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潘瀅:讓算法匹配連接真實社交|WISE2020 新經濟之王大會

2021-01-10 36氪

「男朋友是在探探上認識的,今年聖誕節準備結婚了」,張萌說。用自己母親的話來說就是,自家姑娘身邊從來不缺相親對象,沒想到最後和網友成了。

網友,以及網戀,要從20年前說起。

1998年,當時的爆紅IP《第一次親密接觸》成為網絡小說的開山之作,痞子蔡和輕舞飛揚通過bbs站內信留言認識,而後演繹了一場因網絡而誕生的愛情傳奇。

一年後,企鵝的前身OICQ誕生。當時的年輕人會在下課後衝進網吧,通過網絡與上面的好友聊天。彼此的默契第一次優先於條條框框的外在選擇,為互動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

能記起這段經歷的,大抵都已人到中年。不過那的確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史上重要的年輪,是美好「網戀」的時代註腳。

時光流轉20年,移動網際網路滲透到各行業,鮮有年輕人再提起「網友」這個稱呼,通過社交軟體來建立新關聯早已成為生活常態。

探探聯合創始人潘瀅女士

12月8日,探探聯合創始人潘瀅出現在36氪WISE2020峰會的現場。這位酷愛拳擊運動的女性領導者眉宇間透著英氣,她和創始人王宇,帶領著探探即將走過第六個年頭。

這款起源於幫助男女青年找尋愛情的移動應用,又將在巨頭林立、不斷湧入新選手的社交賽道,怎樣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如何不再被「脫單」困擾?

談起當初創立探探的初衷,潘瀅提起自己當年留學回國的那段日子。

20幾歲,也被婚戀問題困擾,但社交圈子轉來轉去就這麼大的範圍,想要找到合拍的異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與潘瀅有著相似困擾的,是探探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王宇。

「想要為年輕人做一款社交軟體,可以自己主動尋找中意的人,也不會因為先表白而尷尬。」目標的契合,讓探探的誕生順理成章。

潘瀅在留學期間的專業是經濟學,骨子裡有著男性思維的理性,但在捕捉年輕人社交行為上卻有著敏銳的洞察。

談起當初創立探探的初衷,潘瀅提起自己當年留學回國的那段日子。

中國人對待社交尤其是異性之間的交友,是內斂的、含蓄的,男性往往是主導的一方,在線交流在交往初期避免了線下見面的尷尬,文字和表情符號所表現出的情緒變化更細膩。

時至今天,移動網際網路發展10年,擺在年輕人面前的社交破冰及婚戀主動權等問題始終存在,城市中的單身群體正在引發各界關注。民政部數據顯示,中國成年單身人口已超2.4億,單身人群的婚戀狀況成為日益被關注的社會問題。

在今年8月份探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0獨居青年生活報告》中數據顯示,在超2萬份的有效樣本中,49.64%的被調研用戶表示「目前一個人居住」,是典型意義上的獨居青年,如何消解孤獨、建立更廣泛的社交關係成為他們中大多數人的情感訴求。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從未如現在這般緊密。打開手機app,可以自在出行、外賣訂餐、採購購物、消遣娛樂……幾乎可以完成我們生活中所需的全部。然而在網絡編織的連接中,人們對社交的需求,對親密關係的渴望卻從未消減。

現在的年輕人開始習慣於「線上生活」,並逐漸與現實生活融為一體。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Z世代,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語言以及價值體系,他們的成長由網際網路全程參與。

在網絡技術的加持下,他們相信人與人之間、人與世間萬物之間都是相互連接的,譬如他們喜歡在社交平臺擴列,快速形成有一定人數的朋友圈,想要遠離熟人圈子尋找新的社交陣地。

數據顯示,探探用戶中幾近80%的用戶為90後,95後、00後成為新增主力。基於此,如今的年輕人更習慣通過社交軟體來尋找志趣相投的人,而探探恰恰滿足了這項需求。

探探通過「左滑無感、右滑喜歡,互相喜歡才能聊天」的匹配機制,幫助用戶免去了現實中主動「表白」的尷尬,而系統也會依據用戶的行為習慣來只能匹配可能感興趣的人,這則為「互相喜歡」製造了更多機會,創造了一種新的相遇方式。

同時,探探通過「真心話、閃聊」等多樣化的功能幫助用戶尋找契合的溝通方式,以年輕人習慣的「表情包」式溝通來傳遞彼此雙方微妙的情感動態;同時設置了更多的個性化標籤,來突出個體的性格特質、專屬氣質,來幫助彼此加深了解,為建立更為深度的社交關聯奠定基礎。

愛情的本質是相互吸引,而探探則成為助推器,來幫助年輕用戶於萬千人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更多真實而美好的愛情故事也持續在探探上發生著。

與「虛擬陪伴」有何不同?

網絡是虛擬的,狂歡背後還是孤單?

呼籲放下手機,走進現實世界的倡導始終存在,潘瀅對此並不迴避,走馬觀花式的瀏覽,帶來的只是更深層的孤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大眾化普及,人們的聯繫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溝通不再拘泥於傳統的人際交流形式。

而隨著網際網路信息的碎片化和即時消費的特性,使得人們在長期虛擬的陪伴中愈發孤獨,也難以體驗到與他人的深度連結。

如何平衡男女用戶思維的差異,如何通過技術賦能交友體驗,讓在線社交更真實,是探探面對的兩大問題。

首先,通過平衡男女用戶的思維差異,藉助於AI及大數據分析來優化核心算法,讓彼此有好感的用戶順利「匹配」。

探探相關數據顯示,女性用戶平均每天滑動探探300次 ,男性用戶每天滑動 200次,也就是,說女性用戶的活躍度是男性用戶的1.5倍。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女性用戶在等著男性來追求,很少女性有勇氣,主動去追求你真正喜歡的男生。但在探探上,很多女性第一次體驗到了主動挑選的權利。

同時,在這些滑動行為中,女性用戶平均只「右滑(喜歡)」6%的人,而男性用戶平均「右滑」喜歡60%的人。由此分析得出,女性用戶的行為習慣更有助於算法優化,並提升男女用戶之間互相匹配的概率。

現場照片

也正因為此,探探一度被稱為是對女性用戶最為友好的社交軟體。在探探上,女性用戶可以依照自己的傾向來選擇想建立社交連接的異性,而不必考慮現實生活中先表白的尷尬;而對於男性用戶而言,發現自己被女生「右滑」了總是件令自己欣喜的事情。

「這種微妙的心理變化,是技術和算法創造的,但也源於個體之間本身對於情感的訴求。這其中既包含了傳統概念中的一見鍾情,也不能忽視技術在其中的助推作用」,潘瀅說到。

其次,嚴守用戶真實性審核的基準線,讓真實的社交關係延續到線下。

「通過持續對用戶需求的洞察,我們從產品功能及運營機制等多維度入手,來系統優化用戶體驗,為其創造更為真實的社交關聯。」據介紹,探探的匹配機制是基於地理位置推薦,生活、工作在相同區域內的年輕人往往具有更為接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使得線上好友更具線下見面的可能,讓真實的社交關係得以通過網絡技術來實現從線上到線下的延展。

同時設置了更多的個性化標籤,來突出個體的性格特質、專屬氣質,來幫助彼此加深了解,為建立更為深度的社交關聯奠定基礎。記者了解到,探探為保證平臺用戶的真實性,持續完善安全防控體系。長期以來,探探推行真人實名認證機制,鼓勵用戶填寫更為豐富的個人資料;同時,為保護用戶權益、淨化平臺氛圍,探探設有「一鍵舉報」功能,並執行7X24客服在線機制,來保障用戶權益。

截止2020年12月份數據統計,探探累計註冊用戶破4億,實現互相匹配逾200億次,幫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創造了情感交集。

「浪潮」之下,如何變局?

「沒有一款軟體是為了被卸載而生。而過去的六年裡,探探的某種成功卻恰恰體現於此。」

創立初期,探探旨在幫助年輕男女找到合適的另一半,當雙方「匹配成功」後,隨著社交關聯的加深即會減少在探探上活躍的頻率,他們不需要再去尋找其他的異性好友了。

在探探上,不少用戶將「找個可以一起卸載的ta」標記為個性籤名。

「在幫助男女用戶尋找中意的婚戀對象這個維度上,我們樂於看到他們在探探上滿足了社交需求,開啟一段美好的感情。對於那些有破圈交友需求的用戶,探探則在持續通過打造更為豐富的平臺生態,來為用戶創造多元化、場景化的社交體驗,進而拓展平臺的社交價值。」

今年年初,探探上線「發現」頁功能,並試水直播業務,本質上均源於為用戶拓展更為豐富的社交體驗。

「現如今,很多年輕人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生活、工作,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需要建立新的社交圈。探探上的左滑右滑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相遇方式,一種新的相遇場景,讓年輕人不必擔心如線下表白般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也不必擔心有被拒絕的尷尬。同時,探探強調真實社交,鼓勵用戶去通過真人實名認證,從真實的這一刻開始延續一段真實的感情、一段真實的關係,最終才能真實的走到線下,進而發展為生活中真實的社交關聯。」潘瀅說到。

十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婚戀觀、擇友觀上與父輩明顯不同,相比門當戶對他們更在意趣味相投;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演進,更多獨自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人渴望擴大自己的社交圈,找到有同好的群體,而探探則成為他們與這個世界構建關聯的「橋梁」。

隨著科技的創新及生活型態的變化,線上交友與線下社交的區隔將逐漸模糊化,社交軟體也成為打通線上交友於線下社交的介質,並成為現代生活的新常態。

霍金在《時間簡史》中講到,自從文明開始以來,人們即不甘心於將事件看作互不相關不可理解,他們渴望理解世界的根本秩序。

而在理解世界之前,現代人更想去探究人與人本身之間的秩序,而社交行業似乎天然秉承了這個使命。技術的發展及社交軟體生態的不斷完善,則讓這一命題得以全新的姿態延續。

相關焦點

  • 聯合創始人潘瀅:探探上女用戶活躍度是男用戶1.5倍
    12月8日,36氪WISE 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在北京舉行,社交平臺「探探」聯合創始人潘瀅女士受邀出席此次大會,並發表演講。在演講中,潘瀅提到,很多人會本能地感覺在一個非熟人社交軟體上,男性用戶比女性用戶更活躍,但實際數據卻顛覆了人們的想像。「我們看到的數字是什麼呢?探探上的女性用戶平均每人每天的滑動,總滑動次數是300次,而男性用戶是200次——也就是說女性用戶的活躍度是男性用戶的1.5倍。」
  • 讓交友更容易,用戶超4億的探探正在用技術抹平男女思維差異
    探探聯合創始人潘瀅近日在「2020WISE 新經濟之王」峰會上透露,探探的累計註冊用戶數迄今已超過4億。一、探探註冊用戶破4億,第三季度營收增長超一倍探探聯合創始人潘瀅日前在演講中透露,截至2020年12月,探探累計註冊用戶突破4億,實現互相匹配逾200億次。
  • 女性思維做產品,解碼探探做社交背後的棋局
    剛剛過去的36氪WISE大會上,社交平臺探探的聯合創始人潘瀅出席並做了演講。六年前,探探以一款「網紅」產品橫空出世,成為當時年輕人的社交新寵。當時國內同類產品有多款,最終只有探探存活下來,發展壯大至今。潘瀅在演講中透露,截止2020年12月份數據統計,探探累計註冊用戶破4億,實現互相匹配逾200億次。
  • 探探註冊用戶破4億 女性每天滑動次數是男性1.5倍
    12月8日消息,在2020WISE新經濟之王峰會上,探探聯合創始人潘瀅在演講中表示,截至2020年12月,探探累計註冊用戶突破4億,實現互相匹配逾200億次。潘瀅表示,如何平衡男女用戶思維的差異,如何通過技術賦能交友體驗,讓在線社交更真實,是探探面對的兩大問題。
  • 左右滑這麼簡單,探探憑什麼捕獲4億年輕人
    模仿者如過江之鯽,探探為什麼能笑到最後?作者 | 園長編輯 | 楊晶2020年12月8日的一場行業大會上,探探聯合創始人潘瀅動情演講,潸然淚下。現在,潘瀅希望探探提供的不僅僅是虛擬陪伴,「我們更希望人們走下網絡,在現實生活中認識。」而擺在探探面前的,仍然是一大片尚未被充分滿足的需求,沒有被網際網路產品關注的痛點。比如,「孤獨」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一大生活新常態。
  • 探探背後的產品邏輯:為年輕人打造社交新陣地
    從「公開」到「私有」,探探背後的「社交邏輯」  傳統社交平臺是公開化的個人展示,而探探此類匿名化社交平臺,則代表了未來世界建立新社交關聯的趨勢。  在構建「私有社交鏈」上,探探從產品到運營並舉。探探產品負責人說:「這幾年,探探始終在算法及技術上深耕,基於用戶需求調整匹配策略,哪怕是微末的體驗感知,也會納入到產品優化層面的考慮。
  • 央視:探探報告顯示超八成95後用戶用社交軟體拓展人脈
    來源:中國經濟網  近日,在央視CCTV13 朝聞天下專題報導中稱,在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95後社交觀念與社交關係調查報告》數據中顯示,超過八成的95後被調研用戶,已經把社交軟體作為拓展社會關係及人脈圈子的重要途徑。
  • Soul、探探競品分析-陌生人社交
    因此,不少人選擇在社交軟體上結識新夥伴,陌生人社交一度成為流行趨勢。本文作者以Soul和探探為例,對陌生人社交APP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圖:社交產品的分類以及特徵陌生人社交包括婚戀類、同性類、其他類三類,以交友為導向,通過地點、性別、年齡等選項快速實現用戶關係的匹配,隨著介質和算法的進步,用戶匹配選項的顆粒不斷細化,例如探探的分發採用圖片+高精度
  • Soul和探探的競品分析——陌生人社交APP分析
    因此,不少人選擇在社交軟體上結識新夥伴,陌生人社交一度成為流行趨勢。本文作者以Soul和探探為例,對陌生人社交APP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主流平臺的業務將會趨於多元化,倚靠更強大的算法、大數據與AI服務,打造更豐富的社交玩法,平臺的匹配效率與用戶體驗將得以提升。
  • 線下社恐,線上「蹦迪」,探探背後的95後社交圖譜
    就在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交平臺探探聯合發布了2020《95後社交觀念與社交關係調查報告》,其中有數據顯示,超八成的被調研用戶將社交軟體作為拓展人脈圈子的重要途徑, 58%
  • 陌生人社交:探探、soul產品分析報告
    需額外經過篩選、匹配、破冰、關係建立的環節才能進入正常的社交路徑。 據艾媒諮詢提供的數據,自2015年起,中國陌生人社交用戶規模持續上漲,預計2020年中國陌生人社交用戶規模將達6.49億人。
  • 誠信會客廳丨探探科技:做青年社交領域誠信自律發起者
    12月7日下午,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第四場平行論壇——青年與網絡誠信建設論壇在濟寧曲阜尼山講堂和樂廳舉行,論壇主題為「根植誠信基因 凝聚青春力量」。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20-39歲的網民佔比最多,達到了40.3%,由此可見,青年已成為網際網路真正的主力軍,且活躍在電子商務、網絡直播、網絡社交、網路遊戲、在線教育等網際網路各類場景。會上,探探科技高級副總裁兼總編輯鄭文彬,以「用誠信譜寫青春華章」為題做了主旨演講。
  • 基於雙向匹配的陌生人社交業務、策略及算法思考
    作為連接人的工具,社交產品的價值不言而喻;熟人社交領域,微信已佔據絕對霸主地位,但是在陌生人社交領域還未出現類似絕對地位的產品,今天就以探探和Tinder為例,跟大家聊聊陌生人社交。本文主要通過對業務策略的分析,引入一些數據、算法、架構體系設計的思考,希望可以讓大家在做算法和數據過程中了解到對業務洞察的必要性。
  • 探探積極響應國家網絡安全宣傳 落實平臺責任
    時下,正值國家網絡安全周到來之際,社交平臺探探呼籲廣達用戶,在網際網路上需要保護自己個人隱私,不要輕言輕信,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細心的用戶發現,在探探平臺內有很多安全防控功能設置。諸如打開探探好友界面,可以看到很多用戶照片下方都有一行醒目的藍色標識:TA已完成真實頭像認證。
  • 36氪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圓滿落幕 超170位嘉賓縱論新經濟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侯雋)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通過十年演講、十年對談、十年圓桌、十年榜單以及新經濟十年白皮書等內容,對新經濟的過去十年進行盤點、未來十年進行展望。
  • 研究了陌陌、探探和假裝情侶,我終於搞清楚了年輕人在玩社交時都幹了啥
    陌生人社交該怎麼玩?搖一搖、漂流瓶還是微博的附近的人?或者是陌陌「附近的直播」?什麼樣的新產品才能在巨頭夾縫中走出一條新路,我們通過產品邏輯思考了這個話題。當95後逐漸成為社交產品的主力軍,新的時代似乎要到來了:當荷爾蒙驅動社交逐漸成為過去,新的玩法又有哪些?
  • 3 個維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積目)
    內斂派以soul為首,主張「靈魂社交」,其核心業務是用戶可以通過UGC社區表達真實的自己,產品以降低人們的孤獨感為價值主張,創新點則是將人格分析結合AI人工智慧算法,是一種「心靈匹配」的方式為用戶推薦感興趣的人和事的社交產品。2.
  • Z世代的擇偶觀:5000+探探用戶票選「三觀匹配」最重要
    進入21世紀,中國大眾的擇偶觀也在潛移默化中更新換代,年輕人不再將「出身」「門當戶對」看做首選的擇偶條件,身材外貌、經濟條件、受教育程度、三觀是否匹配逐漸佔據主流。探探APP近期發布的社區話題「你擇偶時最關注哪些條件?」,近5000人參與投票,人們各抒己見,展開了一場關於當代年輕人擇偶觀的大討論。
  • 研究了陌陌、探探和假裝情侶,我終於搞清楚了年輕人在玩社交時都幹...
    【編者按】陌生人社交該怎麼玩?搖一搖、漂流瓶還是微博的附近的人?或者是陌陌「附近的直播」?什麼樣的新產品才能在巨頭夾縫中走出一條新路,我們通過產品邏輯思考了這個話題。在這個全新社交圈裡,讓更多的人可以摘下生活的偽裝,釋放自己的本性,和全新的好友進行深度的交流互動,更加放鬆的同時,不必擔心自己的言論會對生活照成怎樣的影響,每個人都在能這裡做最真實的自己。
  • 一封致探探的感謝信 道出愛情本來的樣子
    後來,也和配對成功的好友聊過天,雖然在感情上還是沒什麼進步,但對探探這個軟體確實非常喜歡。"程浩講到。和很多用戶一樣,好奇之餘,程浩也希望能夠通過探探結實新的朋友,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就是"忙碌之外,豐富一下已經脫節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活",直到遇到黎靜。同年5月份,程浩與黎靜約好了在北京三裡屯見面,沒有《不二情書》中的戲劇化爛漫,但卻是踏踏實實的信賴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