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華中地區各省份理財產品收益繼續上升至3.55%,發行指數漲幅明顯

2020-12-16 和訊銀行

發布機構:漢口銀行

研究支持:普益標準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4日

摘要

11月,華中地區銀行理財收益環比上升2BP至3.55%;其中,河南省銀行理財收益上升3BP至3.54%;湖北省銀行理財收益上升8BP至3.53%;湖南省銀行理財收益上升2BP至3.58%,江西省銀行理財收益上升6BP至3.53%。

11月,華中地區銀行理財發行指數環比上升9.04點至58.10點。從各類產品數量佔比來看,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發行量佔比環比上升1.48個百分點至52.62%;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申購量佔比環比下滑3.14個百分點至22.96%;淨值產品申購量佔比環比上升1.65個百分點至24.42%。

11月,華中地區銀行理財市場淨值產品存續量為11175款,環比上升575款。分省份來看,江西省銀行淨值產品存續量為8607款,環比上升422款;湖南省銀行淨值產品存續量為10341款,環比上升491款;河南省銀行淨值產品存續量為9905款,環比上升464款;湖北省銀行淨值產品存續量為9608款,環比上升441款。

11月,華中地區淨值型產品綜合業績基準指數環比上升1.23點至77.90點。淨值型產品綜合業績基準為4.42%,環比上升7BP;固定收益類淨值型產品業績基準為3.88%,環比下滑2BP;混合類淨值型產品業績基準為6.57%,環比上升41BP;現金管理類淨值型產品業績基準為2.83%,環比下滑5BP。

(可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普益標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長三角地區理財產品收益保持穩定 淨值產品存續量繼續上漲
    市場綜述:  價格指數:本月,長三角地區整體銀行理財收益與上期持平,為3.47%。其中,江蘇省銀行理財收益上升2BP,為3.45%;浙江省銀行理財收益上升1BP,為3.51%;上海市銀行理財收益上升7BP,為3.50%。  從價格指數表現來看,長三角銀行理財價格指數環比上升0.03點至83.07點。
  • 理財產品發行量 近期明顯增加
    本報訊(記者王琦)近日,普益標準公布了11月長三角地區銀行理財市場指數報告。根據報告,長三角地區銀行理財收益保持穩定,銀行淨值產品存續量繼續上漲。長三角地區整體銀行理財收益與上期持平,為3.47%。
  • 2019年增強指數基金超額收益明顯 均漲幅僅次於普通股票型基金
    中國網財經1月6日訊(記者 張明江) 2019年基金賺錢效應明顯,權益類基金整體均取得不錯的收益,超額收益明顯。在去年的結構性行情,主動權益類基金明顯更具優勢,成立滿一年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去年平均漲幅高達47.35%,大幅跑贏指數。此外,增強指數基金去年平均收益僅次於普通股票型基金,超額收益明顯。
  • 8月銀行理財收益率降至3.75%
    9月8日,普益標準發布的銀行理財市場月報(2020年8月)顯示,8月309家銀行共發行了6593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減少15家,產品發行量減少422款。
  • 22隻理財產品發售 最高預期收益6.10%-更新中
    126天理財產品】南京銀行發行新理財產品,該產品為非結構型,產品名稱為"2020年"珠聯璧合-四月盈1號"第265投資周期人民幣理財產品F50211",投資幣種為人民幣,認購起點為5萬,預期收益率為4.30%至4.30%,產品期限為126天,銷售起始日為2020-04-10,銷售截止日為2020-04-16,風險評級為中低風險,收益類型為非保本浮動,發行地區為北京、上海、南京市、無錫市
  •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至3.75% 創近45個月新低
    8月銀行理財再度呈現「量價齊跌」態勢。普益標準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銀行共發行的理財產品6593款,相比7月減少422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5%,較上期減少0.03百分點,也創下了近45個月以來的新低。
  • 機警理財日報丨「二手理財」撿漏高收益,可信嗎?(12月10日)
    目前已有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等10餘家銀行推出了理財產品轉讓業務。理財轉讓專區的產品屬於銀行自身理財產品,並非代銷產品。投資者可通過各銀行線下營業網點和線上手機銀行App的理財專區辦理理財轉讓業務。從收益率來看,這些「二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普遍超過「一手」。 但對投資者而言,首先,不要盲目購買長期理財產品。
  • 專家:未來理財產品會更多元化 個人類理財產品佔比上升
    建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111.13億元,較上年下降44.55%,主要是受到資管新規實施和理財產品市場發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交通銀行管理類手續費收入為125.24億元,同比減少24.24億元,降幅為16.22%,主要由於集團理財產品收入減少。郵儲銀行在2018年全年的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為45.8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47億元,下降5.11%。與此同時,多家銀行機構正在積極布局。
  • 28隻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破面值!這個謀求絕對收益的風口引發銀行...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段煉最近,一張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4.42%的圖片,讓招銀理財發行的理財產品季季開1號,陡然升溫截止2020年6月3日,季季開1號的累計淨值為0.997元,收益一周之內由正轉負來自中國理財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至少有28隻來自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淨值型產品跌破面值
  • 姜超:投資收益從哪裡來?到底應該拿現金、買理財、還是買房、買...
    18年初的0.6%升至3%。 如果擔心企業債違約,還可以購買銀行理財,目前3個月銀行理財的預期收益率大約在3.9%。但是隨著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型的轉型,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也開始出現虧損。
  • 理財信託產品收益率「翹尾」為哪般?
    來源:上海證券報 最新統計顯示,上周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6.92%,環比增加0.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11月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也小幅上升至3.76%。其中,預期收益率在8%以上的集合信託產品的數量佔比為10.7%,環比增加0.1個百分點;收益在6%至7%之間的集合信託產品的數量佔比為32.51%,環比增加4.29個百分點。從周度數據來看,信託產品收益率的回升態勢也較為明顯。12月14日至12月20日這一周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6.92%,環比增加0.05個百分點。
  • 招銀理財、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先後虧錢 這是怎麼了?
    新京報記者通過查詢中信銀行APP發現,該產品在6月3日產品淨值1.1458,而到了6月8日,淨值跌至1.1302,也就是3個交易日(排除周六日),產品淨值下跌了1.36%。根據產品設計,6月10日為產品的開放日,產品淨值顯示的為6月8日的價格。不過,6月11日,中信銀行APP顯示產品價格略有回升,6月9日的淨值回升至1.1350。
  • 有友食品:使用部分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到期贖回並繼續購買理財產品
    有友食品:使用部分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到期贖回並繼續購買理財產品 時間:2020年12月17日 17:21:32&nbsp中財網 原標題:有友食品:關於使用部分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到期贖回並繼續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
  • 銀行理財「生變」 重心或轉向個人理財
    規模縮減收益率微升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4月份全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10038隻,相比於3月份減少了15%。這種趨勢延續至5月份,普益標準數據顯示,4月29日至5月5日,全國243家銀行共發行了1521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12家,產品發行量減少58款。
  • 【鉅陣股票策略研究月報】中國經濟數據繼續向好 外資11月以來連續...
    A股市場 · 11月中至今,階段表現較好的指數有納斯達克和日經225指數。A股市場表現出一定的分化,其中上證綜指明顯強於中小板指。11月份以來,A股風險溢價隨市場上升而小幅下降。債息差數據顯示股市依然明顯優於債市。
  • IDEG丨一文看懂期權與結構化收益產品,以雙幣理財為例
    交易所中結算的期權合約總成交量為3,350,772張,同比增長42.24%。(3)數字資產期權市場發展迅猛期權市場的發展,是傳統金融趨於成熟的標誌之一。在創新和發展速度呈指數級增長的數字資產行業,期權及由此構建的結構化產品也在逐漸佔據市場的一席之地。
  • 1隻理財產品發售 最高預期收益4.25%-更新中
    2隻理財產品發售 最高預期收益4.75%-更新中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17:50:21&nbsp中財網 【17:49 最高預期收益率4.75% 紫金銀行12月22日開售378天理財產品】紫金銀行發行新理財產品,該產品為非結構型,產品名稱為"2020年紫金財富增盈2號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幣種為人民幣,認購起點為30萬,產品期限為378天,銷售起始日為2020-12-22,銷售截止日為2020-12-28,風險評級為中風險,收益類型為非保本浮動。
  • 2018年各大銀行理財能力和理財產品排行榜
    投資理財選擇一家理財能力較好的銀行,不僅可以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還能為自己賺取理想的收益。但是,很多人都不懂怎麼樣才算是理財能力較好的銀行。銀子鋪小編今天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下面的2018年各大銀行理財能力和理財產品排行榜,看完你就懂了。
  • 權益類產品漸熱或成理財子公司「吸粉」關鍵
    「吸粉」關鍵 金融時報 2020.11.24 《金融時報》記者在近期的調研中發現,各理財子公司的權益類產品配置明顯增加,風險水平高於母行資產管理部。 自2019年10月以來,已有7家理財子公司布局權益市場,共計發售了42款權益類理財產品,不包含由銀行遷移至理財子公司的權益類產品。其中,建信理財遙遙領先,截至2020年10月底,已累計發售了18款權益類產品,佔比43%。而在股份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中,招銀理財則拔得頭籌,已累計發行了7款產品,可見招銀理財在權益市場正加速布局,大有追趕國有大行的趨勢。
  • 股市走牛 銀行理財產品跟著吃肉?12家理財子公司大掃描
    而佔比排名靠後的五家機構中,除了三家未發行「權益類+混合類」產品的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以3.23%的佔比居倒數第四位,其次為興銀理財,佔比為12.28%。11月,工銀理財推出「工銀財富系列工銀量化理財-恆盛配置理財產品」。統計數據顯示,在上述第四季度的325款理財產品中,權益類以及混合類產品數量有39款,佔比12%。進入2020年,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工作進入常態化,截至7月底,全年已合計發行1152款。尤其是今年二季度以來,每月發行數量均在200款左右,其中四月份達到204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