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的大學,如果你對現在的本科學校不滿意,想要尋求更高水平的院校,他們是非常願意提供這個機會的。美國大學轉學細分的話又分為美本轉美本和陸本轉美本。美本相對要容易很多,能轉過去的學分也更多。無論哪種情況,都要提前最好準備。今天慧德留學就和大家分享下美國大學轉學需要哪些條件。
在大多數大學中,轉學錄取與否有兩個相當重要的因素:GPA(認為重要的佔81%)和可轉移課程的平均成績(認為重要的佔75%),其他的還包括選擇的課程、文書、推薦信、活動等。
1. 大學成績——GPA
在校成績無疑是轉學申請中的重頭戲,大二申請轉學基本只看大學GPA,因為它直觀反映了學生的能力,只有GPA足夠高才能讓高校相信你有夠勝任大學階段的課程。大一申請還會參考高中GPA。
比較好的美國大學一般都會將GPA成績達到3.0或以上作為轉學的標準值,GPA能達到3.5或以上對於轉入排名前50的學校才更有保障。如果想直接轉學進入具有競爭力的本科專業,GPA的分數還要更高些。
建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GPA多少分的同學進入WES官網註冊一個帳號,算一下成績單上的平均分轉化成美國GPA是多少,做到心中有數。
幾所轉學熱門校錄取學生成績如下:
Georgetown University平均3.83
Emory University 平均大於 3.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3.65-3.9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3.63-3.93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平均3.7
University of Virginia平均3.5
UC系統的轉學對於加州社區大學的學生比較容易,除了UCB/UCLA/UCSD,其他分校都有社會大學轉學對接協議(TAG),一般對於3.3+的GPA學生都會有學校能保證錄取。
2. 語言成績
一般來講,學生在美國生活兩年及兩年以上是不需要TOEFL語言成績的,如果校方需要,大多也只是作為參考,具體情況要根據學生在美國大學的成績單信息來做決定。如果沒有留學經歷,那麼託福成績因學校要求而異,一般是排名前30的大學要求託福100分以上,雅思成績達到6.5分以上;而其他院校85分左右也可以。如果學生沒有語言成績,可以申請美國有「雙錄取」的大學,先進行語言課程培訓。
3. Standard Test(SAT&ACT)
每個學校對標準化考試的要求不一,對於TOP30的頂尖名校來說,大多數都需要轉學申請者和新生申請者一樣必須提交SAT成績。除此之外,不要求 SAT 成績的學校,有的規定修滿30/45個學分以上就免SAT, 還有學分超過60分的一般都不需要。具體要求需查詢學校網站。只有極個別學校要求SAT II考試。如學生有ACT成績,可取代SAT成績。
PS:UC系統的學校轉學的都不要求SAT1和SAT2。
4. 高中成績單、畢業證
轉學時,一般會要求學生寄送高中的成績單,特別是大一轉學的學生,基本上看重的是你高中時候的一些GPA。畢業證需要中英文翻譯件,有學校蓋章證明。與成績單一起放在信封裡並在封口處蓋章。
5. 大學課程描述
在轉學申請中,提供中國大學的課程描述至關重要的,一份詳盡的課程描述在關鍵時刻甚至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它既能讓招生官了解到學生所修課程的具體內容和專業程度的高低,同時也是爭取轉更多學分的有利工具。
美國高校有非常完善的學分轉換機制,錄取信會告知學生最終可以轉多少個學分。另外會有老師專門負責與學生進一步溝通學分問題,如果專業匹配,轉的學分會相對多一些,申請難度相對較小。 其中,匹配專業中理科類專業比文科類可轉學分要多,漢語言、英語專業可能只能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理科類的能轉三分之二。儘管理科類專業更好申請,但美國熱門的商科和工程方面的專業申請難度較大。
因為要轉學分,課程描述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能轉多少學分。對有些課程描述要講究技巧,儘量的和美國的課程相吻合,這樣轉的學分就多。同學們多在課程描述的方面做足功課,避免因為這方面的問題導致自己受到損失。
6. 活動
活動貴在精不在多,講座、實習、研究、社團、志願活動都是很棒的選擇。與前兩點相似,活動需要緊扣意向專業相關的領域,且招生官會更注重你在大學期間所參加的活動。
7. 推薦信
推薦信方面的話大二轉學的同學就更有優勢,可以選擇大學的教授。推薦信需要早早地和大學的老師/教授打好關係。可以通過做科研或者當助教(TA)的方式讓教授了解你,至少在申請截止前一個月開始和教授溝通推薦信的事宜。
8.文書
文書方面也推薦側重意向專業和規劃。
Common Application系統的轉學主文書就要求學生闡述轉學的理由和人生目標:
「Please provide a statement that addresses your reasons for transferring and the objectives you hope to achieve.」 (250-650 words)
此外,不同學校、學院還會有自己的附加文書。除此之外,轉學的話通常都會被問到why transfer這個問題,要著重準備一下。
那麼轉學申請中最重要的Why Transfer該如何寫呢?慧德留學給大家整理一些常用的模板,框架可以參考,但是要加上自己個性化的背景活動或者自己的想法。
1、高考失利,覺得現在的大學配不上自己;
2、不喜歡現在的專業或者強勢的專業比較少,資源分配不均衡。雖然也想轉專業,但是選擇的範圍太少,難度還很大,現在很多學校應該只有年級前幾才有機會。
3、學習生活比較安穩和模式化。周圍的同學除了一些有計劃保研或者考研的比較重視學業,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鬆懈的學習狀態,很難帶動和激發自己的學習。
4、學術氛圍和環境不好。根據之前的一些學生反饋,原本以為大學裡會有助教時常答疑,可是發現他們僅僅只是判作業,甚至都沒有見過他們,而且批改的作業也是經常沒有反饋。而教授只關注考試成績,經常忽略學習的過程,很多問題也得不到回答,只是關乎考試內容的問題才能得到更為詳盡的解釋。永遠只是為了考試而學,不利於自己提升與進步。
另外,也沒有導師能夠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以及未來發展規劃做出指導,也不會指導自己的課題研究,讓他們少走彎路。
5、學校的硬體設施不完善,圖書館藏書陳舊,跟不上發展的節奏。書籍分配很不平均,例如理工類院校不重視文學藝術方面對學生的培養等。
6、國內大學畢業在申請研究生的時候沒有美本學生競爭力強。尤其是有些計劃在研究生階段出國的學生看到學長的申請結果或者近幾年的申請數據和競爭性後,也萌生了轉學的念頭。
不可否認,國內各大學也在努力進行改革,但因為體制限制,改革的速度難以令人滿意,所以很多學生在和在美國念書的同學或者朋友一聊天,有了對比,感受到巨大的差距後決定轉學。但是對於轉學的原因都是心知肚明的,就更不要一味的抱怨。不管培養你的土壤是否肥沃,總會有成熟的種子破土而出。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要吐槽現在的學校,沒有哪所學校的老師喜歡愛發牢騷和抱怨的學生。那些主動積極的,有較強適應性和包容性的學生心智更加成熟,他們更加清楚如何在不那麼理想的環境下去找到突破口,如何利用外部資源進行自主的學習,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讓自己成為能夠創造機會和價值的人。這樣的學生才可能受到歡迎和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