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為何令人熱血沸騰?一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背後,深藏怎樣一段知音之情?前段日子,日本馳援中國抗疫物資上的古詩詞為何會引發人們的普遍關注?疫情當前,我們為何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渴望傳統力量的撫慰?新冠肺炎疫情當前,東方衛視《詩書畫》欄目組緊急啟動「雲策劃」,恢復錄製後第一時間推出「勵志系列」,由節目總顧問汪湧豪教授和陳引馳教授精選把關,迅速遴選數十首充滿勵志情懷的經典詩詞和繪畫作品,與您一同賞析經典的詩篇,感受經典背後博大的力量。在錄製「勵志系列」的過程中,主持人印海蓉感慨道:「詩歌是最凝練的語言,也是最有力量的語言。它不僅是中國人,也是東亞、亞洲人共同的文化財富。」
圖說:主持人印海蓉 官方圖
溫暖雅致蘊大美
《詩書畫》此次推出的「勵志系列」,詩、詞、書、畫選擇跨越千年。詩歌方面,上溯至中國詩歌的源頭——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更有唐宋、明清詩人的的詩篇與觀眾共同賞析。
《詩經·無衣》中的出徵誓詞慷慨激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穿越千年,依舊回聲嘹亮。鏗鏘的音韻中,人們仿佛看到了除夕冒雨出徵的白衣戰士的身影;看到一批又一批不計個人安危,奔赴疫情前線的「逆行天使」堅定的目光。他們就是我們這個時代英勇的將士、偉岸的英雄。他們的無畏奉獻與犧牲,正是中華幾千年錚錚脊梁、不屈意志在當代最好的寫照。
危難時刻,更需同舟共濟。詩聖杜甫一生多經亂離、幾番沉浮,始終不改憂國憂民的志向。他暮年創作的《解憂》為我們描繪了一次驚心動魄、險象環生的旅行,也正是這次旅行,引發了杜甫「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的感慨,警醒著我們危難關頭團結一心,惟其如此,才能夠克敵制勝、化險為夷。這樣的思考,放在今天來看,依舊具有現實意義。
圖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穿越千年依舊回聲嘹亮 官方圖
「不辭萬裡,遠道而來」「千裡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無論是文人跋山涉水的相聚;還是軍人日夜兼程的出徵,即便道路曲折、前途漫漫,只要堅定地走下去,勝利就在我們的前方。唐代詩人張九齡與張祜為我們描繪了兩種不同的「行路」場景,卻讓人殊途同歸地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也是一條曲折漫長的跋涉之途。在任何歷史關頭,我們都不曾放棄上下求索、堅定前行的信心。
血濃於水寫真情
除帶領觀眾領略文辭之美外,《詩書畫》「勵志系列」還將通過對詩書創作背景的深度解讀,與觀眾一同「知人論世」,從而對作品本體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詩經·木瓜》篇一詠三嘆,以古拙的語言,道出了人與人之間最真摯而綿長的感情。「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重要的不是禮物輕重,而是志同道者對於心靈契合的追求。這種相知相惜之情,穿越時間、空間,在《詩書畫》中達成古人與今人的心靈對話。艱難的時刻,一個暖心的微笑、一聲真誠的道謝,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是美好的人間。
圖說:《詩書畫》海報 官方圖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雋永的文字讀來令人齒頰生香。但也許您並不知道,這首短短28字的《送柴侍御》背後,凝結著作者王昌齡與孟浩然、李白、柴侍御等人的友誼,是不止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溫暖故事。
欣賞明代畫家唐寅的《山路松聲圖》時,如果您了解這位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坎坷多舛的一生,也許更能體會筆墨背後的無窮況味,明白「友情」對於處於困境中的人,是多麼彌足珍貴。
同樣,在賞析南宋詩人範成大的《大雪送炭與芥隱》過程中,主持人也將為您講述「雪中送炭」這一婦孺皆知的成語的來歷、「雪中送炭」這一行為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從而引出中華民族無論貴賤貧富,不離不棄、守望相助的精神。
同迎人間有「晴」天
歷經風霜雨雪,方知春之可貴。在經歷了2020年這個特別的鼠年新春後,我們再來讀南宋詩人方嶽的《入村》,或許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動。「桃李不言隨雨意,亦知終是有晴時。」寒來暑往、雷電風雨,是大自然的規律,是人類無法掌控的自然現象。但我們的心中不能、也不應該放棄對於春的希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嚴寒終將過去,春天終究會來到我們身邊。
圖說:主持人曹可凡 官方圖
在「勵志系列」賞析的諸多詩歌中,南宋詩人陳剛中的《絕句·客舍休悲柳色新》是主持人曹可凡特別推崇的一首。這首在唐代大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基礎上作的「翻案文章」,一掃王詩「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惆悵寥落,抒發了作者「東西南北一般春」「何處相逢非故人」的曠達胸懷。曹可凡認為,這種積極、正向的信心,正是中華民族歷經千年風霜,屹立不倒的精神所在。古為今用,今天這個特殊時刻,我們再次吟詠這些詩篇,從古人留下的文化瑰寶中汲取正能量,更具有特別的意義。這些或鏗鏘慷慨、或清麗雋永;或濃墨重彩、或淡雅疏朗的詩文與筆墨,在全國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刻,如同一汩清泉,滋潤焦灼的心靈;又如和煦的暖陽,撕破層層的陰霾,灑下希望的輝光。
唐代李善注陸機《文賦》中言到:「詩以言志,故曰緣情。」「志」是中華民族不畏險阻、眾志成城的「志」;情,是中華兒女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情」。今天,當我們吟詠、品味這些優美的文字筆墨時,我們仿佛看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從辭章畫作中向我們走來。我們身後是五千年文化積澱起來的雄厚力量,有這樣堅強的後盾,中國人必將戰勝疫情、無往而不利、無堅而不摧。
節目將於3月6日-16日每晚17:48在東方衛視首播。(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