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在中國也帶動了其他行業,尤其是物流行業,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8年時間中,我國快遞業務總量達到了507億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快遞大國。
當然,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也誕生了「三通一達」,順豐等優秀的快遞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靠著獨有的運營模式、規模以及服務優勢,成為了行業的第一梯隊。
而隨著行業的洗牌加劇,在這些巨頭份額再次提升的過程中,又一快遞界的新霸主誕生,它在2019年快遞攬件業務量突破100億,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家年業務量破百億的快遞公司。而其市值更是創歷史新高,為28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41.86億元。這個快遞品牌就是中通!
快遞攬件業務量高達121億
2020年3月,中通快遞發布了2019年業績,據財報顯示,2019年中通營業收入221億元,實現調整後淨利潤53億元。
而相反,順豐2019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1120億元,淨利潤58億元。從此數據來看,其營收就已將包括中通在內的其他民營快遞甩在了身後。
當然,順豐之所以營收最高,那是因為它單票收入比其他快遞高,但業務量其實是最少的,而在三通一達中,中通快遞雖然營收、淨利潤不及順豐,但從業務量方面來看,中通卻在我國的民營快遞企業之中「獨佔鰲頭」。
據2020年公布的業績顯示,中通快遞在2019年間完成業務量121億件,同比增長42.3%,超出行業平均增速16.9個百分點,業務量排在全行業第一。
而120億的攬件業務量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一天訂單量達到了3165萬件,這就是中通快遞創造的奇蹟。要知道,這個業務量大概是順豐的2.5倍。
事實上,除了包裹數量全面領先於競爭對手之外,中通快遞在整個快遞行業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近20%,名列行業第一名。而如此強大的中通,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呢?
中通的發展歷史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中通快遞成立於2002年,是三通一達和順豐中成立最晚的一家。發展至今,現已成為一家以快遞為核心業務,集跨境、快運、商業、航空、智能等生態板塊於一體的綜合物流服務企業。
目前,中通在全國擁有3萬多家網點,運輸車輛逾7350輛,全國分撥中心共有86個,自營的有78個。
而作為後起之秀的中通快遞,能夠取得如今這樣的成績,就不得不提其背後的創始人————賴海松。
同國內很多快遞創始人一樣,賴海松也是來自浙江桐廬。賴梅松原本是做木材生意的,而且做得很成功,早就是實現了財富自由,所以他不算是白手起家,不但有資金,而且有企業管理經驗。
當時,賴海松很多朋友都在做快遞業務,而且都取得了成功,他也動心了。於是2002年,他拿出50萬資金,轉行進入快遞領域,成立中通快遞。
不同於競爭對手的模式
中通成立的時候,國內快遞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先一步成立的順豐、申通、韻達等企業在大肆搶佔市場,順豐在行業的地位更是無人能撼動。
但賴梅松也沒有因此而放棄,為了搶佔市場,他借鑑申通的加盟模式,不過在這個經營模式上,也有所創新,這就是聯邦制。
而其區別在於加盟制是從外部吸收有意向的合伙人,但聯邦制卻是公司內部裂變而來,簡單可以理解為內部創業。事實上,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經營模式,大大調動了內部員工的積極性。
到2010年,中通還對全網進行股份制改革,很多員工都拿到了公司股份。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以前員工上班只是為了賺工資,而現在則有股份的分紅,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懂。
不得不說賴梅松挺有網際網路公司的思維,只有將公司的規模做大了,大家才能分到更多。在快遞公司中,大多數創始人把持著大部分股份,而在中通卻不一樣,可以說,中通的這兩個措施,也是它不同競爭對手的最大區別。
總市值穩居國內快遞第二位
在2012年後,中通引入了紅杉資本、華平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在資金的優勢下,中通快速進行基礎能力建設,在全國範圍內構建了完整的網絡結構,這是快遞公司競爭的基礎。
隨後的2014年-2016年是中通彎道超車的年份,中通從土地、運轉中心、車輛、自動化設備四個方面入手。進行擴張,截止2018年底,中通的運輸規模達到了5500輛運輸大卡,自有車輛佔比高達81.8%。
正是如此大的規模讓中通快遞具備遠超其餘快遞公司的業務基數,而且中通快遞還曾於2016年10月份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此外,中通在價格上面始終比同行要低。同時,對經營狀況不好的網點進行扶持。經過這一系列的優化,如今的中通做到了規模最大、成本最低、利潤最高的快遞公司。
而在規模方面,從2011年的3億件業務量,到2018年85億件,暴漲了28倍。2019年業務量更是突破100億,而截止至6月15日,其總市值更是高達28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41.86億元創歷史新高,超越韻達圓通申通百世德邦之和,僅次於順豐,總市值穩居國內快遞第二位。
小結
中通快遞得益於合作模式的創新,精細化管理,以及利益共享的經營模式,使得其在不斷擴大公司規模的同時,業務量也在快速的增長,成為市場中的霸主。
但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快遞業競爭已進入了新的階段,以量論英雄的時代已然過去。與業務量相比,快遞單價和服務質量決定一個企業的發展。
而進入2020年,快遞行業競爭會更加激烈,行業洗牌也將繼續,誰能成為最後的王者,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