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誦讀「豈曰無衣」時,我們讀到的是什麼?

2020-12-21 新民晚報

一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為何令人熱血沸騰?一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背後,深藏怎樣一段知音之情?前段日子,日本馳援中國抗疫物資上的古詩詞為何會引發人們的普遍關注?疫情當前,我們為何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渴望傳統力量的撫慰?新冠肺炎疫情當前,東方衛視《詩書畫》欄目組緊急啟動「雲策劃」,恢復錄製後第一時間推出「勵志系列」,由節目總顧問汪湧豪教授和陳引馳教授精選把關,迅速遴選數十首充滿勵志情懷的經典詩詞和繪畫作品,與您一同賞析經典的詩篇,感受經典背後博大的力量。在錄製「勵志系列」的過程中,主持人印海蓉感慨道:「詩歌是最凝練的語言,也是最有力量的語言。它不僅是中國人,也是東亞、亞洲人共同的文化財富。」

圖說:主持人印海蓉 官方圖

溫暖雅致蘊大美

《詩書畫》此次推出的「勵志系列」,詩、詞、書、畫選擇跨越千年。詩歌方面,上溯至中國詩歌的源頭——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更有唐宋、明清詩人的的詩篇與觀眾共同賞析。

《詩經·無衣》中的出徵誓詞慷慨激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穿越千年,依舊回聲嘹亮。鏗鏘的音韻中,人們仿佛看到了除夕冒雨出徵的白衣戰士的身影;看到一批又一批不計個人安危,奔赴疫情前線的「逆行天使」堅定的目光。他們就是我們這個時代英勇的將士、偉岸的英雄。他們的無畏奉獻與犧牲,正是中華幾千年錚錚脊梁、不屈意志在當代最好的寫照。

危難時刻,更需同舟共濟。詩聖杜甫一生多經亂離、幾番沉浮,始終不改憂國憂民的志向。他暮年創作的《解憂》為我們描繪了一次驚心動魄、險象環生的旅行,也正是這次旅行,引發了杜甫「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的感慨,警醒著我們危難關頭團結一心,惟其如此,才能夠克敵制勝、化險為夷。這樣的思考,放在今天來看,依舊具有現實意義。

圖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穿越千年依舊回聲嘹亮 官方圖

「不辭萬裡,遠道而來」「千裡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無論是文人跋山涉水的相聚;還是軍人日夜兼程的出徵,即便道路曲折、前途漫漫,只要堅定地走下去,勝利就在我們的前方。唐代詩人張九齡與張祜為我們描繪了兩種不同的「行路」場景,卻讓人殊途同歸地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也是一條曲折漫長的跋涉之途。在任何歷史關頭,我們都不曾放棄上下求索、堅定前行的信心。

血濃於水寫真情

除帶領觀眾領略文辭之美外,《詩書畫》「勵志系列」還將通過對詩書創作背景的深度解讀,與觀眾一同「知人論世」,從而對作品本體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詩經·木瓜》篇一詠三嘆,以古拙的語言,道出了人與人之間最真摯而綿長的感情。「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重要的不是禮物輕重,而是志同道者對於心靈契合的追求。這種相知相惜之情,穿越時間、空間,在《詩書畫》中達成古人與今人的心靈對話。艱難的時刻,一個暖心的微笑、一聲真誠的道謝,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是美好的人間。

圖說:《詩書畫》海報 官方圖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雋永的文字讀來令人齒頰生香。但也許您並不知道,這首短短28字的《送柴侍御》背後,凝結著作者王昌齡與孟浩然、李白、柴侍御等人的友誼,是不止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溫暖故事。

欣賞明代畫家唐寅的《山路松聲圖》時,如果您了解這位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坎坷多舛的一生,也許更能體會筆墨背後的無窮況味,明白「友情」對於處於困境中的人,是多麼彌足珍貴。

同樣,在賞析南宋詩人範成大的《大雪送炭與芥隱》過程中,主持人也將為您講述「雪中送炭」這一婦孺皆知的成語的來歷、「雪中送炭」這一行為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從而引出中華民族無論貴賤貧富,不離不棄、守望相助的精神。

同迎人間有「晴」天

歷經風霜雨雪,方知春之可貴。在經歷了2020年這個特別的鼠年新春後,我們再來讀南宋詩人方嶽的《入村》,或許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動。「桃李不言隨雨意,亦知終是有晴時。」寒來暑往、雷電風雨,是大自然的規律,是人類無法掌控的自然現象。但我們的心中不能、也不應該放棄對於春的希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嚴寒終將過去,春天終究會來到我們身邊。

圖說:主持人曹可凡 官方圖

在「勵志系列」賞析的諸多詩歌中,南宋詩人陳剛中的《絕句·客舍休悲柳色新》是主持人曹可凡特別推崇的一首。這首在唐代大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基礎上作的「翻案文章」,一掃王詩「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惆悵寥落,抒發了作者「東西南北一般春」「何處相逢非故人」的曠達胸懷。曹可凡認為,這種積極、正向的信心,正是中華民族歷經千年風霜,屹立不倒的精神所在。古為今用,今天這個特殊時刻,我們再次吟詠這些詩篇,從古人留下的文化瑰寶中汲取正能量,更具有特別的意義。這些或鏗鏘慷慨、或清麗雋永;或濃墨重彩、或淡雅疏朗的詩文與筆墨,在全國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刻,如同一汩清泉,滋潤焦灼的心靈;又如和煦的暖陽,撕破層層的陰霾,灑下希望的輝光。

唐代李善注陸機《文賦》中言到:「詩以言志,故曰緣情。」「志」是中華民族不畏險阻、眾志成城的「志」;情,是中華兒女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情」。今天,當我們吟詠、品味這些優美的文字筆墨時,我們仿佛看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從辭章畫作中向我們走來。我們身後是五千年文化積澱起來的雄厚力量,有這樣堅強的後盾,中國人必將戰勝疫情、無往而不利、無堅而不摧。

節目將於3月6日-16日每晚17:48在東方衛視首播。(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相關焦點

  •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什麼意思?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出處及全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前幾天,在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上,則印著中國《詩經·秦風·無衣》的兩句話:「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 圖源:網絡)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你怎麼能說沒有衣服呢?
  • 《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看過這部電視劇的朋友對其中 一個場景一定很熟悉,就是每次有重大儀式的時候,所有秦人都會唱「豈曰無衣」,秦國君臣在昭襄王大喪時、嬴政和軍民在嫪毐造反時……他們都唱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這樣的場景,實在是太有儀式感了!那他們唱的這首歌出自哪裡呢?
  • 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什麼意思?
    關鍵時刻,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真誠;疫情之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是否真正的友善。直白地說,不管持著什麼樣的立場,這一次,日本做得不賴。近日,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的16個字古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得到了中國官方的高度評價。
  • 《大秦賦》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何意?專家:多數人理解錯
    當然,作為一位詩詞迷,讓筆者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句多次出現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句詩秦軍普通士兵在唱,將軍們也在唱,就連秦昭襄王臨終時,也和兒孫們一起唱著,可見它在秦人心裡的地位。而且每當這詩被唱起時,不少觀眾也都覺得頗為感動,可見其魅力。其實這首詩入選中學課本已經多年了,大家也都是比較熟悉的。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那些刷屏詩詞用英文怎麼說?
    而王毅外長的演講中同樣引用了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金句」, 值得我們學習 那麼,這些刷屏「金句」用英文怎麼表達呢, 接下來,東方君就給大家一一總結一下, No.1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陌上長歌,與子同衿;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我是慕風,一個興趣廣泛的vlog作者,大家都知道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們漢族的傳統文化,簡稱「漢文化」。科普No.2:前輩們常說,文化是」裡「(裡子,即一個人內在),那」表「是什麼呢?那我們就再講講我們的」表「,即漢服——被遺忘的絕色!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來了!
    微信視頻預覽查看     30,9,8,50,305,這些數字對於手機前的您來說可能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5月15日8時,30人的核酸採集隊分為10個小組下村屯,走社區,截至當日19時,共採集咽拭子樣本305例,其中301例為舒蘭返吉人員樣本,1例密切接觸舒蘭確診人員樣本,3例次密切接觸舒蘭確診人員樣本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3000年戰歌再唱響,8首軍歌唱出民族自豪!
    病毒不僅僅威脅人類的健康,還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運轉,我們看到很多人被隔離了,很多企業停工了,很多餐館關門了,很多孩子上不了學了。但是,我們更看到了大批的醫護人員衝到救援一線,看到交警同志日夜巡邏,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嚴防嚴控,看到各級政府部門加班加點的一級響應,看到百姓自發響應號召封閉在家……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少年遊35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一根藍絲帶挽住前世今生
    最遠的地方是我們的心,願我們都能去到那裡,遍植草木,留住最美的風景。魏子墨握拳掩嘴,輕咳兩聲,旋即理直氣壯說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我跟羽塵是知己好友,共穿外套算啥?」「哦哦哦,好吧好吧,你倆關係真是夠鐵!我呀,羨慕嫉妒不恨。」張文杰笑著將傘遞過來。當時藍羽塵依舊一手執傘,一手搭著魏子墨的肩,魏子墨便自然而然將張文杰手中的傘接了過來。
  • 日本援助物資上的古詩句:小贊,我們一起來回復好不好?
    華企"火幣日本株式會社"捐贈給湖北的物資上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日本漢語水平考試 HSK 實施委員會向湖北高校捐贈的物資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爸爸回答說:你讀了書,現在就會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如果你沒讀書,就只會說:中國加油!
  • 對比日本,我們除了會說武漢加油還會說啥
    怎麼越來越覺得,日本人在給我們上文化課?日本捐武漢: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繡袈裟衣緣長屋親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日本長屋親王在贈送供養給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偈。
  • 其中豈曰無衣不止一篇!
    我們知道《詩經》是我國現有的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根據不同的類別又分為風雅頌;國風、大雅、小雅等章節。今天小三主要講解其中的國風部分。國風記錄了西周時期十五諸侯國的樂歌,所以又稱為「十五國風」總共160篇。說白了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不同地區的地方歌謠,帶有地方色彩。
  • 《詩經》兩首《無衣》詩:最美的請示和反戰的戰歌
    這兩首便是《無衣》。先看第一首,《詩經·國風·唐風》中的《無衣》: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翻譯成白話文是:怎麼能說我沒有衣裳?我有七套!再看第二首,《詩經·國風·秦風》中的《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撥古詩詞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彭敏:很「圈粉」,但我們不必「不自信」
    這些措辭優雅、情感豐沛的古語,可能我們在書中,並沒有少見,但是當它們出現在防疫物資上,就讓人眼前一亮,煥發出一種特別的力量來。看到這些貼在防疫物資上的古典詩詞,不少網友也開始感嘆日本國民的詩文素養,發出「除了』武漢加油』我們還能說什麼?」的疑問。2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剛剛獲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冠軍的彭敏。
  • 看到日本捐贈物資的標配金句 網友直呼:詩詞白學了大學白讀了
    讓我們在感動之餘,也領略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可也讓我們感到慚愧,有網友直呼:我的古詩詞白學了,我的大學白讀了     原標題:看到日本捐贈物資的標配金句 網友直呼:詩詞白學了大學白讀了     這次疫情中,日本捐贈的物品包裝上,都印有幾句中國古詩詞,被網友稱為標配。
  • 豈曰無衣與父同袍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豈曰無衣與父同袍你的名字裡有他的姓氏你的眉宇間有他的影子你在慢慢長大他在慢慢變老今天,就讓我們觸動這些老照片看看父親年輕的模樣都說「上陣父子兵」,疫情期間,我們共同奮戰在場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從春節到父親節,我只和您匆匆見過兩次面……今年的父親節因為值班值守,我們又不能在一起度過,但我在心裡默默祝福您一切安好,祝福您和戰友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者榮耀》、《國家寶藏》、《鶴唳華亭...
    影視劇切口、資本進入、各界聯名——漢服界動作頻頻,是什麼讓漢服聲名鵲起?記者隨機對80位漢服愛好者進行街訪有愛好者願花上萬元收藏絕版漢服「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出於《詩經》的這一句,讓漢服界對共同喜歡漢服的小夥伴有了一個親切的稱呼——「同袍」。
  • 日本捐贈詩又雙叒叕來啦,友人詩詞超綱我們如何作答
    日本捐湖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日本舞鶴捐大連: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日本富山縣捐遼寧: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一些到大唐求法學佛的僧人,只能改乘商船。韋莊在虢州村居時結識了日本僧人敬龍,待其歸國時,寫此詩為他送行。這首詩的意思是,你的故鄉在大洋的深處,比傳說中的扶桑更遙遠的地方,此去誰能與你一起回到家鄉呢?應該唯有那一船的明月和滿帆的清風吧。「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包涵了送別時最美好的祝願。
  • 第一次穿上這身「橄欖綠」後,我們的軍旅故事就此開始訴說……
    文:李金秋圖:孟銘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段《詩經·秦風·無衣》中朗朗上口的詩句展現了將士們互相召喚、互相鼓勵,捨生忘死、同仇敵愾、生死相依之情,展現了軍裝對軍人的意義。
  • 當我們讀《小王子》時,我們在讀什麼?
    這個理論不是來自什麼名人名言,而是我的切身體會。當我閱讀王爾德的《快樂王子》時,不是被王子的善良所感動,而是抑制不住的想: 救濟窮人的有效方法是直接給錢嗎? 一個人的貧窮必然是由社會原因造成的嗎? 窮人就應該心安理得地接受施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