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界新霸主:一年攬件高達百億,是順豐的2倍!其市值突破2000億元

2020-12-23 EMBA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在中國也帶動了其他行業,尤其是物流行業,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8年時間中,我國快遞業務總量達到了507億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快遞大國。

當然,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也誕生了「三通一達」,順豐等優秀的快遞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靠著獨有的運營模式、規模以及服務優勢,成為了行業的第一梯隊。

而隨著行業的洗牌加劇,在這些巨頭份額再次提升的過程中,又一快遞界的新霸主誕生,它在2019年快遞攬件業務量突破100億,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家年業務量破百億的快遞公司。而其市值更是創歷史新高,為28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41.86億元。這個快遞品牌就是中通!

快遞攬件業務量高達121億

2020年3月,中通快遞發布了2019年業績,據財報顯示,2019年中通營業收入221億元,實現調整後淨利潤53億元。

而相反,順豐2019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1120億元,淨利潤58億元。從此數據來看,其營收就已將包括中通在內的其他民營快遞甩在了身後。

當然,順豐之所以營收最高,那是因為它單票收入比其他快遞高,但業務量其實是最少的,而在三通一達中,中通快遞雖然營收、淨利潤不及順豐,但從業務量方面來看,中通卻在我國的民營快遞企業之中「獨佔鰲頭」。

據2020年公布的業績顯示,中通快遞在2019年間完成業務量121億件,同比增長42.3%,超出行業平均增速16.9個百分點,業務量排在全行業第一。

而120億的攬件業務量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一天訂單量達到了3165萬件,這就是中通快遞創造的奇蹟。要知道,這個業務量大概是順豐的2.5倍。

事實上,除了包裹數量全面領先於競爭對手之外,中通快遞在整個快遞行業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近20%,名列行業第一名。而如此強大的中通,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呢?

中通的發展歷史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中通快遞成立於2002年,是三通一達和順豐中成立最晚的一家。發展至今,現已成為一家以快遞為核心業務,集跨境、快運、商業、航空、智能等生態板塊於一體的綜合物流服務企業。

目前,中通在全國擁有3萬多家網點,運輸車輛逾7350輛,全國分撥中心共有86個,自營的有78個。

而作為後起之秀的中通快遞,能夠取得如今這樣的成績,就不得不提其背後的創始人————賴海松。

同國內很多快遞創始人一樣,賴海松也是來自浙江桐廬。賴梅松原本是做木材生意的,而且做得很成功,早就是實現了財富自由,所以他不算是白手起家,不但有資金,而且有企業管理經驗。

當時,賴海松很多朋友都在做快遞業務,而且都取得了成功,他也動心了。於是2002年,他拿出50萬資金,轉行進入快遞領域,成立中通快遞。

不同於競爭對手的模式

中通成立的時候,國內快遞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先一步成立的順豐、申通、韻達等企業在大肆搶佔市場,順豐在行業的地位更是無人能撼動。

但賴梅松也沒有因此而放棄,為了搶佔市場,他借鑑申通的加盟模式,不過在這個經營模式上,也有所創新,這就是聯邦制。

而其區別在於加盟制是從外部吸收有意向的合伙人,但聯邦制卻是公司內部裂變而來,簡單可以理解為內部創業。事實上,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經營模式,大大調動了內部員工的積極性。

到2010年,中通還對全網進行股份制改革,很多員工都拿到了公司股份。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以前員工上班只是為了賺工資,而現在則有股份的分紅,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懂。

不得不說賴梅松挺有網際網路公司的思維,只有將公司的規模做大了,大家才能分到更多。在快遞公司中,大多數創始人把持著大部分股份,而在中通卻不一樣,可以說,中通的這兩個措施,也是它不同競爭對手的最大區別。

總市值穩居國內快遞第二位

在2012年後,中通引入了紅杉資本、華平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在資金的優勢下,中通快速進行基礎能力建設,在全國範圍內構建了完整的網絡結構,這是快遞公司競爭的基礎。

隨後的2014年-2016年是中通彎道超車的年份,中通從土地、運轉中心、車輛、自動化設備四個方面入手。進行擴張,截止2018年底,中通的運輸規模達到了5500輛運輸大卡,自有車輛佔比高達81.8%。

正是如此大的規模讓中通快遞具備遠超其餘快遞公司的業務基數,而且中通快遞還曾於2016年10月份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此外,中通在價格上面始終比同行要低。同時,對經營狀況不好的網點進行扶持。經過這一系列的優化,如今的中通做到了規模最大、成本最低、利潤最高的快遞公司。

而在規模方面,從2011年的3億件業務量,到2018年85億件,暴漲了28倍。2019年業務量更是突破100億,而截止至6月15日,其總市值更是高達28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41.86億元創歷史新高,超越韻達圓通申通百世德邦之和,僅次於順豐,總市值穩居國內快遞第二位。

小結

中通快遞得益於合作模式的創新,精細化管理,以及利益共享的經營模式,使得其在不斷擴大公司規模的同時,業務量也在快速的增長,成為市場中的霸主。

但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快遞業競爭已進入了新的階段,以量論英雄的時代已然過去。與業務量相比,快遞單價和服務質量決定一個企業的發展。

而進入2020年,快遞行業競爭會更加激烈,行業洗牌也將繼續,誰能成為最後的王者,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31天送出近13億個包裹,攬件量是順豐的2倍,成為快遞界的新黑馬
    提及國內的快遞巨頭,筆者第一時間想到的當屬順豐快遞。據6月19日消息,順豐控股發布2020年5月快遞服務業務簡報。5月順豐的快遞業務的收入為114.54億元,同比增長41.46%,業務量達6.36億票。
  • 中國快遞又出「新霸主」?業務量是順豐的2.3倍,3個月送出46億件
    作為快遞行業最年輕的快遞公司,中通快遞成立於2002年,比韻達、圓通都晚,更是比申通、順豐晚9年。但現在它的業務量是SF的2.3倍!官方估計,中通今年的業務量在115.1億至119.3億之間。中通快遞發展如此之快,有兩個關鍵因素。首先,它加入了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物流,並從天貓等電子商務巨頭那裡獲得了大量訂單。
  • 跨過順豐的中通能終成霸主嗎
    2019年全年,中通快遞營收同比增長25.6%至221億元人民幣,全年淨利潤則同比增長29.2%至56.71億元,與順豐控股同期淨利潤57.97億元僅差出一個「小目標」,但順豐當年度的營收規模卻高達1122億元。  漂亮的財務數據使得中通獲得了資本市場的熱情追捧,不僅得到「上遊」阿里巴巴的增持,還不斷招徠各路國際投資機構的垂青。
  • 中通新財報:賺錢能力超順豐,坐實快遞界一哥?
    全年來看,中通快遞在過去一年的淨利潤也實現了穩步增長。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2019年中通實現了淨利潤為56.71億元,同比實現了29.2%的增長率,同時淨利潤率從2018年的24.9%上升到了2019年的25.7%,上升了0.8個百分點;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實現淨利潤為52.92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2.011億,同比增長26%。
  • 快遞行業「新黑馬」誕生?3個月攬收包裹46億件,超順豐和申通
    根據官方公開信息顯示,我國的快遞行業已加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我國的快遞業務量已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之和,規模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是第二名美國的3倍還要多,中國的快遞包裹量佔全球市場的50%以上。
  • 投資界24h|鍋圈一年融資10億;Peloton市值一年翻6倍;中國國新牽頭...
    市值一年翻6倍,投資人揭秘Peloton的增長故事「我們在2019年11月份的時候曾經分析過,當時它的市值是76億美金,一年時間過去,2020年12月23日,Peloton的股價翻了6倍,公司市值飆升到了471億美金。」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除了疫情導致的室內健身火爆,還有哪些故事讓Peloton在資本市場上備受認可?
  • 當順豐快遞不再「順風」,新晉香港首富的困局,為什麼順豐變慢了?
    在今年的疫情之下,順豐的股價迅猛飛漲,創始人王衛的財富上漲了112%,達到了2148億元。根據10月26日的福布斯全球實時富豪榜顯示,王衛排名位於李嘉誠之上,兩人身家相差約35億美元。這意味著,王衛身家已超越地產大亨李嘉誠,成為香港新首富。
  • 萬華化學市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 20日收盤價65.30元
    水母網7月21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孫長波)20日煙臺資本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萬華化學成為山東省內首家市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的上市公司。截至20日收盤,萬華化學股價達到了65.30元,因其總股本31.4億股,總市值達到了2050.25億元,超過第二名濰柴動力689.59億元。
  • 快遞企業得四季度者得未來,順豐三通一達各有各的焦慮?
    與此同時,在美上市的中通發布三季報顯示,中通快遞第三季度營收為人民幣66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52億元增長26.1%;淨利潤為人民幣1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淨利潤人民幣13億元下降7.4%。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的市佔率擴大1.9個百分點至20.8%,包裹量達46.2億件。
  • 順豐王衛成香港首富!從「窮小子」到千億富豪,曾被稱「水貨佬」
    來源:市界作者丨市界馮晨晨編輯丨朗明 隨著《2020胡潤百富榜》的發布,新舊首富再度交替。 順豐創始人王衛的財富漲幅高達118%,並以2400億元位列榜單第4位,比上年提高8個位次。不過,市界發現,在其居住地一欄,赫然寫著香港二字。而福布斯全球實時富豪榜,王衛排名位於李嘉誠之上,兩者相差約228億人民幣。 這意味著,王衛身家已超越地產大亨李嘉誠,成為香港新首富。而隨著王衛的「新王登基」,其頗為神秘的創業故事,再度成為大眾談資。不過,在多家媒體的報導中,王衛則是「窮小子」逆襲的典範,並因勤勞致富而備受稱讚。
  • 百億私募大佬馮柳減持順豐控股
    百億私募大佬馮柳減持順豐控股】10月27日截至收盤,順豐控股收報87.03元,跌幅為0.25%,總市值達3965億元。今日開盤,順豐控股一度急劇下跌,盤中最大跌幅達4.8%,而後大幅反彈。值得注意的是,馮柳的高毅鄰山1號大量減持並退出了前10名無限售條件普通股股東名單。
  • 百億私募重倉股曝光:馮柳調倉引爆A股 林園、重陽加倉減倉名單
    毋庸置疑,2020年註定成為股票百億私募的豐收年,近期石鋒資產、進化論資產新進百億私募名單,國內百億私募數量已升至50餘家。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視被馮柳重倉的信息公開後,次日海康威視股價一度衝擊漲停,截止當日收盤,股價大漲9.3%;27日,海康威視繼續大漲3.3.%。以此計算,被馮柳加持的海康威視2天大漲13%,市值飆升超470億元。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福布斯2020全球企業2000強榜,順豐成...
    福布斯2020全球企業2000強榜,順豐成中國快遞「獨苗」5月13日,福布斯發布第18期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通過分析企業銷售額、利潤、資產和市值,評選全世界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價值最高的企業。中國工商銀行連續第8年蟬聯榜首。此次榜單,全球共有7家郵政、快遞企業入圍,日本郵政高居第72名。順豐成為唯一入圍的中國快遞企業,排名第684位。
  • 又一「快遞之王」崛起,3個月送出46億包裹,網絡覆蓋率達98%!
    眾所周知,自從馬雲的阿里巴巴在國內的電商市場上取得成功以後,電子商務在國內就開始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而電商的迅猛發展也直接帶動了國內快遞物流行業的發展,經過十幾年時間的發展,在國內市場上就湧現出了很多的快遞物流巨頭企業,像順豐快遞、京東快遞以及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在國內都堪稱是家喻戶曉的快遞巨頭企業!
  • 超越順豐和申通,「新快遞之王」出現了,消費者:居然是「它」!
    可是在網購的背後,還需要快遞來支撐,也可以說,快遞和電商是相輔相成的。所以,電商的崛起自然也是帶動了我國快遞業務的發展。據了解,2020年前3個季度,整個快遞行業的業務總量達到了561.4億件,而業務總收入達到6098.8億元,業務量同比上漲15.7%,業務收入同比上漲27.9%。這組數據相信還是比較有震撼力的。
  • 順豐2019年營收首次破千億元,春節當月快遞業務逆勢增長40%
    數據顯示,順豐在2019年以1121.93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營收,也成為國內A股首家營收過千億的快遞上市公司。具體看快遞業務,順豐1月速運業務單月營收達到111.50億元,同比10.64%;快遞單票收入19.70元,同比下降21.23%,環比上升2.07%。順豐對此解釋稱,「單票業務同比下降是受到春節成本支出增大、資源傾斜支援疫區、新業務發展等多因素影響。」
  • 明星私募Q3積極調倉 石鋒、進化論躋身百億私募
    毋庸置疑,2020年註定成為股票百億私募的豐收年,近期石鋒資產、進化論資產新進百億私募名單,國內百億私募數量已升至50餘家。馮柳大幅調倉青睞安防股高毅資產是國內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業內傳其管理規模已超千億,高毅旗下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
  • 順豐上半年營收超711億元 股價首次突破80元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8月26日訊(元一)8月25日晚間,順豐集團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19上半年順豐實現營業收入711.29億元,同比增長42.05%,高於12.6%的行業增長率;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7.61億元,同比增長21.35%;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4.44億元,同比增長47.82%。
  • 快遞行業價格競爭或仍激烈
    同樣在「雙11」當天攬件量突破1億票的韻達股份,經歷了去年同期業務量增速放緩之後,其今年11月業務量增速重回40%以上。當月完成業務量15.82億票,同比增長42.91%。  由於中通和百世在美國上市,二者並不按月度公布數據,根據中通此前發布數據,其11月1日至11日,訂單量達8.2億票,業務量突破7.6億票。
  • 順豐「通吃」策略效果初顯:上半年營收超711億,快遞業務量增八成
    來源於順豐中報具體來看各項新業務,2020年上半年,順豐的快運業務(含順豐快運、順心捷達)整體營收76.74 億元,同比增長51.30%;冷運及醫藥業務整體營收32.41億元,同比增長37.78%;順豐同城業務營收 12.65億元,同比增長61.06%,遠高於行業增速;順豐國際業務營收29.05億元,同比增長141.71%;順豐整體供應鏈業務營收29.5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