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全國唯一的普法先進「六連冠」縣市。它用30多年的時光,打造了全國唯一,也形成了獨領風騷的普法經驗。接連摘冠的「金鑰匙」,就是創新。
法治融入生活,開啟「全城總動員」模式
2019年12月8日,「大手拉小手 憲法伴我行」常熟市家庭法治定向賽「火熱」開賽。依託法治文化體驗行虞山線,市民在「遠離圈套相信法律」「與法同行 以法護身」「齊心協力跳出陷阱」等遊戲中,賞虞山美景,觀法治景觀,在沉浸式的法治文化體驗中,學習法律知識。
正如國家憲法日活動的主題——法治,讓生活更美好。常熟充分挖掘虞山歷史法治文化,傳承南方夫子弦歌之治精神,開創性以「法治+體驗」的方式,首推虞山法治文化體驗線,將言子舊宅、翁同龢紀念館、方塔廉政公園、常熟法治文化街、虞山法治之旅、稅收普法教育基地、常熟歷史法治文化街、法治驛站、法治文創基地串點成線,形成常熟特色法治文化景觀,「虞歌法韻」法治文化特色小鎮應運而生。
「七五」以來,常熟市堅持用法治信仰植根城市靈魂,用法治精神浸潤百姓生活,讓法治種子在群眾心中開花結果。遊客「打卡地」,普法「主陣地」。在全國紅色教育基地、全國5A級景區沙家浜,建成「法與生活」互動體驗館,以「衣食住行」四大主題體現法治、生活、夢想的有機融合,讓遊客深刻體悟「法在生活中」的質樸道理,彰顯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個性。
探索傳統文藝和法治文化的「聯姻」,增添普法「幫手」,打造尚湖戲曲、董浜燈謎、古裡山歌、碧溪詩詞等「一鎮一品」法治文化特色品牌,編纂出版全國首部普法志書《常熟市普法志》。擴大普法「夥伴」,構建東南實驗小學網絡安全、古裡中學交通安全、練塘中心小學國防安全等「一校一特色」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
利用全市76.2萬塊數字門牌,全國首建新型智慧平臺「普法e家」,利用大數據將各項公共法律服務線上化,市民群眾只需要掃描家門口二維碼,足不出戶就能獲得法律地圖、公證服務、法律援助、遠程會見、調解服務、法律顧問、便民惠企、行政複議、普法活動等9項服務,真正打通公共法律服務的最後一米。
普法「一把手」工程,構建「大普法」格局
2018年2月,常熟推出全省首檔普法責任制落實媒體欄目《午間風法治會客廳》,採用電臺直播形式,以執法案例切入,互動問答為主,「一把手」上線普法,同時在中國常熟門戶網、看常熟APP同步播出。目前已播出118期。
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是國家法治宣傳教育的頂層設計,也是「七五」普法與過去三十年普法完全不同的特點。常熟市緊扣「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這一綱領工作,高起點規劃普法藍圖,高標準推進普法實施,推動構建「大普法」格局。
連續出臺《常熟市「七五」普法考核驗收辦法》《「七五」普法責任清單》《常熟市進一步加強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常熟市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實施辦法》,完善普法責任、任務、活動「三張清單」和備案、聯動、督查、通報、考核「五項制度」,調整75家部門普法責任清單,督促206項部門普法項目實施,使各項目標責任由「軟任務」轉變為「硬指標」。「法宣辦+成員單位」「專業隊伍+志願服務」聯動模式實現同頻共振,推動普法主體由「單一型」變成為「多元化」。結合「憲法宣傳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智慧財產權日」等時間節點,各單位根據普法責任清單,統一集中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推動普法宣傳由「一家獨唱」變成「齊聲合唱」。
2019年以來,常熟探索構建的「一個實踐基地、一支宣傳隊伍、一套工作機制、一組普執品牌」四位一體運作方式,更被譽為普法「秘笈」——建設一個實踐基地,在琴川街道綜合執法局建成全省首個綜合執法普法教育基地,以法律解讀+案例剖析形式開展部門法治宣傳。打造一支宣傳隊伍,對內以「集中培訓+跟班式培訓+階段性自學」的形式,提升執法人員法律素質;對外,使全體執法員成為宣傳員,在執法過程中開展普法宣傳。建立一套工作機制,健全事前預警告知、事中執法宣傳、事後學法評價工作機制,將普法納入執法全過程。打造一組普執品牌,常熟市稅務局實行重大稅務案件「聽辯式審理」、市海事局開展「全景鏡頭」執法、市城管局採取「非現場執法+信用聯動懲戒」,擴大了「法治宣傳+綜合執法」影響力。
法治硬核惠企利民,提升「法治獲得感」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服務「六穩」「六保」,常熟成立專業法律服務團進駐兩區兩園,實施「司法+營商」防護網工程,律師解答「雲課堂」為企業群眾生產生活把脈問診,開出法律良方。
2019年6月,常熟在全省率先出臺多領域《涉企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明確對涉及商業廣告、特種設備、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生態環境、交通運輸、企業用工、汙水處理等多個領域的企業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通過統一執法標準、規範執法行為、完善配套制度,提高制度供給質量,促進政府監管職能從剛性監管向差異化監管、柔性監管、適度監管轉變,向市場主體釋放溫情與善意,努力為企業打造良好、適宜的營商環境。自實施以來,已先後對140家企業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不予行政處罰或免予罰款處罰,涉及環保、交通運輸、廣告、社保等多個領域,依法保障使企業在寬鬆的環境下依法經營,健康發展。
常熟主動順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多層次、多領域、個性化法律服務需求,在升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精耕細作。常熟是省內率先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的唯一縣級市,通過推進「減證便民」行動,強化試點工作與「一網通辦」「證照分離」「信用監管」等改革措施有機銜接,充分發揮法治疊加效應,不斷釋放法治紅利。
常熟海圍繞個人、家庭、村居、社會四個層面,全面實施「法護人生」「法進家庭」「法潤村居」「法伴你我」四大行動,組織「以案釋法·以法明理」「法治常熟·家庭先行」法律大講堂走基層數百場次,「法潤琴川」「法治常熟·平安家園」「普法說紀百村行」法治類文藝演出200餘場,法治電影巡映3000餘場次,實現法治宣傳「零距離」,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雁 通訊員 黃薇)
[ 責編:孫滿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