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知道的傳統文化知識——服飾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2020-12-11 業騰品物

在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中,服飾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人們將日常生活在需求排序為「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體現出中華民族對服飾文化的重視和認同。「服飾」一詞解釋為:人體的修飾,是指人著裝打扮後的整體,它包括化妝,髮飾,護膚,配飾,冠帽,鞋襪與衣服等。文化意義上的服飾就是指衣服和裝飾。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一帶較發達地區湧現出一大批有才之士,在思想,政治,軍事,科學技術和文學上造詣極深。各學派均堅持自家理論,競相爭鳴,由此也產生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以及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還有法家,陰陽家,名家,農家,縱橫家,兵家,雜家等學派。各學派的著作裡也不同程度地提到了「服飾」,例如,儒家提倡「文質彬彬」,道家提倡「被(披)褐懷玉」,「甘旗食,美其服」,墨家則是「節用,不必過分華麗」,「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而法家韓非子則在否定天命鬼神的同時,提倡服裝要「崇尚自然,反對修飾」由此可見,春秋戰國時期,服飾文化與政治思想緊密相連。

北方少數民族服裝「胡服」,與中原人寬衣大帶相異,其主要特徵是短衣,長褲,革靴或者裹腿,衣袖偏窄,便於各種活動。趙國軍隊的武器雖比胡人優良,但是官兵都是身穿長袍,甲靠笨重,靈活迅速的騎兵很少,於是,趙國國君趙武靈王改革士兵們的服裝為「胡服」令其學騎射。果然使趙國很快強大起來。胡服的款式以及穿著方式對漢族兵服產生巨大影響。

秦漢時期服裝則基本沿襲了戰國時期,以深衣為主,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男女皆可穿著。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窄裙的婦女有所減少,這個時期的窄裙樣式,上窄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行不露足,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漢朝時期,中國的文化,政治,經濟,思想等諸方面空前繁榮。因此這一時期服飾禮儀制度也極大完善。」漢官威儀「就是用來稱頌漢朝服飾制度的成語,」漢服「一詞也由此而來。

」漢服「又稱」漢衣冠「,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至明末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漢服歷史悠久,款式眾多,雖歷朝歷代皆有自己的特點,但其基本特徵不變,而且漢服又有禮服和常服之分。上衣下裳的冕服是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是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和帝王百官的服飾大為不同,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穿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也是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簪固定,加之以冠,以表示成年。

漢服不僅可以體現出我國古代漢族服飾的變遷,還映射了人文歷史,更包含了古人的禮法觀念。漢服隨著朝代的更迭而變遷,而「禮法,文化「卻始終不變。在眾多漢服中,唐朝體制最為獨特,不同場合就要穿不同的衣服,不同的人,衣服甚至是不同的顏色,唐代的平民基本只穿白衣。宋朝,程朱理學盛行,在它的影響下,」存天理,滅人慾「,加強」古人之禮「,反映在服飾上則是」簡單,樸素,力求不出錯。另外,朝堂之上,不同等級的官吏服飾顏色各有不同。到了明代,整體樣式與宋代基本相同。棉質衣物普及,提高了衣物的舒適感。

但在清朝,清政府為改變民眾思想,鞏固滿洲的統治,提出「剃髮易服」,意思就是無論是髮飾還是服裝,都要與清代主流看齊,保持一致。這種強制的方式,使得好不容易自成體系的漢服發展中斷。漢服由此慢慢消失了,但因為其本身強大的生命力,漢服的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現代漢族人信仰的宗教,佛教服飾,一些邊遠山民的服飾,以及國內許多少數民族服飾,都還保留著漢服的特徵,時至今日,生活中仍然有喜愛中華傳統服飾的年輕人,他們勇敢地把漢服穿出家門,穿出國門,弘揚中華傳統服飾文化。

相關焦點

  • 對於漢服文化,你了解多少傳統文化?帶你走進漢服的美麗世界
    其實漢服只要入門之後,這些知識一點都不複雜,如果你也想更多的了解漢服文化,那麼就跟我一起走進漢服的美麗世界吧。但是後來受到電視劇的影響,如今古裝所包含的概念更加的廣泛了,一些劇組自己設計的服裝也是古裝的一種,那麼這些服裝就純屬於現代的設計了,跟漢服服飾是完全不一樣的。上面我提到了漢服種類很多,有的人看到一些少男少女在馬路上穿著的服裝總以為這些服裝是外國的傳統文化服飾,比如很多被誤認為是韓服、和服。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傳統意義的弱化
    入了苗族社會經濟中,新的科學生產技術和現代生活用品大量引入,苗族青年接受現代學校教育,這一切變化使得苗族原始巫文化對其服飾文化的主導作用逐漸削弱,而現代文化對其影響作用則越來越明顯。苗族服飾傳統意義的弱化表現在苗族服裝製作的傳承機制的沒落、傳統服飾禮服化、商品化等現象上。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少數民族服飾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衣冠王國的服飾歷史中,少數民族的服飾也不應忽視,中華民族的歷史本來就是多民族不斷融合的歷史,正是各種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響大大地促進了中華服飾的發展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峻性,為了更好地對傳統民族文化進行傳承,我們開始重視國學教育。但是,和這些形式相比,服飾更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被運用也最為方便和直接,並且它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其傳播將更具影響力。
  •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組成元素,你知道多少
    傳統文化是歷史文明發展演化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傳統文化, 其內容為歷史存在過、流傳著的種種物質、制度、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且組成元素眾多,涉及政治、律法、軍事、思想、宗教、禮儀、習俗、書畫等。
  • 旗袍的文化你知道多少呢?
    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影響越來越大,旗袍在現在也是一種興起的服飾。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
    服飾用牲畜的皮毛製成,為了便於騎馬放牧,服飾一般都比較寬大結實、經久耐磨,衣袖長過手指。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不但與生產生活方式有關,同地理環境及自然氣候相關,而且同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相關,這些因素綜合地構成了哈薩克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哈薩克族的服飾,實際上充當了這一文化傳統的一種最外在、最直接的表徵。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各國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完整的服飾制度在漢朝得以確立,不過,也不是一蹴而成的。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與隨後發生的豪強混亂,三國鼎立、「八王之亂」、「五胡亂中華」 、使得天下戰亂頻繁,始終沒有穩固的中央集權,朝廷尚且難保,當然也就談不上完備劃一的服飾制度了。隨著戰亂而出現的儒學信仰危機,對傳統禮教產生衝擊,「亂世冠巾雜」的現象出現了,人們的服飾不再受到制度的嚴格約束:一方面是象「竹林七賢」。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元素的概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之前小編就已經提出,對於服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併不是要復原與傳統一模一樣的原型,更多的是要將傳統民族服飾元素運用到現代服飾中,使得現代服飾充滿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服飾民俗
    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2000年6月、7月間,在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舉行了中國服飾藝術博覽會,其主旨就在於充分展示中國56個民族的服飾藝術。由此次博覽會可以看出,中國56個民族的服飾藝術是異彩紛呈、博大精深的,它們所反映出的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值得人們反覆玩味的。本次展示表明,每個民族的服飾都自成體系,它們在形制、色彩、飾佩、質料及工藝等方面所形成的獨特的形式和內容,都和每個民族的生產生活實踐歷史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中國傳統文化,你知道用英語怎麼說嗎?
    一天一個英語小知識,相信日積月累的力量。中國傳統文化這個詞,在生活中、電視裡我們經常看到和聽到;另外,緊跟時事熱點的一些英語表達,非常容易成為考試的考點。所以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應試的角度,都應該掌握它們。比如:我們濰坊地區去年2019年的中考英語,句子翻譯就考到了這個:【38. 儘管是個外國人,他卻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 歷史傳統文化,苗族文化,服飾變遷
    本文乃作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研究苗族服飾變遷中,青年學者楊正文指出苗族文化的中心區域的變遷速度往往比僻遠的區域快,這一規律在其他非主體民族中同樣適用。換句話說,非苗族聚居中心區域的群體更能保守古老的服飾造型。
  • 你了解多少關於星巴克裡的咖啡文化?
    作為國人還是比較鍾愛飲茶的,茶這種商品歷經更迭的多少朝代才形成了茶文化。然後,不知何時,咖啡悄悄地潛入了人們的生活,使得咖啡文化與茶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競爭關係。星巴克屬於外企投資企業,花了十多年在國內發展到千家以上的規模,有萬達的地方一定有星巴克的招牌。越來越多的人們形成了喝咖啡的習慣,每天十點前是咖啡消耗的高峰值,年輕人用以提神保持良好工作狀態。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民族標誌
    中國服飾藝術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服飾藝術,中華民族的服飾藝術理所當然地包含了這56個民族各具特色的服飾藝術內容,而不僅僅只包括漢民族的服飾藝術內容。當然不容否認的是,漢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在人口分布、文化傳統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正因此,在考察中國服飾藝術時,就必須在著重考察漢民族服飾藝術的基礎上,適當地關注和考察一下中國少數民族的服飾藝術。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常常使人驚訝,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很多與現代美學觀相一致的設計表現效果,這讓現代的我們百思不得其解。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之前我們就說過自然是「最具天賦的設計師」,世界萬物之美及各自功能的擁有都來自於大自然的安排。
  • 春節將至,了解傳統文化的時候到了!
    2021Happy New Year春節貼春聯【活動設計】春節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的習俗,也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它更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好多幼兒春節有和爸爸、媽媽貼春聯的經歷,但他們只是盲目地幫忙,覺得好玩而已,並不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開展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大膽交流中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 中國傳統服飾發展重在渲揚「寫意」文化
    新華社記者盧漢欣攝    新華網廣州12月13日電(記者 馮璐)13日,中國傳統服飾研究課題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展覽館舉行,課題展通過對中國傳統服飾及少數民族服飾的展示,提出了中國服飾發展重在渲揚「寫意」文化,需要通過挖掘傳統文化瑰寶來實現發展的課題。
  • 中華傳統文化,苗族服飾研究,傳統服飾工藝的發展
    上面談及更新觀念、適當改革,其意主要是說苗族服飾那種全部用傳統手工製作辦法應適當改革,並非說其服飾特點、其民族特色也通通要改掉。「一個民族的服飾,是區別於他民族的外部特徵」。民族特徵在目前或今後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還應當保持的。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你對中國畫了解多少呢?
    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稱為古畫。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那麼你對中國畫又了解多少呢?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區別和關聯
    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由於地域環境不同而各有特點。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其中漢族是人口最多的,而漢族以外的民族我們稱為少數民族。如果說中原地區是漢族人的主要聚集地,那麼少數民族地區則主要集中在中國偏遠的北方、西方、南方和西南方,以西、北方遊牧民族為代表的胡夷文化和南方的南夷文化是其代表。當今穿著漢服的傳統習慣在漢族人中已不多見,除了特殊活動外,人們的日常服飾形制已經被現代西方服飾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