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進入可更換鏡頭相機市場時間短,雖然繼承了美能達的衣鉑,但由於自身經驗積累少,銷量低,以及對高端鏡頭高表現的苛刻要求,以及在設計用料上的下血本,導致了索尼鏡頭的高售價。佳能、尼康耕耘單反市場多年,系統成熟,客戶群體大,銷量高,開發經驗足成本低,價格自然低。不過就近期尼康佳能發布的無反系統鏡頭,那價格較索尼,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01鏡頭研發投入巨大
索尼微單E卡口專業級鏡頭,尤其是GM鏡頭的確貴,但你去看看同檔次的佳能、尼康全幅微單鏡頭價格,就不會發這樣的問了。索尼E卡口的中低檔鏡頭也並不貴,幾百千把塊的隨便選。
美能達末期推出的新版本的85/1.4GD上則有8個觸點。這些觸點是為了實現鏡頭的D功能的。所謂的D功能就是鏡頭可以實時精確的傳遞鏡頭的光圈和焦距信息,配合TTL測光和閃光燈同步功能。
索尼(SONY)FE 24mm F1.4 GM 全畫幅廣角大光圈定焦G大師鏡頭(SEL24F14GM)
由於增加了大量的電子設備以至於這兩個不同版本的鏡頭在相同的光學結構上價格差了將近一半。當然了,增加的這些功能是很多的設用戶基本上都不會去用的功能。例如基於D頭的毫米級的景深計算功能。
索尼(SONY)FE 24-70mm F2.8 GM 全畫幅標準變焦G大師鏡頭 E卡口(SEL2470GM)大三元【G大師,大三元】F2.8恆定光圈柔美虛化,24-70標準縮放焦段,高解析度掛機頭。G大師系列鏡頭,信仰橙標,索尼微單好搭檔。
索尼雖然最後買了美能達的a卡口,但是所有的工作都是基於a卡口繼續進行,於是這些特殊的設計也就帶著在每一個鏡頭上了。
可以說索尼的鏡頭有自己的獨特的少見的功能,也增加了大量電子元件,雖然沒有太大的用處,但這也就是貴的原因了。
索尼(SONY)FE 70-200mm F2.8 GM OSS 全畫幅遠攝變焦G大師鏡頭 E卡口(SEL70200GM)大三元
【G大師,大三元】F2.8恆定光圈柔美虛化,70-200中長焦段,遠攝特寫,光學防抖。G大師系列鏡頭,信仰橙標,索尼微單好搭檔。
索尼的方式就是拉上德國的光學巨頭「卡爾.蔡司」進行合作。由卡爾.蔡司給索尼的鏡頭做貼牌認證,提供T*鍍膜等支持。自然,索尼也要支付一部分的費用給卡爾.蔡司,這無形中又增加了產品成本。
02委託加工,增加鏡頭成本
索尼的鏡頭不能完全自產。日系的相機品牌裡面,基本實現鏡頭自研自產的品牌應該只有佳能、尼康、富士。(尼康據傳聞還有部分低端型號是騰龍代工的)。
而索尼的鏡頭,光產地就有日本、泰國、中國……多個地點,目前已知ZA系列與部分G系列的鏡頭產品是騰龍代工的。(最典型的莫過於E18-200,跟騰龍版完全一致,就是換殼加價的套路)但目前還不知道索尼的GM系列鏡頭是個什麼情況。如果索尼的鏡頭產品完全是代工模式,那麼品控不穩定,價格高的情況也就可以理解了。
索尼(SONY)FE 85mm F1.4 GM 全畫幅中遠攝大光圈定焦G大師鏡頭(SEL85F14GM)
相比之下,尼康、佳能都是自製自銷,自然可以降低產品成本,實現更低的價格。
03尼康、佳能、適馬、騰龍鏡頭優勢明顯
佳能,尼康的單反鏡頭,幾十年了,技術成熟,銷量規模大,成本低呀!是的,沒錯,最關鍵的是成本低。這個,後來者,要想重新建立一套鏡頭系統,成本就不會便宜的了。
適馬,騰龍,每一個規格的鏡頭,產量也不高,為什麼價格還是不貴呢?而且,適馬,騰龍的一些鏡頭,用的材料,也很好啊。可能和不同的公司的人力成本有關。就好比,中國的華為,華為的員工的工資待遇非常高,但是,華為的供應商的員工的工資,可能就很一般了。也就是說,索尼公司的員工的工資,可能比適馬公司的員工高很多。適馬這種公司,並沒有投入巨資進行市場推廣,廣告費少很多。因為適馬,騰龍,只需要依附在索尼身上就可以賺錢了。適馬這種公司,工廠所在地可能也比較偏僻吧?辦公總部也比較偏僻?租金,可能比索尼便宜很多很多?
索尼(SONY)FE 400mm F2.8 GM OSS 全畫幅超遠攝定焦G大師鏡頭 E卡口(SEL400F28GM)
綜上所述,索尼全畫幅微單的鏡頭,確實不便宜。因此,對於購買了索尼微單的朋友,是可以考慮適馬和騰龍鏡頭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