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工地夜間施工製造大量噪音,遭周邊住戶密集投訴。職能部門曾多次執法,但噪音依舊沒有減少。工地所屬的長嶺街道辦事處表示,僅2020年11月至12月就對該工地發出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76次,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共立案27宗,行政處罰共26萬多元。
什麼樣的工地竟有如此底氣,數十次無視整改通知、部門執法和行政處罰?媒體了解後發現,該工地為蘿崗和苑周邊的地鐵七號線二期工地、保障房二期工地——也就是俗稱的民生工程。
令人詫異的事,明明是為民謀便利、謀福利的民生工程,卻屢屢無視民意,使「民不聊生」。
首當其衝的是離工地僅50米遠的小區住戶,他們成了民生工程保障大部分利益之下的小部分犧牲者。直到2020年底,隔壁工地施工不減,夜間施工更甚。密集投訴沒有用,有的住戶不堪其擾選擇搬家,或者借住別人家。
在特殊的年份,無論是因疫情影響了工程進度,還是到了年底瘋狂趕工期,都不能如此置民生於不顧。顯然,施工單位是有恃無恐甚至耍賴皮的心態,因為這些都是民生工程,要按時完工。
住建、交通、環保等部門對工程施工的監督,也存在著明顯疏忽。如果之前的處罰並不奏效,那麼就應當採取更加嚴格、有彈性的處理方式。
民生工程,本應造福於民,如今卻成了施工方違規的擋箭牌,這種風氣如果不能及時糾正,那麼這樣的民生工程不要也罷。
上遊新聞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