 吉工家平臺

農民工是個龐大的群體,尤其是建築工人一族,建築工友群體收入越來越高,但背後也有很多的辛酸。近期小編在一個農民工找活平臺上看到有工友表示自己「只搞突擊」,沒想到引發了眾多建築工友的共鳴,紛紛表示贊同。為啥工人現在不想有長期收入,而是只想搞突擊了呢?

1、不拖欠工資,不用擔心包工頭跑路一年白幹

建築工友最關心的就是工資問題,環境差、工作時間長、工作內容辛苦、工地生活枯燥,那都可以克服,唯獨結不到工資是無法忍受的。可偏偏,在建築工地上,欠薪問題又是一直以來的難題。遇上欠薪,真的是只能一把辛酸淚,如果結不到工資,還幹什麼活兒?所以工友說,「打突擊」工作自由,工錢日結,所以只要工價高,為啥不搞突擊?

2、單價高,掙的更多

①所謂打突擊,就是這個項目趕時間,只要是趕時間的項目,往往老闆就捨得多花錢。

之所以值得花錢,是因為如果包工頭不在規定的時間把項目完成,往往造成的損失遠遠不止農民工的這點工資錢。

正是因為打突擊掙的錢要比平時工地打工多很多,即便是打突擊會很累,但是在看到錢的面子上,農民工都是願意去做的。

②如果工人很多相信老闆也不會心慌,關鍵是現在工人越來越少,很多80後90後都不願意進到工地了,直接導致進建築行業工作的工人大幅度減少。一邊是找不到工人幹活,一邊又要按時完成項目,兩方面權衡一下,老闆也只有請外面打突擊的工人了,所以價格也開得更高。

3、更自由,不用被未結工資束縛

對於建築工人而言,在工地上幹活,工資才是天大的事情!但往往農民工的工資不能按時發放,甚至拖欠。在農民工找活平臺上,木工老楊說「只要工價好,哪裡幹都行,我就喜歡打臨工,自由,工資也方便,不會擔心什麼欠錢。」做電焊的老雷也說:「說實話,我被欠錢欠怕了。現在還有好多沒結算,目前連人都找不到,哎,幹的這事啥事啊,以後只會選擇打「突擊」。」如果沒有被欠薪,那麼工人的選擇更自由,可以隨時去工資更高的工地。

對於建築工人來說,雖然說搞突擊是一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方式,但比起辛辛苦苦幹幾個月甚至一年,最後拿不到錢又要強多了。工友們,你如何看待「打突擊」呢?可以到農民工找活平臺吉工家工友圈和百萬工友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哦。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民工找活平臺有哪些?如何選擇一個好的找活平臺?
    現在農民工找活也開始慢慢地使用手機來完成了,用手機找活,可以減少四處奔波的路費和精力,可以很好地提升效率,減少空檔期,將會有更多的時間來掙錢。那麼農民工找活平臺有哪些?如何去選擇一個好的平臺?(一)農民工找活平臺線下平臺:勞務市場、工人集散地、工廠/工地直招。線上平臺:工友圈子、找活軟體、找活網站。
  • 工人找活有哪些方式?在工人找活平臺上找活怎麼樣?
    下面吉工家平臺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工人找活有哪些方式。1、靠工友介紹找活靠工友介紹找活是常見的方式,也是的很多工人找活的方法。比如靠親戚、朋友、老鄉等介紹。2、在一些工友較多的集散地等待在一些天橋、工業區、建築工地附近會有一些工人聚集在一起,他們會拿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自己的工種,等待僱主來挑選。這是一種非常傳統、效率非常低的找活方式,不建議以這種方式找活。
  • 農民工是怎麼找活幹的?別吃沒文憑的虧
    那麼大家的農民工是怎麼找活幹的呢?為了更好地解釋我這個疑惑,我刻意問了一些在施工工地上幹活兒的老人,在其中就會有我的爸爸。聽她們來說,如今農民工找活幹得話,實際上早已漸漸地走進新時代,針對這些傳統式的高效率低的找活幹方法應用得越來越低。
  • 「停工令」未解除,近日,兩個新要求又來,建築農民工要注意
    近日,住建部印發了《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序推動企業開復工工作的通知》,其中對建築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重點有以下這兩條:一是全面落實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時記錄施工現場所有人員進出場信息,實行體溫檢測制度。二是所有開復工項目原則上實行封閉管理,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 《做工的人》底層建築工人的真實生活,看完後你扎心了嗎?
    《做工的人》是一部臺灣劇,改編自臺灣本土的工地工程師林立青的同名暢銷書,主要講述幾個建築工人的生活故事。豆瓣評分9.0,這麼高的評分師太抱著好奇的心態點進去觀看,劇集不長只有六集,但看完之後表示很扎心,簡介上寫的是喜劇但明明是悲劇好嗎,這簡介一點都不靠譜!
  • 河北廊坊大廠建築工人「冀建通」卡首發
    河北廊坊大廠建築工人「冀建通」卡首發7月30日,廊坊市首批建築工人「冀建通」卡首發儀式在大城舉行,河北銀行大城支行工作人員現場為40名建築工人代表發放了「冀建通」卡。「冀建通」卡是建築工人實名制和分帳制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簡稱「雙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銀行授權河北省各大銀行發行,是河北省建築行業勞務人員專屬定製、免費發放的銀行卡,是河北省建築工人工資發放的唯一指定銀行卡,一人一卡,全省通用,在不同工程項目務工無須重複開卡、銷卡。
  • 一天300塊錢的建築工人還是很窮的,很多人都沒有找到這兩個「秘密」
    而且基本上工資都是日結,一天賺個二三百還是不成問題的。說到這裡相信有人已經猜到了,這一群體就是農民工。城市面貌能夠發展成今天的局面,也要感謝農民工這一群體。眾所周知建築工人工資水平還是比較高的,按照現在的市場價來看,日薪普遍能夠達到300元之高。然而工資水平這麼高的建築工人,每個月的生活卻不如月薪只有三四千的工薪族,這一情況不禁讓人感到好奇。
  • 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理_2020年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理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為大家整理以下關注點,供參考!農名工不拖欠工資指日可待!不再是紙上談兵! 1、建立全國統一服務信息平臺,項目部動態履職信息一網打進,該平臺又是將是行業治理的一把利劍。 建築業現場履職信息將全網覆蓋,這將是繼住建部四庫一平臺、社保交納信息全國聯網後,又一把市場監管的利劍! 2、建設單位按照工程進度將建築工人工資按時足額付至建築企業在銀行開設的工資專用帳戶。
  • 農民工不易,建築安全方面就交給爬架網-腳手架防護網吧
    「 」 農民工不易,建築安全方面就交給爬架網吧——北坤絲網。小時候,父輩們不是在忙農活,就是去到城裡打工,絕大多數,因為沒有知識學歷,很多人們選擇到建築工地去過建築工人。這項工作又累又辛苦,但重要的還是安全問題。別擔心,有了爬架網,安全隱患降低了很多。
  • 山東濟南:8元水餃自助餐讓建築工人吃到飽
    三年來,她每天堅持將售賣水餃的三輪車騎到工地旁,為建築工人們提供實惠、健康、可口的水餃。  【解說】1月9日,氣溫低至零下十度,此時的邢井蘭裹著厚厚的棉衣,正不停地翻滾著鍋中的水餃。不一會,一碗碗熱騰騰的水餃便端到了建築工人們的面前。邢井蘭告訴記者,她之所以為建築工人們提供水餃,是三年前賣早點時看到建築工人的不容易。
  • 我省千萬農民工安全返崗復工
    為此,我省採取「點對點」輸送、「家門口」送崗位、線上招聘等方式服務農民工返崗復工。    4月13日,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一季度,我省約1835萬農民工安全返崗復工,其中,省外外出務工741.98萬人,省內市外就業631.88萬人,就近就業461.63萬人,與往年規模基本持平,但時間有所延遲。
  • 青島建築工人賈正中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青島新聞網12月11日訊(記者 朱穎)青島新聞網記者今天下午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建管局獲悉,日前,山東省總工會決定對在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上獲得個人獎的11名同志和獲得團體獎的5個教練團隊予以通報表揚。其中,青島中青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賈正中(農民工)在比賽中榮獲砌築工個人第二名,是山東省代表隊中的個人最好成績,被省總工會授予兩萬元獎勵。
  • 存在農民工工資欠薪隱患 遠洋萬和城等項目被通報
    近日,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於對房屋建築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四項制度」檢查情況的通報。近期,青島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對全市在建項目開展了農民工工資支付「四項制度」專項監督檢查。重點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四項制度」落實情況、項目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繳存情況以及山東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使用情況等內容進行了監督檢查,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 今日頭條丨「裝配式建築讓我們變身產業工人」
    「以前,只要氣溫超過37℃,建築工地中午必須『歇火』——上午11點至下午4點不準開工。」在建築領域摸爬滾打20多年的魏祖平感慨地說:「現在不同了,裝配式技術的推廣應用,讓我們農民工在車間裡上班,成了產業工人!」
  • 河南:工程建築領域農民工工資須月清月結
    新華社鄭州6月18日電(記者 王林園)記者從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該省結合工程建設領域和勞動密集型行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實際,推行總承包企業直接或受委託發放工資辦法,解決農民工工資層層分包支付等源頭性問題,做到工資支付月清月結。同時,保證欠薪案件投訴舉報登記率100%。
  • 工地上為什麼留不住工人?
    在工地上,一天掙個二三百的是很常見的,如果你有一些技術在手能在工地拿四五百的也有。有人這麼開玩笑「你開兩三千找工人?你只能找個畢業生!」不是貶低誰抬高誰,現在建築工地上的工資標準比前幾年更高了,可是輕易招不來工人了,甚至部分地區的工地會鬧「工荒」為啥鬧工荒其實不是突如其來的,上一輩的農民工工人都年紀大漸漸退出這個市場了,而年輕人有的不再願意吃工地上的這份苦;另外呢當下就業渠道是越來越豐富了,很多年輕人更願意選擇其他行業,同樣掙錢,可能相對來說不用付出太多的苦力。
  • 青島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52家企業上黑榜
    ,甚至個別企業消極對待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嚴重擾亂了青島市建築市場秩序,對中鐵七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等52家企業及個人發布了處理通報。在通報下發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各相關企業須按規定繳存完成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同時,8家施工企業在所承建的工程項目中,或企業出藉資質,允許他人掛靠,或項目管理混亂,項目經理等管理人員長期不到崗到位,未嚴格落實「兩個規範」要求,存在極大討薪隱患,現給予全市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並將不良行為記入信用檔案。
  • 山東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巧用大數據力破「清欠難」
    而今年,山東治理欠薪的局勢在依然「壓力山大」中又有些不一樣:藉助大數據手段力破「清欠難」,截至目前,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已消除預警信息200多萬條。把功夫下在平時,變被動「清欠」為主動「防欠」,今年1-10月,全省欠薪案件數、拖欠金額、涉及農民工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6.6%、16.6%、18.6%。
  • 農民工叫法即將被取消,將被新名字代替,大家知道叫什麼嗎?
    這些建築大廈的"農民工"們,也都得到了相應的薪資。們社會快速發展,也給了很多"農民工"出行帶來方便。這些辛勤的"農民工"們,在今年也會迎來一個新的名字。從此以後,不會被叫做"農民工",而被叫做新產業工人。
  • 電影《做工的人》兩年打磨一個建築工人故事
    一位95後的農民工上了熱搜。儘管沒有太多人生選項,十幾歲就輟學待在工地上的鄒彬還是在能及的範圍內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在建築工中做到很優秀,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晉升為質量管理員,22歲成了全國人大代表。令人感佩的是,在未被看到的社會角落,有人還是在最逆境中長成了真正的「後浪」,但也不能忽視的是,鄒彬始終只是農民工建築工中的一小面。儘管奮鬥是一個通行的上升通道,但對於身處夾縫邊緣中的人群來說,其過程是尤為艱難的,充滿意外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