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0日訊 魚臺縣創新推行線上線下「菜單式」志願服務模式,重點打造群眾急需、特色鮮明、高質量的志願服務項目,實現「點單—接單」一條龍服務,不斷提高服務項目的精準化程度、專業化水平,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切實增強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這兩天,濟寧魚臺縣最低氣溫降到了0攝氏度以下,天氣十分寒冷,但在魚城鎮前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裡,卻是暖意融融,熱鬧非凡。來自魚城鎮戲曲協會和張黃鎮的文藝志願者們,為這裡的百姓送來了豫劇和墜子表演,鎮上、村裡的志願者們還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幸福食堂裡包起了餃子,這讓村裡的老百姓感覺像是過年一樣的熱鬧。「志願者給我們包的水餃,我們吃了很高興,這也吃上水餃了,也聽上戲啦,我們都覺得非常的開心。」前蔣村村民王玉蘭笑著說道。
「聽大戲、吃餃子」,這是魚城鎮前蔣村村民剛剛給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出的兩份「菜單」。據了解,魚城鎮前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以來,組織志願者,通過走訪群眾,及時地為村裡百姓開展送戲、送歌舞、送義診、送美食等十幾種志願服務項目,30多場次的志願服務活動,讓村民倍感幸福。「村民只要提出來,有訴求,我們就去滿足他們,要讓我們的村民們確實感覺到幸福。」前蔣村黨支部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蔣高峰告訴記者。
為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魚臺縣將線下志願服務「菜單」搬上「雲端」,使活動發布更及時、志願者參與更便捷,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前不久,王魯鎮陳堂村的村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在魚臺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臺上發布了「希望市醫院專家來村裡義診」的一個微心願,讓村民們沒曾想到,短短一周時間,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們就來到了他們身邊。
「沒想到這麼快,也算是圓了我的一個心願吧。」陳堂村村民杜平表示,自己做生意忙,也沒空專門帶母親去濟寧看病,這回從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臺上下單後,市裡的醫療專家們就來到了家門口服務,實在是很方便。「沒出家門口,濟寧市人民醫院大夫就給做了全面檢查,真是方便我們村民們了。」
線下線上「點單式」志願服務,是魚臺縣近年來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的創新做法。群眾列出「心願清單」,志願者根據自身情況認領清單,實現「點對點」精準對接,讓志願服務更精準、更貼心。「我們採取『點單+配送』的志願服務機制,組織發動黨員、村民代表、網格員等志願者,通過文明實踐雲平臺線上徵詢和實地調研等方式,摸清群眾需求,策劃、培育志願服務項目,開出清單、納入項目庫,面向社會公布,提升服務精準度。」魚臺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梅蒙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魚臺縣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11個、實踐站246個,招募志願者6.2萬名,組織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100多場次。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深入社區和企業,積極組織開展扶貧濟困、愛老敬老、文化惠民、愛心義診、法律援助、和睦鄉鄰、美化環境、移風易俗等工作,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在魚臺各個角落生根發芽。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培育壯大『稻花香』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影響的活動品牌,健全『點單+接單』服務機制,實現『點單—接單—配單—送單』一條龍志願服務,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魚臺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朱聖娟告訴記者。
閃電新聞記者 賈鑫 編輯 杜宗浞 魚臺臺 霍學全 李世忠 濟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