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校長在做爆米花
校長經常和孩子們一起共進午餐
這天,舟山定海白泉中心小學的操場上,來了一位陌生的師傅。只見他戴著口罩,穿著藍色工裝,架起一臺如今已經很少見的老式爆米花機,做起了學生的「生意」。
只聽「砰」的一聲,一鍋熱乎乎的爆米花出爐了。起初,孩子們以為他是食堂打飯的叔叔,甚至連旁邊的老師都沒認出來他是誰。
直到這位師傅開口對圍觀的小朋友說:「開業大酬賓,第一個大棉花糖只要五毛『泉幣』(校園幣)。」好熟悉的聲音,排在前面的小朋友湊近一瞧——嘿!這原來是咱們王校長呀!
孩子們雀躍
校長爆起米花了
新年伊始,白泉中心小學在操場上舉行「白小娃鬧中國年」的活動。只見美食區一位做棉花糖的大師傅旁邊圍了不少孩子們,他們拿著因平日優異表現獲得的「五色泉幣」等待兌換棉花糖。
這位以專業嫻熟的動作製作棉花糖的「大師傅」就是學校校長王宏斌。做完棉花糖,他還給孩子們露了一手爆米花的絕技。那天的活動讓孩子們收穫了太多快樂。
「哇,這是校長做的棉花糖和爆米花,好好吃!」第三個拿到棉花糖的王姣琳回去還寫了一篇作文,裡面寫著:「我們在校長面前排成了一條長龍,校長的笑容越來越深,那雙智慧的眼睛,早已樂成了一條縫。」
「孩子們,願我親手做的棉花糖,親手爆的『米胖』,能給你們帶來好運。」當天,王宏斌也在自己的朋友圈給孩子們送去祝福。
王宏斌今年45歲,從小在定海農村長大。生於斯、長於斯,讀師範和工作都沒有離開過家鄉。他把自己的所學和對家鄉的愛都奉獻給了小學教育事業。
「教育要有童心與愛心,當我師範畢業的時候,決心要執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王宏斌告訴記者,無論是小小的爆米花,還是軟軟的棉花糖,背後都是他想守護孩子純真笑容、快樂童年的決心。
「我們70後,童年玩的是鄉土遊戲,夏天抓知了,上山摘果子,和小夥伴玩抓兵抓強盜,家裡的門板拆下來就是桌球臺……」王宏斌笑著說道,「而且我很小的時候,就跟村口的老爺爺學過爆米花,可以說是童子功。」
翻開王宏斌的履歷,都是在定海的一些小學裡任教和當校長。兩年前,他又調到白泉中心小學擔任校長。無論在哪個學校,王宏斌都和孩子們玩在一起,做親密無間的朋友。
同學們從五湖四海帶來泥士
在校園種下「希望的種子」
記得剛當教師沒多久,一次校園活動,在提前踩點做好安全的情況下,他帶著孩子們一起探險防空洞,了解防空洞的構造。
在長白中心小學當校長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家鄉,了解方言課程,他帶頭為孩子們唱舟山方言童謠。長白是個海島,王宏斌在那裡工作了四年,值得回憶的事太多了。
海島上的對蝦養殖很有名,王宏斌就帶孩子們參觀養殖場,向養殖戶學習怎麼養對蝦。還上山挖紅薯,教孩子怎麼做紅薯餅。每年春天,就帶著孩子們上山尋找一種當地話叫做「青」的植物,教孩子如何辨認,再挖回來手把手地教他們做青團。活動結束後,每個孩子憑自己的興趣寫一份觀察報告。
後來他到海潤學校工作,這是一所民工子弟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在2017學年第二學期開學儀式上,學校舉行「同撒家鄉土,共育海潤花」播種活動,孩子們把暑假從家鄉帶來的泥土依次混合在班級的花壇中,這樣五湖四海的泥土就一起融入了定海的土地,大家一起用心種下「希望的種子」。
現在,45歲的王宏斌還是一個「老頑童」,大課間和孩子們一起踢毽子、跳繩;軍訓的時候為了鼓勵孩子,和孩子一起比賽做伏地挺身,誰輸了誰唱歌。
「我和校長是好朋友」
孩子的心被校長點亮
他工作過的那些學校的孩子,沒有一個不喜歡他們的王校長。
每年教師節,經常有孩子畫王宏斌的人物肖像,有特別認真的,也有搞笑詼諧的。孩子們說,這就是他們最愛的老王校長。
白泉中心小學二年級的劉承軒最近特別自豪,因為「他和校長是好朋友」。
劉承軒平時很活潑,有時候坐不住,喜歡在走廊裡跑來跑去,極不安全。王宏斌注意到以後,主動俯下身和他說:「校長和你做好朋友,但是好朋友不可以在走廊裡亂跑哦。」
和校長當了好朋友的劉承軒之後的改變可大了。他特別自豪地說,我數學只有一次是96分,其他時候都是100分,語文進步也很快,之前都是八十幾分,現在已經95分以上了。
不僅成績提升,連「身份」都變了,現在的劉承軒做了體育委員,是班級的小幹部了。「我不能在走廊上亂跑了,我要幫助老師管理班級秩序。」
王宏斌告訴記者,他有個習慣,經常推門聽課,看看老師上課的效果以及學生們的表現。和劉承軒小朋友之間的故事,就是這樣在偶然間促進的。看到之前調皮的孩子現在成了二道槓的班幹部,他十分欣慰。
「老師的愛心、童心,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難以忘懷的回憶。」王宏斌說。
採訪最後,王宏斌給錢報記者發來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文字——
我們該給學生提供什麼樣的教育?教育是一顆心點亮另一顆心,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愛的教育」。記得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顆顆純潔如水晶般的童心,我們應該用童心擁抱童心,用愛心滋潤愛心,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