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蘇格蘭,大家最感興趣的除了高地天空島,除了古老美建築,除了奇葩蘇格蘭口音,就數蘇格蘭漢子和他們的裙紙了。
蘇格蘭方格裙起源於一種叫「kilt」的古老服裝。這是一種從腰部到膝蓋的短裙,用花呢製作,布面有連續的大方格,而kilt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Kilt 這個詞源於古斯堪的那維亞語,意思是折起來包裹身體的衣服。最早,它是蘇格蘭高地人的服裝。它起初的形態,是一段超過1.5米寬,6米長的未經剪裁的布料,摺疊裹在身上,腰間用皮帶固定。為了對付陰雨寒冷的氣候,還有把布料浸透鵝油的做法,以達到防水的效果。對的,防水。這種裝束非常適合高地的氣候和地形。下半身的樣子和蘇格蘭短裙相仿,比褲子舒服,行動自如;上半身可做鬥篷禦寒,打開腰帶就是毯子。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併後,「kilt」作為蘇格蘭的民族服裝被保留下來。蘇格蘭人穿著這種裙服以示他們對英格蘭人統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獨立的強烈願望。
一套傳統的蘇格蘭民族服裝包括:一條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夾克,一雙長筒針織厚襪。裙子用皮質寬腰帶系牢,下面懸掛一個大腰包,掛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處卡住。
只有純羊毛、純手工、製造於蘇格蘭的格子裙,才能被稱為「蘇格蘭格子裙」。雖然這些格子裙我們看來都長一樣,但其實對於蘇格蘭人民來說,格子的設計可有講究了,紅底綠底,大格小格,款式可多了,據說不同的材質布圖案足足有千餘種。英國蘇格蘭格子註冊協會(這種逗比的協會……)記載了上好幾百種不同的格子,這些格子圖案可以區分階級,部落,家族姓氏……(政府工作人員,皇室,貴族都有特定的格子圖案代表)據說,在17世紀和18世紀,蘇格蘭高原部落之間的戰爭終年不休,戰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
大家不要因為蘇格蘭裙比較獨特就看不起它,作為正式的男士服裝,蘇格蘭裙的價格可不便宜。一條kilt裙子大概需要50胖子左右,而一整套的蘇格蘭傳統服飾outfit則需要三百胖子。
接下來到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了:小裙裙裡面到底穿不穿小內內呢?
蘇格蘭+走光關鍵詞一google,各式各樣蘇格蘭哥哥的走光照片不要太多::>_<::下到樂師上到親王,穿著蘇格蘭裙走起光來真是絲毫不含糊。
↓↓↓↓↓↓↓↓↓↓↓↓↓↓↓↓↓↓↓↓↓↓↓↓↓↓↓↓↓↓↓↓↓↓↓↓↓↓↓
到底從什麼時候起蘇格蘭裙成為了靠走光搏出位的搶鏡利器呢????關於這個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說,裙子裡不穿內內的這種習慣最早來源於戰爭——300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戰中,蘇格蘭部隊的一個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襯衫向對方進攻。而此時,對方見此情況,以為他們都瘋了(恕我插嘴啊,這可是腐國啊,難道不該是喜聞樂見麼orz),便調頭而逃。從此,穿蘇格蘭裙不套內褲就被廣為傳開了。
當然也有其他的說法,比如如果穿有襯裡的蘇格蘭裙,內褲似乎成了累贅,但是要穿沒有襯裡的毛料蘇格蘭裙,內褲就不可缺少;比如是否需要穿內褲取決於天氣、個人以及要出席的場合等。
但實際上,之前在格拉斯哥的地鐵上遇見過皮白膚美大長腿的蘇格蘭裙子哥哥,大家對面而坐,對方……並沒有走光……所以到底裙裙裡面穿不穿內內,在現實生活中,約莫也是因人而異or因場合而異的。